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悦读丨独具个性的叙事美学 ——评步缘组诗《途径真实的幻境》

在我的印象中,诗人步缘的文字总是弥漫着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气质。他通过不断的积淀与观察,擅长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独特的感知,并以多维的方式呈现给读者。《途径真实的幻境》(载《珠海特区报》2024年8月28日湾韵副刊)这组作品便是其风格的典型体现。在这组诗中,他巧妙地运用意象与隐喻,将日常的琐碎与超现实的梦境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阅读体验。

步缘的诗作,还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源自于题目中“真实”与“幻境”两个关键词所揭示的深刻对立与和谐统一。这一对立与统一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这组作品深厚的情感寄托和创作心血,更精确地说,它是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勾勒出的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素描”。每一句诗行都犹如一扇窗户,透过它们,我们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背后的非凡景象。

事实上,步缘写诗,却并不情愿认领“诗人”这一身份。他剥离某种虚荣的映衬,径直进入自我、语言和俗世的朴素关系。在《让花开在心间》一诗中,他这样剖白:“让花开在心间吧,那棵树/依旧守护着大地。无法言说的情感/交给岁月去轻描淡写。”很多时候,我们唯有放下诗人的身份,才能真正触及诗歌的本质。而当我们重新融入生活和时代的炽热现场时,诗人这一身份便如同蝉蜕般显得可有可无了。

当然,诗歌不仅追求美感,还需释放善良的光辉,并最终触及真实——深刻揭示我们的生存现实与生命真相。步缘的诗作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去修辞化”,既不晦涩也不艰深,但同样不简单。他将修辞降至最低限度,在朴素之中展现出深刻的内涵和深厚的功力。例如这样的诗句:“我生长于泥中,又深深扎根于大地/而非天空中那朵轻盈飘浮的云朵”(《泥泞之花》)。这种抒写无疑以故乡的巨大包容性实现了诗人的自我成长与作品诗性空间的无限延展。

也就是说,作为诗人的步缘,不仅以文学的形式“认领”了一个大家共同生活过的故土,更是用富有力量且温柔的方式,将个体遭遇与社会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凝结成诗意的叙事,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的境况”。如今回望那些艰难的时刻,他颇有些陆游《游山西村》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味。然而,正是在不敢回头却又不得不回头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一次次重新辨认自我生命里的重要时刻。

此外,我们也看到这组诗中的诸多句子被浓烈的情感所包裹,句与句之间蕴含着独特的节奏,跳跃的空白充满了诗意。仿佛在纷杂的人潮中,截取了一瞬的人生片段。如诗人专心为每一株嫩芽,赋予与夏日相同的名字;又如诗人穿越这风雨交加的区域,只为与友人共叙过去的甘苦。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甚至忽视的场景,但在反复审视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新的东西。它不再仅仅是日常生活本身,而是变成了一个文学事实和文学故事。

由此看来,那些具体且沉默的人们内心深处隐秘而汹涌的情感,经过步缘文学化的处理后,变成了一种陌生的存在。这种陌生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将熟悉的东西重新变得陌生,从而带来新的感受。例如,“车在风雨中摇摇晃晃,窗外的景色让人心惊胆战。我深知,暴雨过后,酒菜的香气更加醇厚;而被时光晾晒的友情,会特香”(《暴雨后的……》)。这样的书写,为当下的生命赋予了一种“值得如此”的深刻意义。让读者在这些生动的画面中看见自己,从而重新发现共鸣与连接。

相比之下,这组诗歌的最后一首显得古朴而纯粹。诗人写道:“更远处的山峦,与落日渐渐接近/嵌入落日与山峦的背景,/我忆起那片宁静的海”(《在乡间忆起宁静的海》)。这些内容直接或间接地与步缘的经验相关,因此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步缘曾经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他所理解的乡愁的一部分。在步缘的诸多作品中,“念去去”与“归去来”并非相互矛盾,反而常常表现为个体难以逃脱的命运之两面。

步缘的诗歌创作,一言以蔽之,巧妙地融合了多种叙述手法,深入洞察现实,力图解析并穿透那些属于当下、尚未被明确定义的经验,从而构建出一种独具个性的叙事美学。其作品常常带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感觉,仿佛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平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时间、空间和人物都可以按照诗人的意愿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秩序和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步缘的乡间叙事不仅是一种深情的独白,更是与读者之间深刻的对话。在这种独白与对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突如其来的、令人百感交集的情感触动。有心的读者亦可以从文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亲人的影子、朋友的影子,陌生而异化,亲切而温暖。我们也由此在诗歌的誊写空隙中感受到一种更大的“空间感”,这是独属于步缘的另一阙烟火人间。

文字:吴荣强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
湾韵·悦读丨独具个性的叙事美学 ——评步缘组诗《途径真实的幻境》
珠海特区报 2024-12-27 02:24

