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大家(2024年11月18日)

存心要画《赤壁赋》

□ 潘 军

几年前的夏天,我刚由一部电视剧杀青归来,毫无由头地光着膀子在北京的寓所写大字——这些年往往就是这样,每当一部书写完或者一部戏拍完,我都要以书画的方式让自己放松一阵子。我用了足足一个上午,挥汗如雨地写下了十三米长卷的《前赤壁赋》。两天后,又用一个下午,写下十一米的《后赤壁赋》。我写的是行草,一气呵成。专业上没有什么要求,自我感觉还不赖,就装裱起来。一天,有位画家朋友到访,我便请他看这两个手卷,他扫了一眼,就说:三十年。他的意思是,没有三十年的工夫,是写不出这样的字的。显然这是在抬举我,也就敷衍:是断断续续三十年。

对苏轼的了解,缘起并非他的诗词文赋,而是他的字。我少时——大约十来岁吧,练习大字,一无高人指点,更无好帖可临,全靠自己瞎琢磨。那个时代,县城新华书店里能买到的毛笔字帖就是一份柳体的《雷锋日记》。后来,也不知从哪听到的,说练字得把一块大青砖在炉子上烤干,再执笔蘸水于上书写,这样既能练笔力腕力,还能省墨省纸。于是就这么试验,跟玩似的。很多年后,我在北京天坛公园看见过类似情形:有老者执一细棍,棍梢绑团棉花,边上置一桶水,蘸着水在地砖上书写——称为“地书”,围观者众,成为天坛一景。如此看来,我当初的试验该叫“砖书”吧!

某天,我在自家门前摆上一只方凳,进行“砖书”,一面写潮,翻过面再写。猛然间发现身后早已立着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面色和善,在看我写字。我很不好意思,草草收摊了。第二天,这人又来了,给我带来了一本没有封皮的字帖《丰乐亭记》——苏轼所书。这人对我说:写写这个吧。你能写字。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苏轼的名字并见到他的字,很好看。后来我才知道,陌生的中年男子姓程,是我一位老师的丈夫,本人也是老师。两年后我到了中学,这位程老师已经是我们学校的总务主任了。每回遇见,他就问:还在写字吗?见我不答,程老师便说:要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几年后我上了大学,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去程老师家坐坐,少不了会提起这件往事。这本薄薄的字帖伴随我很多年。有一点我自己是清楚的——我写字是为了画画,我相信书画同源这一说,吴昌硕、黄宾虹的以书入画,我是很赞同的。

苏轼前后两篇《赤壁赋》,都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的黄州——三年前,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遭受诟辱折磨,甚至担心会随时问斩,曾写诗与弟弟子由诀别——“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后经多方营救,加之宋神宗的惜才,才得以获释,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从八品的“散官”,没有实权,待遇也差。苏轼于这年的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黄州附近的赤壁,遂以此为题作出前后两赋。其实,苏轼当年所游的是黄州附近的赤鼻矶,并非当年赤壁鏖兵之地。苏子只是借题发挥,以抒发一下自己郁闷失意的情怀罢了。倒是赤鼻矶因此出名,被后人称之为“东坡赤壁”。

苏轼在黄州前后住了五年,虽有团练副史的名分,实则生计艰难。好在友人相助,帮他拓荒种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这才有了“雪堂”和“东坡居士”——从苏轼到苏东坡,不是简单的名号改变,而是心灵与气质的改变。经过这番人生起落,苏轼的思想自然要起变化,但又矛盾——一方面,他对遭受这样的打击感到悲愤痛苦,对朝廷感到失望,企图通过老庄与学佛求得解脱。另一方面,每日与田父野老躬耕农事,又让他感到了安慰与温暖,信心得到恢复,性格也渐渐变得旷达。

前后《赤壁赋》,是文学史上的名篇,是美文,也是书家画家常用的题材,我也多次画过。今天再画,其实也担心未必能画出什么新意,无非是对苏子的缅怀——这种心情,类似林语堂当年撰写《苏东坡传》,他是“存心”地要写,我是“存心”地要画。正如林先生所言,中国历史上“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样的人物,怎能不景仰?前些日子我画过一幅《东坡观砚》,那是以人物作为主体的,那么,这幅《赤壁赋》就作成山水吧,山水有时候不是风景,是人的心情。我想表达的,便是那一夜的气氛、东坡先生纵情夜游的心情。

