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千夫长:蓝鸟的诗歌秩序
千夫长

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2年7月28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出版著作:长篇小说《红马》《长调》《中年英雄》,中篇小说集《马的天边》,中短篇小说集《草原记》,首部华语手机小说《城外》,散文集《野腔野调》《世道》《千页书》,文化对话录《纠缠不休》等。

今年春节在洛杉矶期间,洛杉矶红马读书会的齐英武会长邀我去参加一个诗会。我们驾车沿5号公路走了将近一个钟头,到了尔湾附近森林湖的一座湖畔大house里。是雕龙诗社组织的诗歌活动,在这里大概聚集了二、三十位诗社成员。我观察了一下,年龄落差很大,从出生的年份八零后到有实际年龄的八零后。这期诗社活动的选题是听诗人蓝鸟先生讲波特莱尔的《恶之花》和象征主义。活动的过程,让我想起了陈丹青记述的木心先生在美国讲文学史的故事。

 

讲座结束,我和蓝鸟兄在湖畔的草地上聊得投缘,聊得深切。夕阳晚照湖面,折射到手中的红酒杯上,很是诗情惬意。

 

蓝鸟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写诗,和当年白洋淀下乡的多多、根子等多有来往交际。

 

之后,我在洛杉矶期间就开始了拜读蓝鸟先生的诗作。

 

蓝鸟转发到我手机里能够看到的诗,是作者中断了多年,2000年之后开始写的,大多都写于洛杉矶蓝鸟的诗句语言干净利落耐人寻味,想象新颖瑰丽令人惊奇赞叹,情绪曼妙迷人、多日缠绕不散,已经很成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诗歌秩序。

 

昨天的那片云,不想走进六月

 

却又无奈五月的流逝

 

落在地上的绿叶

 

窥探五月和六月的对视

 

诗人这首季节的隐喻,是在用年月写生命的岁月。我推算了一下,写作这首诗时,诗人的年龄正是五十奔六。面对生命的秩序,虽然显得有些无可奈何,但用对视也表现出了一种淡然处之。同时,也用这种生命的秩序建立了自己的诗歌秩序。遵守一种无奈。

 

河底埋葬着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故事

 

水面上漂浮着帝王之后的一篇又一篇散文

 

这是历史笔法。我们读史,明了有时一代王朝就是被不公允的文字给写散了,写歪了。 而且,写作者还是弄史者的子孙。这是诗人的历史秩序。

 

每一个第二天

 

日上中天的时刻,男人便攀爬在高过摩天大厦的脚手架上

 

做一只牧羊犬,把大都市的云彩赶往养育他的山村

 

让汗水里流出的血,烧红农家女人的灶膛

 

寂寞的山村,升起了舞动的炊烟

 

发现诗人想家有时想得真够狠。进城的人和移民美国的人,其实都是离开了家乡故土的人。我们常常是在家乡的时候,并不觉得拥有什么,离开了,似乎留下了太多的东西,说不清想不尽的其实都是乡愁。乡愁一直是弥漫在诗人作品中的情绪,也是诗人的重要写作秩序。

 

今天,我做些什么

 

上午就去图书馆吧

 

下午整理自己的记忆仓库

 

看看诗人的生活,我们就知道诗人的诗是怎么得来的。大年初一,还去图书馆,还在写诗。快乐来自文化,而不是物质。文化秩序是诗人诗歌的真正内核。

 

这是儿时暮色中盼母亲回家的一幕。这一幕最扎心,这是诗人堆积在心灵里的爱的秩序。

 

父亲,你走了,

 

走了很多年

 

我的记忆里,已经搜寻不到你的那张脸

 

越是聚拢目光

 

你越像教室里的那块没有表情的黑板

 

很想触摸你的手

 

可是,每一次都像碰着了教鞭

 

记不得那年是几岁了

 

我开始用哭声敲击琴键,用屁股背诵诗篇

 

如今,曾经的疼痛,长成了

 

我诗歌的叶子和花瓣

 

这是我们至少两代人共同的经验和痛点。我觉得这样的作品才有资格进入教科书,成为孩子们应该会背诵的诗篇。这也是诗人诗歌里关于生命成长的秩序。

 

读诗已知诗人的传承秩序是有迹可循的。李商隐、波特莱尔、李金发、戴望舒、闻一多、顾城。新时期诗人中,我一直喜欢顾城的诗。他的诗离心灵近,离政治远,自建童话秩序。我们一直有一个期待,那就是一首诗有两句惊人的句子,那就是好诗了,如果每首诗都有美妙的句子,那就是好诗人了。按照这个标准,相信那首《又想起了父亲》可以传世。

 

那天,在齐英武兄长的组织下,我们选择了Long Beach,在海湾的加州阳光里饮杯长谈,我们称之为长滩诗会。文人拉圈结派,互相唱和,这也是延续了我们的传统诗歌秩序。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
湾韵|千夫长:蓝鸟的诗歌秩序
珠海特区报 2023-04-24 12:27
千夫长

