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斗门区莲洲镇獭山村120亩冬小麦迎来成熟期,即将在春耕播种早造水稻前收割完毕。沉甸甸的麦穗在春风中散发出独有的麦香,吸引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在岭南地区体验风吹麦浪的稀有时刻。

在獭山村的两处连片田地里,冬小麦已经进入成熟期,黄橙橙、沉甸甸的麦穗在风中摇曳,形成一波又一波的麦浪。走近田间地头,可以闻得见泥土的味道,以及小麦特有的清香。“哎,我活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看见冬小麦,赶紧发个圈。”刚刚过去的周末,游客们来到獭山村的麦田里打卡,不少大人和小孩,第一次见到冬小麦惊讶不已,一些游客将风吹麦浪的镜头发到微信圈,引起了亲朋好友的夸赞。
去年11月24日,村民们冒着小雨,欢欢喜喜地种下120亩冬小麦,比前一年多种了70亩。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冬小麦已经丰收在望。
这120亩冬小麦是华南农业大学、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与莲洲镇联合开展的一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通过“稻稻麦”的种植模式,即在两造水稻成熟收割后,再加种冬小麦,不仅充分利用了冬季闲置的土地资源,还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为来年水稻的丰收奠定了基础,为村民增添一季可观的收入,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珠海分院院长黄雪梅介绍,这些冬小麦的品种为“华糯一号”,是华南农业大学经过长达10多年的实验选育出的优质小麦品种。该品种糯性强、生长期短,支链淀粉含量占淀粉总量98%以上,平均亩产达到500斤左右,可在今年春季播种早造水稻前完成收割。
据介绍,2023年,獭山村在华南农业大学、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市科普志愿者协会的支持下,首次试种了50亩“华糯一号”,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眼下,斗门区莲洲镇獭山村120亩冬小麦迎来成熟期,即将在春耕播种早造水稻前收割完毕。沉甸甸的麦穗在春风中散发出独有的麦香,吸引游客纷纷前来打卡,在岭南地区体验风吹麦浪的稀有时刻。

在獭山村的两处连片田地里,冬小麦已经进入成熟期,黄橙橙、沉甸甸的麦穗在风中摇曳,形成一波又一波的麦浪。走近田间地头,可以闻得见泥土的味道,以及小麦特有的清香。“哎,我活了几十年,还是第一次看见冬小麦,赶紧发个圈。”刚刚过去的周末,游客们来到獭山村的麦田里打卡,不少大人和小孩,第一次见到冬小麦惊讶不已,一些游客将风吹麦浪的镜头发到微信圈,引起了亲朋好友的夸赞。
去年11月24日,村民们冒着小雨,欢欢喜喜地种下120亩冬小麦,比前一年多种了70亩。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冬小麦已经丰收在望。
这120亩冬小麦是华南农业大学、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市科普志愿者协会与莲洲镇联合开展的一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通过“稻稻麦”的种植模式,即在两造水稻成熟收割后,再加种冬小麦,不仅充分利用了冬季闲置的土地资源,还有效提升了土壤肥力,为来年水稻的丰收奠定了基础,为村民增添一季可观的收入,为乡村振兴和“百千万工程”贡献力量。
华南农业大学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珠海分院院长黄雪梅介绍,这些冬小麦的品种为“华糯一号”,是华南农业大学经过长达10多年的实验选育出的优质小麦品种。该品种糯性强、生长期短,支链淀粉含量占淀粉总量98%以上,平均亩产达到500斤左右,可在今年春季播种早造水稻前完成收割。
据介绍,2023年,獭山村在华南农业大学、市现代农业发展中心、市科普志愿者协会的支持下,首次试种了50亩“华糯一号”,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