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专门部署。对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擘画,广东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举全省之力推进实施,大力营造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良好氛围,奋力谱写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下好“百千万工程”先手棋,一刻也不能等!珠海高新区紧扣省委、市委部署,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行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经济发展前沿阵地和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强大合力,不断出实招、谋实事、树品牌、破难题,把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贯穿到中心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珠海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彰显高新担当、作出高新贡献。
党建示范引领
提升固本强基“行动力”
刚刚过去的“七一”建党节,珠海高新区红花山党建公园游人如织,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此观光游览、休闲锻炼,亲子共学党史知识、体验红色文化、感受高新魅力。作为全市首个党建主题公园,红花山党建公园将“党建红”融入“生态绿”,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党建文化“生活圈”,更好发挥党建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珠海高新区始终坚持锤炼内功,筑牢信仰之基,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级党组织建设的首位,持续推动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重要部署,发挥党员领导干部领学促学作用,高新区持续深化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百名优秀党员进党校”等专题活动137场次,线上线下听讲人数超3万人次。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把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依托苏兆征故居陈列馆等革命遗址遗迹、红花山党建公园等红色教育路线,开展现场学习参观活动160余次,覆盖党员超5400人次。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施好“百千万工程”的基础。为此,高新区进一步健全完善“1+5+N”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实行“谋划、部署、推进、跟踪、问效”全链条工作体系,并提出了19项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细化形成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做到有数据、分步骤、可量化,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重点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此外,为大力推广“红色+”服务模式,加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攻坚力度,高新区在AI产业创新中心片区标准厂房新建工程等4个产业建设项目建立了临时党支部,设立并全面投入使用24个“红色驿站”,积极引导快递、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深入实施机关作风整顿攻坚行动,进一步压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推动企业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高新i企服”小程序,线上线下多措并举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企业诉求办结率99.2%。
为给乡村振兴提供组织力量和智力保障,高新区还积极探索实践校地党建共建新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带动社区。当前,会同社区党委正携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党委,聚焦“百千万工程”,在共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开展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推动构建“大学小镇”新面貌,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推进基层党建“共建、共享、共融”新格局。
高新区始终把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建设、发展、治理的稳固底盘,打造引领基层治理、百姓信赖认可的“主心骨”,着力构建“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落实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实现全镇18个社区兼职委员全覆盖。充分发挥落实基层党建联系会议制度,持续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微实事”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社区基层治理能力。
