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珠海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中山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举行。
“珠海、中山两市在我省率先探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协同立法,对全省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发展意义重大。”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审查指导处处长徐颖骄表示。
两市《规定》采用同一文本,分别表述,不分章节,共设二十条。围绕搭建制度化沟通平台、提供联合协作路径、创新监督方式等三个方面设定了15项制度和机制,为两市开展前山河流域保护协作提供法治保障。
探索“七个协同”机制,解决跨区域生态治理难题
前山河是珠海的母亲河,流经珠海、中山,关乎澳门。保护好前山河,关系珠海、中山和澳门三地人民福祉。
近年来,珠海、中山强化前山河流域保护的协作,开展了联合巡查和执法、共享前山河流域水质监测断面信息等常态化合作,但还存在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有必要通过协同立法将两市在前山河流域治理中形成的有效做法上升固定为法规制度,推动解决跨区域生态治理难题。”珠海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孙仪波表示。
珠海、中山两市立法权限不同,如何开展协同立法?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冯镜华介绍,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下,两市在立法过程中探索了“七个协同”的立法协同机制,即立项协同、过程协同、形式协同、审议修改协同、内容协同、宣传发布协同、贯彻实施协同。
为了在法规效力、立法权限范围等方面保持一致,两市协商采用“规定+规定”对接的协同立法形式,统一使用设区的市立法权。
在《规定》起草过程中,两市人大常委会分别成立立法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确保法规草案在机制对接、制度衔接等方面形成共识。《规定》起草后,两市相互交换文本征询意见建议,并赴湖南、湖北考察学习,在协同立法的工作机制、制度设计等多个方面进一步达成共识。
两市《规定》都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施行。“这既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法规实施准备,相关利益方有时间进行适应和调整,还能利用缓冲期开展法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法规知晓度。”冯镜华说。
打破行政壁垒,搭建制度化沟通平台
保护好、规划好前山河,不断提升前山河的“颜值”和“气质”,搭建制度化沟通平台尤为重要。
《规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商机制,搭建市级层面的沟通平台和政府职能部门层面的协商平台。“这将实现市级层面把握大方向,重大问题在市一级协商解决,部门层面解决一般问题的立法目标,为两市协商解决前山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防洪排涝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可实际操作的途径。”孙仪波表示。
中山市水务局副局长林祯兆透露,联席会议将围绕“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点水污染物排放”“联合开展水生态环境监测”等主题进行协商沟通。
当前珠海、中山两地正携手同步建设堤防工程、恢复历史排水通道等议题。《规定》建立意见征询机制,让两市在制定政策、规划、决策时能够提前沟通和交流,兼顾双方合理诉求和利益关切,从源头上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或误解而产生意见和分歧。
《规定》还建立了从日常数据监测、巡查监管到执法处理的全流程监管协同机制。如,建立联合巡河机制,在河长制的基础上,两市联合开展巡河,及时发现并解决前山河流域内存在的问题。在相互监督层面探索建立交叉执法检查机制,相互监督,共同维护好前山河流域内的安全。
法规实施后,两地将如何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邓耀杰表示,将在省生态环境厅大数据支持下,实现污染排放数据回流,打破“数据孤岛”,建立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数据资源体系。
此外,《规定》创新人大监督方式,建立两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协同机制,规定两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加强法规实施的监督,推动有关法律法规在前山河流域得到贯彻落实。
互联互通,守护水资源安全
前山河流域是珠海、澳门的主要饮用水取水口,也是中山南部的主要泄洪通道。
《规定》从顶层设计上为前山河流域的防洪排涝、水量调度等设定制度规范,建立防洪排涝减灾联动机制,要求两市共享防洪调度信息,互联互通灾情,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流域内防洪排涝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
前山河流域取水水源在枯水期常受咸潮威胁。《规定》要求两市建立水量调度和咸潮防御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和管理,共同抵御咸潮,保障流域内水资源安全。
林祯兆表示,法规实施后,两市可在水位、水量、咸潮等水文基础数据上实现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对相应河道上的水闸等水利工程联调联控将更为精准有效。“特别是受咸潮影响较大时,两市能迅速联动响应,按照应急预案协同采取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咸潮带来的不利影响。”
前山河流域沿线人口密集,一二三产业相互交融,水面漂浮物和入河垃圾种类繁杂,长期面临保洁管护的压力。《规定》要求两市联合做好前山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定两市建立联合污染防治机制,加强对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的防治和监管力度,既从面上预防和治理各种污染源,也对专项污染进行源头治理。
珠海近年来投入约40亿元持续提升前山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流域内基本实现雨污分流。2024年,珠海已启动打造省级绿美碧带8.3公里,致力于将前山河打造为集运动休闲、文化娱乐、全龄友好于一体的城市滨河休闲带。“未来,将利用好‘河长制’工作平台赋予的监督举报、建言献策职责,构建全民共同守护前山河‘母亲河’的良好氛围。”珠海市水务局副局长罗丙阳介绍。
12月19日,《珠海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中山市前山河流域协同保护规定》新闻发布会在中山市举行。
“珠海、中山两市在我省率先探索开展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协同立法,对全省乃至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发展意义重大。”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法规审查指导处处长徐颖骄表示。
两市《规定》采用同一文本,分别表述,不分章节,共设二十条。围绕搭建制度化沟通平台、提供联合协作路径、创新监督方式等三个方面设定了15项制度和机制,为两市开展前山河流域保护协作提供法治保障。
探索“七个协同”机制,解决跨区域生态治理难题
前山河是珠海的母亲河,流经珠海、中山,关乎澳门。保护好前山河,关系珠海、中山和澳门三地人民福祉。
近年来,珠海、中山强化前山河流域保护的协作,开展了联合巡查和执法、共享前山河流域水质监测断面信息等常态化合作,但还存在协同治理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有必要通过协同立法将两市在前山河流域治理中形成的有效做法上升固定为法规制度,推动解决跨区域生态治理难题。”珠海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孙仪波表示。
珠海、中山两市立法权限不同,如何开展协同立法?
