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金湾全方位塑造乡村美学语言

从坑洼的滩涂地和羊肠小道,到整齐的柏油路;从一片片甘蔗田和零散的鱼塘,到现代化的特色农场和渔业养殖基地;从步行近一个小时走到区级图书馆,到在自己“家门口”链接全市的图书资源……今年是金湾区有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五年,一个个令人欣喜的变化,正共同描绘着体现金湾乡村之美的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展望未来,金湾区将坚持乡村振兴“五位一体”,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用金湾的乡村美学语言,继续讲述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故事。

起步:生态之美

环境整治让绿水青山美起来

从红旗镇中心驱车驶向三板村与沙脊村,平整的车道两旁是一排排梭状的桑树,而在村内,村民们将垃圾定点投放,干净的河道里,时不时有鱼儿喷吐的泡泡逐渐浮出水面。“谁能想到在我小时候,这里的一条乡间小路,每隔一百米就是一小座‘垃圾山’。”回想起村庄清洁行动带来的改变,沙脊村村民小罗感觉对比非常明显。

三板村改造前。
三板村改造后。

据了解,2018年12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重点发动农民群众开展“三清一改”,包括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

为此,金湾区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打造了三板村、沙脊村、海澄村、木头冲村四个示范村。在市、区、镇各级政府支持下,各村党员干部带头清理自家水面鸡笼、菜棚,美化菜园与住房墙面,发动村民定点投放垃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海澄村、三板村被省委农办评为“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三板村“金湾水乡田园生态游”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

2021年2月21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通报表扬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通知》,广东省仅4个地区获评,金湾区榜上有名,红旗镇沙脊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崛起:宜业之美

产业升级让农人腰包鼓起来

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而要让乡村真正留得住人才,还需要宜业。过去,金湾区的农业以甘蔗、水稻种植和粗放式管理为主,还有零散的淡水养殖、近海养殖和捕捞业。“许多年轻人看不到未来,就离开了乡村,我的五个姊妹也去了外地谋生。”沙脊村村民梁女士说,“不过我庆幸自己留了下来,见证了沙脊村一年年的蜕变。”

近年来,金湾区成功打造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两家、省级菜篮子基地两家、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两个,包括莲雾、葡萄、凤梨等10种特色水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标志。几家龙头企业中,龙胜良种公司和长丰水产公司获评“广东省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长丰水产公司员工叶振彪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目前,金湾区正在着手建设金湾区黄立鱼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高栏港经济区特色水果园艺作物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其产业园引擎作用,辐射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其中,“金湾黄立鱼”已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金湾区也被冠名为“中国黄立鱼之乡”,黄立鱼成为了金湾产值几个亿的产业支柱。

冲刺:人文之美

文化振兴让乡村内核强起来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近年来,金湾区一方面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立起覆盖全区所有镇的文化馆服务体系,以及覆盖全区所有村居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在“创美庭院”项目背景下,培育更多村民以主人翁角色带领游客观光导赏,以美丽乡村与美丽庭院为载体,展示乡村历史底蕴,传诵好乡风、好家风故事,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小朋友在木头冲村鹤道游玩。

“屋边村地形像一只龙船,长条形,中间大,两头翘起,所以又叫‘龙船村’……”10月21日上午,在金湾区三灶镇中心村下辖村——屋边村的巾帼成长基地,屋边村乡村导赏队队员们正在热情地讲解屋边村的自然、人文风貌,接受业务能力考核。当天,9名队员成功通过考核,三灶镇妇联为该镇首支乡村导赏队颁发结业证书。

据了解,为创新文化振兴形式,培育村民参与乡村发展建设的意识,让村民们学会以主人翁的身份带领游客观光,在“民生微实事”资金帮助下,今年3月,三灶镇中心村党委、村委会设立“屋边村导赏队培育项目”,依托三灶镇妇联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正式成立了金湾区第三支乡村导赏队——屋边村导赏队。

“乡村振兴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这里我感到很幸福!很荣幸能够加入屋边村导赏队,让我有机会把自己家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知晓!”屋边村土生土长的导赏员周彩妹自豪地说。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金璐 图片:张洲 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
微信
朋友圈
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金湾全方位塑造乡村美学语言
珠海特区报 2022-10-28 11:40

