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在培养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培养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遵循整体育人目标,优化学段分层目标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任务指标,规定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
思政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一定阶段思政课程学习后在思想品德方面获得的发展。
思政课的整体目标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目标应该服务于这个整体目标来进行设计。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学段教育目标不明确、学段目标缺乏衔接等问题。学段教育目标不明确表现在一些学校的思政课以考试为导向,注重考试分数和成绩,忽视了思政课的价值性和政治性;学段目标缺乏衔接表现在一些学校的学段目标未能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未能将相邻学段已掌握的内容和待掌握的内容把握清楚,导致不同学段的目标制定缺乏连贯性,不同学段教学内容容易割裂,失去了明确的联系,难以实现思政课程的总体目标——立德树人。
实现课程目标一体化需要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培养目标要求,从整体上规划不同阶段思政课目标体系。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根据思政课程的整体目标来进行拆分,这种拆分不是简单分解,而是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学段目标的螺旋式上升。
避免简单重复,体现阶段性和综合性
教材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要实现课程目标,就必须合理设置教材内容。思政课教材体现思政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要整体设计大中小学教材内容就必须合理联通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标准。目前,小学和中学阶段都有比较明确的课程标准,但大学阶段的思政课程由于由多门课程构成,难以明确其统一的思政课程标准,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衔接不上。
所以,各个阶段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标准既要相互区别,又要有所联系,体现发展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并且课程标准也要随着时代变化而随时更新修订,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不同学段的一些思政课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的问题,中学的一些思政课内容在大学重复出现,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难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这种重复是一种简单低效的重复,未能体现螺旋上升的规律,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思考深度。
与此同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个别内容与所在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匹配,导致低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较深奥难懂的理论,而高年级的学生难以获取体现深度的知识。因此应该合理设置教材内容,在纵向上体现教材内容的阶段性,在横向上体现知识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为此,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学理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本土特色和国际视野相结合。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就是要立足思政课程标准大胆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同时要广泛吸收不同学段教师对于教材的建议,实现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坚持学理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在坚持教材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注重教材在实际中运用的效果,不断更新修订教材内容。坚持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就是在保持本国思政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也要吸取国外教材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教材一体化编写审核机制,通盘设计各学段各门思政课教材的内容架构、话语体系、呈现形式,有效推进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
适应学生特点,创新教学形式
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吸收教学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利用好新媒体等开展思政教学,灵活运用微课微视频,利用短视频快速呈现的优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互联网超越时空的特点推动翻转课堂,VR体验课堂进入到思政课程,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构建一个“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进行全面学习的思政学习模式。
其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可以运用讲故事、展示图片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来讲好中国道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采用体验互动的方式能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比如在学习九年级有关民主生活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在高中阶段,可以通过设置议题让学生在议题中进行思考辩议,提升学生深度思考能力。在大学阶段,重在学生实践探究,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让学生能在实践探究中增强政治认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加强合作与交流,下好思政“一盘棋”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快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必须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教师能动性的发挥是思政课作用发挥的重要保证。只有保证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性,才能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才能将办好思政课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来把握。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存在一体化合作动力不足、整体效能不够、素质能力不齐、培训协同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统筹推进。为此,首先在思想上,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需要加强一体化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增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识,认识到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育人价值和效果,才能增强不同学段教师教研学习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在一体化实践中更好履行相应学段的职责。其次,要加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研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定期举办大中小学思政教师教研活动,给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一个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平台。在交流过程中,各学段教师能够了解到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特点、学习难点以及衔接程度,助力本学段的思政教学。一些优秀教师还可以借助平台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帮助新手教师快速度过“新手期”,增强思政课教学能力。再次,思政课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思政课教师要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为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者湛风涛、胡佳琪,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
