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设文化认同“连心桥”!“她”力量助力琴澳居民“心联通”!

3月5日凌晨五点的横琴口岸,第一缕晨光还未穿透伶仃洋的薄雾,执勤三队民警段禹东就来到查验通道前,与同事交接。她笔直地坐在台前,将自己的验讫章调整到最舒适的位置,这个习惯性动作与口岸外盛放的木棉花一样,成为迎接琴澳跨境学童的第一道风景。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横琴口岸作为全国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正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澎湃春潮,而穿梭在口岸执勤岗位的藏蓝身影中,有三分之一是像段禹东这样的巾帼卫士。她们以新时代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在国门一线编织着新时代移民管理事业的经纬。

段禹东(左一)在验放跨境学童

“姐姐,早上好!”经常有小朋友向段禹东打招呼,特别喜欢小朋友的段禹东,对跨境学童通道情有独钟。每次只要轮到她上班,她总会主动跟领导申请去验放跨境学童,而这一放就是十年。随着琴澳融合的纵深发展,定居在横琴的学童每天经过横琴口岸往返琴澳两地求学,成了琴澳两地并蒂融合的见证。为了便利学童们的跨境求学路,横琴边检站在上下学高峰期,专门开设了一条学童便捷通道。十年间,经横琴口岸往返琴澳两地的跨境学童已超50万人次。“有好多小朋友我都是看着他们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段禹东笑着说道:“虽然学童通道早上会更忙碌,但是孩子们打招呼的声音特别治愈,感觉通宵班的疲惫都一扫而光。”这份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温情,早已融入段禹东的职业本能。当稚嫩童声唤醒清晨的口岸时,她是指引求学路的护苗人;而当特殊旅客需要帮助时,她又化身守护平安的摆渡者。

“叔叔,您叫什么名字啊?”2月11日上午,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在横琴口岸出境大厅走失,段禹东发现后扶着老人坐下,给老人端来温水,安抚老人情绪,与老人交流询问家人情况。段禹东耐心守候在老人身边拉着家常,过了大概十分钟,老人突然说出一串很像手机号的数字,段禹东连忙记下,并尝试拨打。待电话接通后,电话那头老人的儿子正焦急地四处寻找父亲,接到这个电话,长舒一口气。在段禹东及其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半小时后,老人和他的儿子成功在横琴口岸出境大厅团聚。

这种暖心的场景,在横琴口岸屡见不鲜。去年的12月30日凌晨1点左右,正在前台指引岗位执勤的民警汪晓琴发现一名女性旅客情绪很不稳定,身体一直在颤抖,于是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原来,这名旅客因失恋情绪不稳定而入院,半夜突然临时起意想去澳门游玩,所以偷偷从医院溜了出来。汪晓琴为旅客找来椅子,耐心倾听她的感情和成长经历,并且进行安慰和鼓励。慢慢地聊了近2个小时后,旅客的神情才终于开始舒展,答应汪晓琴“今天先回去休息,等身体养好了再过来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尽管“陪聊”到凌晨,但汪晓琴十分有成就感。

汪晓琴(右)在工作中

凌晨的横琴口岸灯火通明,当第115个国际妇女节的晨钟响起,横琴边检站的女警们正以忠诚担当的初心、春风化雨的柔情,在琴澳两地的万家灯火里,书写着“一国两制”新示范的巾帼担当,以横琴口岸为载体,架设起文化认同的连心桥,助力琴澳居民“心联通”。

文字:马涛 通讯员何天洋 图片:朱文 编辑:祁文静 应立枫 责任编辑:应立枫
架设文化认同“连心桥”!“她”力量助力琴澳居民“心联通”!
观海融媒 2025-03-06 19:00

3月5日凌晨五点的横琴口岸,第一缕晨光还未穿透伶仃洋的薄雾,执勤三队民警段禹东就来到查验通道前,与同事交接。她笔直地坐在台前,将自己的验讫章调整到最舒适的位置,这个习惯性动作与口岸外盛放的木棉花一样,成为迎接琴澳跨境学童的第一道风景。

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建设如火如荼的今天,横琴口岸作为全国最繁忙的口岸之一,正见证着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的澎湃春潮,而穿梭在口岸执勤岗位的藏蓝身影中,有三分之一是像段禹东这样的巾帼卫士。她们以新时代女性特有的细腻与坚韧,在国门一线编织着新时代移民管理事业的经纬。

段禹东(左一)在验放跨境学童

“姐姐,早上好!”经常有小朋友向段禹东打招呼,特别喜欢小朋友的段禹东,对跨境学童通道情有独钟。每次只要轮到她上班,她总会主动跟领导申请去验放跨境学童,而这一放就是十年。随着琴澳融合的纵深发展,定居在横琴的学童每天经过横琴口岸往返琴澳两地求学,成了琴澳两地并蒂融合的见证。为了便利学童们的跨境求学路,横琴边检站在上下学高峰期,专门开设了一条学童便捷通道。十年间,经横琴口岸往返琴澳两地的跨境学童已超50万人次。“有好多小朋友我都是看着他们从小学生变成中学生。”段禹东笑着说道:“虽然学童通道早上会更忙碌,但是孩子们打招呼的声音特别治愈,感觉通宵班的疲惫都一扫而光。”这份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温情,早已融入段禹东的职业本能。当稚嫩童声唤醒清晨的口岸时,她是指引求学路的护苗人;而当特殊旅客需要帮助时,她又化身守护平安的摆渡者。

“叔叔,您叫什么名字啊?”2月11日上午,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病的老人在横琴口岸出境大厅走失,段禹东发现后扶着老人坐下,给老人端来温水,安抚老人情绪,与老人交流询问家人情况。段禹东耐心守候在老人身边拉着家常,过了大概十分钟,老人突然说出一串很像手机号的数字,段禹东连忙记下,并尝试拨打。待电话接通后,电话那头老人的儿子正焦急地四处寻找父亲,接到这个电话,长舒一口气。在段禹东及其同事的共同努力下,半小时后,老人和他的儿子成功在横琴口岸出境大厅团聚。

这种暖心的场景,在横琴口岸屡见不鲜。去年的12月30日凌晨1点左右,正在前台指引岗位执勤的民警汪晓琴发现一名女性旅客情绪很不稳定,身体一直在颤抖,于是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原来,这名旅客因失恋情绪不稳定而入院,半夜突然临时起意想去澳门游玩,所以偷偷从医院溜了出来。汪晓琴为旅客找来椅子,耐心倾听她的感情和成长经历,并且进行安慰和鼓励。慢慢地聊了近2个小时后,旅客的神情才终于开始舒展,答应汪晓琴“今天先回去休息,等身体养好了再过来玩。”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尽管“陪聊”到凌晨,但汪晓琴十分有成就感。

汪晓琴(右)在工作中

凌晨的横琴口岸灯火通明,当第115个国际妇女节的晨钟响起,横琴边检站的女警们正以忠诚担当的初心、春风化雨的柔情,在琴澳两地的万家灯火里,书写着“一国两制”新示范的巾帼担当,以横琴口岸为载体,架设起文化认同的连心桥,助力琴澳居民“心联通”。

文字:马涛 通讯员何天洋 图片:朱文 编辑:祁文静 应立枫 责任编辑:应立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