作为美文的“赤壁两赋”,称得上是字字玑珠,诗情画意,以前我是能背诵的。苏东坡皆以江水夜月为景,触景生情。但是,一样的赤壁之景,作者传达出来的感受却不尽相同。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表面看,似是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实则是作者内心起了变化——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后赋描述的这种凄切而惆怅的心情,当是油然而生。林语堂有这样的论述:“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道出,同时把人在这个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的赐予表明”,他认为这种表现“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

或许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气氛。但是作为一幅山水画,怎样表达依然是个问题。实际上,以前我画过好几种构图的《赤壁赋》,一直不满意。直到这篇文章完成初稿之后,隔天想想又画了一幅。依旧是散锋漫扫,依旧是山高人小,但这回苏子没有站在船头,而是跟游伴坐于舟中,姿态悠然。画面上也没有月亮,但感觉有月光——月亮的光影在山体上影影绰绰的变化,给人以压迫。山势的咄咄逼人与舟中苏子的逍遥闲适,是对比,更是抵抗——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吗?

翌日一早,我将这幅《赤壁赋》晒到“朋友圈”。很快受到朋友们的夸赞,其中作家黄复彩留言:“一种沉沉的压迫感,有黑云压城之势,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赤壁赋。”

我便回复:“这题材我画过多次,数这张稍好。”

复彩继之又回:“黑与白,赤壁的压迫与苏子的闲适,形成对比。我想,这也许是作家(兼画家)与一般画家的区别。很多画家技巧上也许超过你,但他们无法诠释至这一步。”

我觉得,复彩还是懂我的。这个题材今后我还会再画,希望笔下还会出现更好的《赤壁赋》。

潘军 安徽怀宁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之“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军小说文本》(6卷)、《潘军作品》(3卷)、《潘军文集》(10卷)、《潘军小说典藏》(7卷)等,并译介多种文字,多次获奖。其话剧作品有《地下》《断桥》《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霸王歌行》(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并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西班牙、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获第31届“世界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有《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虎口拔牙》《分界线》等。

赤壁赋(国画)        潘军  作品

西府海棠

□ 安武林

第一次见到西府海棠花开,绝对有一种震撼的感觉。如果实在找不到词来描写这种震撼的感觉,借用陆游的诗句来表达倒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

陆游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本来嘛,西府海棠就有花贵妃的美称。不过,我还是更喜欢苏东坡的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同是赞美西府海棠的诗句,但陆游的写实,写西府海棠的品格之美;苏东坡的诗飘逸、轻灵,更有诗意。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尚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西府海棠的名字,他们会在梨花、苹果花、桃花和杏花之间选择和徘徊。其实,仅凭一个叶子,就能把西府海棠和梨花、桃花、杏花区别开来。因为西府海棠的叶子和苹果花的叶子很相似,与梨花、桃花、杏花区别大了去了。如果从花瓣的大小和颜色上,又能把苹果花和西府海棠区别开来。

我们社区种了很多西府海棠。西府海棠花开的时候,整个社区像节日一般沸腾。大姑娘、小媳妇、中年妇女和老太太们,拿着手机拍个不停。然后站在花树跟前,摆出各种姿势和花儿合影。那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纯而又纯,竟然让人生出许多美好的感慨来。人性之中的各种缺点和弱点,被清洗得一干二净。可见,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美,又是多么有力量。

西府海棠的品种据说不少,但被统称为西府海棠。我对西府二字一直不解,后来才明白原来是指宝鸡地区。宝鸡地区在关中平原以西,2009年西府海棠被定为宝鸡市的市花,所以,人们才用西府海棠的名字统称其他不同品种的海棠。我心里一热,顿感亲切。我生于山西运城,工作在陕西宝鸡。生于山西运城的夏县,工作于宝鸡的岐山县。数年的工作经历,尤其是,那是最青春时候的工作经历,所以有一种熟悉的亲切的感情包含在其中。因而,知道西府海棠名字的由来之后,我更是比其他的木本花卉要高看西府海棠好几眼。西府海棠的颜色有粉红和粉白之别,但我更喜欢粉红的颜色,觉得它热烈、青春、健康、高贵、艳丽。

我已经记不得了,是金波先生还是张之路先生,他们给我讲过,这种海棠果能吃。也许,他们都给我讲过吧,他们北京人,尤其是那些从小生活在北京的人,几乎都吃过海棠果,好像是冬天用冰冰着吃。酸里带着甜。我无法想象,只能想象它和冰糖葫芦差不多。那时候经济不发达,水果种类少,所以,冰海棠那时候是很多人童年的最爱。我自己也品尝过海棠果的味道,的确是酸甜味儿的,和山楂的味道有点像,只不过没有山楂那种尖锐的酸味。现在几乎没有人吃海棠果了,因为现在的水果一年四季都不断,可选择的空间大到无边,所以,被遗忘的海棠果只能自生自灭了。

