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医生,快来!”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张燕华听到呼叫立马起身,快步冲到急救室,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一场与死神抢时间的战斗开始了。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周都会在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上演。在急诊科高效急救团队6位不同分工的急救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医生护士的默契配合下,完成一场又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比赛。

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病人是为什么来抢救的
心跳骤停患者,抢救了一两个小时后,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2小时除颤多次,开展教科书式“电风爆”抢救……在急诊科,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的场景常常都可以见到。

在一个冬日清晨,约7点20分,年仅37岁的渔业工作者伍先生正如往常一样在码头分装海产品。突然之间,一股像被压榨一样的疼痛从前胸部袭来,伍先生随即感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倒地。该院急诊接到120急救任务后立即出车。120中心调度员根据报警信息“患者为青壮年,晕倒无呼吸”,判断患者为院外心脏骤停(OHCA),开始指导患者身旁的同事进行心肺复苏。
7:34,急救人员到达,随即接力心肺复苏。连接心电监护后显示为危险的心室颤动,马上进行电除颤,除颤后继续予胸外按压。到达现场时心电图显示室颤,立即进行电除颤。
7:41,伍先生大动脉搏动终于恢复,但依然昏迷,医护人员立即将其转运返院。
7:48,救护车回到医院。经持续高质量的按压、快速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7:53,伍先生终于恢复心跳,床旁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考虑患者年轻,无基础病,ACS心源性猝死可能性大。医院马上启动胸痛中心,激活导管室,准备行冠脉介入治疗(PCI)。
8:05,伍先生被送达导管室。冠脉造影提示前降至近端急性完全闭塞。开通血管后抽吸出少量碎片状血栓,植入支架1枚,血流完全恢复。
10:15,手术结束,伍先生的命从死神手中抢回来了!
整个抢救流程无缝对接,DTB(患者到达医院大门至血管开通时间)时间只花费了38分钟,远优于国家胸痛中心建设标准的DTB<90分钟。

上面这个病例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如电视剧中的场景,但对于在急诊科一线工作了多年的张燕华和同事来说却是工作的日常。“在急诊科工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是为什么来抢救的?”张燕华说,在这不大的急诊科室内每天走1—2万步是常态,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接诊了有脑梗、脑出血、室性心动过速、消化道大出血等多位危重症病例,但当天值班的同事们有条不紊的完成急救医疗服务。
“每位病人被我们抢救回来了,或者是被我们准确诊断,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刘丽君表示。
急诊抢救成功率高达96.53%行业上的“佼佼者”
2022年,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共接诊患者71116人次,120出车1633车次,急危重症抢救952例(其中心肺复苏成功ROSC22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46例),抢救成功919例,平均抢救成功率高达96.53%。这抢救成功率在行业算得上是“佼佼者”。
时刻在磨剑随时能亮剑

超高抢救成功率的背后,除了仁心仁术,还有哪些“救命利器”?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主要承担着珠海西区的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抢救后危重症监护治疗以及日常门急诊等医疗服务工作,是珠海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对标国际设置的急诊科急救双通道、十米半径“一站式”抢救单元为急危重症救治提供快速通道。在急危重症通道内,配备有导管室、急诊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急危重症监护室、DR、CT、MRI室等。在急危重症监护室内,配置有先进的抢救设备如ECMO、IABP、床旁心脏超声、心电图、心脏临时起搏器、新一代有创/无创呼吸机、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央监护系统、床边纤支镜、POCT床旁检测系统等。
在“坚船利炮”的支持下,急诊急救团队不断努力,屡创佳绩,于2021年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第十五批认证,2021年11月荣获珠海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22年从全国1100多家医院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项目”现场评审,获评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星级建设单位。

而该院急诊科始终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及团队心肺复苏培训。紧密有序、高效配合刻在每个省医珠海医院急诊医务人员的骨子里,时刻在“磨剑”,随时能“亮剑”,造就了一支强有力的急危重症抢救团队。
“接下来,我们计划在院内开展AHA心肺复苏的培训项目。同时,也努力打造一个航空救护运转中心。进一步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急救能力,守护我们百姓的生命安全。”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主任杨航表示。

“张医生,快来!”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急诊科住院医师张燕华听到呼叫立马起身,快步冲到急救室,整个过程不到5分钟,一场与死神抢时间的战斗开始了。
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周都会在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上演。在急诊科高效急救团队6位不同分工的急救人员的共同努力,以及医生护士的默契配合下,完成一场又一场与死神赛跑的比赛。

