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府印发《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厦漳泉演绎“1+1+1>3”
厦漳泉都市圈交通网络跨区布局。图为今年4月,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首列自动驾驶电客车顺利运抵位于漳州角美的社头车辆段。(资料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摊开地图,在福建东南沿海,厦门、漳州、泉州三市空间相连,山体同脉,海域岸线连绵。如今,这三个城市正携手加速奔跑,加快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朝着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样板的目标迈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怀大局、放眼全局。近日,省政府印发《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部关乎厦漳泉都市圈未来发展的规划,是厦漳泉三市勇担使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实践;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市能级跃升的迫切需要;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

伴随《规划》的实施,厦漳泉都市圈将有新的“打开方式”。为何是“厦漳泉”?这个集聚近2000万常住人口、2.5万亿级经济体量的都市圈,将放出怎样的大招,持续放大“1+1+1>3”的效应,形成更强合力?《规划》将给三市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本报为您解读。

一条落子成势的融合之路

大江奔流有其源。

厦门、漳州、泉州三市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区域、台胞和东南亚华侨重要祖籍地,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被称为“闽南金三角”。

三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较高,经济互补性和合作性较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往来频繁,产业分工协作不断加强,培育发展厦漳泉都市圈具备扎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厦、漳、泉三市为经济核心区域的闽南地区,在全省的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正日益表现出来”“建设以厦漳泉为主体的城市群体”“只有加强厦漳泉三个城市的网络联系,在地域结构上形成一个综合功能区域,才能发挥城市的辐射功能”。

高瞻远瞩、落子成势。一条厦漳泉三市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乘风而上、破浪前行。

201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以厦漳泉都市圈为引擎,带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加快建设的工作部署。

2022年,国家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及“十四五”实施方案,将厦漳泉都市圈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之一。

踏上新征程,擘画新蓝图。2023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关心指导下,按照省政府部署,省发改委牵头研究编制的《规划》取得重大进展。《规划》于近日由省政府正式印发。

自此,厦漳泉都市圈发展掀开了历史性新的一页,高起点激发经济澎湃势能,高水平集聚优质要素资源,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股互促互进的协同之力

今年4月,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首列自动驾驶电客车顺利运抵位于漳州角美的社头车辆段,并组装通电。这列自动驾驶电客车将率先在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角美延伸段+林华段)上投用。

7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厦门医院开诊,医院床位1000张,首批开业300张,填补了闽西南地区肿瘤专科医院的空白,让厦漳泉百姓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一幅幅画面,是厦漳泉都市圈宏大叙事中的生动注脚。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厦漳泉三市共识不断深化,协作更加紧密,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创新协同、资源共享加速推进,携手推动都市圈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演绎了“1+1+1>3”的精彩。

交通网络跨区布局。厦漳泉“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福厦高铁、厦漳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厦漳泉城市联盟路全线贯通,国道324复线建成投用。

产业发展活力强劲。厦漳泉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联动日趋紧密,城市间梯度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23年,4573家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15所普通高等院校在厦漳泉都市圈扎根落户。

公共服务合作紧密。厦漳泉儿科医联体建设持续推进,医学影像和检查报告实现互认互通,跨区域合作办校落实落地,社保无障碍转移接续、医疗“一卡通”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等便民服务事项陆续实现。

对台先行优势明显。集成电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多条对台客货运航线开通运营,泉州向金门供水累计超3400万吨,厦金大桥(厦门段)开工建设……都市圈在推动两岸融合中的优势进一步彰显。

起笔于群众利益,落笔答区域发展,走笔成长远大计。厦漳泉都市圈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纵深推进。

量的递增,质的递进。2023年厦漳泉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万元,以占全省约1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45.9%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福建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声再启新程的冲锋号角

栉风沐雨征程远,一声号角起新航。

9章、30节,翻开这份约3.4万字的《规划》,一幅厦漳泉都市圈未来发展的宏伟图景呈现眼前。

《规划》具有站位高、谋划远、目标实、内容新等特点。构建“一带集聚、两轴协同、三核引领、多片合作”的厦漳泉都市圈空间结构;“轨道上的都市圈”和“1小时通勤圈”更加成型;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30%;局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保持在90%以上;提供更多全国首创的都市圈协同建设经验……一个个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勾勒出厦漳泉都市圈发展新画卷。