小说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62年7月28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哲里木盟科尔沁左翼后旗。出版著作:长篇小说《红马》《长调》《中年英雄》,中篇小说集《马的天边》,中短篇小说集《草原记》,首部华语手机小说《城外》,散文集《野腔野调》《世道》《千页书》,文化对话录《纠缠不休》等。

今年春节在洛杉矶期间,洛杉矶红马读书会的齐英武会长邀我去参加一个诗会。我们驾车沿5号公路走了将近一个钟头,到了尔湾附近森林湖的一座湖畔大house里。是雕龙诗社组织的诗歌活动,在这里大概聚集了二、三十位诗社成员。我观察了一下,年龄落差很大,从出生的年份八零后到有实际年龄的八零后。这期诗社活动的选题是听诗人蓝鸟先生讲波特莱尔的《恶之花》和象征主义。活动的过程,让我想起了陈丹青记述的木心先生在美国讲文学史的故事。

 

讲座结束,我和蓝鸟兄在湖畔的草地上聊得投缘,聊得深切。夕阳晚照湖面,折射到手中的红酒杯上,很是诗情惬意。

 

蓝鸟七十年代初就开始写诗,和当年白洋淀下乡的多多、根子等多有来往交际。

 

之后,我在洛杉矶期间就开始了拜读蓝鸟先生的诗作。

 

蓝鸟转发到我手机里能够看到的诗,是作者中断了多年,2000年之后开始写的,大多都写于洛杉矶蓝鸟的诗句语言干净利落耐人寻味,想象新颖瑰丽令人惊奇赞叹,情绪曼妙迷人、多日缠绕不散,已经很成熟地建立起了自己的诗歌秩序。

 

昨天的那片云,不想走进六月

 

却又无奈五月的流逝

 

落在地上的绿叶

 

窥探五月和六月的对视

 

诗人这首季节的隐喻,是在用年月写生命的岁月。我推算了一下,写作这首诗时,诗人的年龄正是五十奔六。面对生命的秩序,虽然显得有些无可奈何,但用对视也表现出了一种淡然处之。同时,也用这种生命的秩序建立了自己的诗歌秩序。遵守一种无奈。

 

河底埋葬着明清两代二十四位皇帝的故事

 

水面上漂浮着帝王之后的一篇又一篇散文

 

这是历史笔法。我们读史,明了有时一代王朝就是被不公允的文字给写散了,写歪了。 而且,写作者还是弄史者的子孙。这是诗人的历史秩序。

 

每一个第二天

 

日上中天的时刻,男人便攀爬在高过摩天大厦的脚手架上

 

做一只牧羊犬,把大都市的云彩赶往养育他的山村

 

让汗水里流出的血,烧红农家女人的灶膛

 

寂寞的山村,升起了舞动的炊烟

 

发现诗人想家有时想得真够狠。进城的人和移民美国的人,其实都是离开了家乡故土的人。我们常常是在家乡的时候,并不觉得拥有什么,离开了,似乎留下了太多的东西,说不清想不尽的其实都是乡愁。乡愁一直是弥漫在诗人作品中的情绪,也是诗人的重要写作秩序。

 

今天,我做些什么

 

上午就去图书馆吧

 

下午整理自己的记忆仓库

 

看看诗人的生活,我们就知道诗人的诗是怎么得来的。大年初一,还去图书馆,还在写诗。快乐来自文化,而不是物质。文化秩序是诗人诗歌的真正内核。

 

这是儿时暮色中盼母亲回家的一幕。这一幕最扎心,这是诗人堆积在心灵里的爱的秩序。

 

父亲,你走了,

 

走了很多年

 

我的记忆里,已经搜寻不到你的那张脸

 

越是聚拢目光

 

你越像教室里的那块没有表情的黑板

 

很想触摸你的手

 

可是,每一次都像碰着了教鞭

 

记不得那年是几岁了

 

我开始用哭声敲击琴键,用屁股背诵诗篇

 

如今,曾经的疼痛,长成了

 

我诗歌的叶子和花瓣

 

这是我们至少两代人共同的经验和痛点。我觉得这样的作品才有资格进入教科书,成为孩子们应该会背诵的诗篇。这也是诗人诗歌里关于生命成长的秩序。

 

读诗已知诗人的传承秩序是有迹可循的。李商隐、波特莱尔、李金发、戴望舒、闻一多、顾城。新时期诗人中,我一直喜欢顾城的诗。他的诗离心灵近,离政治远,自建童话秩序。我们一直有一个期待,那就是一首诗有两句惊人的句子,那就是好诗了,如果每首诗都有美妙的句子,那就是好诗人了。按照这个标准,相信那首《又想起了父亲》可以传世。

 

那天,在齐英武兄长的组织下,我们选择了Long Beach,在海湾的加州阳光里饮杯长谈,我们称之为长滩诗会。文人拉圈结派,互相唱和,这也是延续了我们的传统诗歌秩序。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赵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