我挖了一棵小小的西府海棠树苗,栽在我的窗外。我特意在一棵粉红色的西府海棠的大树坑里,挖了一株分蘖出来的小苗。我喜欢粉红色的嘛。这棵小树像是知道我的心意似的,第二年就长得亭亭玉立了。第三年,我想,该开花了,结果没开。第四年,还是没开。现在我种的西府海棠像小学生的胳膊一样粗了,结果还是没有开花。每一年,我都会在秋天发一个誓言:如果明年它再不开花的话,我就伐掉它。可是到了来年,它没开,我又舍不得伐掉它,心想:明年,它会开花吧。我一直是相信奇迹的,一直是期待奇迹的,为此,我还写过一首诗《明年会开花吧》,这首诗后来成了我一本诗集的名字。等待是美丽的,但又是煎熬的、折磨人的。一切的美好,一切的收获,都是需要人的耐心的,可是,人的耐心往往是有限的。所以才有了那句名言:失败和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会成为不同的人生,这一步,会成为不同的世界。

又到了秋天,海棠果成熟了。每天清晨,西府海棠的树下,都会落下一大片一大片的海棠果。不知怎的,我有一点忧伤。这些可爱的、圆润的、饱满的、鲜红的海棠果,像是被遗忘的世界一样。它的收获,并不能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也许,这是实用主义的丰收标准吧。一代人的记忆,从此远去了。如果不是儿童文学界的两位前辈给我讲过他们小时候的事,我根本不可能知道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这些红红的海棠果,像遗忘的童年、遗忘的玩具、遗忘的老童谣一样,从此远离了人们的记忆。

我种的西府海棠树,越来越大了,大到不忍再去伐掉它了。明年会开花的强烈期待之情,慢慢被消磨殆尽了。但我毕竟修行不到那种坐看云起的超凡脱俗的至高之境,所以,我还是想弱弱地说一句:明年会开花吧!

安武林 山西夏县人,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评论家。出版过小说《泥巴男生》、散文集《黑豆里的母亲》、散文诗集《星星的秋千》、童话集《老蜘蛛的一百张床》、诗集《月光下的蝈蝈》等三百余种作品集。获得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金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翻译到美国、斯里兰卡、英国、摩洛哥等地。

滴 答(组诗)

□ 卢卫平

草 莓

我爱吃草莓

如果是从水果店

买回来的草莓

先吃哪颗

后吃哪颗

我从未想过

而这盒草莓

是你赶在春天的草莓园

闭园的前一天采摘的

从盒子里草莓

整齐的排列

从每颗草莓上

都有三片叶子

我能想到

你采摘时的小心翼翼

你离开时的依依不舍

我打开盒子的迟疑

不是担心打乱

你精心设置的

草莓的秩序之美

而是试图将先吃哪颗

再吃哪颗的顺序

跟你采摘草莓的

顺序吻合

或者顺序相反

你最后采摘的那颗

草莓我最先吃

我知道这很难

就像草莓里

恰到好处的酸

让草莓的甜

成为最回味无穷的

甜一样难

就像我取到草莓后

我们在夕阳里的距离

刚好能让我们的背影

重叠覆盖

傍晚的十五级台阶

一样难

滴 答

从深夜厨房

不锈钢水池里传来

滴答滴答的声音

这声音悦耳

让夜更加寂静

我没有起身去

拧紧水龙头

我不忍我从卧室

到厨房的脚步声

踩碎这寂静

不知多少个寂静之夜

我听见的滴答

变成了滴答答答答答

我感到刺耳

才想着去拧水龙头

我发现水龙头已经

拧到最紧了

我来回拧了拧水龙头

没有滑丝

一定是水龙头里的

橡皮圈失去弹性

无法阻止时间的水滴

成为一条向下流动的

不间断的细线

抽刀断水

没有坚硬的事物

能改变水柔软的流动

在灯光下

这明亮的细线

像我两鬓的白发

它发出的声音

像我胸闷时

无法停止的喘息

干 果

让叶子都回老家

围着树根过冬

你守在枝头

等叶子回来

你会在鸟鸣声中

悄无声息回到大地

你的干瘦刺痛我的眼睛

你布满黄斑的脸

让我不敢去想

你曾经的人面桃花

你紧紧地抱着枝头

一阵比一阵凛冽的风

没有吹落你

一次比一次细心的采摘

没人将你从枝头摘下

是遗忘让你坚守

还是你用坚守

让我在春天记住

你曾被遗忘

卢卫平 当代诗人,出版《异乡的老鼠》《向下生长的枝条》《各就各位》《浊酒杯》《打开天空的钥匙》《一万或万一》《留言簿》《我后悔让这块石头开花》《蒙尘的镜子》《瓷上的火焰》等诗集十二部。三次入围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前十名,获中国第三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8年《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2007年首届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2018年首届《草堂》诗歌奖年度实力诗人奖、第四届中国“李杜诗歌奖”等。

