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缔结129对姊妹校促教育交流,助力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19日,“2022/2023年粤港姊妹学校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本次共有129对粤港学校结对,并有120对粤港“姊妹学校”现场参加签约仪式,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香港120家学校与广东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缔结范围涵盖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殊教育。现内地和香港缔结的2300多对“姊妹学校”当中,就有约一半来自广东。有首次与内地学校缔结“姊妹学校”的香港英文学校负责人表示,特别感恩有机会和大湾区内地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让香港学生与内地同龄人建立友谊,进一步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粤港“姊妹学校”签约仪式现场分外热闹。偌大会场内,来自粤港120家中小学的校长们济济一堂。粤港校长们在桌上热烈地交流,有的还拿出手机互加微信,气氛活跃。记者了解到,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大湾区内地9市均有学校校长参加此次“姊妹学校”缔结活动。

今年内缔结学校增10%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表示,“姊妹学校计划”是香港和内地两地一个重要交流平台,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地友好缔结的“姊妹学校”以遍布各省、各市。学校之间一直善用这个平台进行互访及多元化的专业交流活动。“粤港‘姊妹学校’的规模更一直是各省市之冠,在现有的2300多对的‘姊妹学校’当中,就有约一半是与广东省缔结的。”

施俊辉透露,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年之内将与内地缔结“姊妹学校”的公款资助学校数目增加10%,让更多学校可以参与其中,体验“姊妹学校”计划的好处,同时让更多香港学生可以因此加深对内地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两地师生视像加深了解

记者了解到,当天参加签约的百多所香港学校当中,有约一半是新加入“姊妹学校计划”的香港学校。香港传统女校玛利曼小学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是第一次与内地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十分感恩有这样的机会。”玛利曼小学校长劳家明表示,此次作为120对“姊妹学校”的其中一分子,感到分外欣喜。“我们打算先通过视频会议,安排两地学校老师和同学先作初步认识了解。其后会安排参观活动,增强交流机会。”劳家明表示,后续希望能安排两地学生进行跳绳比赛、说故事比赛、天才表演等活动交流,以此增进友谊。希望借此机会,让香港学生进一步认识内地多方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同时也计划让两校教师通过观课、评课、经验分享等方式进行教学交流。

“学校中五学生已经安排了六月份到内地参加公民科考察。但除了中五的学生外,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不同年级的学生到内地交流,‘姊妹学校’互访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圣若瑟书院副校长冼家铭表示。路德会协同中学助理校长余重佳指出,接下来会与“姊妹学校”推动学生、教师之间的互访交流。“很多香港学生除了回内地探亲外,很少机会到内地与同龄人交流。我们计划让学生到访内地“姊妹学校”,除了参与随班就读,亦有机会参加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课堂。”

香港校长谈互访计划

以书信视像沟通建立关系

玛利曼小学校长 劳家明

“我们打算先通过视频会议尽快安排两地学校老师和同学作初步认识了解,其后会安排参观活动,并尝试安排两地高年级学生作“配对”,给予机会让两地学生以书信视像沟通建立关系。希望借此机会,让香港学生认识内地发展,提升学生国民身份认同。”

合作拍摄纪录片增进友谊

圣方济爱德小学副校长 郑雪娴

“接下来将和“姊妹学校”开展线上交流和线下的学生互访交流。有设想过让两校学生共同拍摄纪录片,以作品形式合作,增加了解和友谊。希望香港学生能透过不同形式的文化体艺、生活体验等活动,增进对两地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安排学生参加公民科考察

圣若瑟书院副校长 冼家铭

“已经安排了学校中五学生六月份到内地参加公民科考察。希望能推动校内更多不同年级的学生到内地交流。透过走访观察,让香港学生了解到祖国同龄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希望推动老师之间的交流,内地教中文有丰富的经验,能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不少启发。”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粤港缔结129对姊妹校促教育交流,助力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大公报 2023-04-20 14:42

