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扛起珠海经济特区新使命

岁至深冬,虽然赶上南下的寒潮,但一场“双向奔赴”的交心之旅,仍然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暖流涌动。

1月1日晚,珠海2024“人才之夜”新年音乐会在珠海大剧院浓情上演。这是珠海首次举办人才新年音乐会,市委书记陈勇、市长黄志豪亲自签名向人才致送邀请函,活动现场特设“人才星光大道”,邀请珠海各行各业的专家人才共赴城市之约、共享音乐之美。

1月1日,“海纳英才·乐韵迎春”——珠海2024“人才之夜”新年音乐会在珠海大剧院举办。 程霖 摄

浩荡东风又一程。站在新年之始,人们也更加地期待:这样一座心怀远大梦想的城市,要向着哪里进发、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达到怎样的高度?

“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树立新作风、扛起新使命、增创新优势、展现新担当、干出新作为,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珠海贡献!”新的一年,珠海如何回应期许?日前召开的中共珠海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响亮而坚定的回答。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鼓足干劲拼劲,以特的精神、特的能力、特的标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坚定扛起珠海经济特区新使命。当梦想的羽翼舒展,一场充满光荣和挑战的远征,已经开始新的出发!

使命

——重整行装再出发

各大商圈红红火火,文旅地标人流如织,是元旦假期珠海消费市场暖意融融的真实写照。

出入境客流车流也在不断攀升,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通关利好政策刺激下,去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超过1630万人次。

港珠澳大桥海关关员验放通关车辆 。程霖 通讯员林昌锋 摄

新的一年,珠海人的脚步依然很快。各行各业铆足干劲、迎难而上,工地上挥洒汗水,车间厂房机器轰鸣,实验室里创造奇迹……忙碌中,人们也不忘互相打气,提振精气神,希冀新一年工作蓄好势、开好头。

乘高质量发展东风,珠海大地一派热火朝天、奋发向上的奋进之景。

将时间拉回到去年4月,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使命引领方向,使命汇聚力量。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奏响进军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现代化建设展现新气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新语境下,今天的珠海,站上更高起点,必须有更高追求。而更高追求,首先来自更坚定的使命感:

新征程上,经济特区更要有经济特区的样子,经济特区更要有经济特区的担当!

航拍珠海。赵梓 摄

向着时光的深处回望,我们的目光更加坚定——

珠海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全国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历史使命。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努力创造可复制推广的新经验,为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贡献经济特区新力量,是珠海使命所系、责任所在、担当所为。

循着历史前进的逻辑,我们的思索更加深透——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澳珠极点不断做大做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气象日新,珠西都市圈前景广阔……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的珠海,在新征程中唯有坚定扛起走在前列、支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区域核心引擎作用的新使命,以更大格局更大视野谋划发展,跑赢自己、跑过别人、跑在时代的前头,才能立定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锚定走在前列的目标,我们的脚步更加有力——

扛起新使命,干出新作为,珠海要全力向双循环战略的重要节点奋进、向未来技术的策源地奋进、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向未来城市的样板地奋进、向文化繁荣的新高地奋进,推动珠海高水平全方位跃升,努力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路先锋。

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奋进新征程,胸怀“国之大者”,找准职责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我们的前进道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奋进

——矢志不渝勇攀登

大道至简,唯有实干。刚刚过去的一年,珠海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开辟城乡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以“九大行动”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典范城市;突出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和美海岛”成效显著,“蓝色引擎”动力澎湃;围绕“用好管好大桥”,全力推动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今时今日,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元气满满、勃发向上的珠海。

海洋牧场。李建束 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珠海高质量发展仍需克服诸多困难挑战,城市能级量级和辐射带动力较弱,新产业、新技术应用场景不足,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不强,产业聚集度不高,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尚不完善。

“进”在何方?向何处“进”?