南下的火车(组诗)

□ 刘合军

月亮哑巴

小时候月亮是山喊来的

长大后月亮是车轮后的影子

现在的月亮挂在别人家的屋角上

一颗由黑暗拱出的石头

悬浮于人世

它孤独于万物

今天的你我都是风云常新落尘

故乡,他乡是身怀疾苦的河流

我们彼此颠沛于

琥珀的囚禁

干净的艺术家

“我争取不要让后人,嘲笑我”

像猫穿过人类粪地,让清风贯穿乞来身体

一个人守住度日如年的檐口

画下沉睡天光和金黄麦地

画一座山,一条迷路的小道

迂回在庸常与爱恨的血日

灼染暮色之丘

和庄周梦蝶的叠嶂狼道

一秋潦草,一笔带过

匿者

一小点暮雨在来路熄灭

叶子上的光簌簌落下,村灯落入水中

村舍与鸟雀安歇下来

月光爬上屋,芥菜丝瓜乐于柴门之上

天台水箱已经蓄满,不在意

风的行踪和露水落于何人之地

一个空空荡荡的身子

不在乎时光的叶子堆满半院

困字局

暮阳生锈,风触了一下门环

无根蝴蝶像几片落叶翻飞于秋凉

冬韵还未开始

枯瘦的黄竹不可直视

那些春天青雅已将淡去

那一枚柔软翠绿夹在扉页中

如四海无涯的雕楼

流岚烟火被一墙斑驳困住

巢燕败走于空阁杂草,至于那份残存

既无繁衍也无烛火

南下的火车

像滑过大地的一道疤痕

那扎破宁静的拖曳声,如骨头被秋风撞响

我趴在窗前,接受阳光的安抚

平原与草木苍翠和久经荒凉的淡忘

像映照于镜的天空记忆

时光是流转于混沌与疾速的汁液

我目送一片片丘墟饮尽的光影

天空打碎形状

任肉体与铁穿梭

烟袋斜街的鼓楼

三岔路口,人流和车马

像一匹匹奔涌的狼群,如此狭窄的人世

我问它,怎么可以忍受

这金属包裹的冷光与坚硬,还有那些被

年轮摆放如火柴盒似的暗灰色矮屋

他们叫它四合院

在古旧复燃中与现代角力

一头七百多年的困兽龟缩在斜晖下

打坐潮水和晨钟

有一天雨不下了

阳光与风

会轻轻荡开那些先知的石头

走出河水的弯曲

云霞会吐出被人遗忘的村落

垂首的草叶和植物

再一次被迷途的土地认领

暖热和虫鸣扶起矮去的墙面

夏风一个劲地刮

刮出火热山河

和人间清亮

刘合军 诗坛壹周诗刊社社长兼主编,中国大湾区诗汇副主席,珠海市诗歌学会副会长,《新江西诗派》组委副主任,出版诗集《刘合军汉英诗集》《一寸人间》《锈蚀的锁孔》《丢失的钥匙》等八部。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
湾韵丨大家(2024年11月18日)
珠海特区报 2024-11-18 01:33

存心要画《赤壁赋》

□ 潘 军

几年前的夏天,我刚由一部电视剧杀青归来,毫无由头地光着膀子在北京的寓所写大字——这些年往往就是这样,每当一部书写完或者一部戏拍完,我都要以书画的方式让自己放松一阵子。我用了足足一个上午,挥汗如雨地写下了十三米长卷的《前赤壁赋》。两天后,又用一个下午,写下十一米的《后赤壁赋》。我写的是行草,一气呵成。专业上没有什么要求,自我感觉还不赖,就装裱起来。一天,有位画家朋友到访,我便请他看这两个手卷,他扫了一眼,就说:三十年。他的意思是,没有三十年的工夫,是写不出这样的字的。显然这是在抬举我,也就敷衍:是断断续续三十年。

