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 方
毫无缘由地想起故去多年的三爷来。
他和我的爷爷同族,平辈,排行三,我爷爷行四,到了我这一代,血缘关系已经很淡薄了,只是逢年过节按乡俗去行礼,上坟烧纸的时候才相见。
也许在爷爷的心底里,他的这个家门户族的堂哥也并不是多么亲近的人吧。毕竟,爷爷年轻的时候,是给王姓的地主拉长工,干粗活,栖身的茅草屋,是靠在他三哥家的大土堡脚下搭建的,穷富差别应该是心上一道越不过去的坎。
三爷小的时候是个少爷,家有良田数百亩,耕地黄牛几十对。他所住的那个黄土筑成的庞大堡子开南门,门楣上镶嵌着一块大青砖,上面雕刻着“耕读传家”四个字。就是因为这样一座大堡子,所以连同我们庄子都叫作李家堡子,直到现在还是这个村名。
三爷一直都是个读书人,从村里的私塾念到镇上,又从镇上考到县城公学,最后直接到了甘肃省平凉专区的柳湖师范。爷爷跟我说:“那时候念书的都是有钱人,把书念成,全靠银子往起堆。你三爷在柳湖师范念书,走的时候都是三头驴。一头驴他骑,另一头驴驮银元,还有一头驴你大爷骑。到了学校,把毛线口袋里的银元倒空了,你大爷再把驴吆回来。”
但在我少年的印象中,三爷同爷爷一样,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社员,而且好像从来就没年轻过。
北方的隆冬是酷寒的,积雪很厚,往往一夜过去,雪就深达膝盖。薄衣单衫,没有暖帽和棉袜,光席上被筒里的那点温暖,在黎明的前夜里,简直就是上天赐福。而往往在这个时刻,就会响起三爷打着寒颤的呼叫声:“收尿了,起来倒尿。收尿了,起来倒尿……”
他穿着破衣烂衫,腰里缠着草绳,为了御寒,胸口那里填着一些干燥的麦草。扁担两头挂着两口大罐,一只罐装着在各家各户收集来的尿液,另一只罐里,却是他一路走来铲拾的粪便:牲口粪、狗粪、羊粪、猪粪。我因为每天要起早走十多里路去上学,因此倒夜壶的事基本上都是我。
担尿罐的三爷,是有积肥任务的。走家串户把尿液收集完,把村道巷口里的粪便铲拾干净,就担到生产队的饲养圈,倒在粪堆上,用黄土覆盖好,然后钻进牲口圈旁边的小房子里,和当饲养员的爷爷、也就是他的堂弟,围着黄泥小火炉,炖一盏滚烫的罐罐茶,暖暖身子。
“人是落了难了。念了一肚子书,却没有想到成了个收尿尿的人,那么多的银元都白花了。”爷爷悄悄告诉我:“你三爷从柳湖师范毕业后,原来是在城里的武庙小学教书的,不是个举人,也该是个秀才,现在下放回村,成了个担尿罐的人了。人啊,真是几十几节活呢。”
普通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由自己掌控,而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像飘落于流水中的一枚树叶,被裹挟、被冲刷、被淹没,随波逐流,存亡未知。所以我绝对想不到,我会和三爷成为同事,在同一所学校供职。
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县城二小,三爷在同年落实政策,重新回到了原来任教的学校。一切都好像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改变了的只是学校的名称,原来的武庙小学改名城关二小。但是像三爷这样民国时期师范的毕业生,又在乡村改造了多年,已经不适宜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了,只能干一些后勤保障工作,三两年后就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是他害怕或者不愿回到乡村去,就又返聘干起了门卫,并把我三奶接到了城里,把两个孙子也带到了学校,供养着念书。每天乐呵呵地按时掀动电铃,上课、下课,在报刊上用铅笔写上各教研组的名称,一叠一叠分好,楼上楼下地分送。
