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科技后备军!珠海市一中引进“院士学科工作室”

创文明校园,办品牌学校。珠海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该校坚持“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的办学理念,坚守“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多样化育人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该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全国和谐文明校园”“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示范校”、教育部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珠海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在珠海市第一中学,“春风化雨石”矗立于校园正门口,是学校一张独特的名片。“春风化雨石”元素紧紧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融。走进校园,草坪茵茵,花香馥郁,楼宇间名言警句、人生格言、名人画像、“每周一星”,潜移默化地规范着学生的言行;班级格言、班主任心语、各具特色的班级评比栏、班级展示栏、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独具特色的校园铃声、课前经典诵读等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们树立文明意识。

明晰“创美育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体系,铸造文明校园之魂。珠海一中将德育视为治学根本,近年来把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等融入到未成年人教育实践中,把传统文化、国学精粹编进教材、写进教案、融入课堂,同时积极整合校外资源,邀请院士、航天英雄、艺术家等走进校园作主题报告,围绕立德树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拓深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扎实文明校园之根。每周四下午的第八节课,高一(13)班学生林子涵期待的航空航天特色课程都会准时开课。“从初中起,我就对航空航天领域很感兴趣,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在课堂上了解航空发展史、航空器飞行原理,动手制作航空模型。”

学生在航天科普室学习。

2010年起,珠海一中陆续被评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示范校”,该校搭建航空航天特色教室,以航空科技校本课程为引领开展多元化科技创新课程,举办科技节,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

与此同时,珠海一中作为我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引进院士学科工作室的学校,目前有数学、物理、化学三个院士学科工作室。珠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孙凯介绍,通过讲座、培训、指导实验室建设等形式,为师生科普学科前沿发展状况,让学生在高中时期就能接触到前沿科学的项目研究、近距离接触到院士,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院士梦”的种子,着力培养科技人才后备军,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文字:张景璐 实习生唐宇松 图片:朱习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
微信
朋友圈
培养科技后备军!珠海市一中引进“院士学科工作室”
珠海特区报 2023-07-31 12:12

创文明校园,办品牌学校。珠海市第一中学始建于1960年,是一所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该校坚持“美的教育造就美的新人”的办学理念,坚守“高质量、有特色、现代化”的办学方向,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多样化育人新模式,进一步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该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单位”“全国和谐文明校园”“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示范校”、教育部首批“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广东省“文明单位”、“珠海市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

在珠海市第一中学,“春风化雨石”矗立于校园正门口,是学校一张独特的名片。“春风化雨石”元素紧紧与学校文化建设相融。走进校园,草坪茵茵,花香馥郁,楼宇间名言警句、人生格言、名人画像、“每周一星”,潜移默化地规范着学生的言行;班级格言、班主任心语、各具特色的班级评比栏、班级展示栏、多姿多彩的班级文化、独具特色的校园铃声、课前经典诵读等在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中引导学生们树立文明意识。

明晰“创美育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体系,铸造文明校园之魂。珠海一中将德育视为治学根本,近年来把爱国主义、传统美德、文明礼仪等融入到未成年人教育实践中,把传统文化、国学精粹编进教材、写进教案、融入课堂,同时积极整合校外资源,邀请院士、航天英雄、艺术家等走进校园作主题报告,围绕立德树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拓深校园文化建设内涵,扎实文明校园之根。每周四下午的第八节课,高一(13)班学生林子涵期待的航空航天特色课程都会准时开课。“从初中起,我就对航空航天领域很感兴趣,学校给了我们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让我们在课堂上了解航空发展史、航空器飞行原理,动手制作航空模型。”

学生在航天科普室学习。

2010年起,珠海一中陆续被评为“全国航空特色学校”“全国航空特色学校示范校”,该校搭建航空航天特色教室,以航空科技校本课程为引领开展多元化科技创新课程,举办科技节,激发学生科技创新兴趣。

与此同时,珠海一中作为我市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引进院士学科工作室的学校,目前有数学、物理、化学三个院士学科工作室。珠海市第一中学副校长孙凯介绍,通过讲座、培训、指导实验室建设等形式,为师生科普学科前沿发展状况,让学生在高中时期就能接触到前沿科学的项目研究、近距离接触到院士,在他们心中埋下一颗“院士梦”的种子,着力培养科技人才后备军,实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目标。

文字:张景璐 实习生唐宇松 图片:朱习 编辑:庞晓丹 责任编辑:丹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