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新区充分发挥“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影响力,持续开展好淇澳“榕树夜话”“书记茶话会”系列活动,搭建镇一级议事协商专家顾问平台,逐步实现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建设全覆盖,探索引入社会组织服务和物业公司管理,在唐家社区畔海花园等11个居民区试点先行先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今年5月,唐家社区畔海花园小区顺利完成管理志愿者签约,成为全区首个实行自治管理的无物业小区。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高新区还持续深入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全面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镇发展高质高效、社区治理有力有序,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高新区蔚然成风。

瞄准产业振兴
强化党建联建“聚合力”
产业振兴是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瓶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的有力武器。紧扣“产业第一”,坚持制造业当家,珠海高新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3+3+1”现代产业体系,高新区积极创新实践,强化党建引领、聚“链”赋能,成立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党委,组建60个红色技术攻关小组,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产业壮大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加快构建党建强、企业兴、产业稳的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批创新举措、有效做法。
高新区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党建摸排和组织建设,常态化推进五类企业、新引进重大项目等“应建尽建、应联尽联、应纳尽纳”,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等方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众创空间上。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持续开展格创·芯谷、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等5.0产业新空间项目党组织、党员“双摸排”工作,走访非公企业党组织282个,推动迈为技术、博雅科技等5家企业成立党组织。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建在商务楼宇、5.0产业新空间项目中,现已启动珠海信息港、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筹备工作。
产业链党建是党建工作的新发展、新延伸,也是经济领域党建的新命题、新实践。近来,高新区积极在“政治引领、政企对接、技术攻关、人才引进、产业协同、企业合作”等方面搭建工作平台,推动产业链纵向、横向关联企业抱团发展,并着力推进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党建示范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日前,健帆生物、云洲智能、英搏尔等7家非公企业获评市“高质量党建、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金山软件党委获评2022年度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高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党委举办“党建大讲堂”暨“产业+党建”论坛,邀请高校教授对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等重要课题作专题解读,并特邀行业专家分享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链上优质企业党组织分享党建强、发展强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以党建赋能产业协同、企业合作、创新创业,加速点燃非公企业发展“红色引擎”。
三级党委联动
打造古镇新城“焕新力”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乡之间“古与今”“闯与守”的关系,成为珠海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命题。
为此,高新区紧扣“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产业第一”等工作部署,聚焦“古镇新业”“古镇新颜”“古镇新韵”“古镇新风”“古镇新城”,坚持“区—镇—社区”三级联动,深入实施产业提级联动、创新提效联动、城市提质联动、交通提速联动、生态提优联动、民生提标联动“六大联动工程”,着力推动辖区高质量发展,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古镇全面焕新。
高新区成立了“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区党工委书记为“一线总指挥”,镇党委书记为“一线施工队长”,社区党委书记为“一线施工员”,实行区领导同志定点联系社区机制,引导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投身“百千万工程”、扎根社区建设,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指挥网络。
全速推进“古镇新业”。编制“产业链图谱”“产业招商地图”,全面梳理龙头企业及重点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大力开展精准强链招商。今年1-6月,高新区共引进五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3个,总投资额超180亿元;深化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工程,“区属国企+集体经济”联动发展模式持续推广,“3+3+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势头良好。
全面焕发“古镇新颜”。全面实施绿美高新“九大行动”,以森林小镇、滨海公园等建设为载体,构建“翡翠项链”式全域公园体系,种植8万多株乡土树苗,低质低效林分改造完成率为109%,森林抚育完成率177%;持续推进“15分钟上高速、1小时通达大湾区”交通体系建设。
