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香港天后诞和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务院于2021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9月22日,颁牌仪式在香港孙中山纪念馆举行。
此次获选的两个项目,涵盖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界定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和“传统手工艺”类别,具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且在社区或相关范畴中具相当的代表性。
国务院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及2014年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列入《名录》。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申报,并成功将粤剧和凉茶列入首批《名录》。香港有四个项目成功列入2011年公布的第三批《名录》,包括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中秋节─大坑舞火龙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另有四个项目成功列入2014年公布的第四批《名录》,包括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黄大仙信俗、全真道堂科仪音乐和古琴艺术。

香港两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非遗)项目——香港天后诞和香港中式长衫制作技艺,成功列入国务院于2021年公布的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9月22日,颁牌仪式在香港孙中山纪念馆举行。
此次获选的两个项目,涵盖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界定的“社会实践、仪式、节庆活动”和“传统手工艺”类别,具有突出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并且在社区或相关范畴中具相当的代表性。
国务院分别于2006年、2008年、2011年及2014年公布了四批共1372项国家级非遗项目列入《名录》。粤港澳三地政府联合申报,并成功将粤剧和凉茶列入首批《名录》。香港有四个项目成功列入2011年公布的第三批《名录》,包括长洲太平清醮、大澳端午龙舟游涌、中秋节─大坑舞火龙和香港潮人盂兰胜会;另有四个项目成功列入2014年公布的第四批《名录》,包括西贡坑口客家舞麒麟、黄大仙信俗、全真道堂科仪音乐和古琴艺术。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