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作为“珠海市科技科普Show——2025‘AI+生命健康’应用场景创新展示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AI智启健康未来”为主题的2025年珠港澳琴四地青年科技论坛在珠海市民服务中心举行。

本次论坛由中国计算机学会、珠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珠海市卫生健康局、珠海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主办,CCF珠海青年工作组和珠海市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协会承办,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科技学者、企业代表、政府机构负责人等77家单位的150余名科技爱好者共聚一堂,围绕AI在大健康领域的创新应用展开深入交流与探讨,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在医疗健康产业的广泛应用。
专家学者共话“AI+大健康”
本次论坛特邀多位AI与大健康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分享前沿研究成果。广东省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冯圣中强调了AI对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优化医疗服务模式的积极作用。他提出,利用AI技术,医疗机构可在更短时间内完成复杂疾病模型的计算和推演,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指导。
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彭绍军带领团队通过AI,从两万余种药物中筛选出可有效诱导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焦亡的药物组,并在动物实验中验证了其对癌症生长、复发及转移的抑制效果。他表示,这一研究有望显著加快三阴性乳腺癌药物研发进程,为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
中山大学副教授孔树锋分享了团队在医学大模型“逸康”方面的最新成果。该模型具备60亿、90亿、340亿及720亿参数规模,依托超过10GB医学文本数据、380余万条精准指令数据及海量医疗影像资源,构建了涵盖知识问答、语言生成、逻辑推理等多维度的智能处理能力,旨在打造医疗界的DeepSeek。
澳门科技大学博士吕沛伦展示了团队在构建高质量中医药图像数据库方面的努力,并探讨了如何利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等技术提升中医药图像识别的准确性。他表示,AI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未来将进一步推动中医药的数字化和智能化。
推动科研成果加快落地转化
人工智能正加速推动医疗健康行业迈向智能化、精准化和个性化。主办方精心设置了三大主题分论坛,分别聚焦“AI+医疗器械”“AI+中医药”“AI+智慧医疗”,进一步探讨AI技术在具体应用场景中的创新实践。

从AI在医疗成像设备中的创新应用,到AI驱动的中医诊疗辅助系统,再到智慧医疗服务平台的搭建……分论坛上,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澳门科技大学、暨南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积极交流,探讨了AI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创新路径,在观点交流中碰撞出产业新机遇。
“珠海是一个充满创新活力的城市,下一步我们计划把自研的AI智能化产前筛查系统在珠海医院落地推广。”香港科技大学博士后蒲斌此次带来了最新的科研成果,通过AI助手推动超声诊断向“智能标准化”转型,让产前超声医生工作效率翻倍,更好守护母婴健康。
澳门城市大学数据科学学院助理教授刘驰对记者表示,此次论坛为珠港澳琴四地的青年科技人才搭建了一个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交流平台。“AI与大健康的深度融合前景广阔,期待以澳门为基点,凝聚大湾区创新力量,未来通过共建联合实验室、实习基地、AI实训基地等进一步推动AI技术的落地应用,促进澳门经济多元经济适度发展。”他表示。
暂时没有评论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