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技术突破与成本攻坚并行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从宇树科技H1机器人参与春晚舞蹈《秧Bot》,到人形机器人亮相地方两会,再到美国机器人创业公司Figure AI宣布公司的机器人已经学会在物流中心整理快递,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电影走向现实生活。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具身科技”)市场主管龚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就是所谓的万能机器人,能服务于生活中的各类场景。只是由于当前技术以及成本方面的原因,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一定是大势所趋。”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2030年有望达到150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或迎商业化

机构预测,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

2月12日,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和G1人形机器人在京东商城开售,其中,H1人形机器人售价为65万元,G1人形机器人售价为9.9万元。高昂的价格仍挡不住消费者的尝鲜热情,两款机器人产品均在上线不久就售罄,后来更是直接下架。目前,京东平台上有商家挂出了G1人形机器人的出售链接,售价高达129999元。

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受到关注。今年成都两会期间,具身科技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作为特邀嘉宾亮相采访区,引来众人打卡。乐聚机器人旗下的“夸父”机器人也亮相深圳两会,化身记者“搭子”。

“天行者1号人形机器人是具身科技自主研发的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从草图设计到自主运动,历时仅69天,产品核心零部件成都本地化率超过90%。”龚鑫告诉记者,公司接下来将对该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初步计划今年实现少量量产与落地应用。

“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比如医疗、养老等领域。目前养老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如果我们要涉足这个领域,就需要与养老和医疗机构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在运营中的难点和痛点,再来判断公司能否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及这一产品是否具备商业价值。”龚鑫表示,“这需要前期大量的调研和验证。”

围绕降本做文章

目前,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家企业均在围绕降本做文章。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董事长张睿睿认为,按照产业发展趋势,只要成本能够下降,人形机器人销售价格也会随之下降,理想状态是降到10万元/台以内,这样才更有利于商业化发展。

“我们正在加紧做产品研发,希望通过技术升级来降本。同时,我们今年也会自建生产线,进一步降低人形机器人的生产成本。”龚鑫表示,“我们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有信心的。”

近日,成都华微与具身科技在成都高新区四川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开会谈,双方围绕机器人智慧大脑与精密控制两大关键核心方向展开交流,在芯片层面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表示,商业行为肯定要有合理的商业利润。降本要对整个生产链路、生产工艺足够理解。真正要实现降成本,最重要的还是靠设计,比如材料用更便宜一点的。

张睿睿认为,算力也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成本,要利用技术推动模型小型化,降低算力需求,提升自主推理与决策能力。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减重问题是研发的核心难点之一,轻量化是未来方向。

封面图:钟凡 摄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陈海阔
人形机器人加速商业化,技术突破与成本攻坚并行
新华社 2025-03-18 13:23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终端以及智能制造装备。从宇树科技H1机器人参与春晚舞蹈《秧Bot》,到人形机器人亮相地方两会,再到美国机器人创业公司Figure AI宣布公司的机器人已经学会在物流中心整理快递,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人形机器人正从科幻电影走向现实生活。四川具身人形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具身科技”)市场主管龚鑫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形机器人就是所谓的万能机器人,能服务于生活中的各类场景。只是由于当前技术以及成本方面的原因,离商业化还有一段距离。但是,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一定是大势所趋。”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预测,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2030年有望达到150亿美元。

人形机器人或迎商业化

机构预测,2025年有望成为人形机器人商业化量产元年。

2月12日,宇树科技的Unitree H1和G1人形机器人在京东商城开售,其中,H1人形机器人售价为65万元,G1人形机器人售价为9.9万元。高昂的价格仍挡不住消费者的尝鲜热情,两款机器人产品均在上线不久就售罄,后来更是直接下架。目前,京东平台上有商家挂出了G1人形机器人的出售链接,售价高达129999元。

人形机器人越来越受到关注。今年成都两会期间,具身科技生产的人形机器人天行者1号作为特邀嘉宾亮相采访区,引来众人打卡。乐聚机器人旗下的“夸父”机器人也亮相深圳两会,化身记者“搭子”。

“天行者1号人形机器人是具身科技自主研发的首款人形机器人产品,从草图设计到自主运动,历时仅69天,产品核心零部件成都本地化率超过90%。”龚鑫告诉记者,公司接下来将对该产品进行迭代升级,初步计划今年实现少量量产与落地应用。

“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比如医疗、养老等领域。目前养老行业市场前景广阔,如果我们要涉足这个领域,就需要与养老和医疗机构进行交流沟通,了解他们在运营中的难点和痛点,再来判断公司能否研发出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以及这一产品是否具备商业价值。”龚鑫表示,“这需要前期大量的调研和验证。”

围绕降本做文章

目前,成本仍是制约人形机器人大规模普及应用的重要因素之一,各家企业均在围绕降本做文章。

成都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董事长张睿睿认为,按照产业发展趋势,只要成本能够下降,人形机器人销售价格也会随之下降,理想状态是降到10万元/台以内,这样才更有利于商业化发展。

“我们正在加紧做产品研发,希望通过技术升级来降本。同时,我们今年也会自建生产线,进一步降低人形机器人的生产成本。”龚鑫表示,“我们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发展前景还是很有信心的。”

近日,成都华微与具身科技在成都高新区四川人工智能实验室展开会谈,双方围绕机器人智慧大脑与精密控制两大关键核心方向展开交流,在芯片层面达成深度合作意向。

宇树科技创始人、CEO王兴兴表示,商业行为肯定要有合理的商业利润。降本要对整个生产链路、生产工艺足够理解。真正要实现降成本,最重要的还是靠设计,比如材料用更便宜一点的。

张睿睿认为,算力也是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成本,要利用技术推动模型小型化,降低算力需求,提升自主推理与决策能力。此外,人形机器人的减重问题是研发的核心难点之一,轻量化是未来方向。

封面图:钟凡 摄
编辑:冯春雨 责任编辑:陈海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