将要进入九十年代了,学校拆除了家属院,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国家补贴,个人集资,盖家属楼,但三爷没有报名参与。
有一晚,我到门卫室去,三爷一个人枯坐。那时候家属院已经拆除,三奶和两个念书的孙子都租住在校外。我问三爷:“怎么不报名集资?即便您老了回村,楼房可以出售,也可以留给孙子住啊。”三爷苍然地说:“没钱,娃娃。”我说:“你一个人挣着双份钱,哭啥穷呢?我又不向您老借钱。”三爷抬眼看了门卫室外一眼。室外是漆黑一团的夜色。突然,三爷涕泪并流,凄然地说:“娃娃,你不知道,爷是真没钱,我被人骗了,攒的几个钱,被骗了个一干二净。”
原来,暑假的一天,寂静的校园里,走进来一个满脸凄容的年轻人,说是东山里的,带父亲来县城看病,钱花完了,病没看好,急需用钱。家里过去是个大户,藏着一些“袁大头”(银元),有六十多块,到银行去兑换,价格太低,明显吃亏。看三爷想不想要。三爷让他拿出来瞧瞧。又是牙咬,又是指弹,又是吹气后放到耳朵边听那“铮铮”的白银的微响。最终,三爷取出了所有积蓄,买下了68块银元。
“真是会水的鱼儿被浪打死,常年打的咕噜雁,最终叫乌鸦叨瞎了眼。做得太真了,太像了,结果没有一块是真的,全是假的。”
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看见过三爷脸上有笑容。
□ 赵国宏
符力的诗集《故乡千万里》以细腻的笔触,记录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观察与独到思考。
具象的场景展现抽象的情感
符力的诗以具象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交织为特点,诗作在描绘自然、故乡、人际关系及人生旅程时,展现出地方性。在《故乡千万里》一诗中,符力通过丰富的乡土风情勾画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卷,诗中的“凤凰树”“椰子”“槟榔”等具象元素,呈现出故乡的景色,传递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诗的开头便以一个简单却充满情感的句子:“哪怕是对一个外乡的卖货郎,我也想说/这是我的家乡”,迅速建立起一种对家乡深深的认同感。这种情感并非抽象的,而是通过具象的场景——“推开柴门”“遇见秋天迷漫的雾气”“鸡鸭吵醒的早晨”等,细腻而生动地传达出来。同样,《大海帮我们记住》一诗,也以海浪、岛屿、潮声等自然景象为依托,构建起既具象又充满哲理的情感表达。“大海帮我们记住:昨日的夕阳/骑在牛岭上”“多年后,我们眼花的眼花了/痴呆的痴呆了”这一句通过具体的时空景象展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同时也表现人类在时间洪流中的记忆与渐行渐远的命运。
符力擅长在具象场景的描绘中融入深层的情感反思。例如,《深秋,一直深下去》一诗,通过秋天的景象——“那么多叶子悄然枯萎,颜容暝晦”“江水无声”,诗人借由自然景色的衰败映射人心的萧条与冷酷。诗中的深秋景象充满了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对命运无法回避的接受与思考。同样,在《临高角观海》中,诗人通过波涛汹涌的海面,形象地展现人类内心的纷繁与激荡。诗中的“云天又高又远”和“我坐下来观察,谛听,思想”,表达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自省与追求。