不断彰显“古镇新韵”。融合古镇古村、青春校园等元素,不断扩大会同艺术荟、非遗文化节品牌效应,开展“醉美海岸”系列活动、珠澳美食周品牌活动,持续打造“文旅+消费”新型消费场景;建设“香山国潮”主题村、主题街,高标准打造红花山党建公园和淇澳红色美丽乡村,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入选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古镇游园特色游”“会同古韵美食游”“缤纷海岛休闲游”“乐享山海活力游”等旅游线路,“寻觅唐家湾人文风情之旅”成功上榜“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持续展现“古镇新风”。深化实施“头雁”工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社区创建,持续优化区、镇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特色创建活动,会同社区“同心苑”获评珠海市十大“创美庭院”,12户家庭获评广东省“最美庭院”;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2023年“民生微实事”立项91个,完成59个,项目满意率99.48%。
全力打造“古镇新城”。加快构建“一心两轴四片区”城市框架,持续打造以产业为核心的珠海未来城市新中心。截至今年5月,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0.48亿元;按三甲标准拟建区人民医院北围院区,推进区公卫中心和金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实现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构建“15分钟服务圈”,唐家湾镇建成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培才引才聚才
引聚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人才是关键。高新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注重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完善干部下沉机制,选派优秀选调生到基层任职,安排干部参加招商和信访等岗位锻炼、到区企业服务中心及园区挂职锻炼或驻点服务。成立深圳、北京、苏州3个驻外招商办公室,共选派70余名优秀干部职工全职驻外招商。
高新区坚持党管人才,紧扣企业、人才发展需求,持续在人才“引、育、留、用”上精准发力,以“人才友好青年友好三年行动计划”和“新引进培育企业人才若干措施”人才政策为主轴主线,持续优化“1+N”人才政策体系,以政策活力形成引才聚才“虹吸效应”。
通过优化升级“珠海高新人才一网通”服务平台,高新区创新人才加速集聚。该平台自去年9月上线发布以来,累计个人注册总数超3.1万人,入驻健帆生物、云洲智能等企业超360家次,发布就业岗位近720个;上线政策申报项目累计10个,首个“免申即享”项目累计发放资金超1300万元,覆盖人才6800多人次;人才政策点击预览量超32万人次。
此外,高新区积极搭建“政-校-企”人才对接平台,已连续9年举办“名企名校行”人才洽谈活动,促进高校、企业人才实现精准对接、双向奔赴。2023年春季“名企名校行”活动覆盖企业300多家次,累计收到简历8300余份,达成初步意向人数超1300人,最终签订三方协议超800人,收到简历数、达成意向数及最终签订协议数均为历届最高。
不久前,高新区建成并推出了“青年人才驿站”,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可凭面试通知享受最长7天免费住宿,同步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打造青年人才来高新区求职就业的“暖心第一站”。通过发放高层次人才“速诊卡”,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导诊、住院绿色通道、专家会诊等一系列精准服务,有力提升人才在高新区安居乐业的幸福感、归属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珠海高新区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要求,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环境,让城市和乡村更加近悦远来,让生活、工作在高新区的人们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党的二十大把高质量发展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作出专门部署。对照党的二十大的战略擘画,广东将“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千万工程”)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举全省之力推进实施,大力营造比学赶超、赛龙夺锦的良好氛围,奋力谱写广东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新篇章。
下好“百千万工程”先手棋,一刻也不能等!珠海高新区紧扣省委、市委部署,坚持产业第一、制造业当家,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各项行动,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经济发展前沿阵地和战斗堡垒作用,凝聚强大合力,不断出实招、谋实事、树品牌、破难题,把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贯穿到中心工作中、落实到具体行动上,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为珠海高质量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化经济特区彰显高新担当、作出高新贡献。
党建示范引领
提升固本强基“行动力”
刚刚过去的“七一”建党节,珠海高新区红花山党建公园游人如织,不少市民带着孩子来此观光游览、休闲锻炼,亲子共学党史知识、体验红色文化、感受高新魅力。作为全市首个党建主题公园,红花山党建公园将“党建红”融入“生态绿”,构建了一个多元化的党建文化“生活圈”,更好发挥党建示范引领的重要作用。

一直以来,珠海高新区始终坚持锤炼内功,筑牢信仰之基,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级党组织建设的首位,持续推动各级党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
