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 茶
□ 蒙志军
我读《红楼梦》时特别关注书里写到的茶。在第四十一回中,贾母带刘姥姥及孙子辈男女到栊翠庵,妙玉烹茶给他们饮用。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是苏州人,生活中的点滴之处都精致,待客用的茶、烹茶用的水,还有所有茶具必定很讲究。旧年蠲的水自然好过从井里现打上来的水。什么水最适合用于烹茶?莫衷一是。古人将茶用于羮饮,所以烹茶或煮茶,不像今人多沏茶。陆羽在《茶经》中说煮茶用山水为上,用江水为中,用井水为下。明朝初年,朱权写的《茶谱》中有《品水》一节,点出了烹茶可用的好水。以扬子江心水为第一,以惠山石泉水为第二,以虎丘山石泉水为第三,以丹阳井的井水为第四,以大明井的井水为第五,以松江水为第六,以淮江水为第七。扬子江就是长江,惠山在无锡,虎丘山在苏州,丹阳井在镇江,大明井在扬州,松江在上海,淮江在淮安。这些好水都离南京不远。原来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是地道的南京人。实际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咆哮之水、怒江的奔腾之水、桐柏山的淮源之水、长白山的春化雪水、江南穿州越县的若耶溪水,无论哪种水,用于煮茶或者沏茶,都各有妙趣,或者别有一番滋味。
贾母和妙玉点出了两种茶,六安茶必定是六安瓜片,老君眉说法不一,有说是武夷岩茶中的名丛,有说是湖北黄安老君山出产的茶,不过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老君眉就是君山银针。这种茶产自湖南岳阳的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岛,相传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曾在岛上驻足,后来也葬在岛上,娥皇和女英被称为湘君,君山因此得名。君山岛不大,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茶。君山银针是黄茶中的珍品,黄茶的特点是黄叶黄汤。君山因在洞庭湖中又被称作洞庭山。江苏太湖中也有洞庭山,且是两个,东洞庭山是半岛,西洞庭山是湖中岛,都属于苏州。有趣的是,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也出产一种名茶,这就是洞庭碧螺春,是绿茶,其名气之大在江苏无出其右。
不过,明朝之前,苏州还有一种茶更受文人推崇,就是虎丘茶。明朝屠隆《茶说》中关于茶的产地有这样表述:“而今则更有佳者焉,若吴中虎丘者上,罗岕者次之,而天池、龙井、伏龙者又次之。”可见在屠隆眼中,虎丘茶是比龙井茶更受青睐的茶。只是虎丘茶后来近乎绝迹了。清朝有人写过一篇叫《剃茶说》的文章,讲到过这件事。明朝末年,有一朝廷官员到苏州巡察,点名要饮虎丘茶。当时虎丘茶园是虎丘寺寺产,因为茶树少而索茶者众,寺中僧人拿不出茶来供奉朝廷官员,官员就将老和尚找去打了一顿,遍体鳞伤的老和尚被人抬回寺庙,寺中僧众无不义愤填膺,为了泄愤,他们将寺中所有茶树连根铲除了,殆无孑遗。罗岕茶产自浙江长兴,明朝时有人认为罗岕茶就是唐宋时颇受追捧的顾渚紫笋。跟长兴接壤的江苏宜兴也产名茶阳羡雪芽,得名于苏东坡诗句“雪芽我为求阳羡”,阳羡是古代宜兴的称谓,雪芽是绿茶。宜兴还产红茶阳羡金毫。红茶跟绿茶不同,绿茶清凉、苦寒,红茶偏温,有养胃、提神的功效。最负盛名的红茶要数安徽的祁门红茶,而红茶的鼻祖却是福建的正山小种。