符力的诗歌在情感构建上有着鲜明的特点,他通过具象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巧妙地将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在《登烂柯山》中,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诗人将山水的壮美与人类历史的沧桑感巧妙融合,“石梁之上,阴冷尚未磨出切肤的锋利”“风涌着我身心的船只”,这些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命运的沉思,以及对山水间变幻无常的敬畏。在《完美时刻》中,“草木交出薄雾疏影里的气息/雨点洒向水洼里的灯光,洒向灯光里的江流”,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传递出对瞬间美好的珍惜与对生活深刻的理解。
尽管符力的诗歌富有画面感,并且情感表达深刻,但在一些诗作中,情感的连贯性与深度的挖掘仍有提升空间。例如,《故乡千万里》一诗,诗人多次提到故乡的景象,情感反复但没有进一步深化。同样,《大海帮我们记住》一诗虽然在语言上具有节奏感,但关于人物命运的部分可以更加细腻与具象。
意象和情感的哲理性表达
诗人以感性化的意象,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升华为哲理性表达,探讨了人类在与自然、生活和内心对话中的种种困境与自我领悟。
《松果》一诗将松果作为“贮存阳光、雨水和鸟鸣的仓库”。这一意象深刻地表达了个体的积淀与内心的承载。松果象征着生命中的积累与沉淀。诗中的“烈日暴晒,黑暗侵蚀”及“没有谁的温暖和甜意让我皮肤湿润、面容慈祥”展现诗人对孤独与困境的感受。然而,“沙子那么小的幸福也是我认领的幸福”一句暗示个体在困境中仍能发现生命的价值。《武平养蜂人》一诗,通过“穿了防蜂衣”和“米白手套、云灰防护帽也戴上”这一细节描写,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防护与隔阂。然而,诗人通过对她与蜂群的亲密接触,如“她的背后,梁野山——/绿得那么浓稠、那么深沉的巨大财宝”,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符力的诗不仅聚焦个体的情感和哲理,还通过对劳动的描写赋予诗歌一种实用的诗意。《粮人》中“他今年所做的是去年做过的事”一句诗,折射了农村劳动者的日常与命运的沉浮。特别是,“往家里背粮,也不见帮手”的孤独感中,诗作将个体的努力与社会的冷漠做对比,营造出一种悲悯与共鸣。与《粮人》中的沉重生活相对,《腰果》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与个体的情感反思,揭示了生活的复杂性与个体的内心挣扎。
从自然意象到哲理性追寻
在诗集《故乡千万里》中,海水、春风、火柴、雀鸟等自然符号不仅仅是环境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人类情感、哲理与生命的哲思相融合,成为诗人思维与情感的延伸。
