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垃圾分类是一个城市走向文明的标志,更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事关民生福祉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学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在培养学生文明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形成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近日,珠海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联合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系统垃圾分类业务培训会,进一步普及垃圾减量分类知识,提升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垃圾分类业务能力和水平。我市各区教育部门、市直属学校、高校共计60余人参加培训,珠海市垃圾分类办副主任、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王兆江,市教育局副局长程鹏出席活动。

以“考”促“学”
建立校园垃圾分类检查考评制度
据悉,自2019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市上下联动、全民参与,持续深入推动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王兆江介绍,目前我市中小学均已建立校园垃圾分类检查考评制度,将垃圾分类宣传纳入教育体系,“全市中小学共评出垃圾分类精品课134节,开展学校、家庭、社区垃圾分类互动实践活动的学校占比100%,7所学校获评‘广东省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
据了解,我市学生群体在全市市民当中占比达到22%,教育系统覆盖面可以达到全市的90%以上,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小范围意识逐步提升,进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好城市环境。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系统今年的垃圾分类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优化机制,继续举办珠海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重新梳理垃圾分类整体工作重点及存在问题,创新工作方式。要主题研学多维推进,采用主题研学形式推动珠海生态系统建设,同时结合环保绿色基地开展垃圾分类研学实践活动。要深入校园,建设最美学校,根据每月各学校垃圾分类工作亮点报送和校园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实情况,选评一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市容市貌工作的大中小幼示范学校。
以“学”促“用”
营造浓厚理论学习氛围
针对教育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会议要求,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扎实推进,结合自身实际,谋创新、求突破,制定方案,通过小手拉大手,动员家庭积极参与,广泛开展家庭、校园、社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同时将校园周边“门前三包”工作纳入本校督导考核指标,明确要求学生及家长要自觉分类投放,不乱扔垃圾,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养成文明良好行为习惯;三要开展宣传评比,全面提质增效,珠海市垃圾分类办将联合市教育局、各区教育局面向全市范围征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教学案例、学生征文、诗歌、手抄报、文艺作品等优秀案例,形成《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案例集》,打造一批富有亮点特色的分类先进校园,以示范带动全市全覆盖,全面推动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
第四是要强化宣传,营造氛围,积极组织动员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月月有总结推文,每校有主题活动,各区有工作亮点,进一步营造珠海市校园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和持久优化校园环境的氛围。
培训会上,还为王艺璇、廖小平二人颁发2023年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优秀讲师”证书。王艺璇、廖小平二人围绕住建部校园板块考核指标、校园“门前三包”、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等重点内容开展《如何高效做好校园垃圾分类常规工作》主题培训。
培训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梅华环保生态中心和珠海生态环保产业园,参观人员到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暂存功能区、厨余垃圾就近生态化处理功能区和末端处理设施参观,深入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运输、暂存、处置的完整链条。



垃圾分类是一个城市走向文明的标志,更是城市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事关民生福祉和城市可持续发展。学校担负着立德树人的历史使命,在培养学生文明习惯、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形成绿色健康生活方式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我市教育系统多措并举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做细做实。近日,珠海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联合市教育局召开教育系统垃圾分类业务培训会,进一步普及垃圾减量分类知识,提升教育系统工作人员垃圾分类业务能力和水平。我市各区教育部门、市直属学校、高校共计60余人参加培训,珠海市垃圾分类办副主任、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副局长王兆江,市教育局副局长程鹏出席活动。

以“考”促“学”
建立校园垃圾分类检查考评制度
据悉,自2019年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我市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垃圾分类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市上下联动、全民参与,持续深入推动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体系,垃圾分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王兆江介绍,目前我市中小学均已建立校园垃圾分类检查考评制度,将垃圾分类宣传纳入教育体系,“全市中小学共评出垃圾分类精品课134节,开展学校、家庭、社区垃圾分类互动实践活动的学校占比100%,7所学校获评‘广东省省级校园生活垃圾分类教育基地’。”
据了解,我市学生群体在全市市民当中占比达到22%,教育系统覆盖面可以达到全市的90%以上,市教育局有关负责人表示,以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小范围意识逐步提升,进而形成全社会共同做好垃圾分类工作的良好氛围,共同维护好城市环境。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系统今年的垃圾分类工作,会议强调,要推进优化机制,继续举办珠海市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重新梳理垃圾分类整体工作重点及存在问题,创新工作方式。要主题研学多维推进,采用主题研学形式推动珠海生态系统建设,同时结合环保绿色基地开展垃圾分类研学实践活动。要深入校园,建设最美学校,根据每月各学校垃圾分类工作亮点报送和校园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落实情况,选评一批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和市容市貌工作的大中小幼示范学校。
以“学”促“用”
营造浓厚理论学习氛围
针对教育系统推进垃圾分类工作,会议要求,一要加强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深刻认识垃圾分类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二要坚持问题导向,全面扎实推进,结合自身实际,谋创新、求突破,制定方案,通过小手拉大手,动员家庭积极参与,广泛开展家庭、校园、社区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活动,同时将校园周边“门前三包”工作纳入本校督导考核指标,明确要求学生及家长要自觉分类投放,不乱扔垃圾,共同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养成文明良好行为习惯;三要开展宣传评比,全面提质增效,珠海市垃圾分类办将联合市教育局、各区教育局面向全市范围征集生活垃圾分类知识读本、教学案例、学生征文、诗歌、手抄报、文艺作品等优秀案例,形成《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优秀案例集》,打造一批富有亮点特色的分类先进校园,以示范带动全市全覆盖,全面推动教育系统垃圾分类工作。
第四是要强化宣传,营造氛围,积极组织动员开展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工作,做到月月有总结推文,每校有主题活动,各区有工作亮点,进一步营造珠海市校园重视垃圾分类工作和持久优化校园环境的氛围。
培训会上,还为王艺璇、廖小平二人颁发2023年珠海市生活垃圾分类“优秀讲师”证书。王艺璇、廖小平二人围绕住建部校园板块考核指标、校园“门前三包”、学生文明习惯养成等重点内容开展《如何高效做好校园垃圾分类常规工作》主题培训。
培训结束后,与会人员参观了梅华环保生态中心和珠海生态环保产业园,参观人员到可回收物和有害垃圾暂存功能区、厨余垃圾就近生态化处理功能区和末端处理设施参观,深入了解生活垃圾的分类投放、运输、暂存、处置的完整链条。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