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和救赎
□ 方寸玉
那天去崔岗艺术家村拜访作家士元,见面我就埋怨他,夏天连续40度高温,我在磨子潭给你订了民宿,你为啥不来?他说,老同学你有所不知,我有个忘年交的朋友,后排房上幼儿园的小女孩,现在是我的领导了,她不批准呀;这小精灵太好玩了,她每天给我的欢乐,抵消暑热了。正聊着,一个四五岁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推门进来,不怯生,有礼貌,喊两声爷爷好,就自个儿在客厅玩去了。士元说,我每天要带她散步、做游戏、讲故事;你不知道她多机灵,看中了我的一个盒子,答应给她,她拿起走几步又放回,说周爷爷,还是先放你家吧,过年你再给我,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叫我还你了。
原先住在他们宅院的画家夫妇回城了,把建造的三层别墅送给了她家,小精灵跟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停地说,让周爷爷也过来住,给他哪一间好呢?她把我和她的家人无差别啦。
士元兄边聊边流露出如饮三大白的神情,使我感慨良深。为了潜心写作,15年前退休后,他就租住在合肥郊区这个小村子;儿孙居京,一年难见几面,事业有成日子充实,唯缺含饴之乐。好在上苍有眼,送来邻家小他70岁的小孩,弥补了空落下的隔代情。
在享受隔代情方面,我比士元幸运。和老伴一起照料大孙子读小学六年,辛苦当然一箩筐,可我这个小名叫乐乐的大孙子,回馈我们的欢乐,真是车拉不尽船装不完。兹举一例:三年级某天,我问:乐乐呀,爷爷每晚帮你洗澡,爷爷老了自己洗不动澡了,咋办?话音一落,孙子就说:爷爷,有我呀,我帮你洗。一旁的奶奶插话:奶奶也洗不动了,帮不帮呢?这个,我就不知道了。看他眉心紧锁的样子,我出主意道:叫你老婆给奶奶洗哇!孙子开了窍:对,老婆是女的,叫她帮奶奶洗澡,不给奶奶洗我就不要了,换掉。我说:换老婆麻烦,最好你找老婆的时候,选个愿意给奶奶洗澡的。他说:明白了,爷爷。过会又问我:爷爷,我老婆也能帮姥姥洗澡吧?能!我说:许多年后,我们老到不能动了,你给爷爷和姥爷洗澡,你老婆呢,帮奶奶和姥姥洗澡。好,就这样!孙子果断说。
大人对童言,是不能当真的;可彼时儿童对大人说的话,一准是真的。童真、童趣、稚气,之所以可爱,就基于这拒绝包装不戴面具的真诚:孩子的天真、天籁、单纯、质朴和大爱,一如未被世俗灰尘所污染的晨曦,鲜嫩而清亮。故,《道德经》倡导成人“复归于婴儿”,苏格拉底面对毒汁,沉静的面孔仍浮现出孩童般思索的神情,尼采推崇婴儿阶段是人生经历了骆驼、狮子阶段后的第三个生命旅程,李贽用头颅换给中国人的“童心说”;还有雨果、狄更斯、安徒生、托尔斯泰、曹雪芹笔下率真的孩子及葆有童心的比埃尔、贾宝玉们,无不昭示处于现代困境中的人们:亲近孩子,师法孩子,可得救赎。
对此,我有真切体验。儿子一岁多而我虚龄三十那年的初春,我到安徽师大参加省秘书培训班学习。不到两个月,与某女同学彼此间的话,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一次闲聊后,我独自回宿舍,脑子里浮现出与妻儿告别的情景:抱在怀里的儿子,脸对脸盯着我,奶声奶气地问:爸爸学完还来家吧?当然来家,我承诺。可现在不对劲了呀,照此下去,即使7月上旬结业回家,心扔到外面去了,怎么面对儿子那双清澈而热切的眼睛?纠缠半夜,我决定与某同学保持正常距离。我们那个班,学员多来自各市委办和市府办,素质高,对方于不经意间也调整好了状态。大吉。而今老矣,回望走过的人生路,虽曲折逶迤,还算平稳干净,妻与子的帮助,甚为关键。
我所敬重的文论家兼诗人刘再复,在向克尔凯郭尔致意时说:“因为孩子,你在艰难中找到支柱,在忧虑中找到安宁,在气馁中找到力量,在坎坷中找到不屈不挠的勇气。孩子是你身上的原始宇宙,天真、坦率、正直、诚实、原创的灵感和思想的第一推动力,全在这不会衰老的鸿蒙世界里。”作为俗子,我心向往之而难以企及,但既然已悟到人世的欢乐和救赎,也愿紧跟其后,追随和师法孩子,将回归童年那清新明丽的心灵原野,作为余生的目标。
菠萝之心(二首)
□ 张敏华
兰若亭
曲径通幽处,兰花香,杜若更香。
草长莺飞,日常炎热的
心空,容忍的是风,是雨……
一幅梅兰竹石图,
“兰若山高处,烟霞障几重。”
心中有山,山上有亭,
人生一世,也就是上山下山,
观思,亭内亭外——
纵然自己,只是兰若亭
飞檐上的一只麻雀,或一片落叶。
菠萝
以为菠萝像芒果一样长在树上,
可它却长在田间地头。
因为惊喜来得太快,手被它的
锯齿划出一道道血痕。
菠萝为什么没有长在树上?