深化共识,凝聚合力,共绘蓝图,再启新程。《规划》有利于发挥厦漳泉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接下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厦漳泉三市将强化产业协同,加快互联互通,共享优质服务,创新跨行政区域的管理方式,确保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事项落地落实。

于厦门而言,《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助力厦门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厦门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厦门将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围绕发展规划一体化、产业协同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为全国都市圈发展探索新路。

一幅值得期待的发展画卷

更高的部署,更大的期许。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环境和谐宜居、综合影响力跻身全国前列……伴随《规划》的实施,一个现代化都市圈正阔步走来。

“圈内企业”倍感振奋,“圈内人”满怀期待。

漳州市佳庆食品有限公司是漳州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近年来在厦门设立运营公司,积极推广品牌和独特的非遗技艺,让传统食品走出去。公司总经理徐源裕说,《规划》的出台将给公司发展带来新机遇,公司将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大做强。

应民生之需,谋民生之利。建立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推进养老保险跨区域通办和数据互通共享……《规划》中提及的一个个项目、一项项举措,直接惠及近2000万百姓,让百姓享受到都市圈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一个普惠便民幸福生活圈加快构建。

《规划》还提出,要共建面向台港澳侨的闽南祖地。对此,来自漳州的区域经济学博士方志坚深表认同,他表示,厦漳泉三地同为闽南,都是台胞祖地,“三市在推进都市圈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加强对台交流与合作,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上做出积极贡献。”

“在我心中,厦漳泉就是一个集体。”《规划》中“共建世界闽南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提出,让泉州人张莉甬十分激动。张莉甬大学毕业后来到厦门,成为盛世华音艺术创始人。“接下来,我将继续用音乐唱好厦漳泉故事,为打造闽南都市圈超级文化IP贡献力量。”

迎风起势,加速前行。可以预见,厦漳泉都市圈将“圈”出一个新未来!

厦漳泉都市圈发展主要目标

到2030年

厦漳泉都市圈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化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一体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础设施实现新联通,“轨道上的都市圈”和“1小时通勤圈”更加成型。

·产业创新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得到新提升,跨城乡和跨区域流转衔接制度不断完善。

·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效,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

·闽南文化得到新传播,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话语体系。

·协同发展机制取得新突破,提供更多全国首创的都市圈协同建设经验。

到2035年

厦漳泉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的样板。

亮点

基础设施新联通

《规划》提出,“轨道上的都市圈”和“1小时通勤圈”将更加成型。

具体来说,要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推进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等项目建设。织密都市圈公路网,争取三市主城区15分钟到达城际轨道站点,全面打通拓宽海沧—角美、集美—长泰、翔安—南安等交界地区的“断头路”“瓶颈路”。全力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加快建设厦门翔安机场,深入实施厦福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程,构筑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将厦漳泉枢纽集群打造为国际性综合枢纽。

产业协同新图景

《规划》提出,厦漳泉都市圈要共建千亿级现代优质产业链群,打造我国东南沿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产业高地。

具体来说,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联动发展,打造“技术研发—产品转化—成果产业化”一体化的区域科技创新走廊。联动打造创业孵化热土,推进技术成果商业化、双创孵化和创业服务能力提升。共建现代优质产业链群,合力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纺织鞋服制造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共促核心产业链整体提升,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三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公共服务新提升

《规划》提出,要共营普惠便民幸福生活圈。

具体来说,要建立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完善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协同工作机制;协同扩大优质教育供给,鼓励优质学校跨地区合作办学;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实行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中高职学校紧缺专业在都市圈内贯通招生;推动病历、医学检验检查结果跨地区、跨机构互认互通等。