中山市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冯镜华介绍,在省人大常委会指导下,两市在立法过程中探索了“七个协同”的立法协同机制,即立项协同、过程协同、形式协同、审议修改协同、内容协同、宣传发布协同、贯彻实施协同。
为了在法规效力、立法权限范围等方面保持一致,两市协商采用“规定+规定”对接的协同立法形式,统一使用设区的市立法权。
在《规定》起草过程中,两市人大常委会分别成立立法工作专班,建立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确保法规草案在机制对接、制度衔接等方面形成共识。《规定》起草后,两市相互交换文本征询意见建议,并赴湖南、湖北考察学习,在协同立法的工作机制、制度设计等多个方面进一步达成共识。
两市《规定》都将于2025年1月1日正式生效施行。“这既有利于政府职能部门做好法规实施准备,相关利益方有时间进行适应和调整,还能利用缓冲期开展法规宣传和普及工作,提高法规知晓度。”冯镜华说。
打破行政壁垒,搭建制度化沟通平台
保护好、规划好前山河,不断提升前山河的“颜值”和“气质”,搭建制度化沟通平台尤为重要。
《规定》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协商机制,搭建市级层面的沟通平台和政府职能部门层面的协商平台。“这将实现市级层面把握大方向,重大问题在市一级协商解决,部门层面解决一般问题的立法目标,为两市协商解决前山河流域的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防洪排涝等重大问题提供了可实际操作的途径。”孙仪波表示。
中山市水务局副局长林祯兆透露,联席会议将围绕“水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重点水污染物排放”“联合开展水生态环境监测”等主题进行协商沟通。
当前珠海、中山两地正携手同步建设堤防工程、恢复历史排水通道等议题。《规定》建立意见征询机制,让两市在制定政策、规划、决策时能够提前沟通和交流,兼顾双方合理诉求和利益关切,从源头上避免因信息不对称或误解而产生意见和分歧。
《规定》还建立了从日常数据监测、巡查监管到执法处理的全流程监管协同机制。如,建立联合巡河机制,在河长制的基础上,两市联合开展巡河,及时发现并解决前山河流域内存在的问题。在相互监督层面探索建立交叉执法检查机制,相互监督,共同维护好前山河流域内的安全。
法规实施后,两地将如何进一步实现数据共享?中山市生态环境局总工程师邓耀杰表示,将在省生态环境厅大数据支持下,实现污染排放数据回流,打破“数据孤岛”,建立互联互通、共享共用的数据资源体系。
此外,《规定》创新人大监督方式,建立两市人大常委会监督协同机制,规定两市人大常委会通过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加强法规实施的监督,推动有关法律法规在前山河流域得到贯彻落实。
互联互通,守护水资源安全
前山河流域是珠海、澳门的主要饮用水取水口,也是中山南部的主要泄洪通道。
《规定》从顶层设计上为前山河流域的防洪排涝、水量调度等设定制度规范,建立防洪排涝减灾联动机制,要求两市共享防洪调度信息,互联互通灾情,打破行政壁垒,实现流域内防洪排涝工作的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和统一管理。
前山河流域取水水源在枯水期常受咸潮威胁。《规定》要求两市建立水量调度和咸潮防御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水量调度和管理,共同抵御咸潮,保障流域内水资源安全。
林祯兆表示,法规实施后,两市可在水位、水量、咸潮等水文基础数据上实现信息共享,在此基础上,对相应河道上的水闸等水利工程联调联控将更为精准有效。“特别是受咸潮影响较大时,两市能迅速联动响应,按照应急预案协同采取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咸潮带来的不利影响。”
前山河流域沿线人口密集,一二三产业相互交融,水面漂浮物和入河垃圾种类繁杂,长期面临保洁管护的压力。《规定》要求两市联合做好前山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规定两市建立联合污染防治机制,加强对水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物污染等的防治和监管力度,既从面上预防和治理各种污染源,也对专项污染进行源头治理。
珠海近年来投入约40亿元持续提升前山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流域内基本实现雨污分流。2024年,珠海已启动打造省级绿美碧带8.3公里,致力于将前山河打造为集运动休闲、文化娱乐、全龄友好于一体的城市滨河休闲带。“未来,将利用好‘河长制’工作平台赋予的监督举报、建言献策职责,构建全民共同守护前山河‘母亲河’的良好氛围。”珠海市水务局副局长罗丙阳介绍。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