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迢迢
□刘雨滢
白鹭站在石堆上
沉沉远望
那捉摸不定的太阳
风卷起海浪
在空中洒下
海水的碎片
白鹭理了理自己 沾湿的羽毛
继续眺望
想与海漂游的石头
被一遍遍推回
撞上静默的石堆边缘
白鹭振翅而行 逃开动荡
太阳仍在云后挣扎
忙乱地 晕染了一块天
白鹭飞向 海天交界的地方
一轮红日展露于云上 朝霞漫天
晓光在水面上流淌
白鹭的身体
插上了金色羽毛
它没有停下 直至飞越激荡的海洋
海的这边
有只鹭落在同一块石头上
安静地遥望
似无尽头的前方



前山河畔
□郭辉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日的傍晚,夕阳西沉,彩霞如纱,一片绚烂。悠悠走在前山河畔,但见花木扶疏,河水盈盈,凉风习习,浑身惬意、舒畅。
河畔异常热闹,吃完晚饭的市民,结伴而来散步,有的陪着老人,有的牵着小孩,有的慢慢行走,说说笑笑,走走停停,手机拍拍,有的轻松小跑,有的骑单车……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甜蜜、祥和的神情。
河水平缓,河面平静,彩霞渐渐褪去,华灯次第绽放,两岸林立的高楼,亮起万家灯火。前山桥、白石桥、昌盛桥、南屏二桥车水马龙、霓虹变幻、车灯如火,如四条横跨两岸的流动光带。璀璨的灯光,辉映水中,一河的金,一河的银,一河的珠,闪闪烁烁,如梦似幻。
河畔,站着不少钓鱼发烧友,一人抛着多条钓竿,蓝色的浮漂,牵动着钓鱼人的神经与目光,起钓、装饵、抛线,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乐此不倦。偶尔钓起一条鳞光闪闪的鱼儿,惹得散步的行人驻足,好奇地围着欣赏、拍照。河畔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凸出河岸的亲水平台,人影幢幢,音乐悠扬,一群群衣着整齐的阿姨,兴高采烈地跳广场舞,舞姿翩翩,其乐融融。
美丽的河景在夜晚吸引来了许多“音乐网红”,他们在这里直播,以河畔为舞台,以灯光辉煌的河景为背景,以一幢幢挺拔、灿烂的高楼为帷幕,面对麦克风、摄像头,又唱又舞,激情演绎,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喉,赢得网上流量和人气,也赢得散步群众的喝彩和掌声,更给前山河增添一股无以伦比的醉人韵味。
悠悠的前山河,是珠海的母亲河,珠江支流之一,发源于中山市五桂山东南麓,流经中山三乡、坦洲,珠海的南屏、前山、湾仔,从石角咀水闸注入青州湾融入大海,全长41公里。珠海河段虽然仅仅8公里,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繁忙的黄金水道,是珠海的骄傲,创造过无比辉煌与繁荣,有客货两运码头,每天客船、货船进进出出,汽笛声声,帆樯如云,货物年吞吐量达300万吨。河边仍矗立着一幢四四方方的五层高的楼宇,楼顶依然立着“前山港”三个字,那应该是客运码头的旧址,夜幕中,关于前山河往昔的点点滴滴都引人回味起来。
我久久凝视“前山港”三个字,油然忆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次从广州搭船回珠海的难忘旅程。隐隐记得,那是夏天的一个晚上,空气异常闷热,广州上船的码头好像在大沙头,晚上七点钟的船票,客船早早就停泊在码头,乘客可以先将行李提到船上。船票分一等、二等,是木板通铺,通铺有上、下两层,一等在上面,二等在下面,可以睡觉,每个铺位仅容一人直直躺满。没有冷气,又闷又热,一台风扇,扇出的风也是热的。船舱里灯光暗淡,朦朦胧胧,船上播放录像,在那个时代,是相当奢侈的,客船以此为卖点,招徕乘客。录像机的磁头脏,又或是录像带损耗了,影像模模糊糊,有时有彩色,有时变黑白、雪花纷飞。录像放的是香港武打片,打得噼噼啪啪,乘客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因为闷热,大家睡不着,录像一直放到深夜十二点多钟。凌晨两点,船可能驶出到了海面上,隐隐听到波浪轻打船舷的沙沙声,一缕缕凉爽的风吹进船舱,乘客倦了,朦朦胧胧入睡。我一觉醒来,已是清晨七点多钟,船抵达了前山港,睡眼惺忪跟着人们走下船。
