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乡村入画来!斗门区探索“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新路径
核心提示

深秋时节,阳光温而不燥,绿水青山以其特有的状态,展示着这个季节的风貌。

与自然禀赋的风貌相对应,眼下的斗门正在开展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和风貌管控提升工作:

斗门镇通过“企业+农户、微利+公益”,构建“六化联动”农房风貌改造提升模式;

乾务镇对接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机遇,通过资金、技术帮扶等形式,在湾口村、夏村村、东澳村进行农房风貌管控提升;

8月以来,莲洲镇以“小投入”撬动“大变化”,塑造别具一格的乡村风貌;

……

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提升乡村风貌,推动现代都市与和美乡村共同繁荣,是建设具有中国风、岭南韵、珠海味、斗门情特色现代和美乡村的必然要求。

斗门区按照“区级主导、镇街主责、村级主体”原则,建立“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探索“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新路径,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凝聚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

斗门区探索“五个一”模式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

新路径:

探索“五个一”提升农房风貌

作为珠海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斗门区农房目前约有16.4万栋,宅基地9.12万宗,面积889.7万平方米。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和风貌管控提升,重塑农房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流程,探索提升农房风貌具体路径,是斗门区乃至珠海全市提升乡村整体风貌的迫切要求。

斗门区以改革思维破题,参照国有用地建设管理理念,按照“区级主导、镇街主责、村级主体”原则,建立“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并在斗门镇斗门村、八甲村和莲洲镇石龙村“2+1”农房风貌提升整村试点项目中试行,探索“政府奖补引导+村集体统筹管理+乡村工匠施工+本地材料直供+村民深度参与”的“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新路径。

“五个一”新路径,破解了传统农房风貌提升模式财政资金投入大、建设单价高等问题,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完善“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是打造斗门特色乡村建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有之举。

“五个一”新模式直接带来了四个利好。

一是资金投入少。由于减少了监理费、设计费、勘察费等二类费用及施工单位管理费、增值税费等,对比传统农房风貌提升模式,平均单价下降约52.8%。

二是施工质量好。村集体和村民全程参与监督项目实施,乡村工匠参与建设,确保了施工质量。

三是监管效能优。构建区级主管部门参与农村住房建设管理、镇组建巡查监督队伍、村集体和村民全程参与监督项目实施的三级运行监管模式。

四是群众满意度高。村民通过深度参与项目实施全流程,有效激发了责任感、重视度,进一步提升了家园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以及对“百千万工程”的参与度、满意度。

具体操作如下:

在政府奖补引导方面,通过立法引领、制度保障、财政奖补等,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采取奖励、补助等措施,支持乡村风貌提升,推进试点项目实施。

在村集体统筹管理方面,村集体承担发动村民、初步审批、代建管理、集中采购、公共配套等职能。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农房风貌提升行动。

在乡村工匠施工方面,聘请信誉良好、技术过硬的本地乡村工匠,牵头组织队伍进场施工,施工队伍优先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参与。数据显示:“五个一”新模式人工费用下降20.7%。

在本地材料直供方面,项目属地镇村以“捐赠+微利”为原则采购建筑材料,按照源头直供、批量议价进行采购,采购价格比信息价下降20%-30%。

在村民深度参与方面,试点项目启动以来,村民出资出力,主动性强,全流程深入参与项目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监督管理、验收等,提升家园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扭转“政府在干、村民在看”态势,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进一步增强村民对“百千万工程”的参与度、满意度。

为提升乡村面貌,斗门区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四沿”区域及其他关键地区、重要节点等农房风貌提升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数量达138栋。

莲洲镇石龙村打造“莲韵三湾”。

莲洲镇:

整村试点提升打造“莲韵三湾”

一砖一瓦一栖居,一步一景一画面。

金秋时节,莲洲镇三湾村部分房屋焕然一新。墙面上,《爱莲说》《莲韵三湾》等主题墙绘跃然眼前,美丽墙绘与诗词名句相得益彰。

很难想象,这些房屋先前的模样是红砖裸露、墙面发霉。改变得益于“莲韵三湾”农房风貌提升整村试点项目的实施。

今年8月以来,莲洲镇积极探索“政府奖补引导+村集体统筹管理+乡村工匠施工+本地材料直供+村民深度参与”“五个一”新模式,以“小投入”撬动“大变化”,做好农房风貌管控和改造提升,塑造别具一格的乡村风貌。