生态共治新格局

《规划》提出,要共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圈。

具体来说,要加强生态环境共同治理,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常态化开展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构建自然生态屏障,构筑海沧—角美、翔安—南安生态联通廊道,推进长泰、安溪、南安、厦门北部等跨界山体联合开发与保护;推进美丽海湾协同保护,共同完善“陆—海—空”立体观测监测网,推进海漂垃圾综合治理。

闽南文化新传播

《规划》提出,要构建厦漳泉为母体的闽南文化共同体,建设有温度、有烟火气、有人情味的现代都市圈。

具体来说,要共建闽南世界遗产风景道,串联“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福建土楼”“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打造世界级文旅名片;围绕闽南饮食文化、闽南话歌曲、红砖骑楼、侨批文化等同源文化和信俗,打造闽南都市圈超级文化IP矩阵和共享模式;弘扬爱拼敢赢、敢为人先的闽南企业家精神,共同举办“闽南企业家日”,打造企业家精神交流盛会。

声音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宋涛:

202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6%,按照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及基本趋势,此时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都市圈和城市群是城镇化进一步的发展方向,通过公共产品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公共投资的效率,进而提升整个经济效率。在这一背景下,《规划》的编制与出台,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及时。未来,厦漳泉都市圈的建设不仅要尽快推动城际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要在利益共享机制上先行先试,做出创新性的制度探索,才能乘势而上、行稳致远。

·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林汝辉:

省政府出台《规划》,统筹引领、有序推动厦漳泉都市圈发展,对三市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发展,提升厦漳泉都市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三市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合作机制,推动《规划》落地实施,从“规划图”转为“施工图”。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推动互联互通,构建“1小时都市圈”。公共服务方面,加快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共享。最重要的是产业合作,厦漳泉三市在产业发展方面各有优势,三市要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态势。

·嘉庚创新实验室重大项目部部长陈伟平:

嘉庚创新实验室作为能源材料领域的区域战略科技力量,长期高度重视对厦漳泉都市圈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工作。实验室以厦门为原始创新策源地,聚焦厦漳泉区域新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以及传统石化化工产业转型需要,重点布局未来产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启动厦漳海岛绿氢科研示范工程,策划古雷绿氢耦合化工技术中试基地,探索与泉州建立科创飞地,拓宽装备产业生产腹地的创新举措。未来,实验室将以《规划》出台为契机,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都市圈创新活力,打造全省发展的引领极。

·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儿科厦门医院)院长黄国英:

近年来,厦门市儿童医院牵头成立38家单位组成的闽西南儿科医联体,及51家单位组成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儿科联盟,依托这一平台的支撑,带动周边城市兄弟单位提升儿科医疗水平。《规划》出台后,我们将围绕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继续发挥作用,在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双向转诊、共同会诊)、儿科人才的培养、临床研究、医院管理等方面,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和临床实践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老百姓提供高水平的儿童医疗服务。

编辑:王洁莹 责任编辑:宋显晖
福建省政府印发《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厦漳泉演绎“1+1+1>3”
厦门日报 2024-07-08 16:53
厦漳泉都市圈交通网络跨区布局。图为今年4月,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首列自动驾驶电客车顺利运抵位于漳州角美的社头车辆段。(资料图/本报记者 王协云 摄)

摊开地图,在福建东南沿海,厦门、漳州、泉州三市空间相连,山体同脉,海域岸线连绵。如今,这三个城市正携手加速奔跑,加快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朝着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样板的目标迈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都市圈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心怀大局、放眼全局。近日,省政府印发《厦漳泉都市圈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部关乎厦漳泉都市圈未来发展的规划,是厦漳泉三市勇担使命、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积极实践;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城市能级跃升的迫切需要;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城市品质的重要抓手。

伴随《规划》的实施,厦漳泉都市圈将有新的“打开方式”。为何是“厦漳泉”?这个集聚近2000万常住人口、2.5万亿级经济体量的都市圈,将放出怎样的大招,持续放大“1+1+1>3”的效应,形成更强合力?《规划》将给三市发展以及人们生活带来怎样的变化?本报为您解读。