满身的鳞刺想说出什么?
我的出生,和菠萝一样──
有一颗菠萝之心。
土陶上的舞者
□ 毛正宏
走进荣县土陶创意园一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展架上摆放着各色文创土陶器物,琳琅满目,器型造型各异,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在一组东坡文人壶面前,我停住了脚步,这组陶器器型小巧灵异,书法遒劲灵动,东坡人物豪放飘逸。这时,迎面走来一位中年人,戴着眼镜,笑容舒展和缓,一双温暖的手伸了过来握住,这是一双长期与陶土打交道的手,这是一双拿着画笔挥洒自如的手,这是一双在荣州土陶的舞台上纵横捭阖舞蹈的手,这双手属于创作了成千上万艺术陶作品的荣州土陶首席艺术家刘勇。
刘勇,名号“一澄”,寓意简单、干净,有一汪澄澈碧水,承载了质朴简净的艺术追求,著名画家、陶瓷艺术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新文人画”大师王孟奇,画风质朴喜乐,于恬淡快乐中见哲理。刘勇一直致力于绘画艺术,并在艺术界荣誉满满,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在2017年泛起波澜,开启了又一艺术的生命之旅。他应邀前往云南美丽的小城弥勒和紫陶之都建水。经过烈火的冶炼,朴素的泥土最终变成了精美的陶器,对刘勇始终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刘勇全身心投入到荣州艺术陶产品开发之中,做一个在荣州艺术陶领域敢吃螃蟹的人,开始了艺术陶的开疆拓土,将深厚的美术功底与荣县传统土陶艺术完美嫁接,将荣县土陶从粗犷的工业陶演变为注入文化符号的艺术陶,最终让荣州陶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华丽转身,嬗变为“会说话的陶”。
什么是文化艺术陶?刘勇在艺术陶探索的道路上苦苦思索,不断拷问自己:就是在不同造型的陶具上写上几段励志的文字,或者写上一段书法,随意画几幅画,嫁接上几段有名的古诗词,没有这么简单。要让陶具赋有艺术的灵魂,需要从设计、制陶、布局、绘画、上色等全过程全方位精心打造,甚至到一个文字的造型,都要与陶具完美契合,最终一件作品让人能真切感受到创作者的心境。在刘勇看来,荣县的陶土质量非常高,陶土品种也非常多,土质色彩丰富,为艺术陶产品丰富内涵提供了可能。由于受不同陶土的特性、火候的选择乃至天气的影响,烧制后的成品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期待。每一件陶器都要耐心经过拉坯、塑形、创作、绘画、雕刻、上色、烧制、打磨等70余道工序。泥土性质、画面色彩、用料、温度、湿度等等,不同的变量相互组合,一件件土陶艺术品在火焰的怀抱里脱胎换骨。一次次推陈,一次次创新,一件件白泥文人壶、文人画四方壶、不染尘荷花文创壶、千里江山文创壶等不断呈现,大受市场青睐。刘勇又从曾经在荣县做官的陆游、从眉山走出的苏轼等古人诗文中寻找灵感,大胆尝试将彰显文人风骨的文化符号注入到荣州陶上,东坡文人艺术陶、陆游文人艺术陶、熊猫文创陶等系列作品大受市场追捧,收到了更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创立了荣州陶“一澄”品牌。“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这是八百多年前,曾主政荣州府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誉荣县的诗句。刘勇的文人艺术陶作品更进一步丰富了陆游笔下的“诗书之乡”内涵。
