位于鹤洲一体化区域的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下称“珠海摩天宇”)生产车间里,等待维修的航空发动机一字排开,被分解后露出内部错综复杂的零件和结构,就像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经过维修工程师“手术”康复后,它们又会坐上特制车辆,回到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
珠海摩天宇,是20多年前率先进驻珠海保税区的优质企业代表,从300多人发展至员工过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大修厂、亚洲最大的窄体飞机发动机维修基地,维修量高居亚洲首位。
今年是珠海摩天宇总裁格特来到珠海工作的第二年,尽管来到珠海的时间不长,但他对珠海摩天宇的历史了如指掌。他说,近十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和港珠澳大桥通车的大背景下,公司实现了更大的发展。

中德携手 成就“国内最大”“亚洲首位”
2001年,德国MTU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一拍即合,双方各出资50%共同组建了合资企业珠海摩天宇,成为最早进驻珠海保税区的优质企业之一。“德国MTU公司在发动机维修方面,是这个行业的领头者,而南航正好有飞机的发动机需要送修。”格特介绍说。
简化的海关手续、保税政策优势、毗邻广澳港深、物流便捷……格特细数了当年珠海保税区吸引公司入驻的诸多因素。他告诉记者,此前的保税区管委会和现在的鹤洲新区筹备组给予公司发展极大的支持。今年以来,珠海摩天宇获得区级产业扶持资金约2161万元,其中重点企业扶持专项资金1359万元,工业企业增产能项目资金100万元,内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320万元,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财政补贴资金373万元。
“较大力度的政策扶持、良好的营商环境,坚定了公司在珠海发展的信心。”据格特介绍,在珠海摩天宇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2018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年,珠海摩天宇的两位股东,即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MTU航空发动机股份公司,将合资经营合同延长至2050年。“这是珠海摩天宇扎根珠海的明确承诺。”格特说。
继2012年完成厂房首次扩建,年产能从原来的200台增加到300台,实现50%的提升之后,2020年珠海摩天宇又在鹤洲一体化区域完成了主厂房的第二次扩建,实现年维修量从每年300台到450台的飞跃,产能再次提升50%。如今,珠海摩天宇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大修厂、亚洲最大的窄体飞机发动机维修基地,维修量高居亚洲首位,维修数累计超过3000台。
一路走来,珠海摩天宇的成长壮大也伴随着区域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已有20年积累的航空配套产业,成为了鹤洲一体化区域的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鹤洲一体化区域航空配套产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23.5%,助力鹤洲一体化区域打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新局面。

开拓创新 把握大湾区建设新机遇
一桥飞架伶仃洋,天堑变通途。2018年,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开通,串联起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而珠海摩天宇成为享受大桥带来便利的第一批企业之一。当年10月24日,珠海摩天宇作为第一票进境申报货物车辆的企业,装载着航空发动机的两地牌货车从香港出发,经港珠澳大桥进入珠海公路口岸入境查验平台,顺利完成了经港珠澳大桥运输进境维修发动机的首次尝试,运输时间仅约40分钟。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是一件令世人惊讶的壮举,使公司的物流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约40分钟。”格特说,此前,从香港到保税区进境维修的发动机,通常需经深圳再途经虎门大桥陆路运输,最少要花3小时时间,如今短短40分钟时间内便可将货物运送到香港,再运输到世界各地,极大地减少了物流成本,也缩短了发动机维修周期。而这也是鹤洲新区筹备组用好港珠澳大桥的生动注脚。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珠海摩天宇十分看好港珠澳大桥带来的发展机遇。格特坦言,珠海摩天宇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窄体飞机发动机MRO维修服务供应商。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新的培训基地正在建设中,该中心将于2023年初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珠海摩天宇正在研发新的维修机型,以确保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推出LEAP和PW1100系列发动机的维修,这两款发动机均为世界上最畅销的飞机机型提供动力。
“希望珠海摩天宇能为全球更多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发动机维修服务,也希望珠海保持一如既往的美丽宜居,但愿能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见证这一切。”格特对公司、鹤洲一体化区域、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位于鹤洲一体化区域的珠海摩天宇航空发动机维修有限公司(下称“珠海摩天宇”)生产车间里,等待维修的航空发动机一字排开,被分解后露出内部错综复杂的零件和结构,就像躺在手术台上的病人。经过维修工程师“手术”康复后,它们又会坐上特制车辆,回到世界各地的航空公司。
珠海摩天宇,是20多年前率先进驻珠海保税区的优质企业代表,从300多人发展至员工过千,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大修厂、亚洲最大的窄体飞机发动机维修基地,维修量高居亚洲首位。
今年是珠海摩天宇总裁格特来到珠海工作的第二年,尽管来到珠海的时间不长,但他对珠海摩天宇的历史了如指掌。他说,近十年来,在粤港澳大湾区加快建设和港珠澳大桥通车的大背景下,公司实现了更大的发展。