为深入学习贯彻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百千万工程”等重要部署,发挥党员领导干部领学促学作用,高新区持续深化教育培训,今年以来已组织开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学习会、“百名优秀党员进党校”等专题活动137场次,线上线下听讲人数超3万人次。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把红色资源作为生动教材,依托苏兆征故居陈列馆等革命遗址遗迹、红花山党建公园等红色教育路线,开展现场学习参观活动160余次,覆盖党员超5400人次。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施好“百千万工程”的基础。为此,高新区进一步健全完善“1+5+N”基层党建工作机制,实行“谋划、部署、推进、跟踪、问效”全链条工作体系,并提出了19项党建工作重点任务,细化形成重点任务责任清单,做到有数据、分步骤、可量化,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各项重点工作目标如期完成。
此外,为大力推广“红色+”服务模式,加大新兴领域党建工作攻坚力度,高新区在AI产业创新中心片区标准厂房新建工程等4个产业建设项目建立了临时党支部,设立并全面投入使用24个“红色驿站”,积极引导快递、外卖员等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深入实施机关作风整顿攻坚行动,进一步压实机关党建主体责任,推动企业服务数字化转型,升级“高新i企服”小程序,线上线下多措并举解决企业急难愁盼问题,今年以来企业诉求办结率99.2%。
为给乡村振兴提供组织力量和智力保障,高新区还积极探索实践校地党建共建新模式,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资源优势,将高校的智力、技术和项目资源辐射带动社区。当前,会同社区党委正携手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党委,聚焦“百千万工程”,在共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工作中开展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不断提升社区服务水平,推动构建“大学小镇”新面貌,打通为民服务的“最后一米”,推进基层党建“共建、共享、共融”新格局。
高新区始终把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建设、发展、治理的稳固底盘,打造引领基层治理、百姓信赖认可的“主心骨”,着力构建“一核多元”的基层治理体系,推动落实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实现全镇18个社区兼职委员全覆盖。充分发挥落实基层党建联系会议制度,持续做好“我为群众办实事”“民生微实事”等工作,进一步提升社区基层治理能力。
加强和创新基层治理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高新区充分发挥“唐仁议事”品牌调解影响力,持续开展好淇澳“榕树夜话”“书记茶话会”系列活动,搭建镇一级议事协商专家顾问平台,逐步实现社区议事协商机制建设全覆盖,探索引入社会组织服务和物业公司管理,在唐家社区畔海花园等11个居民区试点先行先试,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今年5月,唐家社区畔海花园小区顺利完成管理志愿者签约,成为全区首个实行自治管理的无物业小区。
在推进“百千万工程”过程中,高新区还持续深入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全面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推动城镇发展高质高效、社区治理有力有序,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高新区蔚然成风。

瞄准产业振兴
强化党建联建“聚合力”
产业振兴是夯实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石,是破解县域经济发展瓶颈、激发县域经济活力的有力武器。紧扣“产业第一”,坚持制造业当家,珠海高新区积极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产业发展优势,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聚焦“3+3+1”现代产业体系,高新区积极创新实践,强化党建引领、聚“链”赋能,成立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党委,组建60个红色技术攻关小组,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有效转化为企业发展、产业壮大的发展优势、竞争优势,加快构建党建强、企业兴、产业稳的新发展格局,在高质量发展实践中探索形成了一批创新举措、有效做法。
高新区坚持将党建工作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持续深化党建摸排和组织建设,常态化推进五类企业、新引进重大项目等“应建尽建、应联尽联、应纳尽纳”,采取单独组建、区域联建等方式,将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众创空间上。
今年上半年,高新区持续开展格创·芯谷、港湾7号·智造超级工厂等5.0产业新空间项目党组织、党员“双摸排”工作,走访非公企业党组织282个,推动迈为技术、博雅科技等5家企业成立党组织。推动党群服务中心建在商务楼宇、5.0产业新空间项目中,现已启动珠海信息港、大湾区智造产业园D区党群服务中心建设筹备工作。
产业链党建是党建工作的新发展、新延伸,也是经济领域党建的新命题、新实践。近来,高新区积极在“政治引领、政企对接、技术攻关、人才引进、产业协同、企业合作”等方面搭建工作平台,推动产业链纵向、横向关联企业抱团发展,并着力推进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领域党建示范点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日前,健帆生物、云洲智能、英搏尔等7家非公企业获评市“高质量党建、高质量发展先进单位”,金山软件党委获评2022年度广东省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建工作示范点,以高质量党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近日,高新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委、区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链党委举办“党建大讲堂”暨“产业+党建”论坛,邀请高校教授对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等重要课题作专题解读,并特邀行业专家分享行业发展现状与趋势,链上优质企业党组织分享党建强、发展强工作经验,进一步推动以党建赋能产业协同、企业合作、创新创业,加速点燃非公企业发展“红色引擎”。