绘画作品是平面的,艺术陶作品立体的载体形式布局的图案和文字,更直观阐释人生的至善至美,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还有装饰以及收藏价值。把玩刘勇的作品,看到苏东坡饱满可爱,目光澄澈,始终带着微笑,流露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内心深处能够真实地感受“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意境;萌态可掬的熊猫,或懒洋洋坐着,或蜷缩成一团,或悠然自在闲庭信步,或鼻嗅竹叶香,或嬉戏玩耍,仿佛能融化人心,让人精神萌化了;荷花在夏日阳光下轻轻摇曳,犹如散发着淡淡清香,露珠在花瓣上闪烁,如同镶嵌的珍珠熠熠生辉,一朵午荷,傲然挺立,宛如天地间最纯洁的存在;在刘勇作品里,陆放翁是恬静的,或清新飘逸,或静坐写诗,他正在写《入荣州境》,“长筒汲井熬雪霜,辘轳咿哑官道傍”的声音遥遥传来,响彻耳边。把玩这些作品,仿佛溯回文人雅客酌酒吟诗的时代,与先贤对话,倾听灵魂的声音。这些创意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刘勇作为艺术家经过多年的锤炼揣摩所练就。看似简单的意象却拥有深厚的造型功底,唯有对水墨和笔力有精准和熟稔的把控,才能调动起整个画面的气韵和灵魂,形成结构的统一。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荣县土陶非遗传承人及本土艺术家闯出了一方天地,参加了新加坡国际文化博览会、香港文化艺术博览会、北京国际服贸会……在土陶的舞台上崭露头角,请苏东坡带货,随陆游出川,借大熊猫迈上中美交易平台国际大舞台,启航艺术品金融化“中国文化出海”行动。
“此处安心是吾乡”。刘勇的生活和艺术已完全融入荣县的山山水水和人间烟火,已将荣县作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刘勇对于荣州艺术陶的发展始终挂念于心,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艺术才俊加入艺术陶研发,帮助引进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工作室落户荣县,把荣州土陶文化发展成为一个更大的新兴产业,建一个荣州陶艺术小镇,助力千年陶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初 春(组诗)
□ 谢克强
初春
春 躲在冬的深处
蠢蠢胎动传到冬的这岸
也传到我的窗前
站在冬的篱笆下
一阵细雨翻过冬的篱笆
掠过我的窗口
撩开雨丝的迷蒙
神经末梢的毛毛细雨
这会儿要去哪里呢
一阵毛毛细雨过后
只见窗外袅袅的柳丝上
萌生了一缕缕鹅黄
困倦一夜的眼睛
骤被柳丝新芽咬得发痒
忙抬眼远望
不禁痴痴地读着
顺着柳丝儿初绽的鹅黄
隐隐读出几丝醋意
只因我的笔还未醒来
似在等那呢喃细语的燕子
天外飞来 将它喊醒
新绿
残雪还未消融
河边等待了一冬的柳枝
还没来得及尽情舒展臂膀
这时 几只惺忪的燕尾
剪下春的消息
燕子着意衔着一个绿字
砸在雪后的田野上
砸得蛰伏一冬的种子
奋身破土而出
一种蓬勃向上的美
装点着醒来的大地
许是感受温柔的爱抚
路边的小草
一夜间也绽出小小的嫩芽
纤纤的细节 穿过早春二月的风
摇曳无声的绿
就在燕子的呢喃声里
我竟忘了拔下一茎白发
静寂中 荒芜一冬的心
在呢喃声里骤然醒了
走进满眼新绿的春天
生命还会苍老吗
草叶
远处 冰冻的钟声还没有醒来
隔岸的残雪也未消融
一株小草急匆匆拱破季节
骤以一缕新绿
预告春的消息
一缕新绿
似一把并不明丽的剑
怎以力的锋刃劈向冬的暴戾
残冬渐渐溃败
绝望的泪从草叶上滴落
洗绿三月
不争沃土
相思却顽强地扎进泥里
更有生命的根须
汲取泥土热血沤过的汁液
不然 怎有力量站在风里雪里
满怀期待
伫望春的消息
一缕新绿亮丽了我的眼睛
待我久久地注视之后
不禁骤然想起
大洋彼岸的那位大胡子
与他的《草叶集》
春之声
轻轻推开春天的门扉
一股泛潮的气息
从一粒粒种子里溢出
扑面而来
令我一阵眩晕