从坑洼的滩涂地和羊肠小道,到整齐的柏油路;从一片片甘蔗田和零散的鱼塘,到现代化的特色农场和渔业养殖基地;从步行近一个小时走到区级图书馆,到在自己“家门口”链接全市的图书资源……今年是金湾区有序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五年,一个个令人欣喜的变化,正共同描绘着体现金湾乡村之美的图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展望未来,金湾区将坚持乡村振兴“五位一体”,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用金湾的乡村美学语言,继续讲述让乡村美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发展故事。

起步:生态之美

环境整治让绿水青山美起来

从红旗镇中心驱车驶向三板村与沙脊村,平整的车道两旁是一排排梭状的桑树,而在村内,村民们将垃圾定点投放,干净的河道里,时不时有鱼儿喷吐的泡泡逐渐浮出水面。“谁能想到在我小时候,这里的一条乡间小路,每隔一百米就是一小座‘垃圾山’。”回想起村庄清洁行动带来的改变,沙脊村村民小罗感觉对比非常明显。

三板村改造前。
三板村改造后。

据了解,2018年12月,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清洁行动方案》,重点发动农民群众开展“三清一改”,包括清理农村生活垃圾、清理村内塘沟、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

为此,金湾区积极发挥示范引领作用,高起点规划和高标准打造了三板村、沙脊村、海澄村、木头冲村四个示范村。在市、区、镇各级政府支持下,各村党员干部带头清理自家水面鸡笼、菜棚,美化菜园与住房墙面,发动村民定点投放垃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海澄村、三板村被省委农办评为“广东省美丽乡村特色村”,三板村“金湾水乡田园生态游”入选首批“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名单。

2021年2月21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关于通报表扬2020年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的通知》,广东省仅4个地区获评,金湾区榜上有名,红旗镇沙脊村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崛起:宜业之美

产业升级让农人腰包鼓起来

环境整治让乡村更加宜居,而要让乡村真正留得住人才,还需要宜业。过去,金湾区的农业以甘蔗、水稻种植和粗放式管理为主,还有零散的淡水养殖、近海养殖和捕捞业。“许多年轻人看不到未来,就离开了乡村,我的五个姊妹也去了外地谋生。”沙脊村村民梁女士说,“不过我庆幸自己留了下来,见证了沙脊村一年年的蜕变。”

近年来,金湾区成功打造省级农业龙头企业3家、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两家、省级菜篮子基地两家、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两个,包括莲雾、葡萄、凤梨等10种特色水果产品获绿色食品认证标志。几家龙头企业中,龙胜良种公司和长丰水产公司获评“广东省省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长丰水产公司员工叶振彪获首届“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称号。

目前,金湾区正在着手建设金湾区黄立鱼现代农业产业园和高栏港经济区特色水果园艺作物现代农业产业园两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其产业园引擎作用,辐射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发展。其中,“金湾黄立鱼”已被列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产品,金湾区也被冠名为“中国黄立鱼之乡”,黄立鱼成为了金湾产值几个亿的产业支柱。

冲刺:人文之美

文化振兴让乡村内核强起来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之“魂”。近年来,金湾区一方面加大公共文化服务供给,建立起覆盖全区所有镇的文化馆服务体系,以及覆盖全区所有村居的图书馆服务体系;另一方面不断丰富乡村文化内涵,在“创美庭院”项目背景下,培育更多村民以主人翁角色带领游客观光导赏,以美丽乡村与美丽庭院为载体,展示乡村历史底蕴,传诵好乡风、好家风故事,以文化振兴推动乡村文明建设。

小朋友在木头冲村鹤道游玩。

“屋边村地形像一只龙船,长条形,中间大,两头翘起,所以又叫‘龙船村’……”10月21日上午,在金湾区三灶镇中心村下辖村——屋边村的巾帼成长基地,屋边村乡村导赏队队员们正在热情地讲解屋边村的自然、人文风貌,接受业务能力考核。当天,9名队员成功通过考核,三灶镇妇联为该镇首支乡村导赏队颁发结业证书。

据了解,为创新文化振兴形式,培育村民参与乡村发展建设的意识,让村民们学会以主人翁的身份带领游客观光,在“民生微实事”资金帮助下,今年3月,三灶镇中心村党委、村委会设立“屋边村导赏队培育项目”,依托三灶镇妇联的组织力和凝聚力,正式成立了金湾区第三支乡村导赏队——屋边村导赏队。

“乡村振兴让我们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活在这里我感到很幸福!很荣幸能够加入屋边村导赏队,让我有机会把自己家乡介绍给更多的人知晓!”屋边村土生土长的导赏员周彩妹自豪地说。

更多内容,请点击阅读>>>

文字:金璐 图片:张洲 金湾区融媒体中心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