对苏轼的了解,缘起并非他的诗词文赋,而是他的字。我少时——大约十来岁吧,练习大字,一无高人指点,更无好帖可临,全靠自己瞎琢磨。那个时代,县城新华书店里能买到的毛笔字帖就是一份柳体的《雷锋日记》。后来,也不知从哪听到的,说练字得把一块大青砖在炉子上烤干,再执笔蘸水于上书写,这样既能练笔力腕力,还能省墨省纸。于是就这么试验,跟玩似的。很多年后,我在北京天坛公园看见过类似情形:有老者执一细棍,棍梢绑团棉花,边上置一桶水,蘸着水在地砖上书写——称为“地书”,围观者众,成为天坛一景。如此看来,我当初的试验该叫“砖书”吧!

某天,我在自家门前摆上一只方凳,进行“砖书”,一面写潮,翻过面再写。猛然间发现身后早已立着一个陌生的中年男人,面色和善,在看我写字。我很不好意思,草草收摊了。第二天,这人又来了,给我带来了一本没有封皮的字帖《丰乐亭记》——苏轼所书。这人对我说:写写这个吧。你能写字。

这是我第一次知道苏轼的名字并见到他的字,很好看。后来我才知道,陌生的中年男子姓程,是我一位老师的丈夫,本人也是老师。两年后我到了中学,这位程老师已经是我们学校的总务主任了。每回遇见,他就问:还在写字吗?见我不答,程老师便说:要坚持,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几年后我上了大学,每次放假回家,都会去程老师家坐坐,少不了会提起这件往事。这本薄薄的字帖伴随我很多年。有一点我自己是清楚的——我写字是为了画画,我相信书画同源这一说,吴昌硕、黄宾虹的以书入画,我是很赞同的。

苏轼前后两篇《赤壁赋》,都作于元丰五年(1082年)的黄州——三年前,苏轼因“乌台诗案”下狱,遭受诟辱折磨,甚至担心会随时问斩,曾写诗与弟弟子由诀别——“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后经多方营救,加之宋神宗的惜才,才得以获释,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从八品的“散官”,没有实权,待遇也差。苏轼于这年的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黄州附近的赤壁,遂以此为题作出前后两赋。其实,苏轼当年所游的是黄州附近的赤鼻矶,并非当年赤壁鏖兵之地。苏子只是借题发挥,以抒发一下自己郁闷失意的情怀罢了。倒是赤鼻矶因此出名,被后人称之为“东坡赤壁”。

苏轼在黄州前后住了五年,虽有团练副史的名分,实则生计艰难。好在友人相助,帮他拓荒种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这才有了“雪堂”和“东坡居士”——从苏轼到苏东坡,不是简单的名号改变,而是心灵与气质的改变。经过这番人生起落,苏轼的思想自然要起变化,但又矛盾——一方面,他对遭受这样的打击感到悲愤痛苦,对朝廷感到失望,企图通过老庄与学佛求得解脱。另一方面,每日与田父野老躬耕农事,又让他感到了安慰与温暖,信心得到恢复,性格也渐渐变得旷达。

前后《赤壁赋》,是文学史上的名篇,是美文,也是书家画家常用的题材,我也多次画过。今天再画,其实也担心未必能画出什么新意,无非是对苏子的缅怀——这种心情,类似林语堂当年撰写《苏东坡传》,他是“存心”地要写,我是“存心”地要画。正如林先生所言,中国历史上“像苏东坡这样富有创造力,这样守正不阿,这样放任不羁,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是人间不可无一难能有二的”。对这样的人物,怎能不景仰?前些日子我画过一幅《东坡观砚》,那是以人物作为主体的,那么,这幅《赤壁赋》就作成山水吧,山水有时候不是风景,是人的心情。我想表达的,便是那一夜的气氛、东坡先生纵情夜游的心情。

作为美文的“赤壁两赋”,称得上是字字玑珠,诗情画意,以前我是能背诵的。苏东坡皆以江水夜月为景,触景生情。但是,一样的赤壁之景,作者传达出来的感受却不尽相同。前赋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后赋则是“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表面看,似是不同季节的山水特征,实则是作者内心起了变化——从“曾日月之几何而江水不可复识”的感叹,到“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后赋描述的这种凄切而惆怅的心情,当是油然而生。林语堂有这样的论述:“只用寥寥数百字,就把人在宇宙中的渺小道出,同时把人在这个红尘生活里可享受的大自然的赐予表明”,他认为这种表现“正像中国的山水画。在山水画里,山水的细微处不易看出,因为消失在水天的空白中,这时两个微小的人物,坐在月光下闪亮的江流的小舟里,由那一刹那起,读者就失落在那种气氛中”。