三级党委联动
打造古镇新城“焕新力”
一个城市的历史遗迹、文化古迹、人文底蕴,是城市生命的一部分。在推动城乡区域协调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城乡之间“古与今”“闯与守”的关系,成为珠海高新区创新发展的关键命题。
为此,高新区紧扣“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产业第一”等工作部署,聚焦“古镇新业”“古镇新颜”“古镇新韵”“古镇新风”“古镇新城”,坚持“区—镇—社区”三级联动,深入实施产业提级联动、创新提效联动、城市提质联动、交通提速联动、生态提优联动、民生提标联动“六大联动工程”,着力推动辖区高质量发展,在新起点上更好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让古镇全面焕新。
高新区成立了“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区党工委书记为“一线总指挥”,镇党委书记为“一线施工队长”,社区党委书记为“一线施工员”,实行区领导同志定点联系社区机制,引导激励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投身“百千万工程”、扎根社区建设,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指挥网络。
全速推进“古镇新业”。编制“产业链图谱”“产业招商地图”,全面梳理龙头企业及重点企业产业链上下游关联企业,大力开展精准强链招商。今年1-6月,高新区共引进五千万元以上产业项目73个,总投资额超180亿元;深化集体经济强筋壮骨工程,“区属国企+集体经济”联动发展模式持续推广,“3+3+1”现代产业体系发展势头良好。
全面焕发“古镇新颜”。全面实施绿美高新“九大行动”,以森林小镇、滨海公园等建设为载体,构建“翡翠项链”式全域公园体系,种植8万多株乡土树苗,低质低效林分改造完成率为109%,森林抚育完成率177%;持续推进“15分钟上高速、1小时通达大湾区”交通体系建设。
不断彰显“古镇新韵”。融合古镇古村、青春校园等元素,不断扩大会同艺术荟、非遗文化节品牌效应,开展“醉美海岸”系列活动、珠澳美食周品牌活动,持续打造“文旅+消费”新型消费场景;建设“香山国潮”主题村、主题街,高标准打造红花山党建公园和淇澳红色美丽乡村,苏兆征故居陈列馆入选全国职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推出“古镇游园特色游”“会同古韵美食游”“缤纷海岛休闲游”“乐享山海活力游”等旅游线路,“寻觅唐家湾人文风情之旅”成功上榜“大美春光在路上”全国乡村旅游精品线路。


持续展现“古镇新风”。深化实施“头雁”工程,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镇、社区创建,持续优化区、镇管理体制机制;深入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特色创建活动,会同社区“同心苑”获评珠海市十大“创美庭院”,12户家庭获评广东省“最美庭院”;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2023年“民生微实事”立项91个,完成59个,项目满意率99.48%。
全力打造“古镇新城”。加快构建“一心两轴四片区”城市框架,持续打造以产业为核心的珠海未来城市新中心。截至今年5月,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等领域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0.48亿元;按三甲标准拟建区人民医院北围院区,推进区公卫中心和金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址建设,实现医疗服务水平整体提升和区域均衡布局;持续构建“15分钟服务圈”,唐家湾镇建成养老综合服务中心,区养老服务中心覆盖率达100%。
培才引才聚才
引聚高质量发展“源动力”
“百千万工程”的实施,人才是关键。高新区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注重一线培养锻炼干部,完善干部下沉机制,选派优秀选调生到基层任职,安排干部参加招商和信访等岗位锻炼、到区企业服务中心及园区挂职锻炼或驻点服务。成立深圳、北京、苏州3个驻外招商办公室,共选派70余名优秀干部职工全职驻外招商。
高新区坚持党管人才,紧扣企业、人才发展需求,持续在人才“引、育、留、用”上精准发力,以“人才友好青年友好三年行动计划”和“新引进培育企业人才若干措施”人才政策为主轴主线,持续优化“1+N”人才政策体系,以政策活力形成引才聚才“虹吸效应”。
通过优化升级“珠海高新人才一网通”服务平台,高新区创新人才加速集聚。该平台自去年9月上线发布以来,累计个人注册总数超3.1万人,入驻健帆生物、云洲智能等企业超360家次,发布就业岗位近720个;上线政策申报项目累计10个,首个“免申即享”项目累计发放资金超1300万元,覆盖人才6800多人次;人才政策点击预览量超32万人次。
此外,高新区积极搭建“政-校-企”人才对接平台,已连续9年举办“名企名校行”人才洽谈活动,促进高校、企业人才实现精准对接、双向奔赴。2023年春季“名企名校行”活动覆盖企业300多家次,累计收到简历8300余份,达成初步意向人数超1300人,最终签订三方协议超800人,收到简历数、达成意向数及最终签订协议数均为历届最高。
不久前,高新区建成并推出了“青年人才驿站”,符合条件的青年人才可凭面试通知享受最长7天免费住宿,同步提供就业指导、技能培训等“一站式”综合服务,打造青年人才来高新区求职就业的“暖心第一站”。通过发放高层次人才“速诊卡”,为人才提供一站式导诊、住院绿色通道、专家会诊等一系列精准服务,有力提升人才在高新区安居乐业的幸福感、归属感。
征程万里风正劲,重任千钧再奋蹄。珠海高新区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埋头苦干,按照“一年开局起步、三年初见成效、五年显著变化、十年根本改变”的要求,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打造更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环境,让城市和乡村更加近悦远来,让生活、工作在高新区的人们更加富裕、更加幸福。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