在我的印象中,诗人步缘的文字总是弥漫着一种宁静而深邃的气质。他通过不断的积淀与观察,擅长从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提炼出独特的感知,并以多维的方式呈现给读者。《途径真实的幻境》(载《珠海特区报》2024年8月28日湾韵副刊)这组作品便是其风格的典型体现。在这组诗中,他巧妙地运用意象与隐喻,将日常的琐碎与超现实的梦境交织在一起,创造出一种既熟悉又陌生的阅读体验。

步缘的诗作,还散发着一种独特的魅力,这种魅力源自于题目中“真实”与“幻境”两个关键词所揭示的深刻对立与和谐统一。这一对立与统一不仅体现了诗人对这组作品深厚的情感寄托和创作心血,更精确地说,它是诗人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勾勒出的一幅幅意境深远的“素描”。每一句诗行都犹如一扇窗户,透过它们,我们得以窥见那些隐藏在平凡生活背后的非凡景象。

事实上,步缘写诗,却并不情愿认领“诗人”这一身份。他剥离某种虚荣的映衬,径直进入自我、语言和俗世的朴素关系。在《让花开在心间》一诗中,他这样剖白:“让花开在心间吧,那棵树/依旧守护着大地。无法言说的情感/交给岁月去轻描淡写。”很多时候,我们唯有放下诗人的身份,才能真正触及诗歌的本质。而当我们重新融入生活和时代的炽热现场时,诗人这一身份便如同蝉蜕般显得可有可无了。

当然,诗歌不仅追求美感,还需释放善良的光辉,并最终触及真实——深刻揭示我们的生存现实与生命真相。步缘的诗作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去修辞化”,既不晦涩也不艰深,但同样不简单。他将修辞降至最低限度,在朴素之中展现出深刻的内涵和深厚的功力。例如这样的诗句:“我生长于泥中,又深深扎根于大地/而非天空中那朵轻盈飘浮的云朵”(《泥泞之花》)。这种抒写无疑以故乡的巨大包容性实现了诗人的自我成长与作品诗性空间的无限延展。

也就是说,作为诗人的步缘,不仅以文学的形式“认领”了一个大家共同生活过的故土,更是用富有力量且温柔的方式,将个体遭遇与社会历史进程紧密相连,凝结成诗意的叙事,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人的境况”。如今回望那些艰难的时刻,他颇有些陆游《游山西村》中“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味。然而,正是在不敢回头却又不得不回头的过程中,我们才能一次次重新辨认自我生命里的重要时刻。

此外,我们也看到这组诗中的诸多句子被浓烈的情感所包裹,句与句之间蕴含着独特的节奏,跳跃的空白充满了诗意。仿佛在纷杂的人潮中,截取了一瞬的人生片段。如诗人专心为每一株嫩芽,赋予与夏日相同的名字;又如诗人穿越这风雨交加的区域,只为与友人共叙过去的甘苦。这些都是我们熟悉甚至忽视的场景,但在反复审视的过程中,我们会看到新的东西。它不再仅仅是日常生活本身,而是变成了一个文学事实和文学故事。

由此看来,那些具体且沉默的人们内心深处隐秘而汹涌的情感,经过步缘文学化的处理后,变成了一种陌生的存在。这种陌生化的过程,实际上是将熟悉的东西重新变得陌生,从而带来新的感受。例如,“车在风雨中摇摇晃晃,窗外的景色让人心惊胆战。我深知,暴雨过后,酒菜的香气更加醇厚;而被时光晾晒的友情,会特香”(《暴雨后的……》)。这样的书写,为当下的生命赋予了一种“值得如此”的深刻意义。让读者在这些生动的画面中看见自己,从而重新发现共鸣与连接。

相比之下,这组诗歌的最后一首显得古朴而纯粹。诗人写道:“更远处的山峦,与落日渐渐接近/嵌入落日与山峦的背景,/我忆起那片宁静的海”(《在乡间忆起宁静的海》)。这些内容直接或间接地与步缘的经验相关,因此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是步缘曾经生活的一部分,或者说,是他所理解的乡愁的一部分。在步缘的诸多作品中,“念去去”与“归去来”并非相互矛盾,反而常常表现为个体难以逃脱的命运之两面。

步缘的诗歌创作,一言以蔽之,巧妙地融合了多种叙述手法,深入洞察现实,力图解析并穿透那些属于当下、尚未被明确定义的经验,从而构建出一种独具个性的叙事美学。其作品常常带有一种超脱现实的感觉,仿佛是在现实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平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时间、空间和人物都可以按照诗人的意愿重新排列组合,形成一种新的秩序和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步缘的乡间叙事不仅是一种深情的独白,更是与读者之间深刻的对话。在这种独白与对话中,我们能够感受到那种突如其来的、令人百感交集的情感触动。有心的读者亦可以从文字中看到自己的影子、亲人的影子、朋友的影子,陌生而异化,亲切而温暖。我们也由此在诗歌的誊写空隙中感受到一种更大的“空间感”,这是独属于步缘的另一阙烟火人间。

文字:吴荣强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吴颖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