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改革创新是一项系统工程,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在培养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式、教师队伍等方面下足功夫,实现思政课内涵式发展,不断培养担当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遵循整体育人目标,优化学段分层目标
课程目标是根据教育宗旨和教育规律提出的任务指标,规定某一阶段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在德智体美劳方面期望达到的程度。
思政课程目标是学生通过一定阶段思政课程学习后在思想品德方面获得的发展。
思政课的整体目标就是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大中小学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目标应该服务于这个整体目标来进行设计。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存在学段教育目标不明确、学段目标缺乏衔接等问题。学段教育目标不明确表现在一些学校的思政课以考试为导向,注重考试分数和成绩,忽视了思政课的价值性和政治性;学段目标缺乏衔接表现在一些学校的学段目标未能考虑学生的认知特点,未能将相邻学段已掌握的内容和待掌握的内容把握清楚,导致不同学段的目标制定缺乏连贯性,不同学段教学内容容易割裂,失去了明确的联系,难以实现思政课程的总体目标——立德树人。
实现课程目标一体化需要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培养目标要求,从整体上规划不同阶段思政课目标体系。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根据思政课程的整体目标来进行拆分,这种拆分不是简单分解,而是要以循序渐进的方式实现学段目标的螺旋式上升。
避免简单重复,体现阶段性和综合性
教材是一门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要实现课程目标,就必须合理设置教材内容。思政课教材体现思政课程标准的内容和要求。要整体设计大中小学教材内容就必须合理联通大中小学思政课的课程标准。目前,小学和中学阶段都有比较明确的课程标准,但大学阶段的思政课程由于由多门课程构成,难以明确其统一的思政课程标准,导致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内容衔接不上。
所以,各个阶段都需要制定相应的课程标准,不同学段的思政课程标准既要相互区别,又要有所联系,体现发展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并且课程标准也要随着时代变化而随时更新修订,做到与时俱进。
目前不同学段的一些思政课内容存在简单重复的问题,中学的一些思政课内容在大学重复出现,导致学生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难以在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这种重复是一种简单低效的重复,未能体现螺旋上升的规律,不利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思考深度。
与此同时,大中小学思政课教材的个别内容与所在学段学生的身心特点不匹配,导致低年级的学生很难理解较深奥难懂的理论,而高年级的学生难以获取体现深度的知识。因此应该合理设置教材内容,在纵向上体现教材内容的阶段性,在横向上体现知识的多样性和综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拓展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为此,必须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学理与实践相结合,坚持本土特色和国际视野相结合。坚持守正与创新相结合就是要立足思政课程标准大胆创新思政课话语体系,同时要广泛吸收不同学段教师对于教材的建议,实现教材内容的有效衔接;坚持学理与实践相结合就是要在坚持教材理论逻辑的基础上注重教材在实际中运用的效果,不断更新修订教材内容。坚持本土特色与国际视野相结合就是在保持本国思政教育特点的基础上也要吸取国外教材建设的成功经验。同时还应该建立健全教材一体化编写审核机制,通盘设计各学段各门思政课教材的内容架构、话语体系、呈现形式,有效推进思政课教材一体化建设。
适应学生特点,创新教学形式
在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吸收教学内容。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思政课教师首先要利用好新媒体等开展思政教学,灵活运用微课微视频,利用短视频快速呈现的优点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互联网超越时空的特点推动翻转课堂,VR体验课堂进入到思政课程,学生能进行自主学习,自主思考,构建一个“线上线下,校内校外”进行全面学习的思政学习模式。
其次,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来选择教学方式。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而言,可以运用讲故事、展示图片等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来讲好中国道理。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采用体验互动的方式能让学生更有参与感,比如在学习九年级有关民主生活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体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监督。在高中阶段,可以通过设置议题让学生在议题中进行思考辩议,提升学生深度思考能力。在大学阶段,重在学生实践探究,引导大学生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让学生能在实践探究中增强政治认同,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
加强合作与交流,下好思政“一盘棋”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加快建设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就必须促进思政课教师队伍一体化建设。思政课教师能动性的发挥是思政课作用发挥的重要保证。只有保证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在“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这一问题上保持高度一致性,才能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才能将办好思政课放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中来把握。
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存在一体化合作动力不足、整体效能不够、素质能力不齐、培训协同不强等问题。这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统筹推进。为此,首先在思想上,各学段思政课教师需要加强一体化意识。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思政课教师只有具备增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识,认识到大中小学思政一体化的育人价值和效果,才能增强不同学段教师教研学习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在一体化实践中更好履行相应学段的职责。其次,要加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教研能力的培养。学校要定期举办大中小学思政教师教研活动,给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一个集体备课、共同探讨、共同交流的平台。在交流过程中,各学段教师能够了解到不同学段学生学习特点、学习难点以及衔接程度,助力本学段的思政教学。一些优秀教师还可以借助平台分享教学心得和经验,帮助新手教师快速度过“新手期”,增强思政课教学能力。再次,思政课教师自身要不断提升专业素质和教学能力。思政课教师的素质决定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效,思政课教师要广泛涉猎各学科知识,为不同学段思政课的教学打下牢固的基础。
(作者湛风涛、胡佳琪,工作单位北京师范大学未来教育学院。)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