有一年,我去浙江大学进修,一位应姓老师专门讲茶。他是农学博士,研究方向是茶树种植和茶文化。他说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上推到先秦时期。但是茶这个字直到唐朝才出现,是从荼蘼的荼字演化而来的,之前人们称茶为苦荼,苦荼可以医病,也可用于养生。茶的本意是茶树,《茶经》第一句话就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后来,茶也用来指代茶叶和茶汤。应老师还介绍了许多产自浙江的茶,不乏溢美之词。浙江地处亚热带偏南位置,临海,日照充足,雨水丰沛,这里几乎处处山明水秀,人文传统绵长悠久。浙江人集山水之灵气,不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不仅种植了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还培育出许多延誉于江南江北的好茶。顾渚紫笋和西湖龙井自不待言。日铸雪芽产于会稽山日铸岭,宋朝就颇有名声,陆游曾对日铸茶赞不绝口,有“取泉石井试日铸,吾诗邂逅亦已成”的诗句。开化龙顶出自衢州开化县,那里是钱塘江的源头,少了都市的喧嚣扰攘,周边美如仙境,生长在那里的开化龙顶自然也纯净可人。安吉白茶是湖州安吉县的特产,形如兰蕙,色似碧玉,有细细白毫,虽名为白茶,实际上属绿茶类。应老师还说,浙江虽然种了很多好茶,但如果将饮茶作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广东和福建那里似乎更加厚重和博洽。喝茶不是简单地为了解渴,而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行为,是人将植物从光合作用中获得的能量,通过啜饮的方式优雅而从容地吸收到自己体内,广东人和福建人将这种仪式感发挥到了极致。
浅秋的晚上,夜色真好,天气不冷不热。摆一张及膝高的方桌在自家庭院或者阳台上,方桌上放着紫砂茶壶,茶杯也是紫砂的。茶壶里泡着武夷岩茶或者思茅普洱,一个人独自品茗。不要发出吸溜声,以免唐突了清风明月。仔细想来,这世界有太多让人无奈的事情。美人迟暮,英雄末路,孤馆灯残,家道中落。沉香亭北别故人,姜嫄寺边逢秋雨。长安道上羸马项下铃铎声,江岸陌头尤物移人却堪怜。这些无奈,都可在茶汤徐徐上升的氤氲之气中消散。我觉得人总得坐下来饮一杯略带苦味的茶汤,这茶汤里有人生的况味。
香山云道
□ 彭 健
香山湖缀凤凰山,疑是九天倾珠绢。
飞瀑直下落碧川,白玉桥联两翠畔。
峭壁险巇岫连绵,悬空栈道架天堑。
峰峦叠嶂云涛翻,连合浮梁跨深渊。
清淑之气相蜿蜒,九曲八弯如龙蟠。
喻意珠市腾飞远,我若添翼媲鸿雁。
倾崖断壑行中见,葱倩似玉生华巘。
尻轮神马自驭鞭,但觉两腋风泠然。
俯看绿泓波潋滟,游曳天鹅星星点。
晨光熹微拂烟岚,矫首便欲追灵仙。
将蹈浮丘琼台边,骑鹤笑拊洪崖肩。
夕阳余晖映栏槛,逶逦长虹挂群巅。
川流 暖流
□ 林小兵
凌晨五时,黎明的曙光还没出现,路旁的街灯晦明不定。季节已是深秋,即便在这南粤大地,昼短夜长的趋势也已十分明显。黑暗当中,远远地就可看到一片灿亮之境,那是这个早上我要奔赴的地方——拱北口岸。
六时,口岸联检大楼出境大厅的闸门缓缓开启。
今天虽然是周六,但第一拨光顾口岸的客流仍是赶赴澳门务工的内地旅客。密集前进、碎步如飞、分秒必争是他们的常态。好在在自助查验通道前,排队、刷卡、按指纹、刷脸,短短十数秒,一名旅客的出境边检查验手续便告完成。
在启用了二十五年之后,这栋连接珠澳两地的联检大楼,因地理位置优越等原因,还是众多旅客出入境的首选之地。日均三十多万人次的旅客,让这里从早到晚,始终呈现出一副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的景象。
时近中午,天气晴好,碧蓝的天空不见一丝云彩。虽是深秋,但在南海之滨,白天还有近三十摄氏度的高温,好在夏日的那种湿热已不见踪影。
此刻,出境大厅的全部通道都已经开满,无论是人工验证台前,还是自助通关区域,到处都是黑压压的旅客。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必须频繁地在人流之中穿梭。目光所及,大部分旅客目标明确、行色匆匆,但也有许多拖家带口、休闲嬉闹的,他们无疑是利用周末出境前往澳门游玩。这个时候我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在人潮里穿行,那些埋头赶路的旅客与你擦肩而过时,一不小心便会与你撞个满怀。当然,对于已在这里工作多时的我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有时候,我会扯开嗓门对他们予以必要的提示。有那么一刻我会恍惚,这一幕,与自己那些年暑假赶火车的场景何其相似!