在《把手伸进海水里》中,诗人通过触摸海水这一动作,将南海的“心跳和体温”与自己心灵的律动相连接,呈现出一种跨越文化与地域的普遍性体验:“越南的妇女、菲律宾的孩子/马来西亚的渔民,把手伸进荡漾的海水里/也会有相似的感觉。”诗中,海水成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心灵共鸣的象征,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在《如果灰雀不叫喊》一诗中,“如果灰雀不叫喊,我就不会注意到/他也是一个谋生者:小个子,小胆子,小小地抬头/小小地跳跃,小小地转身”,这不仅是对一只鸟的观察,更是一种对生命奋斗、对细微事物背后生命力的深刻理解。《划火柴》则将一件简单的日常行为“划火柴”,转化为深刻的生命隐喻。火柴的划燃与熄灭,象征着人类情感的起伏与生命的无常。诗中写道:“我喜欢划火柴,喜欢火柴亮过萤火虫/喜欢火柴温暖除夕夜——”,展现出对生命中短暂美好瞬间的珍视,然而随后的“划完整包火柴都找不到的姑娘”则揭示了生命中的失落和不可捉摸的命运。在《后沟之夜》一诗中,“我没有跺脚。头顶上/唐代的浩瀚星空蓦然重现/——有人在那里际会,谈古论今:/光芒璀璨/我听不清高远的语言/唯有静静仰望。”诗人通过对宁静夜空的描写,展现了个体在浩渺宇宙面前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符力的诗作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具有强烈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尤其是在反映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描写中,表现出极大的艺术张力。
□ 涂 拥
桂花仍在树上
八月的桂花
一直活到了春节
风雨中微微战栗
同时闭上“黄色眼睛”
我在楼上看到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
站在几棵桂花树下
嘟噜着什么
也许念叨掉在地上的桂花
或者汤圆美酒香味
也只有那几棵桂花树晓得了
总之他站在那儿太久了
都快站成一棵树了
直到快看不到
对面楼上灯光开始陆续亮起
替代桂花的摇曳
烈日下游喀斯特
晒干了的大海,像锅盖揭开
尽管石头保持海浪形状
可龟、鲸、豚、豹……
都游走了,只有化石
留下雷霆记忆
大海澎湃为山,却草木不生
牛羊长成喀斯特
比石头僵硬
我的好奇比这些石头还多
再多也比不上四方游客
潮水一般涌来
好想劝说后来者:别挤了
世上能动弹的动物
很难再看到我们了
面包石
一块比面包更像面包的鹅卵石
摆上了展览馆
人们禁不住伸手
禁不住感叹:长江也饿了
风景
桃花欢笑的时候
旁边的柑橘也没有流泪
它们不在一个频道
画风自然不同
桃花下有穿汉服的少女拍照的大妈
柑橘也有自己的小甜蜜
大爷伸出了拇指
嘴角朝着柑橘上扬
黄花风铃木
漫步郊野,偶遇了一片
从未见过的黄花风铃木
在黄土地上张开小嘴唇
像要告诉我更多惊喜
黄皮肤的乡亲
在其中摆开沾满露珠的
果蔬和笑容
让我一下子想到黄河奔腾
便觉得南美不远
巴西只是一个村
金色阳光,也可以
一个春天就长出我们的头顶
□ 邓红琼
暮色
故乡在最后一缕残阳中
缓缓沉沦
山谷空了。唯有双亲坐在土丘上
像一幅画,与我互换记忆
一炷香,袅袅终成灰
沿着阡陌行走,一声鸟啼
像村庄的叹息,幽深而孤寂
一茬一茬的草,在风中凌乱
所有的词语
都关于往昔,填满时间的空隙
握紧掌心,就像握紧亲人的温暖
此时,一个人的宁静
是绵长的思念在岁月中流转
恍惚间,万物葳蕤
我置身树下,心如月光
擦亮每一片忧伤
回到流水的深处
在黑夜里保持一种沉默
静静倾听灵魂的呼唤
就像一条鱼儿
回到流水的深处,不问悲欢
星辰依旧。无边的深邃里
有着无法洞悉的秘密
万物以呼吸,与月光交融
时间一浪接着一浪,总是拍打着向前
在波涛的颠簸中
风声,雨声,终会回归沉寂
只有思想
继续跋涉在沧桑的长河中
等待深埋的阳光,穿过幽暗的生命
花到黄昏
收藏过风,也收藏过每一滴雨水