不等春的气息弥漫开来
我看见一只小鸟
驾着风的翅膀
从河的那岸飞来
落在对岸的树上
在枝头颤动
感念的目光
追着落在树上的小鸟
有种梦醒的感觉
小鸟由暗转晴的歌声
照亮一河两岸的残雪
树林打了一个哈欠
我不由转身一望
只见河岸随风飘动的柳枝上
渐次萌生
一个一个翠嫩的鸟嘴儿
似要唱些什么
于是 在柔情融融的河边
我随意折了一根柳枝
做了一支柳笛
用嘴轻轻一吹
竟然吹出一声声鸟鸣
惊起一片片水声
抢票记
□ 徐 迅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我与故乡虽然没有关山阻隔,却是路迢水长。因此每年春节我都是坐着火车赶回家。而抢火车票,也就成了与过年差不多重要的一件大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春运”一词已诞生。我到北京工作即加入抢票大军。那时祖国大地奔跑的都是绿皮火车,购买车票的地方不外乎三种:火车站直接购买、机关与外地驻京办的购票处,以及街头出现的售票点。记得有一年买不到票,我灵机一动,找到当时一位在铁道部工作的朋友,他找人批了张白纸条,我到窗口一递交,果然买到了火车票。
后来,街头飞机火车售票点起作用。有几年出行,我找的都是他们。后来老乡中就有开售票点的。我一个电话打过去,他就差人送来票,当然要收手续费的。但春运期间,一票难求。一到售票点不是排长长的队伍,就是像闯进了威虎山的匪窝。售票员身边围着一班人,死死地盯着他。他面前有一部386或486的电脑。他的手不停地敲着键盘。手动一下,键盘响一下,围观人的头就朝前伸一下。售票室里气氛严肃,香烟缭绕,呛人肺腑,但无人指责。我们深处其中,一身羽绒或棉衣被熏得烟气沉重,臭不可闻。购一张票,那时手续费是5块钱。抢到票的人嘘了口气,抢不到票的,就一脸的晦气。
“黄牛党”们此时应运而生,我也曾找过他们。有一回在一家宾馆里交易,宾馆明明就在北京西站旁边,他们却带我七绕八绕的,还不停地回头,打电话用的也是暗语。进了房间,我按要求如实付款,他窸窸窣窣地掏出几张火车票。然后双方各自离开,重归陌路。这样的票,黄牛党们一张要收30至40元不等的手续费。
动车与高铁的出现,不仅部分地取代了绿皮火车,而且增加了车型,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对于我们“抢票族”而言,不啻是一个莫大的福音。为此,我们欢呼雀跃了一阵子,那阵子也果然非常方便。票价贵是贵了点,但坐着舒适、快捷。火车风驰电掣,一日千里,很多地方朝发夕至,眨眼间就到了目的地。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可惜抢票却又重回了春运。尽管购票可以在网上进行——铁路部门早就有了自己的网站:12306。但这线上购票,平时还很方便,一到春运,却让人神经崩溃与绝望。票从开卖转眼就是“秒完”。即便一家人守着抢,也抢不到一张。再看网上,哗啦啦,全是一片蓝色的“候补”两字,有趣的是,那字后面还有个蓝圆圆的加号。
还有些网站也可以购票,当然,这是要交手续费的。咬牙切齿加钱抢票,一颗心依然七上八下的。抢着抢着,就发觉这些购票的网站,竟然设计了多种抢票方案。比如,让你在车内换座,让你向后多买几站,让你加钱预订、全天候地抢……无奈,这次我就以多买几站的钱抢到了回家的票。看那票,票价清清楚楚,用的是火车站明码标价。多交的手续费一点也看不见。这情形就像我与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激战。他们胜利了,他们打扫了战场,他们一点痕迹也不留。
我几十年乐此不疲地回家过年,对于抢票已颇有心得……
欢乐和救赎
□ 方寸玉