回顾珠海经济特区波澜壮阔的历程,过去为什么能够顶住压力领风气之先,为什么能在历久弥新的演进中始终充满魅力、绽放活力?总结经验、破解密码,强大的动力源自改革、源自开放、源自创新。

这“三大动力”是珠海最鲜明的标识,是特区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扭住、不断巩固发展的最关键优势。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坚信,继续把珠海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改革、开放、创新依然是唯一选择,是必由之路。

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发展空间新优势、发展活力新优势,继续当好改革先行地、开放前沿地、创新引领地,让历代特区拓荒牛的创业梦在我们这一棒得到延续。

金湾区航空新城。张洲 摄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

市委把握大局、立足实际,提出“1313”思路举措,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明确了施工图和任务书。

从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化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不断增强珠西都市圈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到加强与合作区在现代金融等六大领域的对接联动,统筹推进“横琴总部研发+珠海制造”跨区域布局;

从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建设“云上智城”、打造“天空之城”,到争当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先进技术落地转化的“加速器”、前沿科技蓬勃成长的“试验田”;

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高质量打造现代化特色海岛镇,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成为全省样板,到加快实施“南融、西拓、东承、北联”,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

无论是在“高峰高原”上继续向上攀登,还是在“一张白纸”上重新作画,都是要激励全市上下立足珠海所处的历史方位,坚决把握好“进”的要求,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全新姿态主动去闯、主动去创、主动去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把经济底盘筑得更厚更实,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在现代化建设中蹚出一条新路来!

港珠澳大桥。李建束 摄

路走对了,何惧山高水长。坚定扛起珠海经济特区新使命,保持战略定力和必胜信心,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钉实钉牢, 珠海一定能够在新征程上续写新辉煌。

担当

——苦干实干向未来

能不能持续改变一个城市的面貌,很多时候要看身处这座城市里的人尤其是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格局境界。

当前,珠海正处于蓄势赋能、加速腾飞的关键阶段,机遇窗口期稍纵即逝,以什么样的作风状态、精神面貌奋进新征程,至关重要。

从珠海的干部队伍现状看,总体素质是好的,战斗力是强的,但也存在一些与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不适应的现象,“花拳绣腿”浮于表面、“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明哲保身”左躲右闪的现象仍然存在,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

“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焕发新气象,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为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贡献特区新力量。”市委书记陈勇的话掷地有声。

思想大解放,就是要敢饮“头啖汤”,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拿出更多“无中生有”“眼前一亮”的新招硬招,让经济特区在新征程继续“特”下去。

能力大提升,就是要不断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始终保持对知识的饥渴感、对本领的恐慌感,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作风大转变,就是敢于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猛药去疴的决心,真正革除作风上的顽瘴痼疾,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业绩。

工作大落实,就是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有压力才有动力。新年伊始,征衣不解、士气如虹。广阔的珠海大地上,“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迫切需要深深镌刻在每位奋斗者的心里,每一个时轮里,都正演绎出活力不熄的故事。

1月1日晚,两个小时的“人才之夜”新年音乐会结束后,许多嘉宾一起携手走出珠海大剧院,热切交流久久不愿离去。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刚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极目远眺,颇为动情地说:“这真是一座充满青春活力、宜居宜业的城市,这些因素对于科研工作者、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希望有更多顶尖人才能够来到珠海,与珠海共未来。”

吴长赋 通讯员谢儒贞 摄

踏破荆棘,必遇繁花。

我们始终坚信着,再多的难题和挑战,只会催促这座城市把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快,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把创新的激情点得更“燃”。

我们始终坚信着,一座具有使命感的城市,必然有一群发自内心热爱着她、呵护着她,事不避难的追梦者,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

我们始终坚信着,你我今日的努力,就是珠海未来的样子,每个人奋力前行,聚沙成塔、汇涓成河、集光成芒,就能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珠海图景。

2024年,新的故事开始了。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终将抵达梦想的彼岸。

文字:李森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
微信
朋友圈
坚定扛起珠海经济特区新使命
珠海特区报 2024-01-04 06:55

岁至深冬,虽然赶上南下的寒潮,但一场“双向奔赴”的交心之旅,仍然让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暖流涌动。

1月1日晚,珠海2024“人才之夜”新年音乐会在珠海大剧院浓情上演。这是珠海首次举办人才新年音乐会,市委书记陈勇、市长黄志豪亲自签名向人才致送邀请函,活动现场特设“人才星光大道”,邀请珠海各行各业的专家人才共赴城市之约、共享音乐之美。

1月1日,“海纳英才·乐韵迎春”——珠海2024“人才之夜”新年音乐会在珠海大剧院举办。 程霖 摄

浩荡东风又一程。站在新年之始,人们也更加地期待:这样一座心怀远大梦想的城市,要向着哪里进发、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达到怎样的高度?