到了黄昏时节
才发现,过往的时光
已经将一颗诗心
置身于世俗的羁绊中
当我在一些寒冷的词语里突围时
却在人群里彳亍彷徨
多想像一朵花
以最美的姿态,向阳而开
或者拥有一座春天的山谷
夕阳下,我绯红的脸
被风温柔地抚摸,纯粹而自由
我爱这冷暖相知的人间
夜色苍茫
黑夜总会降临
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言辞
将虚空装饰成繁花盛开
迷乱与欺骗,被夜色裏藏着
与我不过是一门之隔
回望过去,那些花枝招展的温暖
终究是一场缤纷的蝴蝶梦
命运坑坑洼洼,需要一道光劈开苍茫
风呼啸着,告诉我必须逃离
但我仍然坚守
□ 贺绫声
过程
星,努力装饰夜空
一个白天复原
你的阴影,又点亮了孤独
我重新认识黑夜
日子永远停顿在
那只刻有你名字的表里
思念不断跳动,跳动
一次又一次展现黄昏的意义
凌晨三点整
我又写了些绝望
窗外的云,已溶化成旁白
我听到伞在叫喊
雨在鼓掌。
蛀牙
女儿亲吻我的脸
从此我的心蛀了一个洞
宛如她的牙齿
因过度收藏我的甜言蜜语
偶尔我们会一起肿痛
□ 李 方
毫无缘由地想起故去多年的三爷来。
他和我的爷爷同族,平辈,排行三,我爷爷行四,到了我这一代,血缘关系已经很淡薄了,只是逢年过节按乡俗去行礼,上坟烧纸的时候才相见。
也许在爷爷的心底里,他的这个家门户族的堂哥也并不是多么亲近的人吧。毕竟,爷爷年轻的时候,是给王姓的地主拉长工,干粗活,栖身的茅草屋,是靠在他三哥家的大土堡脚下搭建的,穷富差别应该是心上一道越不过去的坎。
三爷小的时候是个少爷,家有良田数百亩,耕地黄牛几十对。他所住的那个黄土筑成的庞大堡子开南门,门楣上镶嵌着一块大青砖,上面雕刻着“耕读传家”四个字。就是因为这样一座大堡子,所以连同我们庄子都叫作李家堡子,直到现在还是这个村名。
三爷一直都是个读书人,从村里的私塾念到镇上,又从镇上考到县城公学,最后直接到了甘肃省平凉专区的柳湖师范。爷爷跟我说:“那时候念书的都是有钱人,把书念成,全靠银子往起堆。你三爷在柳湖师范念书,走的时候都是三头驴。一头驴他骑,另一头驴驮银元,还有一头驴你大爷骑。到了学校,把毛线口袋里的银元倒空了,你大爷再把驴吆回来。”
但在我少年的印象中,三爷同爷爷一样,都是从事农业生产的社员,而且好像从来就没年轻过。
北方的隆冬是酷寒的,积雪很厚,往往一夜过去,雪就深达膝盖。薄衣单衫,没有暖帽和棉袜,光席上被筒里的那点温暖,在黎明的前夜里,简直就是上天赐福。而往往在这个时刻,就会响起三爷打着寒颤的呼叫声:“收尿了,起来倒尿。收尿了,起来倒尿……”
他穿着破衣烂衫,腰里缠着草绳,为了御寒,胸口那里填着一些干燥的麦草。扁担两头挂着两口大罐,一只罐装着在各家各户收集来的尿液,另一只罐里,却是他一路走来铲拾的粪便:牲口粪、狗粪、羊粪、猪粪。我因为每天要起早走十多里路去上学,因此倒夜壶的事基本上都是我。
担尿罐的三爷,是有积肥任务的。走家串户把尿液收集完,把村道巷口里的粪便铲拾干净,就担到生产队的饲养圈,倒在粪堆上,用黄土覆盖好,然后钻进牲口圈旁边的小房子里,和当饲养员的爷爷、也就是他的堂弟,围着黄泥小火炉,炖一盏滚烫的罐罐茶,暖暖身子。
“人是落了难了。念了一肚子书,却没有想到成了个收尿尿的人,那么多的银元都白花了。”爷爷悄悄告诉我:“你三爷从柳湖师范毕业后,原来是在城里的武庙小学教书的,不是个举人,也该是个秀才,现在下放回村,成了个担尿罐的人了。人啊,真是几十几节活呢。”
普通人的命运,在很大程度上并不由自己掌控,而是在时代的洪流中,像飘落于流水中的一枚树叶,被裹挟、被冲刷、被淹没,随波逐流,存亡未知。所以我绝对想不到,我会和三爷成为同事,在同一所学校供职。