那天去崔岗艺术家村拜访作家士元,见面我就埋怨他,夏天连续40度高温,我在磨子潭给你订了民宿,你为啥不来?他说,老同学你有所不知,我有个忘年交的朋友,后排房上幼儿园的小女孩,现在是我的领导了,她不批准呀;这小精灵太好玩了,她每天给我的欢乐,抵消暑热了。正聊着,一个四五岁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推门进来,不怯生,有礼貌,喊两声爷爷好,就自个儿在客厅玩去了。士元说,我每天要带她散步、做游戏、讲故事;你不知道她多机灵,看中了我的一个盒子,答应给她,她拿起走几步又放回,说周爷爷,还是先放你家吧,过年你再给我,这样,爸爸妈妈就不会叫我还你了。
原先住在他们宅院的画家夫妇回城了,把建造的三层别墅送给了她家,小精灵跟她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不停地说,让周爷爷也过来住,给他哪一间好呢?她把我和她的家人无差别啦。
士元兄边聊边流露出如饮三大白的神情,使我感慨良深。为了潜心写作,15年前退休后,他就租住在合肥郊区这个小村子;儿孙居京,一年难见几面,事业有成日子充实,唯缺含饴之乐。好在上苍有眼,送来邻家小他70岁的小孩,弥补了空落下的隔代情。
在享受隔代情方面,我比士元幸运。和老伴一起照料大孙子读小学六年,辛苦当然一箩筐,可我这个小名叫乐乐的大孙子,回馈我们的欢乐,真是车拉不尽船装不完。兹举一例:三年级某天,我问:乐乐呀,爷爷每晚帮你洗澡,爷爷老了自己洗不动澡了,咋办?话音一落,孙子就说:爷爷,有我呀,我帮你洗。一旁的奶奶插话:奶奶也洗不动了,帮不帮呢?这个,我就不知道了。看他眉心紧锁的样子,我出主意道:叫你老婆给奶奶洗哇!孙子开了窍:对,老婆是女的,叫她帮奶奶洗澡,不给奶奶洗我就不要了,换掉。我说:换老婆麻烦,最好你找老婆的时候,选个愿意给奶奶洗澡的。他说:明白了,爷爷。过会又问我:爷爷,我老婆也能帮姥姥洗澡吧?能!我说:许多年后,我们老到不能动了,你给爷爷和姥爷洗澡,你老婆呢,帮奶奶和姥姥洗澡。好,就这样!孙子果断说。
大人对童言,是不能当真的;可彼时儿童对大人说的话,一准是真的。童真、童趣、稚气,之所以可爱,就基于这拒绝包装不戴面具的真诚:孩子的天真、天籁、单纯、质朴和大爱,一如未被世俗灰尘所污染的晨曦,鲜嫩而清亮。故,《道德经》倡导成人“复归于婴儿”,苏格拉底面对毒汁,沉静的面孔仍浮现出孩童般思索的神情,尼采推崇婴儿阶段是人生经历了骆驼、狮子阶段后的第三个生命旅程,李贽用头颅换给中国人的“童心说”;还有雨果、狄更斯、安徒生、托尔斯泰、曹雪芹笔下率真的孩子及葆有童心的比埃尔、贾宝玉们,无不昭示处于现代困境中的人们:亲近孩子,师法孩子,可得救赎。
对此,我有真切体验。儿子一岁多而我虚龄三十那年的初春,我到安徽师大参加省秘书培训班学习。不到两个月,与某女同学彼此间的话,一天比一天多了起来。一次闲聊后,我独自回宿舍,脑子里浮现出与妻儿告别的情景:抱在怀里的儿子,脸对脸盯着我,奶声奶气地问:爸爸学完还来家吧?当然来家,我承诺。可现在不对劲了呀,照此下去,即使7月上旬结业回家,心扔到外面去了,怎么面对儿子那双清澈而热切的眼睛?纠缠半夜,我决定与某同学保持正常距离。我们那个班,学员多来自各市委办和市府办,素质高,对方于不经意间也调整好了状态。大吉。而今老矣,回望走过的人生路,虽曲折逶迤,还算平稳干净,妻与子的帮助,甚为关键。
我所敬重的文论家兼诗人刘再复,在向克尔凯郭尔致意时说:“因为孩子,你在艰难中找到支柱,在忧虑中找到安宁,在气馁中找到力量,在坎坷中找到不屈不挠的勇气。孩子是你身上的原始宇宙,天真、坦率、正直、诚实、原创的灵感和思想的第一推动力,全在这不会衰老的鸿蒙世界里。”作为俗子,我心向往之而难以企及,但既然已悟到人世的欢乐和救赎,也愿紧跟其后,追随和师法孩子,将回归童年那清新明丽的心灵原野,作为余生的目标。
菠萝之心(二首)
□ 张敏华
兰若亭
曲径通幽处,兰花香,杜若更香。
草长莺飞,日常炎热的
心空,容忍的是风,是雨……
一幅梅兰竹石图,
“兰若山高处,烟霞障几重。”
心中有山,山上有亭,
人生一世,也就是上山下山,
观思,亭内亭外——
纵然自己,只是兰若亭
飞檐上的一只麻雀,或一片落叶。
菠萝
以为菠萝像芒果一样长在树上,
可它却长在田间地头。
因为惊喜来得太快,手被它的
锯齿划出一道道血痕。
菠萝为什么没有长在树上?