前山港运行20年,最出彩的行业是建材运输,当年珠海、澳门两地的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需要大量水泥、钢筋、沙石等等,陆路交通不够发达,外地的建筑材料,主要通过水路运到前山港,每天满载货物的船只进进出出,河面狭窄,拥堵而繁忙。随珠海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前山港货物吞吐量进入饱和状态,货物的运输,由吞吐量更大的九洲港、洪湾深水码头等承载。前山港的工作也于2007年画上了句号。
前山河的汤汤河水,滋润着两岸花草树木,福泽着珠海、澳门两地的百姓。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前山河,走过沧桑岁月,走过辛勤磨砺,走过风风雨雨,卸下黄金水道的名冠,解除货运枢纽的繁忙承载,一个华丽转身,一个迷人回眸,以闲适、优雅的崭新形象,落落大方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岁月不老,前山河正青春。
田野的华章
□刘慧娟
天气晴朗的午后,我喜欢骑上心爱的山地车去野外骑行。沐浴着阳光和山风,我一路向东,来到一片被山水环抱的地方。
一条沿河路把土地与河流阻隔在两岸,断崖上的草已经荒芜了,在土地裸露的地方,一些生命从泥土里挣扎着出来,他们是岩石忠诚的伴侣,是岩石之于泥土最虔诚的告白。他们相互缠绕,不可分割,血脉相连。他们古老,悠久,被开凿,被挖掘,却依然傲然于天地间,哪怕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他们守候着庄稼,守候着农民。他们的身上,滴落着农民的汗水,是农民的血汗灌溉了他们,而他们也是农民最坚硬的脊梁。
一旁的土地上,几位头戴纱巾的妇女在田野里劳作,移步在庄稼地里,聊着家乡话,或许有的人会觉得他们辛苦,或许有的人会觉得他们很幸福。在我小的时候体会过这种生活,我知晓他们心中的感受。但我那时依然是个不知事的孩子,身上没有父母辈的重担,但我自幼熟读田野这部巨著,它是任何的华灯璀璨,阳春白雪所无可比拟。
小的时候,耕耘在山风里,闻着泥土特有的香气,揩一把脸上的汗水,播下希望的种子,运气好的话,还能捉几只小虫子助助兴,逗弄几下,再把他们返还泥土。歇脚时,席地坐下,喝上一壶茶,在沁凉的树影里,望着眼前的庄稼地,所有的疲惫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和大地融为一体的踏实。
即使不耕作时,我依然喜欢到林间去,那时候后山的树林很多,尤其到了秋冬季节,落叶飘零,我喜欢到林间踩落叶,一阵山风袭来,落叶簌簌而落,有几片落在我的肩头,似是在和我告别。林间的溪流亦是潺潺有声,他们顺着石头的缝隙敲击着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山林间格外醒目,只有啾啾的鸟鸣能与之奏出乐章。
我骑着自行车游走在沿河路的马路上,寻找着灵魂的记忆。日影西斜,在我的眼前拉开着天地的帷幕。远处的山峦上错落着几座瓦舍,我好生羡慕他们,我多想在此间能有一处院落,与山间草木为伴,守得一处清幽。
最近诸多事情,已好久不来此地,发现多了许多蔬果大棚,乡村振兴的美好图画正在田野展开着生动的色彩,在田野里耕作的农民就是这盛世画卷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绽放着最美的笑容。
暮色将近时,我骑车回到都市,车水马龙中,被乡村田野亲吻过的心灵舒爽惬意,华灯璀璨中,真可谓左手灯火,右手诗了!

茶果趣味
□敖蕙薇
方方、圆圆、甜甜、咸咸……
茶果趣味,在于休闲。珠海,一个慵懒的滨海城市,连带着诞生于其中的茶果文化也沾上些珠海人的休闲。清晨的茶果店,总会有几位每日都来光顾的忠实拥趸,一盅茶配上几件茶果,就足够拥趸们品味一个早晨,直到茶果铺里“去广场晨练”“去买菜煮饭先”“接孙仔孙女放学”的声音不断交杂。
茶果趣味,在于包容。柔软的糯米外皮下是包罗万象的馅料,来了就一定能寻到你爱吃的那一口。茶果丰富的“内涵”恰如珠海的包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珠海始终以其博大的胸襟广纳四海宾朋贤士,来了就都是珠海人。白居易在《麹生访宿》中写道:“知是君宿来,自拂尘埃席。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如今珠海已由边陲小城成长为一座富有青春活力与浪漫气息的现代化城市,不变的是,以茶果招待来客的旧时记忆。