在此背景下,“莲韵三湾”农房风貌提升整村试点项目顺势而生。

该项目以莲洲镇的陈家湾、余家湾、白沙洲等三个区域为依托,从农房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公共节点提升、谋划业态植入等四方面着手,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目前,该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截至10月8日,已完成待提升农房外立面测量92户、房屋刨灰72户、外立面批荡63户、刷腻子粉14户、喷真石漆3户;污水管网接驳长133米,清淤65立方米,新建拦水坝2个和节制涵闸1个。

项目预计于今年航展前完工。接下来还计划引进合作方打造特色民宿、美食驿站、写生基地等经营业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莲洲镇村同步开展周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工作队和村民对村内及周边环境进行垃圾清理、河渠清淤、三线整治、违建清拆等工作。共计清理堆放垃圾超6吨,拆除各类违章构筑物114处,整治“三线”近5000米。

此外,公共节点提升工程也在同步开展。莲洲镇以“微改造”为原则,种植小叶紫薇56株,实施6处公共节点提升设计,选择一批公共建筑、节点房屋实施以乡村生活、莲花为主题的彩绘项目,利用拆违地块等空闲地建设绿美庭院,整体提升“莲韵三湾”公共区域风貌。

斗门镇深潭村精心“雕琢”岭南特色建筑风貌。

斗门镇:

构建“六化联动”改造提升模式

眼下,在斗门镇金台高速入口-宋城大道-新乡李屋村口沿线两侧,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目前已经完工92栋,航展前将完成147栋。

斗门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优渥的基础上,全镇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将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业态,成为斗门乡村生态美的有效实践。

农房风貌提升项目实施以来,斗门镇贯彻落实《珠海经济特区乡村风貌提升条例》和斗门区“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通过“企业+农户、微利+公益”,用绣花功夫“雕琢”乡村新风貌。其中,“六化联动”提升模式的构建,成为最主要抓手之一。“六化联动”主要包括:

组织统筹一体化。斗门镇以“区级主导、镇级主责、村级主体”为原则,区直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牵线搭桥”,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农房风貌改造提升。镇统筹推进相关工作。村党委牵头组建工作小组,加强组织发动,引导农户深度参与风貌选定、企业遴选、建材采购等项目实施环节,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实施流程规范化。斗门镇结合实际,制定农房风貌提升村集体管理运营机制,聚焦“宣传动员、申请申报、单位选择、合同签订、施工监督、验收核实、资金拨付、长效管理、推广应用”九大关键环节等,提高各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风貌设计精品化。斗门镇立足镇村发展定位、地域文化特色等,聚焦屋顶、墙面、窗户、装饰线、勒脚五大农房外观管控要素,整修屋檐、统一墙色、美化窗框、描绘腰线、突出勒脚,在保护传统村落肌理的前提下,打造错落有致的岭南特色建筑风貌。

成本控制集约化。斗门镇建立施工企业目录、常用建材集采目录、乡村工匠名录三张清单,通过免费选用建设参考图集、批量集中采购建材、盘活村内存量建材、聘请乡村工匠等途径,实现农村住房施工建设全流程成本集约。积极引导本地建筑业企业和建材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担当,以“微利可持续”的方式,深度参与农村农房风貌提升建设。

参与机制惠民化。按照斗门区农房风貌改造提升试点建设项目“以工代赈”、乡村工匠参与工作机制要求,镇村指导农户以提供水电、施工工具、存量建材等方式参与,着力凸显项目的惠民性和公益性。

长效管护制度化。持续深化完善农房管控工作要求,将农房风貌样式和长效管护列入村规民约,强化制度管理,通过“积分制”“红黑榜”等方式确保村内房屋风貌整体协调,提升农房风貌管控效能,不断巩固拓展农房风貌提升工作成果。

乾务镇东澳村农房风貌提升工程。

乾务镇:

把握国企帮扶机遇提升人居环境

走进乾务镇东澳村,一些外墙发霉的农房已经换上“新装”:外立面粉刷上了米黄色的墙漆,并以朱红色作为点缀色,变身成为简约风格的新时代农房。

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屋,东澳村村民曾超全笑着说:“房子原来的墙面有渗水、发霉等问题,现在已经处理好了,重新粉刷了墙面,住得也更舒心了。”

为做好东澳村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程,乾务镇对接珠海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建工集团”)投资50万元,对东澳村8栋老旧农房外立面进行统一升级改造,包括外立面抹灰、填充砖缝、防水处理等。

“作为珠海国有建筑企业,珠海建工集团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为东澳村农房外立面改造项目提供资金、人力等支持,努力扛起社会担当,彰显国企品牌形象。”珠海建工集团工程管理中心负责人阳珊表示,目前已经完成7栋农房外立面改造,1栋正在施工外墙漆,估计1-2周时间就全部完工了。

