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大家丨如何讲述黄鼠狼的故事(小小说)

黄鼠狼在村子里名声不好,首先它的居处不好,据说睡在坟地里,在坟头上钻个洞,贴着棺材板,是它的家;其次,它有时会到村子里偷鸡,鸡在农人眼里不只是美味,主要靠它下的蛋来换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谁家母鸡被偷,主妇会落泪的。

祖父手巧。农闲时,他用木板订了一个小木箱,两三尺长,五寸见方。里面设好机关,放上煮熟的小杂鱼,香油浸透。木箱放在鸡薮旁边。

我知道他在干什么,但是祖孙俩都不说话,祖父静悄悄做好这一切,我受到他眼光的暗示,不发问,不打岔,唯有如此,这神秘的木箱才会发生作用。黄鼠狼是通灵的,事前,我们不能发出任何信息,这种神秘的气氛让我感到任务庄严肃穆。

这是头天傍晚的事,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祖父更早。木箱已立在屋檐下,里面动静很大,有东西上蹿下跳。我有点惊喜又有点不安,千万别弄跑了,听人说,跑了,它一定会回来报复。

祖父仍不说话,他找来一只布袋,这只布袋我原来没有见过,是装什么的呢?灰白色,家纺布,很旧。

祖父将布袋套住木箱的一头,一只手抓住袋口,另一只手伸进去拉开木箱的门。祖父抽出木箱,扔到一边,一手将布袋口捏紧,缠绕,打成死结。

现在怎么办?我瞪大眼睛想。

祖父一语不发,将布袋拎到一棵老榆树下,站定,挥舞手臂,抡起布袋猛烈地撞击在榆树粗糙结实的树干上。里面唧唧的叫声终于停止了,有血迹从灰白色的布袋里渗出来。

祖父说,叫你再来偷鸡。

一只芦花鸡被拖走了,一只黄母鸡中途被救下来。但,一定是这只倒霉的黄鼠狼干的吗?我不知道,也不敢发问。

布袋里不再有动静。祖父又将布袋放到榆树边的水塘里,回到屋里抽了一袋烟。出来时,祖父手里拿了一把尖刀,刀尖一道寒芒。这把刀,我从未见过。

那时,供销社收购黄鼠狼皮。我在供销社的墙上看到过黄鼠狼的图片,还有介绍如何剥皮晒干的文字。黄鼠狼皮可以做裘皮大衣,尾巴毛可以做毛笔。黄鼠狼皮要完整,不能有破洞。毫无破损的一等品能卖五六块钱,可以换来一个劳力的半月口粮。

据说,黄鼠狼的肉有浓重的臭味,没人吃。不能食其肉但是可以寝其皮,不知谁有福气消受这一小块皮囊。祖父怎样晒干这张黄鼠狼的皮,我已不记得。我看了一眼黄鼠狼的脑袋,在榆树上摔破了,一只眼里有血,另一只眼睁着。这种惨状让我产生了不应该有的同情。当时我还为这点同情惭愧,觉得对不起死去的老母鸡。现在想,吃鸡是黄鼠狼的基因决定的,不能算是道德上的过错吧?你能让野狼吃胡萝卜?

我跟弟弟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弟弟说,你记忆出问题了。那只黄鼠狼没有变成一张皮。

那你说说。

祖父用布袋套住木箱口的时候,它的确像一块石头掷向水中,你忘了,那只布袋用了太久,棉纱已经荒了,黄鼠狼圆溜溜的小脑袋从布袋里钻出来了,它像水蛇一样,游走了。祖父气得大骂,还将木箱摔坏了。

我怎么记得还有刀,还有黄鼠狼的皮呢?绑在树上,我现在还能想起来,黄鼠狼四肢张开的样子。

你记得的是不是那只黄母鸡?祖父从坟地里抢回来,开水烫了,用刀切除了被黄鼠狼咬掉的部分,然后挂在树上晾干。

我脑海里那片坚实的画面被水洇过了一样。一旦别人质疑我的记忆和观点,我就陷入自我怀疑中。原来坚如磐石的信念,迅速出现裂缝。弟弟用新的讲述覆盖我的记忆,原有记忆的画面破碎了,像水面的油,漾开去,终至于无。

本来我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思路很清晰,祖父的每个动作前后相继,连祖父抽烟的那支竹根做的烟筒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他放下烟筒,烟筒的铜头烟窝砸在小木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祖父从屋子里走出来时,手拿尖刀,寒光闪闪。这一切声响和画面都清晰完整,如果没有弟弟的质疑和反驳。

这个故事是一串完整的珠子,弟弟的话就像剪刀,将串珠的线剪断了,珠子散落一地。我不敢自圆其说,是我的记忆出了问题,还是弟弟的讲述更可靠?