“团结带领全市上下树立新作风、扛起新使命、增创新优势、展现新担当、干出新作为,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珠海贡献!”新的一年,珠海如何回应期许?日前召开的中共珠海市委九届六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响亮而坚定的回答。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鼓足干劲拼劲,以特的精神、特的能力、特的标准,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坚定扛起珠海经济特区新使命。当梦想的羽翼舒展,一场充满光荣和挑战的远征,已经开始新的出发!

使命

——重整行装再出发

各大商圈红红火火,文旅地标人流如织,是元旦假期珠海消费市场暖意融融的真实写照。

出入境客流车流也在不断攀升,在“港车北上”“澳车北上”等通关利好政策刺激下,去年经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出入境旅客超过1630万人次。

港珠澳大桥海关关员验放通关车辆 。程霖 通讯员林昌锋 摄

新的一年,珠海人的脚步依然很快。各行各业铆足干劲、迎难而上,工地上挥洒汗水,车间厂房机器轰鸣,实验室里创造奇迹……忙碌中,人们也不忘互相打气,提振精气神,希冀新一年工作蓄好势、开好头。

乘高质量发展东风,珠海大地一派热火朝天、奋发向上的奋进之景。

将时间拉回到去年4月,在全国上下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时刻,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开局起步的关键节点,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广东视察,寄望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为我们奋进新征程、推进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

使命引领方向,使命汇聚力量。去年以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奏响进军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进步,现代化建设展现新气象。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全新语境下,今天的珠海,站上更高起点,必须有更高追求。而更高追求,首先来自更坚定的使命感:

新征程上,经济特区更要有经济特区的样子,经济特区更要有经济特区的担当!

航拍珠海。赵梓 摄

向着时光的深处回望,我们的目光更加坚定——

珠海经济特区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为全国全省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先行探路的历史使命。在前沿实践、未知领域大胆探索、敢为人先,努力创造可复制推广的新经验,为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贡献经济特区新力量,是珠海使命所系、责任所在、担当所为。

循着历史前进的逻辑,我们的思索更加深透——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速推进,澳珠极点不断做大做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气象日新,珠西都市圈前景广阔……迎来了重大历史发展机遇的珠海,在新征程中唯有坚定扛起走在前列、支撑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推动港澳更好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发挥区域核心引擎作用的新使命,以更大格局更大视野谋划发展,跑赢自己、跑过别人、跑在时代的前头,才能立定潮头、立于不败之地。

锚定走在前列的目标,我们的脚步更加有力——

扛起新使命,干出新作为,珠海要全力向双循环战略的重要节点奋进、向未来技术的策源地奋进、向未来产业的集聚地奋进、向未来城市的样板地奋进、向文化繁荣的新高地奋进,推动珠海高水平全方位跃升,努力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探路先锋。

惟其艰巨,更显荣光。奋进新征程,胸怀“国之大者”,找准职责定位,明确发展方向,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我们的前进道路越走越坚定、越走越宽广。

奋进

——矢志不渝勇攀登

大道至简,唯有实干。刚刚过去的一年,珠海坚持制造业当家,加快建设产业大市产业强市;以头号工程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不断开辟城乡高质量发展新空间;以“九大行动”推进绿美生态建设,加快建设美丽中国生态典范城市;突出做好海洋开发这篇大文章,“和美海岛”成效显著,“蓝色引擎”动力澎湃;围绕“用好管好大桥”,全力推动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今时今日,我们看见的是一个元气满满、勃发向上的珠海。

海洋牧场。李建束 摄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知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珠海高质量发展仍需克服诸多困难挑战,城市能级量级和辐射带动力较弱,新产业、新技术应用场景不足,创新成果的转化能力不强,产业聚集度不高,内畅外联的交通格局尚不完善。

“进”在何方?向何处“进”?

回顾珠海经济特区波澜壮阔的历程,过去为什么能够顶住压力领风气之先,为什么能在历久弥新的演进中始终充满魅力、绽放活力?总结经验、破解密码,强大的动力源自改革、源自开放、源自创新。

这“三大动力”是珠海最鲜明的标识,是特区的“根”和“魂”,是我们必须始终牢牢扭住、不断巩固发展的最关键优势。

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我们坚信,继续把珠海现代化建设不断推向前进,改革、开放、创新依然是唯一选择,是必由之路。

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再造体制机制新优势、发展空间新优势、发展活力新优势,继续当好改革先行地、开放前沿地、创新引领地,让历代特区拓荒牛的创业梦在我们这一棒得到延续。