东澳村8栋老旧农房升级改造,是乾务镇全力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的生动实践。

今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做好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镇村、青年进县入村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行动,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提质升级。

作为省级农房建设试点示范镇,乾务镇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思路,紧抓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帮扶机遇,纵深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因地制宜选取湾口村、夏村村作为示范村,形成1个示范镇、2个示范村和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1+2+N”局面,以乡村风貌提升带动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和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打造“美观、实用、提质”的特色乡村建筑风貌。具体做法包括:

坚持多方动员参与,建立社会参与投入建设机制。先后与珠海建工集团等4家建筑业企业签订帮扶协议,通过资金帮扶、技术帮扶等形式,帮助湾口村、夏村村、东澳村等开展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旨在通过农房风貌提升这一小切口,让村民对实施“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变化可感可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规划引领,细化全域农房微改造。以村民自治的方式,确定三种房屋立面外观标准,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确保农房风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图可看。建立健全农房建设动态巡查制度,及时发现、依法查处村民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积极采纳村民业主的个性化建设建议,避免“千房一律”。

以农房建设激发乡村工匠活力,与村规民约挂钩。落实《珠海经济特区乡村风貌提升条例》,组织培养一批有资质、有能力、有技术的“三有”农房工匠。鼓励帮扶企业“就地取材”,就近采购本地水泥、砂浆、涂料等建筑材料,就近聘请乡村工匠实施“以工代赈”。发挥村民自治力量,将农房风貌要求、规范建设、文明施工等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充分激发群众规范农房建设的自觉性,增强和美乡村建设内生动力。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董帅奇
和美乡村入画来!斗门区探索“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新路径
珠海特区报 2024-10-10 01:31
核心提示

深秋时节,阳光温而不燥,绿水青山以其特有的状态,展示着这个季节的风貌。

与自然禀赋的风貌相对应,眼下的斗门正在开展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和风貌管控提升工作:

斗门镇通过“企业+农户、微利+公益”,构建“六化联动”农房风貌改造提升模式;

乾务镇对接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机遇,通过资金、技术帮扶等形式,在湾口村、夏村村、东澳村进行农房风貌管控提升;

8月以来,莲洲镇以“小投入”撬动“大变化”,塑造别具一格的乡村风貌;

……

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提升乡村风貌,推动现代都市与和美乡村共同繁荣,是建设具有中国风、岭南韵、珠海味、斗门情特色现代和美乡村的必然要求。

斗门区按照“区级主导、镇街主责、村级主体”原则,建立“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探索“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新路径,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凝聚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建设。

斗门区探索“五个一”模式建设现代化和美乡村。

新路径:

探索“五个一”提升农房风貌

作为珠海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的主战场,斗门区农房目前约有16.4万栋,宅基地9.12万宗,面积889.7万平方米。加强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和风貌管控提升,重塑农房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流程,探索提升农房风貌具体路径,是斗门区乃至珠海全市提升乡村整体风貌的迫切要求。

斗门区以改革思维破题,参照国有用地建设管理理念,按照“区级主导、镇街主责、村级主体”原则,建立“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并在斗门镇斗门村、八甲村和莲洲镇石龙村“2+1”农房风貌提升整村试点项目中试行,探索“政府奖补引导+村集体统筹管理+乡村工匠施工+本地材料直供+村民深度参与”的“五个一”农房风貌提升新路径。

“五个一”新路径,破解了传统农房风貌提升模式财政资金投入大、建设单价高等问题,激发村民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完善“百千万工程”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是打造斗门特色乡村建筑风貌,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应有之举。

“五个一”新模式直接带来了四个利好。

一是资金投入少。由于减少了监理费、设计费、勘察费等二类费用及施工单位管理费、增值税费等,对比传统农房风貌提升模式,平均单价下降约52.8%。

二是施工质量好。村集体和村民全程参与监督项目实施,乡村工匠参与建设,确保了施工质量。

三是监管效能优。构建区级主管部门参与农村住房建设管理、镇组建巡查监督队伍、村集体和村民全程参与监督项目实施的三级运行监管模式。

四是群众满意度高。村民通过深度参与项目实施全流程,有效激发了责任感、重视度,进一步提升了家园意识和主人翁意识,以及对“百千万工程”的参与度、满意度。

具体操作如下:

在政府奖补引导方面,通过立法引领、制度保障、财政奖补等,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采取奖励、补助等措施,支持乡村风貌提升,推进试点项目实施。