我师范毕业后分配到县城二小,三爷在同年落实政策,重新回到了原来任教的学校。一切都好像恢复到了原来的状态,改变了的只是学校的名称,原来的武庙小学改名城关二小。但是像三爷这样民国时期师范的毕业生,又在乡村改造了多年,已经不适宜站在讲台上教书育人了,只能干一些后勤保障工作,三两年后就办理了退休手续。但是他害怕或者不愿回到乡村去,就又返聘干起了门卫,并把我三奶接到了城里,把两个孙子也带到了学校,供养着念书。每天乐呵呵地按时掀动电铃,上课、下课,在报刊上用铅笔写上各教研组的名称,一叠一叠分好,楼上楼下地分送。
将要进入九十年代了,学校拆除了家属院,实施教师“安居工程”,国家补贴,个人集资,盖家属楼,但三爷没有报名参与。
有一晚,我到门卫室去,三爷一个人枯坐。那时候家属院已经拆除,三奶和两个念书的孙子都租住在校外。我问三爷:“怎么不报名集资?即便您老了回村,楼房可以出售,也可以留给孙子住啊。”三爷苍然地说:“没钱,娃娃。”我说:“你一个人挣着双份钱,哭啥穷呢?我又不向您老借钱。”三爷抬眼看了门卫室外一眼。室外是漆黑一团的夜色。突然,三爷涕泪并流,凄然地说:“娃娃,你不知道,爷是真没钱,我被人骗了,攒的几个钱,被骗了个一干二净。”
原来,暑假的一天,寂静的校园里,走进来一个满脸凄容的年轻人,说是东山里的,带父亲来县城看病,钱花完了,病没看好,急需用钱。家里过去是个大户,藏着一些“袁大头”(银元),有六十多块,到银行去兑换,价格太低,明显吃亏。看三爷想不想要。三爷让他拿出来瞧瞧。又是牙咬,又是指弹,又是吹气后放到耳朵边听那“铮铮”的白银的微响。最终,三爷取出了所有积蓄,买下了68块银元。
“真是会水的鱼儿被浪打死,常年打的咕噜雁,最终叫乌鸦叨瞎了眼。做得太真了,太像了,结果没有一块是真的,全是假的。”
从那以后,我就再也没有看见过三爷脸上有笑容。
□ 赵国宏
符力的诗集《故乡千万里》以细腻的笔触,记录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深刻观察与独到思考。
具象的场景展现抽象的情感
符力的诗以具象的画面和深沉的情感交织为特点,诗作在描绘自然、故乡、人际关系及人生旅程时,展现出地方性。在《故乡千万里》一诗中,符力通过丰富的乡土风情勾画出充满生活气息的田园画卷,诗中的“凤凰树”“椰子”“槟榔”等具象元素,呈现出故乡的景色,传递了诗人的复杂情感。
诗的开头便以一个简单却充满情感的句子:“哪怕是对一个外乡的卖货郎,我也想说/这是我的家乡”,迅速建立起一种对家乡深深的认同感。这种情感并非抽象的,而是通过具象的场景——“推开柴门”“遇见秋天迷漫的雾气”“鸡鸭吵醒的早晨”等,细腻而生动地传达出来。同样,《大海帮我们记住》一诗,也以海浪、岛屿、潮声等自然景象为依托,构建起既具象又充满哲理的情感表达。“大海帮我们记住:昨日的夕阳/骑在牛岭上”“多年后,我们眼花的眼花了/痴呆的痴呆了”这一句通过具体的时空景象展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共生关系,同时也表现人类在时间洪流中的记忆与渐行渐远的命运。
符力擅长在具象场景的描绘中融入深层的情感反思。例如,《深秋,一直深下去》一诗,通过秋天的景象——“那么多叶子悄然枯萎,颜容暝晦”“江水无声”,诗人借由自然景色的衰败映射人心的萧条与冷酷。诗中的深秋景象充满了对时光无情流逝的感慨,表现出对命运无法回避的接受与思考。同样,在《临高角观海》中,诗人通过波涛汹涌的海面,形象地展现人类内心的纷繁与激荡。诗中的“云天又高又远”和“我坐下来观察,谛听,思想”,表达诗人对内心世界的自省与追求。