满身的鳞刺想说出什么?
我的出生,和菠萝一样──
有一颗菠萝之心。
土陶上的舞者
□ 毛正宏
走进荣县土陶创意园一澄工作室,映入眼帘的是展架上摆放着各色文创土陶器物,琳琅满目,器型造型各异,色彩斑斓,令人赏心悦目。在一组东坡文人壶面前,我停住了脚步,这组陶器器型小巧灵异,书法遒劲灵动,东坡人物豪放飘逸。这时,迎面走来一位中年人,戴着眼镜,笑容舒展和缓,一双温暖的手伸了过来握住,这是一双长期与陶土打交道的手,这是一双拿着画笔挥洒自如的手,这是一双在荣州土陶的舞台上纵横捭阖舞蹈的手,这双手属于创作了成千上万艺术陶作品的荣州土陶首席艺术家刘勇。
刘勇,名号“一澄”,寓意简单、干净,有一汪澄澈碧水,承载了质朴简净的艺术追求,著名画家、陶瓷艺术家,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师从“新文人画”大师王孟奇,画风质朴喜乐,于恬淡快乐中见哲理。刘勇一直致力于绘画艺术,并在艺术界荣誉满满,可以安享天伦之乐之时,却在2017年泛起波澜,开启了又一艺术的生命之旅。他应邀前往云南美丽的小城弥勒和紫陶之都建水。经过烈火的冶炼,朴素的泥土最终变成了精美的陶器,对刘勇始终充满了神秘的诱惑。
刘勇全身心投入到荣州艺术陶产品开发之中,做一个在荣州艺术陶领域敢吃螃蟹的人,开始了艺术陶的开疆拓土,将深厚的美术功底与荣县传统土陶艺术完美嫁接,将荣县土陶从粗犷的工业陶演变为注入文化符号的艺术陶,最终让荣州陶浴火重生,凤凰涅槃,华丽转身,嬗变为“会说话的陶”。
什么是文化艺术陶?刘勇在艺术陶探索的道路上苦苦思索,不断拷问自己:就是在不同造型的陶具上写上几段励志的文字,或者写上一段书法,随意画几幅画,嫁接上几段有名的古诗词,没有这么简单。要让陶具赋有艺术的灵魂,需要从设计、制陶、布局、绘画、上色等全过程全方位精心打造,甚至到一个文字的造型,都要与陶具完美契合,最终一件作品让人能真切感受到创作者的心境。在刘勇看来,荣县的陶土质量非常高,陶土品种也非常多,土质色彩丰富,为艺术陶产品丰富内涵提供了可能。由于受不同陶土的特性、火候的选择乃至天气的影响,烧制后的成品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惊喜和期待。每一件陶器都要耐心经过拉坯、塑形、创作、绘画、雕刻、上色、烧制、打磨等70余道工序。泥土性质、画面色彩、用料、温度、湿度等等,不同的变量相互组合,一件件土陶艺术品在火焰的怀抱里脱胎换骨。一次次推陈,一次次创新,一件件白泥文人壶、文人画四方壶、不染尘荷花文创壶、千里江山文创壶等不断呈现,大受市场青睐。刘勇又从曾经在荣县做官的陆游、从眉山走出的苏轼等古人诗文中寻找灵感,大胆尝试将彰显文人风骨的文化符号注入到荣州陶上,东坡文人艺术陶、陆游文人艺术陶、熊猫文创陶等系列作品大受市场追捧,收到了更为不一样的艺术效果,创立了荣州陶“一澄”品牌。“其民简朴士甚良,千里郁为诗书乡。”这是八百多年前,曾主政荣州府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赞誉荣县的诗句。刘勇的文人艺术陶作品更进一步丰富了陆游笔下的“诗书之乡”内涵。