一条落子成势的融合之路

大江奔流有其源。

厦门、漳州、泉州三市是我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经济区域、台胞和东南亚华侨重要祖籍地,地处改革开放的最前沿,被称为“闽南金三角”。

三市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较高,经济互补性和合作性较强,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往来频繁,产业分工协作不断加强,培育发展厦漳泉都市圈具备扎实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在厦门工作期间主持编制的《1985年—2000年厦门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提出,“厦、漳、泉三市为经济核心区域的闽南地区,在全省的经济建设中的作用正日益表现出来”“建设以厦漳泉为主体的城市群体”“只有加强厦漳泉三个城市的网络联系,在地域结构上形成一个综合功能区域,才能发挥城市的辐射功能”。

高瞻远瞩、落子成势。一条厦漳泉三市的一体化融合发展之路,乘风而上、破浪前行。

2018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以厦漳泉都市圈为引擎,带动闽西南协同发展区加快建设的工作部署。

2022年,国家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1—2035年)》及“十四五”实施方案,将厦漳泉都市圈列为重点培育发展的现代化都市圈之一。

踏上新征程,擘画新蓝图。2023年,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委的关心指导下,按照省政府部署,省发改委牵头研究编制的《规划》取得重大进展。《规划》于近日由省政府正式印发。

自此,厦漳泉都市圈发展掀开了历史性新的一页,高起点激发经济澎湃势能,高水平集聚优质要素资源,高质量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一股互促互进的协同之力

今年4月,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首列自动驾驶电客车顺利运抵位于漳州角美的社头车辆段,并组装通电。这列自动驾驶电客车将率先在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角美延伸段+林华段)上投用。

7月1日,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厦门医院开诊,医院床位1000张,首批开业300张,填补了闽西南地区肿瘤专科医院的空白,让厦漳泉百姓在家门口便能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医疗服务。

一幅幅画面,是厦漳泉都市圈宏大叙事中的生动注脚。

久久为功、必有所成。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厦漳泉三市共识不断深化,协作更加紧密,互联互通、产业协作、创新协同、资源共享加速推进,携手推动都市圈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演绎了“1+1+1>3”的精彩。

交通网络跨区布局。厦漳泉“1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福厦高铁、厦漳跨海大桥建成通车,厦漳泉城市联盟路全线贯通,国道324复线建成投用。

产业发展活力强劲。厦漳泉产业链、供应链协调联动日趋紧密,城市间梯度发展、合理分工、优势互补的产业协作体系初步建立。截至2023年,4573家工业企业产值超亿元,2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57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15所普通高等院校在厦漳泉都市圈扎根落户。

公共服务合作紧密。厦漳泉儿科医联体建设持续推进,医学影像和检查报告实现互认互通,跨区域合作办校落实落地,社保无障碍转移接续、医疗“一卡通”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等便民服务事项陆续实现。

对台先行优势明显。集成电路、机械装备、石油化工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岸标准共通服务平台上线运行,多条对台客货运航线开通运营,泉州向金门供水累计超3400万吨,厦金大桥(厦门段)开工建设……都市圈在推动两岸融合中的优势进一步彰显。

起笔于群众利益,落笔答区域发展,走笔成长远大计。厦漳泉都市圈一步一个脚印,不断向纵深推进。

量的递增,质的递进。2023年厦漳泉都市圈经济总量达2.5万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13.6万元,以占全省约16%的土地面积贡献了全省45.9%的地区生产总值,成为福建最具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区域,成为全国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声再启新程的冲锋号角

栉风沐雨征程远,一声号角起新航。

9章、30节,翻开这份约3.4万字的《规划》,一幅厦漳泉都市圈未来发展的宏伟图景呈现眼前。

《规划》具有站位高、谋划远、目标实、内容新等特点。构建“一带集聚、两轴协同、三核引领、多片合作”的厦漳泉都市圈空间结构;“轨道上的都市圈”和“1小时通勤圈”更加成型;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超过30%;局部近岸海域优良水质面积比例保持在90%以上;提供更多全国首创的都市圈协同建设经验……一个个具体目标和实施路径,勾勒出厦漳泉都市圈发展新画卷。