或许这正是我想要表达的气氛。但是作为一幅山水画,怎样表达依然是个问题。实际上,以前我画过好几种构图的《赤壁赋》,一直不满意。直到这篇文章完成初稿之后,隔天想想又画了一幅。依旧是散锋漫扫,依旧是山高人小,但这回苏子没有站在船头,而是跟游伴坐于舟中,姿态悠然。画面上也没有月亮,但感觉有月光——月亮的光影在山体上影影绰绰的变化,给人以压迫。山势的咄咄逼人与舟中苏子的逍遥闲适,是对比,更是抵抗——这就是我想要表达的吗?

翌日一早,我将这幅《赤壁赋》晒到“朋友圈”。很快受到朋友们的夸赞,其中作家黄复彩留言:“一种沉沉的压迫感,有黑云压城之势,这是我看到的最好的赤壁赋。”

我便回复:“这题材我画过多次,数这张稍好。”

复彩继之又回:“黑与白,赤壁的压迫与苏子的闲适,形成对比。我想,这也许是作家(兼画家)与一般画家的区别。很多画家技巧上也许超过你,但他们无法诠释至这一步。”

我觉得,复彩还是懂我的。这个题材今后我还会再画,希望笔下还会出现更好的《赤壁赋》。

潘军 安徽怀宁人,1982年毕业于安徽大学。主要文学作品有长篇小说《日晕》《风》《独白与手势》之“白”“蓝”“红”三部曲《死刑报告》以及《潘军小说文本》(6卷)、《潘军作品》(3卷)、《潘军文集》(10卷)、《潘军小说典藏》(7卷)等,并译介多种文字,多次获奖。其话剧作品有《地下》《断桥》《合同婚姻》(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霸王歌行》(中国国家话剧院首演),并先后赴日本、韩国、俄罗斯、西班牙、埃及、以色列等国演出,获第31届“世界戏剧节”优秀剧目奖。自编自导的长篇电视剧有《五号特工组》《海狼行动》《惊天阴谋》《粉墨》《虎口拔牙》《分界线》等。

赤壁赋(国画)        潘军  作品

西府海棠

□ 安武林

第一次见到西府海棠花开,绝对有一种震撼的感觉。如果实在找不到词来描写这种震撼的感觉,借用陆游的诗句来表达倒不失为一种聪明的选择。

陆游云:虽艳无俗姿,太皇真富贵。本来嘛,西府海棠就有花贵妃的美称。不过,我还是更喜欢苏东坡的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同是赞美西府海棠的诗句,但陆游的写实,写西府海棠的品格之美;苏东坡的诗飘逸、轻灵,更有诗意。

不过,在现实生活中,尚有不少人并不知道西府海棠的名字,他们会在梨花、苹果花、桃花和杏花之间选择和徘徊。其实,仅凭一个叶子,就能把西府海棠和梨花、桃花、杏花区别开来。因为西府海棠的叶子和苹果花的叶子很相似,与梨花、桃花、杏花区别大了去了。如果从花瓣的大小和颜色上,又能把苹果花和西府海棠区别开来。

我们社区种了很多西府海棠。西府海棠花开的时候,整个社区像节日一般沸腾。大姑娘、小媳妇、中年妇女和老太太们,拿着手机拍个不停。然后站在花树跟前,摆出各种姿势和花儿合影。那种幸福和快乐的感觉,纯而又纯,竟然让人生出许多美好的感慨来。人性之中的各种缺点和弱点,被清洗得一干二净。可见,大自然是多么的神奇;美,又是多么有力量。

西府海棠的品种据说不少,但被统称为西府海棠。我对西府二字一直不解,后来才明白原来是指宝鸡地区。宝鸡地区在关中平原以西,2009年西府海棠被定为宝鸡市的市花,所以,人们才用西府海棠的名字统称其他不同品种的海棠。我心里一热,顿感亲切。我生于山西运城,工作在陕西宝鸡。生于山西运城的夏县,工作于宝鸡的岐山县。数年的工作经历,尤其是,那是最青春时候的工作经历,所以有一种熟悉的亲切的感情包含在其中。因而,知道西府海棠名字的由来之后,我更是比其他的木本花卉要高看西府海棠好几眼。西府海棠的颜色有粉红和粉白之别,但我更喜欢粉红的颜色,觉得它热烈、青春、健康、高贵、艳丽。