下午四点半左右,口岸入境大厅逐渐变得喧闹起来,一群群穿着澳门小学或幼儿园校服的小朋友在大人的陪同下从澳门入境珠海。今天虽是周末,但澳门却因调休而没有放假,所以这些学童还得如常上学放学。这个时间点的情况,对于我来说则是司空见惯。
跨境学童的话题,说起来话长。他们每天早上出境去澳门上学,下午放学则需要回到珠海居住。澳门虽回归祖国快二十五年了,但“一国两制”的现状,让跨境学童一直活跃在珠澳的口岸,多少年了,一茬接着一茬。每天的上学和放学时间段,几条特别设置的“学童专用通道”,让这些天真烂漫的小朋友及陪同他们的家长,感受到了边检部门浓浓的人文关怀。
珍姐带来的自制点心,在下午茶时段引起了大家的点赞。珍姐心灵手巧,工作之余喜欢烹饪和烘焙,除了做得一手好菜让女儿大饱口福外,还会经常带一些好吃的点心来给同事品尝。
珍姐名叫潘碧珍,参加边检工作已满三十年。她从澳门回归之日起就一直在拱北口岸执勤一线工作,身边的同事来来往往、变来变去,但珍姐始终坚守在旅客查验岗位。她的努力,她的认真,她的专注,很多时候让许多年纪比她小得多的同事赞叹不已。
珍姐在十八岁的大好年华参军入伍,而后考上军校,先后经历了边检职业化试点改革及移民管理体制改革。时光荏苒,白发和皱纹在不知不觉间已侵上了她的额角,当年那个青春靓丽的粤北妹子早已到了当阿姨的年龄,但她更习惯大家叫她“姐”。从珍姐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坚守,它的名字叫作“忠诚”。
就在刚刚我才得知,与口岸大厅一墙之隔的出入境车道,前两日刚创下一个纪录:当天经拱北口岸来往珠澳的两地牌车辆接近一万辆次,创下近几年来单日通关车辆的最高纪录。
车流滚滚,是我在周末或节假日对拱北口岸周边地区最直观的印象。一辆辆悬挂着两地牌照的车辆,奔驰在珠海的大街小巷,也成了外地人对珠海一种独特的印象。离拱北口岸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的港澳车流也是屡创新高。为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而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让各个口岸人车两旺。
于是,这个时代发展的脉搏,就藏在这南来北往的驿动当中;这个时代发展的印记,就铭刻在这袅袅飘升的烟火气里。
下班途中,我固执地对着这个城市的一隅按下了相机快门,定格下黄昏里那让人沉醉的夕照。
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似乎一直都是人生的常态。在川流不息的时间河流里,这反复出现的一幕幕,就汇聚成了奔涌向前的股股暖流,裹挟着每一个平凡的你和我……
在海边看海(组诗)
□ 游 海
潜伏的鱼
不过是,把一块石头
往海里扔
不过是,海水浩瀚
一块石头的微不足道
怎么也填不满
海的高度
而石头,最终成了潜伏在
海里的鱼,等待
岸上的人
抛下一竿诱饵
海岸线
风,成了所有人的异乡
矮下去的身子,总向后仰
一路乡音,向南弯曲
从前的误解,沿海蔓延
往哪里都觉得无奈
怎么选都像是在敷衍
还来不及擦掉的时间
有时会带走小部分秋天
一条海岸线
庇护了我这么多年
守岛人
星星躲起来了。月亮
也顺势爬到了另一个侧面
一座航标灯,在舀一束光
黠黑的躯干,是小岛
露出的半截椎骨
海水总是在向岛礁靠近
黑夜里游动的事物
