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绿植、生态浮岛、休闲步道、水上喷泉……得益于斗门区今年启动的农村污水氧化塘建设项目,莲洲镇荒废的8个黑臭水塘,近日,华丽变身为景色宜人的湿地公园。偏远分散的村庄,不利于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与集中的水质净化厂,而采用建设氧化塘方式进行水质处理,是斗门区积极探索农村污水治理的新模式。
“百千万工程”明确:在人口分散的自然村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厌氧式、无动力、小区域的生态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斗门区农村污水氧化塘建设项目,为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可借鉴路径。
湿地公园活力四射
美人蕉、绿鸢尾、黄菖蒲……走进莲洲镇广丰村,村口湿地公园映入眼帘,仿木栏杆环绕,色彩斑斓的滨水绿植,点缀着湿地公园景观湖中央的生态浮岛。
生态浮岛两侧的小喷泉正在作业,一簇簇水柱如“花朵”般盛开,整个湿地公园变得活力四射。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荒废已久的黑臭水塘。
“原先是发包给村民养鱼的,因为水质太差,鱼也养不活。”广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耀明介绍,因为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垃圾乱丢堆积,造成水塘水体污染严重,最后被废弃,变成了大家避而远之的黑臭水塘。
得益于莲洲镇农村污水氧化塘建设项目,今年3月起开展了一系列整治:完善管网控源截污、清淤、生态景观提升……一座近2000平方米的湿地公园逐渐成型。
如今,这里空气清新、绿植萦绕、鸟语花香,成了村里的“明星”公园。“以前水塘又黑又臭,现在干净了,周围种上了花草树木,经常过来散步。”村民黄姨说道。
构建“水下森林”生态系统
这座秀美宜人的湿地公园,其实暗藏玄机——它是一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该系统采用厌氧预处理+生态浮岛+人工植被+增氧系统工艺。污水通过地下管网,来到了厌氧池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污水进入稳定塘(即景观湖),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选用小喷泉效果的扬水曝气,增加水中的氧气成份。配套生态浮岛,种植观赏性好且具有分解污染物能力的美人蕉、芦苇、鸢尾等水生植物,构建一个“水下森林”生态系统,让水体具备自我修复和净化能力。
斗门区莲洲镇水利所所长林泽峰介绍,该系统日处理污水量达150吨,而且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吨水处理成本低、工艺简单、运行维护简便。从目前监测结果显示,出水可稳定达到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44/2208-2019)二级标准要求。
“把脏乱差的废旧坑塘,变为自然美丽的治污湿地,既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尝试,又可以让村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林泽峰表示。
因地制宜提供借鉴路径
斗门区有101个行政村。不少村庄偏远、分散,不利于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与集中的水质净化厂,而采用建设氧化塘方式进行水质处理,是斗门区探索农村污水治理的新模式。
今年以来,斗门区农业农村局、斗门区水务局和莲洲镇人民政府联手发力,启动斗门区莲洲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污水氧化塘建设项目。项目内容包括东安村、广丰村、三家村、三角村、三湾村、西滘村、下栏村、新洲村等8个行政村存在现状的8个坑塘,以及东安广西村、东安飞鹅村与广丰村四队污水管网整治。
该项目规划建设8座湿地公园,并配套建设雨污水管网和硬化路面,以进一步完善村内污水管网收集,提高污水收集治理率。
目前,东安村、广丰村、三湾村、下栏村等4座湿地公园已经完工,三家村、三角村、西滘村、新洲村等预计12月底基本完工。接下来该项目将在全镇推广覆盖,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工作,提升农村生态环境。
斗门区农村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9.2%,是珠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部分明确:推动生态环保一体化。在人口分散的自然村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厌氧式、无动力、小区域的生态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斗门区农村污水氧化塘建设项目,立足本土实际,将进一步改善水乡坑塘周边的自然环境,形成农村景观带,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路径。