在我的记忆里,根本就没有弟弟这个角色,只有两个人,祖父和我。村口的水塘旁边,一棵老榆树,一个作为诱捕笼的木箱,一个布口袋。远处是打谷场,深秋,稻子已经收割,庄稼地里一片荒凉。黄鼠狼遭遇到了难耐的饥饿,它没有在收割之前囤一点粮食,现在,它为了果腹送掉了性命。

弟弟说,那年我五岁了,就站在你身边。那只黄鼠狼钻到水里,像我打的水漂,嗖嗖嗖,就到了对岸,然后,顺着打谷场,消失在只有稻根的田野深处。

我们记起的是同一件事吗?是不是有一只黄鼠狼跑掉了,有一只被祖父剥了皮?而且我们在各自的现场?如果是这样,上面两个场景分别呈现就不互相抵牾了,我们兄弟俩也能达成共识,不会为了一只几十年前的黄鼠狼弄得心里疙里疙瘩。

弟弟果断地说,是一件事。你站在祖父身边,拿了一只黄杨木的弹弓,红色的胶皮。我问你要,你不给。我正生气,那只黄鼠狼就从布口袋里钻出来,从我身边飞一样窜到水塘里。细节是通过另一个相关事件确立的,我不会记错,那个弹弓让我确信你就在现场。

冯渊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著有《仰望星空从仰望伟人开始》等十种。近年在《上海文学》《解放军文艺》《散文》《长城》《散文百家》《青年作家》等发表文学作品数十万字。

文字:冯 渊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董帅奇
湾韵·大家丨如何讲述黄鼠狼的故事(小小说)
珠海特区报 2024-12-30 04:29

黄鼠狼在村子里名声不好,首先它的居处不好,据说睡在坟地里,在坟头上钻个洞,贴着棺材板,是它的家;其次,它有时会到村子里偷鸡,鸡在农人眼里不只是美味,主要靠它下的蛋来换针头线脑油盐酱醋。谁家母鸡被偷,主妇会落泪的。

祖父手巧。农闲时,他用木板订了一个小木箱,两三尺长,五寸见方。里面设好机关,放上煮熟的小杂鱼,香油浸透。木箱放在鸡薮旁边。

我知道他在干什么,但是祖孙俩都不说话,祖父静悄悄做好这一切,我受到他眼光的暗示,不发问,不打岔,唯有如此,这神秘的木箱才会发生作用。黄鼠狼是通灵的,事前,我们不能发出任何信息,这种神秘的气氛让我感到任务庄严肃穆。

这是头天傍晚的事,第二天我起了个大早,祖父更早。木箱已立在屋檐下,里面动静很大,有东西上蹿下跳。我有点惊喜又有点不安,千万别弄跑了,听人说,跑了,它一定会回来报复。

祖父仍不说话,他找来一只布袋,这只布袋我原来没有见过,是装什么的呢?灰白色,家纺布,很旧。

祖父将布袋套住木箱的一头,一只手抓住袋口,另一只手伸进去拉开木箱的门。祖父抽出木箱,扔到一边,一手将布袋口捏紧,缠绕,打成死结。

现在怎么办?我瞪大眼睛想。

祖父一语不发,将布袋拎到一棵老榆树下,站定,挥舞手臂,抡起布袋猛烈地撞击在榆树粗糙结实的树干上。里面唧唧的叫声终于停止了,有血迹从灰白色的布袋里渗出来。

祖父说,叫你再来偷鸡。

一只芦花鸡被拖走了,一只黄母鸡中途被救下来。但,一定是这只倒霉的黄鼠狼干的吗?我不知道,也不敢发问。

布袋里不再有动静。祖父又将布袋放到榆树边的水塘里,回到屋里抽了一袋烟。出来时,祖父手里拿了一把尖刀,刀尖一道寒芒。这把刀,我从未见过。

那时,供销社收购黄鼠狼皮。我在供销社的墙上看到过黄鼠狼的图片,还有介绍如何剥皮晒干的文字。黄鼠狼皮可以做裘皮大衣,尾巴毛可以做毛笔。黄鼠狼皮要完整,不能有破洞。毫无破损的一等品能卖五六块钱,可以换来一个劳力的半月口粮。

