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区改革我先行丨珠海掀起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热潮

日前,广东省公布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第四批10个典型案例,珠海高新区创新“四大机制”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的事例成功入选。

高新区入选典型案例的背后,是珠海将“百千万工程”施工图、任务书一步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景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珠海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敢担当、勇拼搏精神,掀起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热潮,奏响了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实施“四大机制”,干事创业方向更明、干劲更足

今年国庆期间,高新区唐家湾古镇火爆“出圈”,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拍照打卡。信步在山房路上,青砖绿瓦、木刻砖雕,宛如穿越时空,让人感受到唐家湾古镇的厚重历史与变迁新貌。

唐家湾乡思馆外貌。

今年,高新区“山房乡思”项目小组提出“一条山房路、半部近代史”的概念,并积极推进山房路改造提升项目。国庆节期间,改造后的山房路正式开街,仅7天就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得益于‘组团项目攻坚’机制的实施,我们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方向更明、干劲更足!”“山房乡思”项目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新区注重构建以“实干实绩”成果考核激励干部投身“百千万工程”,通过构建“一村一品”项目清单责任制,让每个项目小组负责一个重点项目攻坚,每半年展示阶段成果,项目开展一年后进行项目团队实绩大比拼,工作实绩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即时激励挂钩,充分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不仅如此,高新区创新实施“干部比学赶超”机制,让年轻干部“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方向。

建设打造最美街巷。

通过印发《高新区年轻干部多岗位历练工作方案》,发布全区14个单位90个岗位,逐一明确岗位条件需求,发动年轻干部根据个人专长兴趣填报岗位志愿,并安排单位导师专门帮带,有效破解年轻干部实践经历单一、专业素养不够、岗位经验不足等问题,让年轻干部在“百千万工程”中能干事、干成事。首批20名年轻干部已经在新的岗位历练,实现了人生二次职业选择。此外,高新区还面向全区广泛征集业务创新“金点子”,截至今年8月,共形成招商引资、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领域“金点子”近30条。

为推动更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围绕“全员共建协同”机制,高新区开展“走访谈心”倾听诉求行动。该行动要求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主动与社区居民、企业工人、个体工商户等群众加微信、留电话、交朋友、听意见。截至今年8月,各级领导干部共添加群众微信超2000位,开展走访谈心活动超1500次,征集“百千万工程”相关意见建议超150条,协调推进落实140余项。

如何以“严”的姿态应对“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中存在的“不落实”“慢落实”“假落实”现象?

高新区制定《关于实施重大事项“不落实”通报的方案》,成立专项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形成反面典型案例报告通报全区。通报情况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倒逼责任单位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中履职尽责。

通过严整“不落实”作风,高新区力争通过解剖一个问题解决一批同类问题,形成抓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确保“百千万工程”持续稳步推进。针对社区“三无”船舶乱停乱放长期得不到治理的情况,高新区及时印发通报,认定各部门和镇街的责任,督促加强整改。通报印发一周内,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查扣“三无”船舶40艘。

集众人之力,力促“百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

今年暑假期间,有3129名高校大学生选择留在珠海实习实践:村里原本斑驳的墙面,在大学生们的妙笔下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点;尘封已久的村志,在大学生们调研挖掘后,变成了跃动网络的“活”村史……

会同村美丽街巷。

今年是珠海大学生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实施的第二年。近年来,珠海持续开展“青春建功百千万工程”行动,广泛组织动员大学生、青联委员、港澳青年等,立足基层一线担当作为,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

如何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百千万工程”?从生产一线到田间地头,珠海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奋发有为、攻坚克难,让县域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更强,让乡村底子更厚、里子更好。

高新区邀请邝东英、杨峻等革命后代到其父辈所在村讲述红色故事,安排廖妹、崔炳安、林金云等老党员现身“说法”……珠海大力开展寻找自然村“第一位共产党员”活动,共挖掘整理了427名“首位党员”先进事迹,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凝聚落实“百千万工程”强大力量。

市委统战部持续打造“同乡社团乡村振兴行”活动品牌,推动港澳乡亲返乡投资,组织香港珠海商会、香港青年企业家协会等港澳商协会逾460人次来珠考察,联动市、区招商部门建立跟踪服务机制。2024年至今,累计协助港澳招商项目落地9个,挖掘招商线索5条,新增投资项目金额7.7亿元。

斗门下洲村“创美庭院”

市司法局积极打造“法护航·律守星湾”“法护航·崇法小林”等5个示范品牌项目,着力培养一支具有较好法治素养、法律知识完备、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1473人“法律明白人”队伍,以法治护航“百千万工程”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市妇联凝聚“她力量”,以庭院美擦亮“百千万工程”的生态底色,规划“水乡、田园、古村、海岛”四大乡村振兴美丽庭院主题,助力乡村示范带打造。目前,在全市4个区打造“创美庭院”示范村29个、示范户534家。

近年来,珠海充分发挥现有退休工程师185人(其中建筑、机电、化工、水利、制药等重点产业领域153人,占比82.7%,高级工程师超六成)的“银发专家”资源丰富优势,推动产业、绿美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在推动“百千万工程”中攻坚克难的作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力促“百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高效率落实。

文字:陈奕樊 图片:传媒集团资料图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宋显晖
特区改革我先行丨珠海掀起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热潮
观海融媒 2024-11-19 18:48

日前,广东省公布全省基层推进“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第四批10个典型案例,珠海高新区创新“四大机制”激励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的事例成功入选。

高新区入选典型案例的背后,是珠海将“百千万工程”施工图、任务书一步步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实景图的生动缩影。近年来,珠海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广泛凝聚社会力量参与“百千万工程”,激发广大干部群众敢担当、勇拼搏精神,掀起干部群众投身“百千万工程”热潮,奏响了县镇村高质量发展的协奏曲。