19日,“2022/2023年粤港姊妹学校签约仪式”在广州举行,本次共有129对粤港学校结对,并有120对粤港“姊妹学校”现场参加签约仪式,为历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香港120家学校与广东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缔结范围涵盖幼儿园、中小学和特殊教育。现内地和香港缔结的2300多对“姊妹学校”当中,就有约一半来自广东。有首次与内地学校缔结“姊妹学校”的香港英文学校负责人表示,特别感恩有机会和大湾区内地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让香港学生与内地同龄人建立友谊,进一步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粤港“姊妹学校”签约仪式现场分外热闹。偌大会场内,来自粤港120家中小学的校长们济济一堂。粤港校长们在桌上热烈地交流,有的还拿出手机互加微信,气氛活跃。记者了解到,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等大湾区内地9市均有学校校长参加此次“姊妹学校”缔结活动。

今年内缔结学校增10%

香港特别行政区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表示,“姊妹学校计划”是香港和内地两地一个重要交流平台,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两地友好缔结的“姊妹学校”以遍布各省、各市。学校之间一直善用这个平台进行互访及多元化的专业交流活动。“粤港‘姊妹学校’的规模更一直是各省市之冠,在现有的2300多对的‘姊妹学校’当中,就有约一半是与广东省缔结的。”

施俊辉透露,我们的目标是在今年之内将与内地缔结“姊妹学校”的公款资助学校数目增加10%,让更多学校可以参与其中,体验“姊妹学校”计划的好处,同时让更多香港学生可以因此加深对内地的认识与了解,从而提升国民身份认同。

两地师生视像加深了解

记者了解到,当天参加签约的百多所香港学校当中,有约一半是新加入“姊妹学校计划”的香港学校。香港传统女校玛利曼小学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是第一次与内地学校缔结为‘姊妹学校’,十分感恩有这样的机会。”玛利曼小学校长劳家明表示,此次作为120对“姊妹学校”的其中一分子,感到分外欣喜。“我们打算先通过视频会议,安排两地学校老师和同学先作初步认识了解。其后会安排参观活动,增强交流机会。”劳家明表示,后续希望能安排两地学生进行跳绳比赛、说故事比赛、天才表演等活动交流,以此增进友谊。希望借此机会,让香港学生进一步认识内地多方面的发展,提升学生的国民身份认同。同时也计划让两校教师通过观课、评课、经验分享等方式进行教学交流。

“学校中五学生已经安排了六月份到内地参加公民科考察。但除了中五的学生外,我们希望能有更多不同年级的学生到内地交流,‘姊妹学校’互访是一个很好的形式。”圣若瑟书院副校长冼家铭表示。路德会协同中学助理校长余重佳指出,接下来会与“姊妹学校”推动学生、教师之间的互访交流。“很多香港学生除了回内地探亲外,很少机会到内地与同龄人交流。我们计划让学生到访内地“姊妹学校”,除了参与随班就读,亦有机会参加有当地特色的文化课堂。”

香港校长谈互访计划

以书信视像沟通建立关系

玛利曼小学校长 劳家明

“我们打算先通过视频会议尽快安排两地学校老师和同学作初步认识了解,其后会安排参观活动,并尝试安排两地高年级学生作“配对”,给予机会让两地学生以书信视像沟通建立关系。希望借此机会,让香港学生认识内地发展,提升学生国民身份认同。”

合作拍摄纪录片增进友谊

圣方济爱德小学副校长 郑雪娴

“接下来将和“姊妹学校”开展线上交流和线下的学生互访交流。有设想过让两校学生共同拍摄纪录片,以作品形式合作,增加了解和友谊。希望香港学生能透过不同形式的文化体艺、生活体验等活动,增进对两地文化、教育和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认识。”

安排学生参加公民科考察

圣若瑟书院副校长 冼家铭

“已经安排了学校中五学生六月份到内地参加公民科考察。希望能推动校内更多不同年级的学生到内地交流。透过走访观察,让香港学生了解到祖国同龄人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希望推动老师之间的交流,内地教中文有丰富的经验,能给我们的老师带来不少启发。”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