在村集体统筹管理方面,村集体承担发动村民、初步审批、代建管理、集中采购、公共配套等职能。通过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议,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农房风貌提升行动。

在乡村工匠施工方面,聘请信誉良好、技术过硬的本地乡村工匠,牵头组织队伍进场施工,施工队伍优先吸纳本地农村劳动力参与。数据显示:“五个一”新模式人工费用下降20.7%。

在本地材料直供方面,项目属地镇村以“捐赠+微利”为原则采购建筑材料,按照源头直供、批量议价进行采购,采购价格比信息价下降20%-30%。

在村民深度参与方面,试点项目启动以来,村民出资出力,主动性强,全流程深入参与项目设计、材料采购、施工、监督管理、验收等,提升家园意识和主人翁意识,扭转“政府在干、村民在看”态势,完善镇村建设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动力机制,进一步增强村民对“百千万工程”的参与度、满意度。

为提升乡村面貌,斗门区计划在今年年底前完成“四沿”区域及其他关键地区、重要节点等农房风貌提升改造任务。目前已完成数量达138栋。

莲洲镇石龙村打造“莲韵三湾”。

莲洲镇:

整村试点提升打造“莲韵三湾”

一砖一瓦一栖居,一步一景一画面。

金秋时节,莲洲镇三湾村部分房屋焕然一新。墙面上,《爱莲说》《莲韵三湾》等主题墙绘跃然眼前,美丽墙绘与诗词名句相得益彰。

很难想象,这些房屋先前的模样是红砖裸露、墙面发霉。改变得益于“莲韵三湾”农房风貌提升整村试点项目的实施。

今年8月以来,莲洲镇积极探索“政府奖补引导+村集体统筹管理+乡村工匠施工+本地材料直供+村民深度参与”“五个一”新模式,以“小投入”撬动“大变化”,做好农房风貌管控和改造提升,塑造别具一格的乡村风貌。

在此背景下,“莲韵三湾”农房风貌提升整村试点项目顺势而生。

该项目以莲洲镇的陈家湾、余家湾、白沙洲等三个区域为依托,从农房风貌提升、人居环境整治,公共节点提升、谋划业态植入等四方面着手,全域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目前,该项目进入全面施工阶段。截至10月8日,已完成待提升农房外立面测量92户、房屋刨灰72户、外立面批荡63户、刷腻子粉14户、喷真石漆3户;污水管网接驳长133米,清淤65立方米,新建拦水坝2个和节制涵闸1个。

项目预计于今年航展前完工。接下来还计划引进合作方打造特色民宿、美食驿站、写生基地等经营业态。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莲洲镇村同步开展周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组织工作队和村民对村内及周边环境进行垃圾清理、河渠清淤、三线整治、违建清拆等工作。共计清理堆放垃圾超6吨,拆除各类违章构筑物114处,整治“三线”近5000米。

此外,公共节点提升工程也在同步开展。莲洲镇以“微改造”为原则,种植小叶紫薇56株,实施6处公共节点提升设计,选择一批公共建筑、节点房屋实施以乡村生活、莲花为主题的彩绘项目,利用拆违地块等空闲地建设绿美庭院,整体提升“莲韵三湾”公共区域风貌。

斗门镇深潭村精心“雕琢”岭南特色建筑风貌。

斗门镇:

构建“六化联动”改造提升模式

眼下,在斗门镇金台高速入口-宋城大道-新乡李屋村口沿线两侧,正如火如荼地开展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目前已经完工92栋,航展前将完成147栋。

斗门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在环境优美、文化底蕴优渥的基础上,全镇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工作将进一步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新业态,成为斗门乡村生态美的有效实践。

农房风貌提升项目实施以来,斗门镇贯彻落实《珠海经济特区乡村风貌提升条例》和斗门区“1+5+N”农村住房建设管理改革三级制度,通过“企业+农户、微利+公益”,用绣花功夫“雕琢”乡村新风貌。其中,“六化联动”提升模式的构建,成为最主要抓手之一。“六化联动”主要包括:

组织统筹一体化。斗门镇以“区级主导、镇级主责、村级主体”为原则,区直相关职能部门联合“牵线搭桥”,引进有实力的企业参与农房风貌改造提升。镇统筹推进相关工作。村党委牵头组建工作小组,加强组织发动,引导农户深度参与风貌选定、企业遴选、建材采购等项目实施环节,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实施流程规范化。斗门镇结合实际,制定农房风貌提升村集体管理运营机制,聚焦“宣传动员、申请申报、单位选择、合同签订、施工监督、验收核实、资金拨付、长效管理、推广应用”九大关键环节等,提高各项工作的可操作性和规范性。