实施“四大机制”,干事创业方向更明、干劲更足

今年国庆期间,高新区唐家湾古镇火爆“出圈”,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前来拍照打卡。信步在山房路上,青砖绿瓦、木刻砖雕,宛如穿越时空,让人感受到唐家湾古镇的厚重历史与变迁新貌。

唐家湾乡思馆外貌。

今年,高新区“山房乡思”项目小组提出“一条山房路、半部近代史”的概念,并积极推进山房路改造提升项目。国庆节期间,改造后的山房路正式开街,仅7天就吸引游客超20万人次。“得益于‘组团项目攻坚’机制的实施,我们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方向更明、干劲更足!”“山房乡思”项目小组相关负责人表示。

高新区注重构建以“实干实绩”成果考核激励干部投身“百千万工程”,通过构建“一村一品”项目清单责任制,让每个项目小组负责一个重点项目攻坚,每半年展示阶段成果,项目开展一年后进行项目团队实绩大比拼,工作实绩与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即时激励挂钩,充分激发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不仅如此,高新区创新实施“干部比学赶超”机制,让年轻干部“比”有对象、“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超”有方向。

建设打造最美街巷。

通过印发《高新区年轻干部多岗位历练工作方案》,发布全区14个单位90个岗位,逐一明确岗位条件需求,发动年轻干部根据个人专长兴趣填报岗位志愿,并安排单位导师专门帮带,有效破解年轻干部实践经历单一、专业素养不够、岗位经验不足等问题,让年轻干部在“百千万工程”中能干事、干成事。首批20名年轻干部已经在新的岗位历练,实现了人生二次职业选择。此外,高新区还面向全区广泛征集业务创新“金点子”,截至今年8月,共形成招商引资、医疗教育、社区服务等领域“金点子”近30条。

为推动更大范围的干部群众参与“百千万工程”,围绕“全员共建协同”机制,高新区开展“走访谈心”倾听诉求行动。该行动要求领导干部深入一线,主动与社区居民、企业工人、个体工商户等群众加微信、留电话、交朋友、听意见。截至今年8月,各级领导干部共添加群众微信超2000位,开展走访谈心活动超1500次,征集“百千万工程”相关意见建议超150条,协调推进落实140余项。

如何以“严”的姿态应对“百千万工程”等重点工作中存在的“不落实”“慢落实”“假落实”现象?

高新区制定《关于实施重大事项“不落实”通报的方案》,成立专项调查组,进行全面调查核实,形成反面典型案例报告通报全区。通报情况将纳入年度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倒逼责任单位在落实“百千万工程”中履职尽责。

通过严整“不落实”作风,高新区力争通过解剖一个问题解决一批同类问题,形成抓工作落实的长效机制,确保“百千万工程”持续稳步推进。针对社区“三无”船舶乱停乱放长期得不到治理的情况,高新区及时印发通报,认定各部门和镇街的责任,督促加强整改。通报印发一周内,各相关部门迅速行动,查扣“三无”船舶40艘。

集众人之力,力促“百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

今年暑假期间,有3129名高校大学生选择留在珠海实习实践:村里原本斑驳的墙面,在大学生们的妙笔下摇身一变成了网红打卡点;尘封已久的村志,在大学生们调研挖掘后,变成了跃动网络的“活”村史……

会同村美丽街巷。

今年是珠海大学生服务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行动实施的第二年。近年来,珠海持续开展“青春建功百千万工程”行动,广泛组织动员大学生、青联委员、港澳青年等,立足基层一线担当作为,为“百千万工程”注入青春动能。

如何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百千万工程”?从生产一线到田间地头,珠海集众人之力、展各家所长,广泛动员党员群众奋发有为、攻坚克难,让县域经济实力、区域竞争力更强,让乡村底子更厚、里子更好。

高新区邀请邝东英、杨峻等革命后代到其父辈所在村讲述红色故事,安排廖妹、崔炳安、林金云等老党员现身“说法”……珠海大力开展寻找自然村“第一位共产党员”活动,共挖掘整理了427名“首位党员”先进事迹,引导激励广大党员在传承红色基因中凝聚落实“百千万工程”强大力量。

市委统战部持续打造“同乡社团乡村振兴行”活动品牌,推动港澳乡亲返乡投资,组织香港珠海商会、香港青年企业家协会等港澳商协会逾460人次来珠考察,联动市、区招商部门建立跟踪服务机制。2024年至今,累计协助港澳招商项目落地9个,挖掘招商线索5条,新增投资项目金额7.7亿元。

斗门下洲村“创美庭院”

市司法局积极打造“法护航·律守星湾”“法护航·崇法小林”等5个示范品牌项目,着力培养一支具有较好法治素养、法律知识完备、能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的1473人“法律明白人”队伍,以法治护航“百千万工程”基层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市妇联凝聚“她力量”,以庭院美擦亮“百千万工程”的生态底色,规划“水乡、田园、古村、海岛”四大乡村振兴美丽庭院主题,助力乡村示范带打造。目前,在全市4个区打造“创美庭院”示范村29个、示范户534家。

近年来,珠海充分发挥现有退休工程师185人(其中建筑、机电、化工、水利、制药等重点产业领域153人,占比82.7%,高级工程师超六成)的“银发专家”资源丰富优势,推动产业、绿美建设等重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市委改革办有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发挥党员干部在推动“百千万工程”中攻坚克难的作用,形成“党员干部带头、广大群众参与”的生动局面,力促“百千万工程”高质量推进、高效率落实。

文字:陈奕樊 图片:传媒集团资料图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宋显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