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悦读丨历史与文学的双重书写 ——读《岁月忽已晚》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一众匿名者为我们留下了有着被刘勰誉为“五言冠冕”之称的十九首古诗。这些古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关于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的根源,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大雷认为,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外戚、宦官、官僚三者互相倾轧、发生冲突,官僚集团是其中的失败者。本来,士人是依靠官僚的援引,通过征辟以求进身的,而当官僚集团遭受打击之后,社会上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政治上的腐化和堕落已达到顶点,士人更是没有出路。求官无门,对于那些家境尚好的士人来说,不过是退居乡里,继承家业罢了。对于那些指望着靠入仕来实现阶层跨越的贫苦士人来说,这就是一场人生的灾难,预示着他们不得不从头学习其他的生存技能。

没有比“思君令人老”更刻骨铭心的思念,没有比“涉江采芙蓉”更浪漫的姿态,也没有比“努力加餐饭”更鼓舞人心的激励。胡大雷教授指出,东汉的文人,他们忍受别离,遭受苦难、挫折、陷入困境,而又努力挣脱,寻求减轻痛苦的办法。他们憧憬、渴望、期望,却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失望与挫折……他们发出“岁月忽已晚”的感慨时,却仍在追求不止。古诗十九首,简单平实、字字能读、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东汉文人的忧伤、思念、期望、愤懑、坚持。

胡大雷出版的《岁月忽已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2月)包括“负书行四方:文人的官宦生涯”等四编,对《古诗十九首》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读,带领读者品味诗中“一字千金”魅力的同时,挖掘背后有趣的东汉文人故事,生动再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作者用细腻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东汉文人的远游、求学入仕、交游等方面的生活情况。尤为难得的是,作者还阐发了东汉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人生来路与归途的反思。本书写作时兼顾史学与文学,既有对《古诗十九首》的赏析,又挖掘东汉文人的生活细节,描绘了一段丰富多彩的东汉社会史,揭示了东汉时期复杂的世态与人情。

本书论述、评析《古诗十九首》,其核心在于以“岁月忽已晚”为题来讲述东汉文人的日常生活。岁月晚去,对个人来说是无可奈何的。人生的急迫感、焦虑感在《古诗十九首》的每篇中都有所表露。“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等诗句都是哀怨、哀伤,表现了东汉文人的生命意识。这些古诗道出了我们与东汉文人那样,都有相似的离别家乡、朋友背叛、中年劳苦失意、彷徨,却仍努力追求的经历。

作者认为,“岁月忽已晚”意味着人生短促,还有很多很多的愿望没有实现。可是,当前已经“岁月忽已晚”了,一切都只是憧憬而已。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是否“岁月忽已晚”,都仍有希望,都值得继续努力。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文字:彭忠富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叶维佳
湾韵·悦读丨历史与文学的双重书写 ——读《岁月忽已晚》
珠海特区报 2024-11-01 00:12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两千多年前的汉代,一众匿名者为我们留下了有着被刘勰誉为“五言冠冕”之称的十九首古诗。这些古诗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浑然天成的艺术风格。

关于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的根源,广西师范大学教授胡大雷认为,东汉末年,政治黑暗,外戚、宦官、官僚三者互相倾轧、发生冲突,官僚集团是其中的失败者。本来,士人是依靠官僚的援引,通过征辟以求进身的,而当官僚集团遭受打击之后,社会上卖官鬻爵,贿赂公行,政治上的腐化和堕落已达到顶点,士人更是没有出路。求官无门,对于那些家境尚好的士人来说,不过是退居乡里,继承家业罢了。对于那些指望着靠入仕来实现阶层跨越的贫苦士人来说,这就是一场人生的灾难,预示着他们不得不从头学习其他的生存技能。

没有比“思君令人老”更刻骨铭心的思念,没有比“涉江采芙蓉”更浪漫的姿态,也没有比“努力加餐饭”更鼓舞人心的激励。胡大雷教授指出,东汉的文人,他们忍受别离,遭受苦难、挫折、陷入困境,而又努力挣脱,寻求减轻痛苦的办法。他们憧憬、渴望、期望,却迎来了一个又一个失望与挫折……他们发出“岁月忽已晚”的感慨时,却仍在追求不止。古诗十九首,简单平实、字字能读、寥寥数语,却道出了东汉文人的忧伤、思念、期望、愤懑、坚持。

胡大雷出版的《岁月忽已晚》(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4年2月)包括“负书行四方:文人的官宦生涯”等四编,对《古诗十九首》进行了深刻透彻的解读,带领读者品味诗中“一字千金”魅力的同时,挖掘背后有趣的东汉文人故事,生动再现他们的生活与情感。作者用细腻流畅的语言,描绘了东汉文人的远游、求学入仕、交游等方面的生活情况。尤为难得的是,作者还阐发了东汉文人生命意识的觉醒,以及他们对人生来路与归途的反思。本书写作时兼顾史学与文学,既有对《古诗十九首》的赏析,又挖掘东汉文人的生活细节,描绘了一段丰富多彩的东汉社会史,揭示了东汉时期复杂的世态与人情。

本书论述、评析《古诗十九首》,其核心在于以“岁月忽已晚”为题来讲述东汉文人的日常生活。岁月晚去,对个人来说是无可奈何的。人生的急迫感、焦虑感在《古诗十九首》的每篇中都有所表露。“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等诗句都是哀怨、哀伤,表现了东汉文人的生命意识。这些古诗道出了我们与东汉文人那样,都有相似的离别家乡、朋友背叛、中年劳苦失意、彷徨,却仍努力追求的经历。

作者认为,“岁月忽已晚”意味着人生短促,还有很多很多的愿望没有实现。可是,当前已经“岁月忽已晚”了,一切都只是憧憬而已。不过,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管是否“岁月忽已晚”,都仍有希望,都值得继续努力。这就是人生的真谛。

文字:彭忠富 图片:由作者提供 编辑:吴颖琼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