我已经记不得了,是金波先生还是张之路先生,他们给我讲过,这种海棠果能吃。也许,他们都给我讲过吧,他们北京人,尤其是那些从小生活在北京的人,几乎都吃过海棠果,好像是冬天用冰冰着吃。酸里带着甜。我无法想象,只能想象它和冰糖葫芦差不多。那时候经济不发达,水果种类少,所以,冰海棠那时候是很多人童年的最爱。我自己也品尝过海棠果的味道,的确是酸甜味儿的,和山楂的味道有点像,只不过没有山楂那种尖锐的酸味。现在几乎没有人吃海棠果了,因为现在的水果一年四季都不断,可选择的空间大到无边,所以,被遗忘的海棠果只能自生自灭了。

我挖了一棵小小的西府海棠树苗,栽在我的窗外。我特意在一棵粉红色的西府海棠的大树坑里,挖了一株分蘖出来的小苗。我喜欢粉红色的嘛。这棵小树像是知道我的心意似的,第二年就长得亭亭玉立了。第三年,我想,该开花了,结果没开。第四年,还是没开。现在我种的西府海棠像小学生的胳膊一样粗了,结果还是没有开花。每一年,我都会在秋天发一个誓言:如果明年它再不开花的话,我就伐掉它。可是到了来年,它没开,我又舍不得伐掉它,心想:明年,它会开花吧。我一直是相信奇迹的,一直是期待奇迹的,为此,我还写过一首诗《明年会开花吧》,这首诗后来成了我一本诗集的名字。等待是美丽的,但又是煎熬的、折磨人的。一切的美好,一切的收获,都是需要人的耐心的,可是,人的耐心往往是有限的。所以才有了那句名言:失败和成功只有一步之遥。这一步,会成为不同的人生,这一步,会成为不同的世界。

又到了秋天,海棠果成熟了。每天清晨,西府海棠的树下,都会落下一大片一大片的海棠果。不知怎的,我有一点忧伤。这些可爱的、圆润的、饱满的、鲜红的海棠果,像是被遗忘的世界一样。它的收获,并不能带给人们丰收的喜悦。也许,这是实用主义的丰收标准吧。一代人的记忆,从此远去了。如果不是儿童文学界的两位前辈给我讲过他们小时候的事,我根本不可能知道他们那一代人的经历。这些红红的海棠果,像遗忘的童年、遗忘的玩具、遗忘的老童谣一样,从此远离了人们的记忆。

我种的西府海棠树,越来越大了,大到不忍再去伐掉它了。明年会开花的强烈期待之情,慢慢被消磨殆尽了。但我毕竟修行不到那种坐看云起的超凡脱俗的至高之境,所以,我还是想弱弱地说一句:明年会开花吧!

安武林 山西夏县人,山东大学中文系毕业。儿童文学作家、诗人、评论家。出版过小说《泥巴男生》、散文集《黑豆里的母亲》、散文诗集《星星的秋千》、童话集《老蜘蛛的一百张床》、诗集《月光下的蝈蝈》等三百余种作品集。获得过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张天翼童话金奖、陈伯吹儿童文学奖、文化部蒲公英儿童文学奖等。作品被翻译到美国、斯里兰卡、英国、摩洛哥等地。

滴 答(组诗)