风貌设计精品化。斗门镇立足镇村发展定位、地域文化特色等,聚焦屋顶、墙面、窗户、装饰线、勒脚五大农房外观管控要素,整修屋檐、统一墙色、美化窗框、描绘腰线、突出勒脚,在保护传统村落肌理的前提下,打造错落有致的岭南特色建筑风貌。

成本控制集约化。斗门镇建立施工企业目录、常用建材集采目录、乡村工匠名录三张清单,通过免费选用建设参考图集、批量集中采购建材、盘活村内存量建材、聘请乡村工匠等途径,实现农村住房施工建设全流程成本集约。积极引导本地建筑业企业和建材企业践行社会责任担当,以“微利可持续”的方式,深度参与农村农房风貌提升建设。

参与机制惠民化。按照斗门区农房风貌改造提升试点建设项目“以工代赈”、乡村工匠参与工作机制要求,镇村指导农户以提供水电、施工工具、存量建材等方式参与,着力凸显项目的惠民性和公益性。

长效管护制度化。持续深化完善农房管控工作要求,将农房风貌样式和长效管护列入村规民约,强化制度管理,通过“积分制”“红黑榜”等方式确保村内房屋风貌整体协调,提升农房风貌管控效能,不断巩固拓展农房风貌提升工作成果。

乾务镇东澳村农房风貌提升工程。

乾务镇:

把握国企帮扶机遇提升人居环境

走进乾务镇东澳村,一些外墙发霉的农房已经换上“新装”:外立面粉刷上了米黄色的墙漆,并以朱红色作为点缀色,变身成为简约风格的新时代农房。

看着焕然一新的房屋,东澳村村民曾超全笑着说:“房子原来的墙面有渗水、发霉等问题,现在已经处理好了,重新粉刷了墙面,住得也更舒心了。”

为做好东澳村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程,乾务镇对接珠海建工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珠海建工集团”)投资50万元,对东澳村8栋老旧农房外立面进行统一升级改造,包括外立面抹灰、填充砖缝、防水处理等。

“作为珠海国有建筑企业,珠海建工集团积极参与‘百千万工程’,为东澳村农房外立面改造项目提供资金、人力等支持,努力扛起社会担当,彰显国企品牌形象。”珠海建工集团工程管理中心负责人阳珊表示,目前已经完成7栋农房外立面改造,1栋正在施工外墙漆,估计1-2周时间就全部完工了。

东澳村8栋老旧农房升级改造,是乾务镇全力推进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的生动实践。

今年斗门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积极引导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做好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镇村、青年进县入村志愿服务就业创业等行动,推进“千企帮千镇、万企兴万村”提质升级。

作为省级农房建设试点示范镇,乾务镇坚持“政府引导、村民主体、社会参与”思路,紧抓建筑业企业投身“百千万工程”帮扶机遇,纵深推进农房风貌品质提升,因地制宜选取湾口村、夏村村作为示范村,形成1个示范镇、2个示范村和多个主体共同参与的“1+2+N”局面,以乡村风貌提升带动乡村基础设施改善和人居环境整治,努力打造“美观、实用、提质”的特色乡村建筑风貌。具体做法包括:

坚持多方动员参与,建立社会参与投入建设机制。先后与珠海建工集团等4家建筑业企业签订帮扶协议,通过资金帮扶、技术帮扶等形式,帮助湾口村、夏村村、东澳村等开展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工作,旨在通过农房风貌提升这一小切口,让村民对实施“百千万工程”带来的变化可感可及,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坚持规划引领,细化全域农房微改造。以村民自治的方式,确定三种房屋立面外观标准,充分听取村民意见建议,确保农房风貌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有图可看。建立健全农房建设动态巡查制度,及时发现、依法查处村民违法用地、违法建设行为。积极采纳村民业主的个性化建设建议,避免“千房一律”。

以农房建设激发乡村工匠活力,与村规民约挂钩。落实《珠海经济特区乡村风貌提升条例》,组织培养一批有资质、有能力、有技术的“三有”农房工匠。鼓励帮扶企业“就地取材”,就近采购本地水泥、砂浆、涂料等建筑材料,就近聘请乡村工匠实施“以工代赈”。发挥村民自治力量,将农房风貌要求、规范建设、文明施工等相关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充分激发群众规范农房建设的自觉性,增强和美乡村建设内生动力。

文字:张帆 图片:梁冠贤 编辑:刘辉 责任编辑:董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