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帆
2023-12-08 21:00
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征集评选工作近日结束,100件“广东非遗手信”新鲜出炉,珠海共有三件“广东非遗手信”入选,其中斗门区有2件上榜,即风味鲈鱼和何叔公鸭扎包。


本次评选活动共上报362件产品,珠海选送的风味鲈鱼、何叔公鸭扎包、官酿梅子酒三件产品成功入选。白蕉海鲈肉质鲜嫩透明,入口嫩滑清甜,2009年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5月30日,《白蕉海鲈鱼疍家腌制技艺》入选斗门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多年以来,珠海市各级非遗保护中心都在不断推动非遗产品研发、业态升级,激发非遗产业发展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未来,非遗保护部门将持续推动非遗产品活化利用,让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从区一级到市一级,有很多这种手工技艺类的非遗产品,接下来,我们也会积极地进行推广,通过企业进行商业转化,让更多的群众知晓它,让非遗产品走到更高的层面、更广阔的市场。”斗门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

由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的2023年广东非遗手信征集评选工作近日结束,100件“广东非遗手信”新鲜出炉,珠海共有三件“广东非遗手信”入选,其中斗门区有2件上榜,即风味鲈鱼和何叔公鸭扎包。


本次评选活动共上报362件产品,珠海选送的风味鲈鱼、何叔公鸭扎包、官酿梅子酒三件产品成功入选。白蕉海鲈肉质鲜嫩透明,入口嫩滑清甜,2009年被评为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22年5月30日,《白蕉海鲈鱼疍家腌制技艺》入选斗门区第十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多年以来,珠海市各级非遗保护中心都在不断推动非遗产品研发、业态升级,激发非遗产业发展动力,助力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未来,非遗保护部门将持续推动非遗产品活化利用,让非遗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从区一级到市一级,有很多这种手工技艺类的非遗产品,接下来,我们也会积极地进行推广,通过企业进行商业转化,让更多的群众知晓它,让非遗产品走到更高的层面、更广阔的市场。”斗门区文化馆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