你永远猜不到下一个病人是为什么来抢救的
心跳骤停患者,抢救了一两个小时后,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2小时除颤多次,开展教科书式“电风爆”抢救……在急诊科,医护人员与死神赛跑的场景常常都可以见到。

在一个冬日清晨,约7点20分,年仅37岁的渔业工作者伍先生正如往常一样在码头分装海产品。突然之间,一股像被压榨一样的疼痛从前胸部袭来,伍先生随即感到呼吸困难,意识丧失倒地。该院急诊接到120急救任务后立即出车。120中心调度员根据报警信息“患者为青壮年,晕倒无呼吸”,判断患者为院外心脏骤停(OHCA),开始指导患者身旁的同事进行心肺复苏。
7:34,急救人员到达,随即接力心肺复苏。连接心电监护后显示为危险的心室颤动,马上进行电除颤,除颤后继续予胸外按压。到达现场时心电图显示室颤,立即进行电除颤。
7:41,伍先生大动脉搏动终于恢复,但依然昏迷,医护人员立即将其转运返院。
7:48,救护车回到医院。经持续高质量的按压、快速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后,7:53,伍先生终于恢复心跳,床旁心电图检查,提示急性广泛前壁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考虑患者年轻,无基础病,ACS心源性猝死可能性大。医院马上启动胸痛中心,激活导管室,准备行冠脉介入治疗(PCI)。
8:05,伍先生被送达导管室。冠脉造影提示前降至近端急性完全闭塞。开通血管后抽吸出少量碎片状血栓,植入支架1枚,血流完全恢复。
10:15,手术结束,伍先生的命从死神手中抢回来了!
整个抢救流程无缝对接,DTB(患者到达医院大门至血管开通时间)时间只花费了38分钟,远优于国家胸痛中心建设标准的DTB<90分钟。

上面这个病例对于普通人来说就如电视剧中的场景,但对于在急诊科一线工作了多年的张燕华和同事来说却是工作的日常。“在急诊科工作,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病人是为什么来抢救的?”张燕华说,在这不大的急诊科室内每天走1—2万步是常态,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接诊了有脑梗、脑出血、室性心动过速、消化道大出血等多位危重症病例,但当天值班的同事们有条不紊的完成急救医疗服务。
“每位病人被我们抢救回来了,或者是被我们准确诊断,对我们来说都是非常有成就感的。”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护士长刘丽君表示。
急诊抢救成功率高达96.53%行业上的“佼佼者”
2022年,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共接诊患者71116人次,120出车1633车次,急危重症抢救952例(其中心肺复苏成功ROSC22例,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46例),抢救成功919例,平均抢救成功率高达96.53%。这抢救成功率在行业算得上是“佼佼者”。
时刻在磨剑随时能亮剑

超高抢救成功率的背后,除了仁心仁术,还有哪些“救命利器”?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主要承担着珠海西区的院前急救、院内抢救、抢救后危重症监护治疗以及日常门急诊等医疗服务工作,是珠海百姓的健康守门人。
对标国际设置的急诊科急救双通道、十米半径“一站式”抢救单元为急危重症救治提供快速通道。在急危重症通道内,配备有导管室、急诊抢救室、急诊手术室、急诊急危重症监护室、DR、CT、MRI室等。在急危重症监护室内,配置有先进的抢救设备如ECMO、IABP、床旁心脏超声、心电图、心脏临时起搏器、新一代有创/无创呼吸机、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中央监护系统、床边纤支镜、POCT床旁检测系统等。
在“坚船利炮”的支持下,急诊急救团队不断努力,屡创佳绩,于2021年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第十五批认证,2021年11月荣获珠海市市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单位,2022年从全国1100多家医院中脱颖而出,顺利通过了“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项目”现场评审,获评为“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救治快速通道”星级建设单位。

而该院急诊科始终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及团队心肺复苏培训。紧密有序、高效配合刻在每个省医珠海医院急诊医务人员的骨子里,时刻在“磨剑”,随时能“亮剑”,造就了一支强有力的急危重症抢救团队。
“接下来,我们计划在院内开展AHA心肺复苏的培训项目。同时,也努力打造一个航空救护运转中心。进一步加强急诊科建设提高急救能力,守护我们百姓的生命安全。”省医珠海医院急诊科主任杨航表示。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