在静静地安睡
海边里的倒影弯曲着
一个小岛的半生
每块石头的深处,有一双眼睛
一直睁着。让来历不明的
星星点点,在劫难逃
海浪,将一个个岛屿收割
半身胸腔,被一场又一场台风
一点点挪空
越过那片海
等到退潮,等到大海
袒露一切隐私,便与一粒粒
过滤过的细沙握手言和
跑到海边去发呆
或对着海面说话
特别想穿过这片海域
知道海的那边
那个神秘的岛屿,以及那个岛屿里
是不是住着一群同样神秘的海怪
如此兴风作浪,时不时就刮起
一场台风,掀起狂风暴雨
期望大海能分一部分辽阔给我
哪怕是一点蔚蓝也行
以便可以看见
自己清澈的影子
宁愿同一朵浪花一起搁浅在海面
也不愿被放逐到近在咫尺
海水永远也不能抵达的浅滩
写给父亲(组诗)
□ 许小婷
另一个男人
这几天,我常想起一个人
他个子高高的
脸瘦瘦的
他爱抽烟
酒喝到兴致时,还会
啍几句昆曲
他是我父亲
爱我的,我爱的,另一个男人
三十年前,他病魔缠身
而我怀着身孕
没能和他作最后的诀别
人生何其悲怆
何其无常:像我早产的女儿
突然来到人间
父亲松开我的手
一九九〇年,吴镇路旧居
五月,庭院的竹篱笆开满蔷薇花
父亲含泪目送我出嫁
那时父亲已身患
绝症,我常回家陪他聊天
父亲坐在藤椅上
我双手搭着他的肩头
找些开心的话题
十二月,父亲松开我的手
翌年五月,女儿出生
每年清明节,我都带着女儿
来到她外公的
墓地,让父亲看看
他的外孙女
我再次流泪
那年深秋,父亲躺在床上
示意我坐在他身边,我以为他
有话对我交待
父亲吃力地从枕头下
取出100元,塞进我手里
父亲说:“你现在的身子,
需要两个人的营养。”
我压抑了太久的悲伤
终于在那个午后,独自坐在
公园的长椅上失声痛哭
不知过了多久,我拖着
沉重的身子回家
偶尔回头,远远看见一位老者
在秋风中目送我
见我平安到家,他转身离去
我再次流泪
鹭 鸟(外一首)
□ 陈 强
家乡公港村有冗长的海滩
鹭鸟像赶集一样从远方飞来
它们三五成群,聚集一起
落户在这片迷人的海湾
鹭鸟每天都到这片滩涂打卡
仿佛把这里当成欢乐的家园
它们轻歌曼舞,蹦蹦跳跳
它们侧过头来,打量着我
好像与我似曾相识而又陌生
鹭鸟总是喜欢栖息在红树林
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繁殖幸福
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整天过着随心所欲的日子
海风摇滚一支生动的韵律
深秋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
阳光一半隐藏在薄薄的云里
一半照射在辽阔的海面上
把蔚蓝的海水轻描淡写
我好奇地站在海岸上眺望
大海好像一架庞大的琴弦
让海浪一次一次地尽情弹奏
海风摇滚一支生动的韵律
那些不甘寂寞的螃蜞蟹子
星罗棋布地爬行在滩涂上
它们奔走相告,欢天喜地
仿佛在旁听着一场轻音乐
几只候鸟不知从哪里飞来
仿佛白云,降落在红树林间
它们与我只有一米多的距离
却用友好的眼光窥视着我
说 茶
□ 蒙志军