绘画作品是平面的,艺术陶作品立体的载体形式布局的图案和文字,更直观阐释人生的至善至美,在具有观赏性的同时还有装饰以及收藏价值。把玩刘勇的作品,看到苏东坡饱满可爱,目光澄澈,始终带着微笑,流露出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内心深处能够真实地感受“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意境;萌态可掬的熊猫,或懒洋洋坐着,或蜷缩成一团,或悠然自在闲庭信步,或鼻嗅竹叶香,或嬉戏玩耍,仿佛能融化人心,让人精神萌化了;荷花在夏日阳光下轻轻摇曳,犹如散发着淡淡清香,露珠在花瓣上闪烁,如同镶嵌的珍珠熠熠生辉,一朵午荷,傲然挺立,宛如天地间最纯洁的存在;在刘勇作品里,陆放翁是恬静的,或清新飘逸,或静坐写诗,他正在写《入荣州境》,“长筒汲井熬雪霜,辘轳咿哑官道傍”的声音遥遥传来,响彻耳边。把玩这些作品,仿佛溯回文人雅客酌酒吟诗的时代,与先贤对话,倾听灵魂的声音。这些创意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是刘勇作为艺术家经过多年的锤炼揣摩所练就。看似简单的意象却拥有深厚的造型功底,唯有对水墨和笔力有精准和熟稔的把控,才能调动起整个画面的气韵和灵魂,形成结构的统一。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荣县土陶非遗传承人及本土艺术家闯出了一方天地,参加了新加坡国际文化博览会、香港文化艺术博览会、北京国际服贸会……在土陶的舞台上崭露头角,请苏东坡带货,随陆游出川,借大熊猫迈上中美交易平台国际大舞台,启航艺术品金融化“中国文化出海”行动。
“此处安心是吾乡”。刘勇的生活和艺术已完全融入荣县的山山水水和人间烟火,已将荣县作为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刘勇对于荣州艺术陶的发展始终挂念于心,希望能有更多的青年艺术才俊加入艺术陶研发,帮助引进更多优秀的艺术家工作室落户荣县,把荣州土陶文化发展成为一个更大的新兴产业,建一个荣州陶艺术小镇,助力千年陶都插上腾飞的翅膀。
初 春(组诗)
□ 谢克强
初春
春 躲在冬的深处
蠢蠢胎动传到冬的这岸
也传到我的窗前
站在冬的篱笆下
一阵细雨翻过冬的篱笆
掠过我的窗口
撩开雨丝的迷蒙
神经末梢的毛毛细雨
这会儿要去哪里呢
一阵毛毛细雨过后
只见窗外袅袅的柳丝上
萌生了一缕缕鹅黄
困倦一夜的眼睛
骤被柳丝新芽咬得发痒
忙抬眼远望
不禁痴痴地读着
顺着柳丝儿初绽的鹅黄
隐隐读出几丝醋意
只因我的笔还未醒来
似在等那呢喃细语的燕子
天外飞来 将它喊醒
新绿
残雪还未消融
河边等待了一冬的柳枝
还没来得及尽情舒展臂膀
这时 几只惺忪的燕尾
剪下春的消息
燕子着意衔着一个绿字
砸在雪后的田野上
砸得蛰伏一冬的种子
奋身破土而出
一种蓬勃向上的美
装点着醒来的大地
许是感受温柔的爱抚
路边的小草
一夜间也绽出小小的嫩芽
纤纤的细节 穿过早春二月的风
摇曳无声的绿
就在燕子的呢喃声里
我竟忘了拔下一茎白发
静寂中 荒芜一冬的心
在呢喃声里骤然醒了
走进满眼新绿的春天
生命还会苍老吗
草叶
远处 冰冻的钟声还没有醒来
隔岸的残雪也未消融
一株小草急匆匆拱破季节
骤以一缕新绿
预告春的消息
一缕新绿
似一把并不明丽的剑
怎以力的锋刃劈向冬的暴戾
残冬渐渐溃败
绝望的泪从草叶上滴落
洗绿三月
不争沃土
相思却顽强地扎进泥里
更有生命的根须
汲取泥土热血沤过的汁液
不然 怎有力量站在风里雪里
满怀期待
伫望春的消息
一缕新绿亮丽了我的眼睛
待我久久地注视之后
不禁骤然想起
大洋彼岸的那位大胡子
与他的《草叶集》
春之声
轻轻推开春天的门扉
一股泛潮的气息