深化共识,凝聚合力,共绘蓝图,再启新程。《规划》有利于发挥厦漳泉比较优势,提升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接下来,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厦漳泉三市将强化产业协同,加快互联互通,共享优质服务,创新跨行政区域的管理方式,确保重大决策、重大工程、重大事项落地落实。

于厦门而言,《规划》的实施,将进一步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助力厦门加快打造新发展格局节点城市,努力率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厦门市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厦门将以综合改革试点为契机,围绕发展规划一体化、产业协同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扎实推进各项改革,为全国都市圈发展探索新路。

一幅值得期待的发展画卷

更高的部署,更大的期许。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基本公共服务更加普惠均等、环境和谐宜居、综合影响力跻身全国前列……伴随《规划》的实施,一个现代化都市圈正阔步走来。

“圈内企业”倍感振奋,“圈内人”满怀期待。

漳州市佳庆食品有限公司是漳州市农业产业龙头企业,近年来在厦门设立运营公司,积极推广品牌和独特的非遗技艺,让传统食品走出去。公司总经理徐源裕说,《规划》的出台将给公司发展带来新机遇,公司将乘势而上,进一步做大做强。

应民生之需,谋民生之利。建立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推进养老保险跨区域通办和数据互通共享……《规划》中提及的一个个项目、一项项举措,直接惠及近2000万百姓,让百姓享受到都市圈发展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民生福祉。一个普惠便民幸福生活圈加快构建。

《规划》还提出,要共建面向台港澳侨的闽南祖地。对此,来自漳州的区域经济学博士方志坚深表认同,他表示,厦漳泉三地同为闽南,都是台胞祖地,“三市在推进都市圈发展过程中,要进一步发挥对台优势,加强对台交流与合作,在深化两岸融合发展上做出积极贡献。”

“在我心中,厦漳泉就是一个集体。”《规划》中“共建世界闽南经济文化交流中心”的提出,让泉州人张莉甬十分激动。张莉甬大学毕业后来到厦门,成为盛世华音艺术创始人。“接下来,我将继续用音乐唱好厦漳泉故事,为打造闽南都市圈超级文化IP贡献力量。”

迎风起势,加速前行。可以预见,厦漳泉都市圈将“圈”出一个新未来!

厦漳泉都市圈发展主要目标

到2030年

厦漳泉都市圈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城镇化建设质量进一步提升,跨区域协调发展体制机制基本建立,一体化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

·基础设施实现新联通,“轨道上的都市圈”和“1小时通勤圈”更加成型。

·产业创新迈上新台阶,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公共服务得到新提升,跨城乡和跨区域流转衔接制度不断完善。

·生态环保取得新成效,重点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模式基本形成。

·改革开放取得新进展,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突破。

·闽南文化得到新传播,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话语体系。

·协同发展机制取得新突破,提供更多全国首创的都市圈协同建设经验。

到2035年

厦漳泉都市圈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国式现代化都市圈的样板。

亮点

基础设施新联通

《规划》提出,“轨道上的都市圈”和“1小时通勤圈”将更加成型。

具体来说,要构建“轨道上的都市圈”,加快推进厦漳泉城际铁路R1线、厦门轨道交通6号线漳州(角美)延伸段等项目建设。织密都市圈公路网,争取三市主城区15分钟到达城际轨道站点,全面打通拓宽海沧—角美、集美—长泰、翔安—南安等交界地区的“断头路”“瓶颈路”。全力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加快建设厦门翔安机场,深入实施厦福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程,构筑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将厦漳泉枢纽集群打造为国际性综合枢纽。

产业协同新图景

《规划》提出,厦漳泉都市圈要共建千亿级现代优质产业链群,打造我国东南沿海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产业高地。

具体来说,要推动科技创新平台联动发展,打造“技术研发—产品转化—成果产业化”一体化的区域科技创新走廊。联动打造创业孵化热土,推进技术成果商业化、双创孵化和创业服务能力提升。共建现代优质产业链群,合力壮大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石油化工、纺织鞋服制造产业,培育发展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战略性新兴产业。共促核心产业链整体提升,坚持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提高三市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地位。