我读《红楼梦》时特别关注书里写到的茶。在第四十一回中,贾母带刘姥姥及孙子辈男女到栊翠庵,妙玉烹茶给他们饮用。贾母说:“我不吃六安茶。”妙玉笑说:“知道,这是老君眉。”贾母接了,又问是什么水,妙玉笑回:“是旧年蠲的雨水。”妙玉是苏州人,生活中的点滴之处都精致,待客用的茶、烹茶用的水,还有所有茶具必定很讲究。旧年蠲的水自然好过从井里现打上来的水。什么水最适合用于烹茶?莫衷一是。古人将茶用于羮饮,所以烹茶或煮茶,不像今人多沏茶。陆羽在《茶经》中说煮茶用山水为上,用江水为中,用井水为下。明朝初年,朱权写的《茶谱》中有《品水》一节,点出了烹茶可用的好水。以扬子江心水为第一,以惠山石泉水为第二,以虎丘山石泉水为第三,以丹阳井的井水为第四,以大明井的井水为第五,以松江水为第六,以淮江水为第七。扬子江就是长江,惠山在无锡,虎丘山在苏州,丹阳井在镇江,大明井在扬州,松江在上海,淮江在淮安。这些好水都离南京不远。原来朱权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是地道的南京人。实际上,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咆哮之水、怒江的奔腾之水、桐柏山的淮源之水、长白山的春化雪水、江南穿州越县的若耶溪水,无论哪种水,用于煮茶或者沏茶,都各有妙趣,或者别有一番滋味。
贾母和妙玉点出了两种茶,六安茶必定是六安瓜片,老君眉说法不一,有说是武夷岩茶中的名丛,有说是湖北黄安老君山出产的茶,不过比较一致的看法是老君眉就是君山银针。这种茶产自湖南岳阳的君山,君山是洞庭湖中的一个岛,相传舜帝的两位妃子娥皇和女英曾在岛上驻足,后来也葬在岛上,娥皇和女英被称为湘君,君山因此得名。君山岛不大,土壤和气候特别适合种茶。君山银针是黄茶中的珍品,黄茶的特点是黄叶黄汤。君山因在洞庭湖中又被称作洞庭山。江苏太湖中也有洞庭山,且是两个,东洞庭山是半岛,西洞庭山是湖中岛,都属于苏州。有趣的是,东洞庭山和西洞庭山也出产一种名茶,这就是洞庭碧螺春,是绿茶,其名气之大在江苏无出其右。
不过,明朝之前,苏州还有一种茶更受文人推崇,就是虎丘茶。明朝屠隆《茶说》中关于茶的产地有这样表述:“而今则更有佳者焉,若吴中虎丘者上,罗岕者次之,而天池、龙井、伏龙者又次之。”可见在屠隆眼中,虎丘茶是比龙井茶更受青睐的茶。只是虎丘茶后来近乎绝迹了。清朝有人写过一篇叫《剃茶说》的文章,讲到过这件事。明朝末年,有一朝廷官员到苏州巡察,点名要饮虎丘茶。当时虎丘茶园是虎丘寺寺产,因为茶树少而索茶者众,寺中僧人拿不出茶来供奉朝廷官员,官员就将老和尚找去打了一顿,遍体鳞伤的老和尚被人抬回寺庙,寺中僧众无不义愤填膺,为了泄愤,他们将寺中所有茶树连根铲除了,殆无孑遗。罗岕茶产自浙江长兴,明朝时有人认为罗岕茶就是唐宋时颇受追捧的顾渚紫笋。跟长兴接壤的江苏宜兴也产名茶阳羡雪芽,得名于苏东坡诗句“雪芽我为求阳羡”,阳羡是古代宜兴的称谓,雪芽是绿茶。宜兴还产红茶阳羡金毫。红茶跟绿茶不同,绿茶清凉、苦寒,红茶偏温,有养胃、提神的功效。最负盛名的红茶要数安徽的祁门红茶,而红茶的鼻祖却是福建的正山小种。
有一年,我去浙江大学进修,一位应姓老师专门讲茶。他是农学博士,研究方向是茶树种植和茶文化。他说中国人饮茶的历史可上推到先秦时期。但是茶这个字直到唐朝才出现,是从荼蘼的荼字演化而来的,之前人们称茶为苦荼,苦荼可以医病,也可用于养生。茶的本意是茶树,《茶经》第一句话就是:“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后来,茶也用来指代茶叶和茶汤。应老师还介绍了许多产自浙江的茶,不乏溢美之词。浙江地处亚热带偏南位置,临海,日照充足,雨水丰沛,这里几乎处处山明水秀,人文传统绵长悠久。浙江人集山水之灵气,不负天地钟灵毓秀之德,不仅种植了丰富的农作物品种,还培育出许多延誉于江南江北的好茶。