□ 卢卫平

草 莓

我爱吃草莓

如果是从水果店

买回来的草莓

先吃哪颗

后吃哪颗

我从未想过

而这盒草莓

是你赶在春天的草莓园

闭园的前一天采摘的

从盒子里草莓

整齐的排列

从每颗草莓上

都有三片叶子

我能想到

你采摘时的小心翼翼

你离开时的依依不舍

我打开盒子的迟疑

不是担心打乱

你精心设置的

草莓的秩序之美

而是试图将先吃哪颗

再吃哪颗的顺序

跟你采摘草莓的

顺序吻合

或者顺序相反

你最后采摘的那颗

草莓我最先吃

我知道这很难

就像草莓里

恰到好处的酸

让草莓的甜

成为最回味无穷的

甜一样难

就像我取到草莓后

我们在夕阳里的距离

刚好能让我们的背影

重叠覆盖

傍晚的十五级台阶

一样难

滴 答

从深夜厨房

不锈钢水池里传来

滴答滴答的声音

这声音悦耳

让夜更加寂静

我没有起身去

拧紧水龙头

我不忍我从卧室

到厨房的脚步声

踩碎这寂静

不知多少个寂静之夜

我听见的滴答

变成了滴答答答答答

我感到刺耳

才想着去拧水龙头

我发现水龙头已经

拧到最紧了

我来回拧了拧水龙头

没有滑丝

一定是水龙头里的

橡皮圈失去弹性

无法阻止时间的水滴

成为一条向下流动的

不间断的细线

抽刀断水

没有坚硬的事物

能改变水柔软的流动

在灯光下

这明亮的细线

像我两鬓的白发

它发出的声音

像我胸闷时

无法停止的喘息

干 果

让叶子都回老家

围着树根过冬

你守在枝头

等叶子回来

你会在鸟鸣声中

悄无声息回到大地

你的干瘦刺痛我的眼睛

你布满黄斑的脸

让我不敢去想

你曾经的人面桃花

你紧紧地抱着枝头

一阵比一阵凛冽的风

没有吹落你

一次比一次细心的采摘

没人将你从枝头摘下

是遗忘让你坚守

还是你用坚守

让我在春天记住

你曾被遗忘

卢卫平 当代诗人,出版《异乡的老鼠》《向下生长的枝条》《各就各位》《浊酒杯》《打开天空的钥匙》《一万或万一》《留言簿》《我后悔让这块石头开花》《蒙尘的镜子》《瓷上的火焰》等诗集十二部。三次入围鲁迅文学奖诗歌奖前十名,获中国第三届华文青年诗歌奖、2008年《诗刊》年度优秀诗人奖、2007年首届中国《星星》年度诗人奖、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奖、2018年首届《草堂》诗歌奖年度实力诗人奖、第四届中国“李杜诗歌奖”等。

南下的火车(组诗)

□ 刘合军

月亮哑巴

小时候月亮是山喊来的

长大后月亮是车轮后的影子

现在的月亮挂在别人家的屋角上

一颗由黑暗拱出的石头

悬浮于人世

它孤独于万物

今天的你我都是风云常新落尘

故乡,他乡是身怀疾苦的河流

我们彼此颠沛于

琥珀的囚禁

干净的艺术家

“我争取不要让后人,嘲笑我”

像猫穿过人类粪地,让清风贯穿乞来身体

一个人守住度日如年的檐口

画下沉睡天光和金黄麦地

画一座山,一条迷路的小道

迂回在庸常与爱恨的血日

灼染暮色之丘

和庄周梦蝶的叠嶂狼道

一秋潦草,一笔带过

匿者

一小点暮雨在来路熄灭

叶子上的光簌簌落下,村灯落入水中

村舍与鸟雀安歇下来

月光爬上屋,芥菜丝瓜乐于柴门之上

天台水箱已经蓄满,不在意

风的行踪和露水落于何人之地

一个空空荡荡的身子

不在乎时光的叶子堆满半院

困字局

暮阳生锈,风触了一下门环

无根蝴蝶像几片落叶翻飞于秋凉

冬韵还未开始

枯瘦的黄竹不可直视

那些春天青雅已将淡去

那一枚柔软翠绿夹在扉页中

如四海无涯的雕楼

流岚烟火被一墙斑驳困住

巢燕败走于空阁杂草,至于那份残存

既无繁衍也无烛火

南下的火车

像滑过大地的一道疤痕

那扎破宁静的拖曳声,如骨头被秋风撞响

我趴在窗前,接受阳光的安抚

平原与草木苍翠和久经荒凉的淡忘

像映照于镜的天空记忆

时光是流转于混沌与疾速的汁液

我目送一片片丘墟饮尽的光影

天空打碎形状

任肉体与铁穿梭

烟袋斜街的鼓楼

三岔路口,人流和车马

像一匹匹奔涌的狼群,如此狭窄的人世

我问它,怎么可以忍受

这金属包裹的冷光与坚硬,还有那些被

年轮摆放如火柴盒似的暗灰色矮屋

他们叫它四合院

在古旧复燃中与现代角力

一头七百多年的困兽龟缩在斜晖下

打坐潮水和晨钟

有一天雨不下了

阳光与风

会轻轻荡开那些先知的石头

走出河水的弯曲

云霞会吐出被人遗忘的村落

垂首的草叶和植物

再一次被迷途的土地认领

暖热和虫鸣扶起矮去的墙面

夏风一个劲地刮

刮出火热山河

和人间清亮

刘合军 诗坛壹周诗刊社社长兼主编,中国大湾区诗汇副主席,珠海市诗歌学会副会长,《新江西诗派》组委副主任,出版诗集《刘合军汉英诗集》《一寸人间》《锈蚀的锁孔》《丢失的钥匙》等八部。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