金湾区航空新城。张洲 摄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

市委把握大局、立足实际,提出“1313”思路举措,锚定“走在前列”总目标,激活改革、开放、创新“三大动力”,在“十三个重点领域”真抓实干,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明确了施工图和任务书。

从纵深推进新阶段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持续深化港珠澳大桥经贸新通道建设,不断增强珠西都市圈的经济实力和辐射能力,到加强与合作区在现代金融等六大领域的对接联动,统筹推进“横琴总部研发+珠海制造”跨区域布局;

从大力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未来产业谋篇布局,加快建设“云上智城”、打造“天空之城”,到争当关键核心技术的“策源地”、先进技术落地转化的“加速器”、前沿科技蓬勃成长的“试验田”;

从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高质量打造现代化特色海岛镇,全面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努力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上成为全省样板,到加快实施“南融、西拓、东承、北联”,全面提升城市能级量级……

无论是在“高峰高原”上继续向上攀登,还是在“一张白纸”上重新作画,都是要激励全市上下立足珠海所处的历史方位,坚决把握好“进”的要求,以当仁不让、舍我其谁的全新姿态主动去闯、主动去创、主动去干,抓住一切有利时机,利用一切有利条件,把经济底盘筑得更厚更实,再造发展空间新优势,在现代化建设中蹚出一条新路来!

港珠澳大桥。李建束 摄

路走对了,何惧山高水长。坚定扛起珠海经济特区新使命,保持战略定力和必胜信心,一锤一锤接着敲、一件一件钉实钉牢, 珠海一定能够在新征程上续写新辉煌。

担当

——苦干实干向未来

能不能持续改变一个城市的面貌,很多时候要看身处这座城市里的人尤其是党员干部的使命担当、格局境界。

当前,珠海正处于蓄势赋能、加速腾飞的关键阶段,机遇窗口期稍纵即逝,以什么样的作风状态、精神面貌奋进新征程,至关重要。

从珠海的干部队伍现状看,总体素质是好的,战斗力是强的,但也存在一些与新时代新征程新任务不适应的现象,“花拳绣腿”浮于表面、“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明哲保身”左躲右闪的现象仍然存在,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依然任重道远。

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奋斗正当时。

“要弘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以‘思想大解放、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工作大落实’焕发新气象,再创一个激情燃烧、干事创业的火红年代,为全国全省现代化建设贡献特区新力量。”市委书记陈勇的话掷地有声。

思想大解放,就是要敢饮“头啖汤”,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拿出更多“无中生有”“眼前一亮”的新招硬招,让经济特区在新征程继续“特”下去。

能力大提升,就是要不断强化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始终保持对知识的饥渴感、对本领的恐慌感,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

作风大转变,就是敢于拿出刀刃向内的勇气、猛药去疴的决心,真正革除作风上的顽瘴痼疾,真正把心思用在干事创业上,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业绩。

工作大落实,就是要不折不扣抓落实、雷厉风行抓落实、求真务实抓落实、敢作善为抓落实,一步一个脚印把中国式现代化的珠海实践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

有压力才有动力。新年伊始,征衣不解、士气如虹。广阔的珠海大地上,“等不起”“慢不得”“坐不住”的紧迫感,迫切需要深深镌刻在每位奋斗者的心里,每一个时轮里,都正演绎出活力不熄的故事。

1月1日晚,两个小时的“人才之夜”新年音乐会结束后,许多嘉宾一起携手走出珠海大剧院,热切交流久久不愿离去。中国工程院院士余刚面对一望无际的大海极目远眺,颇为动情地说:“这真是一座充满青春活力、宜居宜业的城市,这些因素对于科研工作者、教育者来说非常重要。希望有更多顶尖人才能够来到珠海,与珠海共未来。”

吴长赋 通讯员谢儒贞 摄

踏破荆棘,必遇繁花。

我们始终坚信着,再多的难题和挑战,只会催促这座城市把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快,把开放的大门开得更大,把创新的激情点得更“燃”。

我们始终坚信着,一座具有使命感的城市,必然有一群发自内心热爱着她、呵护着她,事不避难的追梦者,不断向前,向前,再向前。

我们始终坚信着,你我今日的努力,就是珠海未来的样子,每个人奋力前行,聚沙成塔、汇涓成河、集光成芒,就能共同绘就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珠海图景。

2024年,新的故事开始了。风雨无阻向前进,我们终将抵达梦想的彼岸。

文字:李森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孙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