据说,黄鼠狼的肉有浓重的臭味,没人吃。不能食其肉但是可以寝其皮,不知谁有福气消受这一小块皮囊。祖父怎样晒干这张黄鼠狼的皮,我已不记得。我看了一眼黄鼠狼的脑袋,在榆树上摔破了,一只眼里有血,另一只眼睁着。这种惨状让我产生了不应该有的同情。当时我还为这点同情惭愧,觉得对不起死去的老母鸡。现在想,吃鸡是黄鼠狼的基因决定的,不能算是道德上的过错吧?你能让野狼吃胡萝卜?

我跟弟弟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弟弟说,你记忆出问题了。那只黄鼠狼没有变成一张皮。

那你说说。

祖父用布袋套住木箱口的时候,它的确像一块石头掷向水中,你忘了,那只布袋用了太久,棉纱已经荒了,黄鼠狼圆溜溜的小脑袋从布袋里钻出来了,它像水蛇一样,游走了。祖父气得大骂,还将木箱摔坏了。

我怎么记得还有刀,还有黄鼠狼的皮呢?绑在树上,我现在还能想起来,黄鼠狼四肢张开的样子。

你记得的是不是那只黄母鸡?祖父从坟地里抢回来,开水烫了,用刀切除了被黄鼠狼咬掉的部分,然后挂在树上晾干。

我脑海里那片坚实的画面被水洇过了一样。一旦别人质疑我的记忆和观点,我就陷入自我怀疑中。原来坚如磐石的信念,迅速出现裂缝。弟弟用新的讲述覆盖我的记忆,原有记忆的画面破碎了,像水面的油,漾开去,终至于无。

本来我在讲述这个故事时思路很清晰,祖父的每个动作前后相继,连祖父抽烟的那支竹根做的烟筒我都记得清清楚楚,他放下烟筒,烟筒的铜头烟窝砸在小木桌上,发出沉闷的声响。祖父从屋子里走出来时,手拿尖刀,寒光闪闪。这一切声响和画面都清晰完整,如果没有弟弟的质疑和反驳。

这个故事是一串完整的珠子,弟弟的话就像剪刀,将串珠的线剪断了,珠子散落一地。我不敢自圆其说,是我的记忆出了问题,还是弟弟的讲述更可靠?

在我的记忆里,根本就没有弟弟这个角色,只有两个人,祖父和我。村口的水塘旁边,一棵老榆树,一个作为诱捕笼的木箱,一个布口袋。远处是打谷场,深秋,稻子已经收割,庄稼地里一片荒凉。黄鼠狼遭遇到了难耐的饥饿,它没有在收割之前囤一点粮食,现在,它为了果腹送掉了性命。

弟弟说,那年我五岁了,就站在你身边。那只黄鼠狼钻到水里,像我打的水漂,嗖嗖嗖,就到了对岸,然后,顺着打谷场,消失在只有稻根的田野深处。

我们记起的是同一件事吗?是不是有一只黄鼠狼跑掉了,有一只被祖父剥了皮?而且我们在各自的现场?如果是这样,上面两个场景分别呈现就不互相抵牾了,我们兄弟俩也能达成共识,不会为了一只几十年前的黄鼠狼弄得心里疙里疙瘩。

弟弟果断地说,是一件事。你站在祖父身边,拿了一只黄杨木的弹弓,红色的胶皮。我问你要,你不给。我正生气,那只黄鼠狼就从布口袋里钻出来,从我身边飞一样窜到水塘里。细节是通过另一个相关事件确立的,我不会记错,那个弹弓让我确信你就在现场。

冯渊 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高中语文教研员,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著有《仰望星空从仰望伟人开始》等十种。近年在《上海文学》《解放军文艺》《散文》《长城》《散文百家》《青年作家》等发表文学作品数十万字。

文字:冯 渊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董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