顾渚紫笋和西湖龙井自不待言。日铸雪芽产于会稽山日铸岭,宋朝就颇有名声,陆游曾对日铸茶赞不绝口,有“取泉石井试日铸,吾诗邂逅亦已成”的诗句。开化龙顶出自衢州开化县,那里是钱塘江的源头,少了都市的喧嚣扰攘,周边美如仙境,生长在那里的开化龙顶自然也纯净可人。安吉白茶是湖州安吉县的特产,形如兰蕙,色似碧玉,有细细白毫,虽名为白茶,实际上属绿茶类。应老师还说,浙江虽然种了很多好茶,但如果将饮茶作为一种文化,这种文化在广东和福建那里似乎更加厚重和博洽。喝茶不是简单地为了解渴,而是一种仪式感很强的行为,是人将植物从光合作用中获得的能量,通过啜饮的方式优雅而从容地吸收到自己体内,广东人和福建人将这种仪式感发挥到了极致。
浅秋的晚上,夜色真好,天气不冷不热。摆一张及膝高的方桌在自家庭院或者阳台上,方桌上放着紫砂茶壶,茶杯也是紫砂的。茶壶里泡着武夷岩茶或者思茅普洱,一个人独自品茗。不要发出吸溜声,以免唐突了清风明月。仔细想来,这世界有太多让人无奈的事情。美人迟暮,英雄末路,孤馆灯残,家道中落。沉香亭北别故人,姜嫄寺边逢秋雨。长安道上羸马项下铃铎声,江岸陌头尤物移人却堪怜。这些无奈,都可在茶汤徐徐上升的氤氲之气中消散。我觉得人总得坐下来饮一杯略带苦味的茶汤,这茶汤里有人生的况味。
香山云道
□ 彭 健
香山湖缀凤凰山,疑是九天倾珠绢。
飞瀑直下落碧川,白玉桥联两翠畔。
峭壁险巇岫连绵,悬空栈道架天堑。
峰峦叠嶂云涛翻,连合浮梁跨深渊。
清淑之气相蜿蜒,九曲八弯如龙蟠。
喻意珠市腾飞远,我若添翼媲鸿雁。
倾崖断壑行中见,葱倩似玉生华巘。
尻轮神马自驭鞭,但觉两腋风泠然。
俯看绿泓波潋滟,游曳天鹅星星点。
晨光熹微拂烟岚,矫首便欲追灵仙。
将蹈浮丘琼台边,骑鹤笑拊洪崖肩。
夕阳余晖映栏槛,逶逦长虹挂群巅。
川流 暖流
□ 林小兵
凌晨五时,黎明的曙光还没出现,路旁的街灯晦明不定。季节已是深秋,即便在这南粤大地,昼短夜长的趋势也已十分明显。黑暗当中,远远地就可看到一片灿亮之境,那是这个早上我要奔赴的地方——拱北口岸。
六时,口岸联检大楼出境大厅的闸门缓缓开启。
今天虽然是周六,但第一拨光顾口岸的客流仍是赶赴澳门务工的内地旅客。密集前进、碎步如飞、分秒必争是他们的常态。好在在自助查验通道前,排队、刷卡、按指纹、刷脸,短短十数秒,一名旅客的出境边检查验手续便告完成。
在启用了二十五年之后,这栋连接珠澳两地的联检大楼,因地理位置优越等原因,还是众多旅客出入境的首选之地。日均三十多万人次的旅客,让这里从早到晚,始终呈现出一副络绎不绝、川流不息的景象。
时近中午,天气晴好,碧蓝的天空不见一丝云彩。虽是深秋,但在南海之滨,白天还有近三十摄氏度的高温,好在夏日的那种湿热已不见踪影。
此刻,出境大厅的全部通道都已经开满,无论是人工验证台前,还是自助通关区域,到处都是黑压压的旅客。
因为工作的需要,我必须频繁地在人流之中穿梭。目光所及,大部分旅客目标明确、行色匆匆,但也有许多拖家带口、休闲嬉闹的,他们无疑是利用周末出境前往澳门游玩。这个时候我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因为在人潮里穿行,那些埋头赶路的旅客与你擦肩而过时,一不小心便会与你撞个满怀。当然,对于已在这里工作多时的我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有时候,我会扯开嗓门对他们予以必要的提示。有那么一刻我会恍惚,这一幕,与自己那些年暑假赶火车的场景何其相似!
