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浓烟熏出的“非遗”: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

近日,“走读民生进展 感受幸福温度”网媒行主题活动正式启动,共有来自主流新媒体、头部商业新媒体、重点自媒体等近30家媒体参加。媒体团走入珠海基层,在采风走访中,记录下珠海的文化传承和民生脉络。

走访第二站,位于斗门区大赤坎村的百年老店“肥仔强”。

走访的第二站,是位于斗门区大赤坎村的大赤坎烧味海鲜餐厅。穿过“大赤坎”的牌坊,走进弯弯绕绕的阡陌小巷,沿途一路鸡犬相闻,媒体团终于来到这家百年老店的门前,它还有另外一个招牌——“肥仔强”。

第四代传承人赵志文

据传民国时期,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的创始人赵池大在海外当童工时,向老乡学习了制作烧味的技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创新,赵池大制作的烧味既承传、集纳了宋代宫廷厨艺和岭南烧腊的工艺,又独创了自身的酱料配方和焙烘工艺,别具一格的风味大受当地人的欢迎,返回故乡成婚后,其经营的烧味店也闻名乡邻。

赵志文正将烧味从炉中拎起

时至今日,当年“州府客”的叉烧、烧排骨秘方酱料、腌制工艺、建造烘炉、果木烧烤等一系列手工技艺已传到第四代,其第三代传承人赵自强将这门手艺注册为“肥仔强”明火叉烧、烧排骨。2015年6月,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被列入珠海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叉烧、烧排骨色泽鲜明、滑爽不腻
只选用梅头肉、水肋排制作叉烧

走进制作烧味的后厨,明火在半人高的炉子旁烧得正旺,扑面而来的烟雾熏得人睁不开眼。第四代传承人赵志文介绍道,这些炉子比自己还“长寿”,而烧火用的柴专门选取木质芳香的荔枝木,炉内烘烤的猪肉,则是当天屠宰的幼骨猪,并且只选用梅头肉、水肋排制作叉烧,“因此叉烧、烧排骨色泽鲜明、滑爽不腻、咸中带甜,还带有荔枝柴香。”

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项目预计今年年中验收并投入运营
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项目效果图

“酒香不怕巷子深”,斗门大赤坎虽然偏于一隅,但八方食客依然对这里的烧味情有独钟,纷至沓来,一尝为快。赵志文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振兴传统乡村文化,实现产品的产业化,自己联合村民们成立了珠海市斗门区肥仔强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计划打造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项目,融合非遗展示、工艺观摩和体验、表演交流、美食品尝、特色农产品展销等多种功能,“目前项目已经顺利封顶,预计今年年中验收并投入运营。”

文字:李美琪 图片:陈佳哲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帅云
新春走基层丨浓烟熏出的“非遗”: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
观海融媒 2023-01-18 20:19

近日,“走读民生进展 感受幸福温度”网媒行主题活动正式启动,共有来自主流新媒体、头部商业新媒体、重点自媒体等近30家媒体参加。媒体团走入珠海基层,在采风走访中,记录下珠海的文化传承和民生脉络。

走访第二站,位于斗门区大赤坎村的百年老店“肥仔强”。

走访的第二站,是位于斗门区大赤坎村的大赤坎烧味海鲜餐厅。穿过“大赤坎”的牌坊,走进弯弯绕绕的阡陌小巷,沿途一路鸡犬相闻,媒体团终于来到这家百年老店的门前,它还有另外一个招牌——“肥仔强”。

第四代传承人赵志文

据传民国时期,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的创始人赵池大在海外当童工时,向老乡学习了制作烧味的技艺。经过几年的学习和创新,赵池大制作的烧味既承传、集纳了宋代宫廷厨艺和岭南烧腊的工艺,又独创了自身的酱料配方和焙烘工艺,别具一格的风味大受当地人的欢迎,返回故乡成婚后,其经营的烧味店也闻名乡邻。

赵志文正将烧味从炉中拎起

时至今日,当年“州府客”的叉烧、烧排骨秘方酱料、腌制工艺、建造烘炉、果木烧烤等一系列手工技艺已传到第四代,其第三代传承人赵自强将这门手艺注册为“肥仔强”明火叉烧、烧排骨。2015年6月,大赤坎明火叉烧烧排骨被列入珠海市第八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叉烧、烧排骨色泽鲜明、滑爽不腻
只选用梅头肉、水肋排制作叉烧

走进制作烧味的后厨,明火在半人高的炉子旁烧得正旺,扑面而来的烟雾熏得人睁不开眼。第四代传承人赵志文介绍道,这些炉子比自己还“长寿”,而烧火用的柴专门选取木质芳香的荔枝木,炉内烘烤的猪肉,则是当天屠宰的幼骨猪,并且只选用梅头肉、水肋排制作叉烧,“因此叉烧、烧排骨色泽鲜明、滑爽不腻、咸中带甜,还带有荔枝柴香。”

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项目预计今年年中验收并投入运营
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项目效果图

“酒香不怕巷子深”,斗门大赤坎虽然偏于一隅,但八方食客依然对这里的烧味情有独钟,纷至沓来,一尝为快。赵志文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振兴传统乡村文化,实现产品的产业化,自己联合村民们成立了珠海市斗门区肥仔强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并计划打造非遗传承基地综合体项目,融合非遗展示、工艺观摩和体验、表演交流、美食品尝、特色农产品展销等多种功能,“目前项目已经顺利封顶,预计今年年中验收并投入运营。”

文字:李美琪 图片:陈佳哲 编辑:梁蔼欣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