从一粒粒种子里溢出
扑面而来
令我一阵眩晕
不等春的气息弥漫开来
我看见一只小鸟
驾着风的翅膀
从河的那岸飞来
落在对岸的树上
在枝头颤动
感念的目光
追着落在树上的小鸟
有种梦醒的感觉
小鸟由暗转晴的歌声
照亮一河两岸的残雪
树林打了一个哈欠
我不由转身一望
只见河岸随风飘动的柳枝上
渐次萌生
一个一个翠嫩的鸟嘴儿
似要唱些什么
于是 在柔情融融的河边
我随意折了一根柳枝
做了一支柳笛
用嘴轻轻一吹
竟然吹出一声声鸟鸣
惊起一片片水声
抢票记
□ 徐 迅
“有钱无钱,回家过年”。我与故乡虽然没有关山阻隔,却是路迢水长。因此每年春节我都是坐着火车赶回家。而抢火车票,也就成了与过年差不多重要的一件大事。
上世纪九十年代,“春运”一词已诞生。我到北京工作即加入抢票大军。那时祖国大地奔跑的都是绿皮火车,购买车票的地方不外乎三种:火车站直接购买、机关与外地驻京办的购票处,以及街头出现的售票点。记得有一年买不到票,我灵机一动,找到当时一位在铁道部工作的朋友,他找人批了张白纸条,我到窗口一递交,果然买到了火车票。
后来,街头飞机火车售票点起作用。有几年出行,我找的都是他们。后来老乡中就有开售票点的。我一个电话打过去,他就差人送来票,当然要收手续费的。但春运期间,一票难求。一到售票点不是排长长的队伍,就是像闯进了威虎山的匪窝。售票员身边围着一班人,死死地盯着他。他面前有一部386或486的电脑。他的手不停地敲着键盘。手动一下,键盘响一下,围观人的头就朝前伸一下。售票室里气氛严肃,香烟缭绕,呛人肺腑,但无人指责。我们深处其中,一身羽绒或棉衣被熏得烟气沉重,臭不可闻。购一张票,那时手续费是5块钱。抢到票的人嘘了口气,抢不到票的,就一脸的晦气。
“黄牛党”们此时应运而生,我也曾找过他们。有一回在一家宾馆里交易,宾馆明明就在北京西站旁边,他们却带我七绕八绕的,还不停地回头,打电话用的也是暗语。进了房间,我按要求如实付款,他窸窸窣窣地掏出几张火车票。然后双方各自离开,重归陌路。这样的票,黄牛党们一张要收30至40元不等的手续费。
动车与高铁的出现,不仅部分地取代了绿皮火车,而且增加了车型,加快了人们的出行速度。对于我们“抢票族”而言,不啻是一个莫大的福音。为此,我们欢呼雀跃了一阵子,那阵子也果然非常方便。票价贵是贵了点,但坐着舒适、快捷。火车风驰电掣,一日千里,很多地方朝发夕至,眨眼间就到了目的地。
网络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可惜抢票却又重回了春运。尽管购票可以在网上进行——铁路部门早就有了自己的网站:12306。但这线上购票,平时还很方便,一到春运,却让人神经崩溃与绝望。票从开卖转眼就是“秒完”。即便一家人守着抢,也抢不到一张。再看网上,哗啦啦,全是一片蓝色的“候补”两字,有趣的是,那字后面还有个蓝圆圆的加号。
还有些网站也可以购票,当然,这是要交手续费的。咬牙切齿加钱抢票,一颗心依然七上八下的。抢着抢着,就发觉这些购票的网站,竟然设计了多种抢票方案。比如,让你在车内换座,让你向后多买几站,让你加钱预订、全天候地抢……无奈,这次我就以多买几站的钱抢到了回家的票。看那票,票价清清楚楚,用的是火车站明码标价。多交的手续费一点也看不见。这情形就像我与他们刚刚经历了一场激战。他们胜利了,他们打扫了战场,他们一点痕迹也不留。
我几十年乐此不疲地回家过年,对于抢票已颇有心得……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