符力的诗歌在情感构建上有着鲜明的特点,他通过具象的自然景象和生活场景,巧妙地将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感同身受。在《登烂柯山》中,通过对大自然景象的细致描写,诗人将山水的壮美与人类历史的沧桑感巧妙融合,“石梁之上,阴冷尚未磨出切肤的锋利”“风涌着我身心的船只”,这些场景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命运的沉思,以及对山水间变幻无常的敬畏。在《完美时刻》中,“草木交出薄雾疏影里的气息/雨点洒向水洼里的灯光,洒向灯光里的江流”,通过这些细腻的描写,诗人传递出对瞬间美好的珍惜与对生活深刻的理解。
尽管符力的诗歌富有画面感,并且情感表达深刻,但在一些诗作中,情感的连贯性与深度的挖掘仍有提升空间。例如,《故乡千万里》一诗,诗人多次提到故乡的景象,情感反复但没有进一步深化。同样,《大海帮我们记住》一诗虽然在语言上具有节奏感,但关于人物命运的部分可以更加细腻与具象。
意象和情感的哲理性表达
诗人以感性化的意象,将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情感升华为哲理性表达,探讨了人类在与自然、生活和内心对话中的种种困境与自我领悟。
《松果》一诗将松果作为“贮存阳光、雨水和鸟鸣的仓库”。这一意象深刻地表达了个体的积淀与内心的承载。松果象征着生命中的积累与沉淀。诗中的“烈日暴晒,黑暗侵蚀”及“没有谁的温暖和甜意让我皮肤湿润、面容慈祥”展现诗人对孤独与困境的感受。然而,“沙子那么小的幸福也是我认领的幸福”一句暗示个体在困境中仍能发现生命的价值。《武平养蜂人》一诗,通过“穿了防蜂衣”和“米白手套、云灰防护帽也戴上”这一细节描写,象征着人与自然之间的防护与隔阂。然而,诗人通过对她与蜂群的亲密接触,如“她的背后,梁野山——/绿得那么浓稠、那么深沉的巨大财宝”,突显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符力的诗不仅聚焦个体的情感和哲理,还通过对劳动的描写赋予诗歌一种实用的诗意。《粮人》中“他今年所做的是去年做过的事”一句诗,折射了农村劳动者的日常与命运的沉浮。特别是,“往家里背粮,也不见帮手”的孤独感中,诗作将个体的努力与社会的冷漠做对比,营造出一种悲悯与共鸣。与《粮人》中的沉重生活相对,《腰果》则通过细腻的自然景象与个体的情感反思,揭示了生活的复杂性与个体的内心挣扎。
从自然意象到哲理性追寻
在诗集《故乡千万里》中,海水、春风、火柴、雀鸟等自然符号不仅仅是环境的描绘,诗人巧妙地将人类情感、哲理与生命的哲思相融合,成为诗人思维与情感的延伸。
在《把手伸进海水里》中,诗人通过触摸海水这一动作,将南海的“心跳和体温”与自己心灵的律动相连接,呈现出一种跨越文化与地域的普遍性体验:“越南的妇女、菲律宾的孩子/马来西亚的渔民,把手伸进荡漾的海水里/也会有相似的感觉。”诗中,海水成为了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心灵共鸣的象征,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在《如果灰雀不叫喊》一诗中,“如果灰雀不叫喊,我就不会注意到/他也是一个谋生者:小个子,小胆子,小小地抬头/小小地跳跃,小小地转身”,这不仅是对一只鸟的观察,更是一种对生命奋斗、对细微事物背后生命力的深刻理解。《划火柴》则将一件简单的日常行为“划火柴”,转化为深刻的生命隐喻。火柴的划燃与熄灭,象征着人类情感的起伏与生命的无常。诗中写道:“我喜欢划火柴,喜欢火柴亮过萤火虫/喜欢火柴温暖除夕夜——”,展现出对生命中短暂美好瞬间的珍视,然而随后的“划完整包火柴都找不到的姑娘”则揭示了生命中的失落和不可捉摸的命运。在《后沟之夜》一诗中,“我没有跺脚。头顶上/唐代的浩瀚星空蓦然重现/——有人在那里际会,谈古论今:/光芒璀璨/我听不清高远的语言/唯有静静仰望。”诗人通过对宁静夜空的描写,展现了个体在浩渺宇宙面前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符力的诗作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具有强烈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尤其是在反映人与自然、人与历史之间关系的描写中,表现出极大的艺术张力。