下午四点半左右,口岸入境大厅逐渐变得喧闹起来,一群群穿着澳门小学或幼儿园校服的小朋友在大人的陪同下从澳门入境珠海。今天虽是周末,但澳门却因调休而没有放假,所以这些学童还得如常上学放学。这个时间点的情况,对于我来说则是司空见惯。
跨境学童的话题,说起来话长。他们每天早上出境去澳门上学,下午放学则需要回到珠海居住。澳门虽回归祖国快二十五年了,但“一国两制”的现状,让跨境学童一直活跃在珠澳的口岸,多少年了,一茬接着一茬。每天的上学和放学时间段,几条特别设置的“学童专用通道”,让这些天真烂漫的小朋友及陪同他们的家长,感受到了边检部门浓浓的人文关怀。
珍姐带来的自制点心,在下午茶时段引起了大家的点赞。珍姐心灵手巧,工作之余喜欢烹饪和烘焙,除了做得一手好菜让女儿大饱口福外,还会经常带一些好吃的点心来给同事品尝。
珍姐名叫潘碧珍,参加边检工作已满三十年。她从澳门回归之日起就一直在拱北口岸执勤一线工作,身边的同事来来往往、变来变去,但珍姐始终坚守在旅客查验岗位。她的努力,她的认真,她的专注,很多时候让许多年纪比她小得多的同事赞叹不已。
珍姐在十八岁的大好年华参军入伍,而后考上军校,先后经历了边检职业化试点改革及移民管理体制改革。时光荏苒,白发和皱纹在不知不觉间已侵上了她的额角,当年那个青春靓丽的粤北妹子早已到了当阿姨的年龄,但她更习惯大家叫她“姐”。从珍姐的身上,我看到了一种别样的坚守,它的名字叫作“忠诚”。
就在刚刚我才得知,与口岸大厅一墙之隔的出入境车道,前两日刚创下一个纪录:当天经拱北口岸来往珠澳的两地牌车辆接近一万辆次,创下近几年来单日通关车辆的最高纪录。
车流滚滚,是我在周末或节假日对拱北口岸周边地区最直观的印象。一辆辆悬挂着两地牌照的车辆,奔驰在珠海的大街小巷,也成了外地人对珠海一种独特的印象。离拱北口岸直线距离不到两公里的港珠澳大桥珠海公路口岸,今年以来出入境的港澳车流也是屡创新高。为推动大湾区融合发展而不断出台的利好政策,让各个口岸人车两旺。
于是,这个时代发展的脉搏,就藏在这南来北往的驿动当中;这个时代发展的印记,就铭刻在这袅袅飘升的烟火气里。
下班途中,我固执地对着这个城市的一隅按下了相机快门,定格下黄昏里那让人沉醉的夕照。
来了又走,走了又来,似乎一直都是人生的常态。在川流不息的时间河流里,这反复出现的一幕幕,就汇聚成了奔涌向前的股股暖流,裹挟着每一个平凡的你和我……
在海边看海(组诗)
□ 游 海
潜伏的鱼
不过是,把一块石头
往海里扔
不过是,海水浩瀚
一块石头的微不足道
怎么也填不满
海的高度
而石头,最终成了潜伏在
海里的鱼,等待
岸上的人
抛下一竿诱饵
海岸线
风,成了所有人的异乡
矮下去的身子,总向后仰
一路乡音,向南弯曲
从前的误解,沿海蔓延
往哪里都觉得无奈
怎么选都像是在敷衍
还来不及擦掉的时间
有时会带走小部分秋天
一条海岸线
庇护了我这么多年
守岛人
星星躲起来了。月亮
也顺势爬到了另一个侧面
一座航标灯,在舀一束光
黠黑的躯干,是小岛
露出的半截椎骨