茶果趣味,在于传承。珠海茶果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期间的传承从未间断,从茶果非遗进校园、社区开展茶果教学活动到培养茶果非遗传承人......珠海茶果非遗传承始终在路上。茶果的不断传承不仅是因为舌尖上的美味令人欲罢不能,更是因为这一点方方、圆圆、甜甜、咸咸的茶果早已成为珠海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幸福滋味。



迢迢
□刘雨滢
白鹭站在石堆上
沉沉远望
那捉摸不定的太阳
风卷起海浪
在空中洒下
海水的碎片
白鹭理了理自己 沾湿的羽毛
继续眺望
想与海漂游的石头
被一遍遍推回
撞上静默的石堆边缘
白鹭振翅而行 逃开动荡
太阳仍在云后挣扎
忙乱地 晕染了一块天
白鹭飞向 海天交界的地方
一轮红日展露于云上 朝霞漫天
晓光在水面上流淌
白鹭的身体
插上了金色羽毛
它没有停下 直至飞越激荡的海洋
海的这边
有只鹭落在同一块石头上
安静地遥望
似无尽头的前方



前山河畔
□郭辉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秋日的傍晚,夕阳西沉,彩霞如纱,一片绚烂。悠悠走在前山河畔,但见花木扶疏,河水盈盈,凉风习习,浑身惬意、舒畅。
河畔异常热闹,吃完晚饭的市民,结伴而来散步,有的陪着老人,有的牵着小孩,有的慢慢行走,说说笑笑,走走停停,手机拍拍,有的轻松小跑,有的骑单车……人们脸上洋溢着幸福、甜蜜、祥和的神情。
河水平缓,河面平静,彩霞渐渐褪去,华灯次第绽放,两岸林立的高楼,亮起万家灯火。前山桥、白石桥、昌盛桥、南屏二桥车水马龙、霓虹变幻、车灯如火,如四条横跨两岸的流动光带。璀璨的灯光,辉映水中,一河的金,一河的银,一河的珠,闪闪烁烁,如梦似幻。
河畔,站着不少钓鱼发烧友,一人抛着多条钓竿,蓝色的浮漂,牵动着钓鱼人的神经与目光,起钓、装饵、抛线,来来回回,反反复复,乐此不倦。偶尔钓起一条鳞光闪闪的鱼儿,惹得散步的行人驻足,好奇地围着欣赏、拍照。河畔每隔几百米,就有一个凸出河岸的亲水平台,人影幢幢,音乐悠扬,一群群衣着整齐的阿姨,兴高采烈地跳广场舞,舞姿翩翩,其乐融融。
美丽的河景在夜晚吸引来了许多“音乐网红”,他们在这里直播,以河畔为舞台,以灯光辉煌的河景为背景,以一幢幢挺拔、灿烂的高楼为帷幕,面对麦克风、摄像头,又唱又舞,激情演绎,优美的舞姿、动听的歌喉,赢得网上流量和人气,也赢得散步群众的喝彩和掌声,更给前山河增添一股无以伦比的醉人韵味。
悠悠的前山河,是珠海的母亲河,珠江支流之一,发源于中山市五桂山东南麓,流经中山三乡、坦洲,珠海的南屏、前山、湾仔,从石角咀水闸注入青州湾融入大海,全长41公里。珠海河段虽然仅仅8公里,但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繁忙的黄金水道,是珠海的骄傲,创造过无比辉煌与繁荣,有客货两运码头,每天客船、货船进进出出,汽笛声声,帆樯如云,货物年吞吐量达300万吨。河边仍矗立着一幢四四方方的五层高的楼宇,楼顶依然立着“前山港”三个字,那应该是客运码头的旧址,夜幕中,关于前山河往昔的点点滴滴都引人回味起来。
我久久凝视“前山港”三个字,油然忆起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次从广州搭船回珠海的难忘旅程。隐隐记得,那是夏天的一个晚上,空气异常闷热,广州上船的码头好像在大沙头,晚上七点钟的船票,客船早早就停泊在码头,乘客可以先将行李提到船上。船票分一等、二等,是木板通铺,通铺有上、下两层,一等在上面,二等在下面,可以睡觉,每个铺位仅容一人直直躺满。没有冷气,又闷又热,一台风扇,扇出的风也是热的。船舱里灯光暗淡,朦朦胧胧,船上播放录像,在那个时代,是相当奢侈的,客船以此为卖点,招徕乘客。录像机的磁头脏,又或是录像带损耗了,影像模模糊糊,有时有彩色,有时变黑白、雪花纷飞。录像放的是香港武打片,打得噼噼啪啪,乘客看得津津有味,如痴如醉。因为闷热,大家睡不着,录像一直放到深夜十二点多钟。凌晨两点,船可能驶出到了海面上,隐隐听到波浪轻打船舷的沙沙声,一缕缕凉爽的风吹进船舱,乘客倦了,朦朦胧胧入睡。我一觉醒来,已是清晨七点多钟,船抵达了前山港,睡眼惺忪跟着人们走下船。