中德携手 成就“国内最大”“亚洲首位”
2001年,德国MTU公司和中国南方航空公司一拍即合,双方各出资50%共同组建了合资企业珠海摩天宇,成为最早进驻珠海保税区的优质企业之一。“德国MTU公司在发动机维修方面,是这个行业的领头者,而南航正好有飞机的发动机需要送修。”格特介绍说。
简化的海关手续、保税政策优势、毗邻广澳港深、物流便捷……格特细数了当年珠海保税区吸引公司入驻的诸多因素。他告诉记者,此前的保税区管委会和现在的鹤洲新区筹备组给予公司发展极大的支持。今年以来,珠海摩天宇获得区级产业扶持资金约2161万元,其中重点企业扶持专项资金1359万元,工业企业增产能项目资金100万元,内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320万元,境外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财政补贴资金373万元。
“较大力度的政策扶持、良好的营商环境,坚定了公司在珠海发展的信心。”据格特介绍,在珠海摩天宇近十年的发展历程中,2018年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这一年,珠海摩天宇的两位股东,即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和MTU航空发动机股份公司,将合资经营合同延长至2050年。“这是珠海摩天宇扎根珠海的明确承诺。”格特说。
继2012年完成厂房首次扩建,年产能从原来的200台增加到300台,实现50%的提升之后,2020年珠海摩天宇又在鹤洲一体化区域完成了主厂房的第二次扩建,实现年维修量从每年300台到450台的飞跃,产能再次提升50%。如今,珠海摩天宇已成为国内最大的航空发动机大修厂、亚洲最大的窄体飞机发动机维修基地,维修量高居亚洲首位,维修数累计超过3000台。
一路走来,珠海摩天宇的成长壮大也伴随着区域产业发展的日新月异,已有20年积累的航空配套产业,成为了鹤洲一体化区域的支柱产业之一。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鹤洲一体化区域航空配套产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70亿元,同比增长23.5%,助力鹤洲一体化区域打开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的新局面。

开拓创新 把握大湾区建设新机遇
一桥飞架伶仃洋,天堑变通途。2018年,世纪工程——港珠澳大桥开通,串联起香港、珠海、澳门三地,而珠海摩天宇成为享受大桥带来便利的第一批企业之一。当年10月24日,珠海摩天宇作为第一票进境申报货物车辆的企业,装载着航空发动机的两地牌货车从香港出发,经港珠澳大桥进入珠海公路口岸入境查验平台,顺利完成了经港珠澳大桥运输进境维修发动机的首次尝试,运输时间仅约40分钟。
“港珠澳大桥的通车是一件令世人惊讶的壮举,使公司的物流时间从3小时缩短至约40分钟。”格特说,此前,从香港到保税区进境维修的发动机,通常需经深圳再途经虎门大桥陆路运输,最少要花3小时时间,如今短短40分钟时间内便可将货物运送到香港,再运输到世界各地,极大地减少了物流成本,也缩短了发动机维修周期。而这也是鹤洲新区筹备组用好港珠澳大桥的生动注脚。
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珠海摩天宇十分看好港珠澳大桥带来的发展机遇。格特坦言,珠海摩天宇的发展目标是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窄体飞机发动机MRO维修服务供应商。他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新的培训基地正在建设中,该中心将于2023年初投入使用。与此同时,珠海摩天宇正在研发新的维修机型,以确保公司业务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已推出LEAP和PW1100系列发动机的维修,这两款发动机均为世界上最畅销的飞机机型提供动力。
“希望珠海摩天宇能为全球更多客户提供高质量的发动机维修服务,也希望珠海保持一如既往的美丽宜居,但愿能够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见证这一切。”格特对公司、鹤洲一体化区域、珠海乃至粤港澳大湾区的未来充满了期待。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