滨水绿植、生态浮岛、休闲步道、水上喷泉……得益于斗门区今年启动的农村污水氧化塘建设项目,莲洲镇荒废的8个黑臭水塘,近日,华丽变身为景色宜人的湿地公园。偏远分散的村庄,不利于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与集中的水质净化厂,而采用建设氧化塘方式进行水质处理,是斗门区积极探索农村污水治理的新模式。
“百千万工程”明确:在人口分散的自然村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厌氧式、无动力、小区域的生态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污水治理。斗门区农村污水氧化塘建设项目,为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可借鉴路径。
湿地公园活力四射
美人蕉、绿鸢尾、黄菖蒲……走进莲洲镇广丰村,村口湿地公园映入眼帘,仿木栏杆环绕,色彩斑斓的滨水绿植,点缀着湿地公园景观湖中央的生态浮岛。
生态浮岛两侧的小喷泉正在作业,一簇簇水柱如“花朵”般盛开,整个湿地公园变得活力四射。
谁能想到,这里曾经是荒废已久的黑臭水塘。
“原先是发包给村民养鱼的,因为水质太差,鱼也养不活。”广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林耀明介绍,因为村民生活污水直排、垃圾乱丢堆积,造成水塘水体污染严重,最后被废弃,变成了大家避而远之的黑臭水塘。
得益于莲洲镇农村污水氧化塘建设项目,今年3月起开展了一系列整治:完善管网控源截污、清淤、生态景观提升……一座近2000平方米的湿地公园逐渐成型。
如今,这里空气清新、绿植萦绕、鸟语花香,成了村里的“明星”公园。“以前水塘又黑又臭,现在干净了,周围种上了花草树木,经常过来散步。”村民黄姨说道。
构建“水下森林”生态系统
这座秀美宜人的湿地公园,其实暗藏玄机——它是一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
该系统采用厌氧预处理+生态浮岛+人工植被+增氧系统工艺。污水通过地下管网,来到了厌氧池进行预处理,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并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污水进入稳定塘(即景观湖),利用菌藻的共同作用处理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营养物质。
选用小喷泉效果的扬水曝气,增加水中的氧气成份。配套生态浮岛,种植观赏性好且具有分解污染物能力的美人蕉、芦苇、鸢尾等水生植物,构建一个“水下森林”生态系统,让水体具备自我修复和净化能力。
斗门区莲洲镇水利所所长林泽峰介绍,该系统日处理污水量达150吨,而且抗负荷冲击能力强、吨水处理成本低、工艺简单、运行维护简便。从目前监测结果显示,出水可稳定达到省《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排放标准》(DB44/2208-2019)二级标准要求。
“把脏乱差的废旧坑塘,变为自然美丽的治污湿地,既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尝试,又可以让村民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获得幸福感和满足感。”林泽峰表示。
因地制宜提供借鉴路径
斗门区有101个行政村。不少村庄偏远、分散,不利于设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与集中的水质净化厂,而采用建设氧化塘方式进行水质处理,是斗门区探索农村污水治理的新模式。
今年以来,斗门区农业农村局、斗门区水务局和莲洲镇人民政府联手发力,启动斗门区莲洲镇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农村污水氧化塘建设项目。项目内容包括东安村、广丰村、三家村、三角村、三湾村、西滘村、下栏村、新洲村等8个行政村存在现状的8个坑塘,以及东安广西村、东安飞鹅村与广丰村四队污水管网整治。
该项目规划建设8座湿地公园,并配套建设雨污水管网和硬化路面,以进一步完善村内污水管网收集,提高污水收集治理率。
目前,东安村、广丰村、三湾村、下栏村等4座湿地公园已经完工,三家村、三角村、西滘村、新洲村等预计12月底基本完工。接下来该项目将在全镇推广覆盖,持续深入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巩固提升工作,提升农村生态环境。
斗门区农村人口占全市农村人口的89.2%,是珠海乡村振兴的主战场。“百千万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部分明确:推动生态环保一体化。在人口分散的自然村推广污水资源化利用和厌氧式、无动力、小区域的生态处理技术,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加大力度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斗门区农村污水氧化塘建设项目,立足本土实际,将进一步改善水乡坑塘周边的自然环境,形成农村景观带,为乡村振兴赋能,为助推“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路径。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