公共服务新提升

《规划》提出,要共营普惠便民幸福生活圈。

具体来说,要建立社会保障卡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完善都市圈住房公积金异地贷款协同工作机制;协同扩大优质教育供给,鼓励优质学校跨地区合作办学;搭建职业教育一体化协同发展平台,实行与产业链相配套的中高职学校紧缺专业在都市圈内贯通招生;推动病历、医学检验检查结果跨地区、跨机构互认互通等。

生态共治新格局

《规划》提出,要共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圈。

具体来说,要加强生态环境共同治理,深化大气污染联防联控联治,常态化开展空气质量监测预警分析研判;构建自然生态屏障,构筑海沧—角美、翔安—南安生态联通廊道,推进长泰、安溪、南安、厦门北部等跨界山体联合开发与保护;推进美丽海湾协同保护,共同完善“陆—海—空”立体观测监测网,推进海漂垃圾综合治理。

闽南文化新传播

《规划》提出,要构建厦漳泉为母体的闽南文化共同体,建设有温度、有烟火气、有人情味的现代都市圈。

具体来说,要共建闽南世界遗产风景道,串联“鼓浪屿:历史国际社区”“福建土楼”“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打造世界级文旅名片;围绕闽南饮食文化、闽南话歌曲、红砖骑楼、侨批文化等同源文化和信俗,打造闽南都市圈超级文化IP矩阵和共享模式;弘扬爱拼敢赢、敢为人先的闽南企业家精神,共同举办“闽南企业家日”,打造企业家精神交流盛会。

声音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宋涛:

2023年中国的城镇化率达到66%,按照城市化发展一般规律及基本趋势,此时城市发展已经进入中后期阶段。在这一阶段,都市圈和城市群是城镇化进一步的发展方向,通过公共产品的互联互通进一步提升公共投资的效率,进而提升整个经济效率。在这一背景下,《规划》的编制与出台,不仅十分重要,而且非常及时。未来,厦漳泉都市圈的建设不仅要尽快推动城际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更要在利益共享机制上先行先试,做出创新性的制度探索,才能乘势而上、行稳致远。

·厦门市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研究室主任林汝辉:

省政府出台《规划》,统筹引领、有序推动厦漳泉都市圈发展,对三市有效整合资源,实现合作共赢发展,提升厦漳泉都市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接下来,三市要加强沟通协调,建立合作机制,推动《规划》落地实施,从“规划图”转为“施工图”。基础设施方面,进一步推动互联互通,构建“1小时都市圈”。公共服务方面,加快推动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服务的共享。最重要的是产业合作,厦漳泉三市在产业发展方面各有优势,三市要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形成产业协同发展态势。

·嘉庚创新实验室重大项目部部长陈伟平:

嘉庚创新实验室作为能源材料领域的区域战略科技力量,长期高度重视对厦漳泉都市圈科技产业发展的支撑和服务工作。实验室以厦门为原始创新策源地,聚焦厦漳泉区域新能源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以及传统石化化工产业转型需要,重点布局未来产业的科技成果产业化工作,启动厦漳海岛绿氢科研示范工程,策划古雷绿氢耦合化工技术中试基地,探索与泉州建立科创飞地,拓宽装备产业生产腹地的创新举措。未来,实验室将以《规划》出台为契机,以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新质生产力发展增强都市圈创新活力,打造全省发展的引领极。

·厦门市儿童医院(复旦儿科厦门医院)院长黄国英:

近年来,厦门市儿童医院牵头成立38家单位组成的闽西南儿科医联体,及51家单位组成的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儿科联盟,依托这一平台的支撑,带动周边城市兄弟单位提升儿科医疗水平。《规划》出台后,我们将围绕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的定位,继续发挥作用,在疑难病例的诊断治疗(双向转诊、共同会诊)、儿科人才的培养、临床研究、医院管理等方面,组织开展学术交流和临床实践交流,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为老百姓提供高水平的儿童医疗服务。

编辑:王洁莹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