前山港运行20年,最出彩的行业是建材运输,当年珠海、澳门两地的工程建设如火如荼,需要大量水泥、钢筋、沙石等等,陆路交通不够发达,外地的建筑材料,主要通过水路运到前山港,每天满载货物的船只进进出出,河面狭窄,拥堵而繁忙。随珠海经济特区的飞速发展,前山港货物吞吐量进入饱和状态,货物的运输,由吞吐量更大的九洲港、洪湾深水码头等承载。前山港的工作也于2007年画上了句号。
前山河的汤汤河水,滋润着两岸花草树木,福泽着珠海、澳门两地的百姓。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前山河,走过沧桑岁月,走过辛勤磨砺,走过风风雨雨,卸下黄金水道的名冠,解除货运枢纽的繁忙承载,一个华丽转身,一个迷人回眸,以闲适、优雅的崭新形象,落落大方地展现在人们面前,岁月不老,前山河正青春。
田野的华章
□刘慧娟
天气晴朗的午后,我喜欢骑上心爱的山地车去野外骑行。沐浴着阳光和山风,我一路向东,来到一片被山水环抱的地方。
一条沿河路把土地与河流阻隔在两岸,断崖上的草已经荒芜了,在土地裸露的地方,一些生命从泥土里挣扎着出来,他们是岩石忠诚的伴侣,是岩石之于泥土最虔诚的告白。他们相互缠绕,不可分割,血脉相连。他们古老,悠久,被开凿,被挖掘,却依然傲然于天地间,哪怕沧海桑田,物换星移。他们守候着庄稼,守候着农民。他们的身上,滴落着农民的汗水,是农民的血汗灌溉了他们,而他们也是农民最坚硬的脊梁。
一旁的土地上,几位头戴纱巾的妇女在田野里劳作,移步在庄稼地里,聊着家乡话,或许有的人会觉得他们辛苦,或许有的人会觉得他们很幸福。在我小的时候体会过这种生活,我知晓他们心中的感受。但我那时依然是个不知事的孩子,身上没有父母辈的重担,但我自幼熟读田野这部巨著,它是任何的华灯璀璨,阳春白雪所无可比拟。
小的时候,耕耘在山风里,闻着泥土特有的香气,揩一把脸上的汗水,播下希望的种子,运气好的话,还能捉几只小虫子助助兴,逗弄几下,再把他们返还泥土。歇脚时,席地坐下,喝上一壶茶,在沁凉的树影里,望着眼前的庄稼地,所有的疲惫荡然无存,有的只是和大地融为一体的踏实。
即使不耕作时,我依然喜欢到林间去,那时候后山的树林很多,尤其到了秋冬季节,落叶飘零,我喜欢到林间踩落叶,一阵山风袭来,落叶簌簌而落,有几片落在我的肩头,似是在和我告别。林间的溪流亦是潺潺有声,他们顺着石头的缝隙敲击着清脆的声响,在寂静的山林间格外醒目,只有啾啾的鸟鸣能与之奏出乐章。
我骑着自行车游走在沿河路的马路上,寻找着灵魂的记忆。日影西斜,在我的眼前拉开着天地的帷幕。远处的山峦上错落着几座瓦舍,我好生羡慕他们,我多想在此间能有一处院落,与山间草木为伴,守得一处清幽。
最近诸多事情,已好久不来此地,发现多了许多蔬果大棚,乡村振兴的美好图画正在田野展开着生动的色彩,在田野里耕作的农民就是这盛世画卷里最浓墨重彩的一笔,绽放着最美的笑容。
暮色将近时,我骑车回到都市,车水马龙中,被乡村田野亲吻过的心灵舒爽惬意,华灯璀璨中,真可谓左手灯火,右手诗了!

茶果趣味
□敖蕙薇
方方、圆圆、甜甜、咸咸……
茶果趣味,在于休闲。珠海,一个慵懒的滨海城市,连带着诞生于其中的茶果文化也沾上些珠海人的休闲。清晨的茶果店,总会有几位每日都来光顾的忠实拥趸,一盅茶配上几件茶果,就足够拥趸们品味一个早晨,直到茶果铺里“去广场晨练”“去买菜煮饭先”“接孙仔孙女放学”的声音不断交杂。
茶果趣味,在于包容。柔软的糯米外皮下是包罗万象的馅料,来了就一定能寻到你爱吃的那一口。茶果丰富的“内涵”恰如珠海的包容,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珠海始终以其博大的胸襟广纳四海宾朋贤士,来了就都是珠海人。白居易在《麹生访宿》中写道:“知是君宿来,自拂尘埃席。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如今珠海已由边陲小城成长为一座富有青春活力与浪漫气息的现代化城市,不变的是,以茶果招待来客的旧时记忆。
茶果趣味,在于传承。珠海茶果距今已有百年历史,期间的传承从未间断,从茶果非遗进校园、社区开展茶果教学活动到培养茶果非遗传承人......珠海茶果非遗传承始终在路上。茶果的不断传承不仅是因为舌尖上的美味令人欲罢不能,更是因为这一点方方、圆圆、甜甜、咸咸的茶果早已成为珠海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幸福滋味。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