海水总是在向岛礁靠近
黑夜里游动的事物
在静静地安睡
海边里的倒影弯曲着
一个小岛的半生
每块石头的深处,有一双眼睛
一直睁着。让来历不明的
星星点点,在劫难逃
海浪,将一个个岛屿收割
半身胸腔,被一场又一场台风
一点点挪空
越过那片海
等到退潮,等到大海
袒露一切隐私,便与一粒粒
过滤过的细沙握手言和
跑到海边去发呆
或对着海面说话
特别想穿过这片海域
知道海的那边
那个神秘的岛屿,以及那个岛屿里
是不是住着一群同样神秘的海怪
如此兴风作浪,时不时就刮起
一场台风,掀起狂风暴雨
期望大海能分一部分辽阔给我
哪怕是一点蔚蓝也行
以便可以看见
自己清澈的影子
宁愿同一朵浪花一起搁浅在海面
也不愿被放逐到近在咫尺
海水永远也不能抵达的浅滩
写给父亲(组诗)
□ 许小婷
另一个男人
这几天,我常想起一个人
他个子高高的
脸瘦瘦的
他爱抽烟
酒喝到兴致时,还会
啍几句昆曲
他是我父亲
爱我的,我爱的,另一个男人
三十年前,他病魔缠身
而我怀着身孕
没能和他作最后的诀别
人生何其悲怆
何其无常:像我早产的女儿
突然来到人间
父亲松开我的手
一九九〇年,吴镇路旧居
五月,庭院的竹篱笆开满蔷薇花
父亲含泪目送我出嫁
那时父亲已身患
绝症,我常回家陪他聊天
父亲坐在藤椅上
我双手搭着他的肩头
找些开心的话题
十二月,父亲松开我的手
翌年五月,女儿出生
每年清明节,我都带着女儿
来到她外公的
墓地,让父亲看看
他的外孙女
我再次流泪
那年深秋,父亲躺在床上
示意我坐在他身边,我以为他
有话对我交待
父亲吃力地从枕头下
取出100元,塞进我手里
父亲说:“你现在的身子,
需要两个人的营养。”
我压抑了太久的悲伤
终于在那个午后,独自坐在
公园的长椅上失声痛哭
不知过了多久,我拖着
沉重的身子回家
偶尔回头,远远看见一位老者
在秋风中目送我
见我平安到家,他转身离去
我再次流泪
鹭 鸟(外一首)
□ 陈 强
家乡公港村有冗长的海滩
鹭鸟像赶集一样从远方飞来
它们三五成群,聚集一起
落户在这片迷人的海湾
鹭鸟每天都到这片滩涂打卡
仿佛把这里当成欢乐的家园
它们轻歌曼舞,蹦蹦跳跳
它们侧过头来,打量着我
好像与我似曾相识而又陌生
鹭鸟总是喜欢栖息在红树林
在属于自己的世界里繁殖幸福
它们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整天过着随心所欲的日子
海风摇滚一支生动的韵律
深秋的早晨,空气格外清新
阳光一半隐藏在薄薄的云里
一半照射在辽阔的海面上
把蔚蓝的海水轻描淡写
我好奇地站在海岸上眺望
大海好像一架庞大的琴弦
让海浪一次一次地尽情弹奏
海风摇滚一支生动的韵律
那些不甘寂寞的螃蜞蟹子
星罗棋布地爬行在滩涂上
它们奔走相告,欢天喜地
仿佛在旁听着一场轻音乐
几只候鸟不知从哪里飞来
仿佛白云,降落在红树林间
它们与我只有一米多的距离
却用友好的眼光窥视着我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