□ 涂 拥
桂花仍在树上
八月的桂花
一直活到了春节
风雨中微微战栗
同时闭上“黄色眼睛”
我在楼上看到
一个拄着拐杖的老头
站在几棵桂花树下
嘟噜着什么
也许念叨掉在地上的桂花
或者汤圆美酒香味
也只有那几棵桂花树晓得了
总之他站在那儿太久了
都快站成一棵树了
直到快看不到
对面楼上灯光开始陆续亮起
替代桂花的摇曳
烈日下游喀斯特
晒干了的大海,像锅盖揭开
尽管石头保持海浪形状
可龟、鲸、豚、豹……
都游走了,只有化石
留下雷霆记忆
大海澎湃为山,却草木不生
牛羊长成喀斯特
比石头僵硬
我的好奇比这些石头还多
再多也比不上四方游客
潮水一般涌来
好想劝说后来者:别挤了
世上能动弹的动物
很难再看到我们了
面包石
一块比面包更像面包的鹅卵石
摆上了展览馆
人们禁不住伸手
禁不住感叹:长江也饿了
风景
桃花欢笑的时候
旁边的柑橘也没有流泪
它们不在一个频道
画风自然不同
桃花下有穿汉服的少女拍照的大妈
柑橘也有自己的小甜蜜
大爷伸出了拇指
嘴角朝着柑橘上扬
黄花风铃木
漫步郊野,偶遇了一片
从未见过的黄花风铃木
在黄土地上张开小嘴唇
像要告诉我更多惊喜
黄皮肤的乡亲
在其中摆开沾满露珠的
果蔬和笑容
让我一下子想到黄河奔腾
便觉得南美不远
巴西只是一个村
金色阳光,也可以
一个春天就长出我们的头顶
□ 邓红琼
暮色
故乡在最后一缕残阳中
缓缓沉沦
山谷空了。唯有双亲坐在土丘上
像一幅画,与我互换记忆
一炷香,袅袅终成灰
沿着阡陌行走,一声鸟啼
像村庄的叹息,幽深而孤寂
一茬一茬的草,在风中凌乱
所有的词语
都关于往昔,填满时间的空隙
握紧掌心,就像握紧亲人的温暖
此时,一个人的宁静
是绵长的思念在岁月中流转
恍惚间,万物葳蕤
我置身树下,心如月光
擦亮每一片忧伤
回到流水的深处
在黑夜里保持一种沉默
静静倾听灵魂的呼唤
就像一条鱼儿
回到流水的深处,不问悲欢
星辰依旧。无边的深邃里
有着无法洞悉的秘密
万物以呼吸,与月光交融
时间一浪接着一浪,总是拍打着向前
在波涛的颠簸中
风声,雨声,终会回归沉寂
只有思想
继续跋涉在沧桑的长河中
等待深埋的阳光,穿过幽暗的生命
花到黄昏
收藏过风,也收藏过每一滴雨水
到了黄昏时节
才发现,过往的时光
已经将一颗诗心
置身于世俗的羁绊中
当我在一些寒冷的词语里突围时
却在人群里彳亍彷徨
多想像一朵花
以最美的姿态,向阳而开
或者拥有一座春天的山谷
夕阳下,我绯红的脸
被风温柔地抚摸,纯粹而自由
我爱这冷暖相知的人间
夜色苍茫
黑夜总会降临
我不知道该用怎样的言辞
将虚空装饰成繁花盛开
迷乱与欺骗,被夜色裏藏着
与我不过是一门之隔
回望过去,那些花枝招展的温暖
终究是一场缤纷的蝴蝶梦
命运坑坑洼洼,需要一道光劈开苍茫
风呼啸着,告诉我必须逃离
但我仍然坚守
□ 贺绫声
过程
星,努力装饰夜空
一个白天复原
你的阴影,又点亮了孤独
我重新认识黑夜
日子永远停顿在
那只刻有你名字的表里
思念不断跳动,跳动
一次又一次展现黄昏的意义
凌晨三点整
我又写了些绝望
窗外的云,已溶化成旁白
我听到伞在叫喊
雨在鼓掌。
蛀牙
女儿亲吻我的脸
从此我的心蛀了一个洞
宛如她的牙齿
因过度收藏我的甜言蜜语
偶尔我们会一起肿痛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