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凤山街道用“绣花功夫”绣出家门口的“微幸福”

4月15日下午,几位居民来到香洲区凤山街道新溪社区“开心农场”,侍弄自己种下的瓜果蔬菜,松土、浇水、拔杂草……忙得不亦乐乎。记者从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这是凤山街道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创新实施“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行动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该街道系统推进生态建设与社区空间更新,匠心雕琢家门口的“微幸福”,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成果,探索出公园城市建设的基层实践路径。

从杂草丛生的荒地,到花香四溢的口袋公园,从脏乱差的边角地到居民休闲的“开心农场”……凤山街道聚焦群众关切的出行难题,全面推进金石街系统性改造工程。通过铺设沥青路面、调平纵坡、优化路口,有效解决了道路积水、坡度不平等安全隐患问题,同步开通健民路连接通道,切实缓解周边区域交通压力,让“烦心路”变身“舒心路”。

推进金石街系统性改造工程,打造“绿美·云溪园”。

着眼群众对生活环境改善的期盼,凤山街道创新实施“民生微实事+居民协商议事”联动机制,通过多轮征集居民意见,精心打造融合法治宣传、便民服务、儿童游乐的“绿美·云溪园”。这片曾经的荒废角落,如今已成为集生态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社区活力空间,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活力园”的美丽蜕变。

在新溪社区创新打造“开心农场”共建项目。

凤山街道将闲置地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新载体,在新溪社区创新打造“开心农场”共建项目。通过“认租+积分”双轨机制,引导居民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志愿服务换取种植权益。不仅实现了周边居民都市里的“田园梦”,又以统一管理模式有效维护社区环境整洁。这片充满生机的“都市绿洲”,正成为凝聚邻里情的文明实践新阵地。

打造金逸路特色街巷。

凤山街道红荔社区以文化浸润提升空间品质,精心打造金逸路特色街巷。沿街设置融合家风家训、环保理念的立体文化墙,绘制展现自然生态的3D主题彩绘,特别设计16组“红小荔”文明IP形象,将800平方米市政用地升级为全龄友好口袋公园,构建起“可观赏、可休憩、可教育”的街巷文化长廊。

针对绿景喜悦荟西侧荒地治理难题,凤山街道创新实践“政府主导+企业认捐+居民共建”模式。人大代表联络站牵头协调,辖区企业捐赠苗木,居民自筹资金参与,共同将3200平方米的荒地打造成多功能绿美公园。特别设置环形健康步道系统,有机串联老年健身区、儿童游乐场及休闲座椅区,3个特色活动广场满足广场舞、亲子互动等多元需求。精选非洲茉莉、簕杜鹃等特色植物,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景观,让昔日的“环境洼地”蜕变为家门口的“活力客厅”。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民生痛点”到“幸福亮点”,凤山街道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诠释“百千万工程”的深刻内涵,以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推动公园城市建设,一幅凤山新图景徐徐展开。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通讯员城宣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凤山街道用“绣花功夫”绣出家门口的“微幸福”
观海融媒 2025-04-15 15:56

4月15日下午,几位居民来到香洲区凤山街道新溪社区“开心农场”,侍弄自己种下的瓜果蔬菜,松土、浇水、拔杂草……忙得不亦乐乎。记者从珠海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获悉,这是凤山街道积极推进“百千万工程”,以公园城市理念为引领,创新实施“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行动给居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幸福感。该街道系统推进生态建设与社区空间更新,匠心雕琢家门口的“微幸福”,将绿色发展理念转化为可感可及的民生成果,探索出公园城市建设的基层实践路径。

从杂草丛生的荒地,到花香四溢的口袋公园,从脏乱差的边角地到居民休闲的“开心农场”……凤山街道聚焦群众关切的出行难题,全面推进金石街系统性改造工程。通过铺设沥青路面、调平纵坡、优化路口,有效解决了道路积水、坡度不平等安全隐患问题,同步开通健民路连接通道,切实缓解周边区域交通压力,让“烦心路”变身“舒心路”。

推进金石街系统性改造工程,打造“绿美·云溪园”。

着眼群众对生活环境改善的期盼,凤山街道创新实施“民生微实事+居民协商议事”联动机制,通过多轮征集居民意见,精心打造融合法治宣传、便民服务、儿童游乐的“绿美·云溪园”。这片曾经的荒废角落,如今已成为集生态休闲、文化娱乐于一体的社区活力空间,实现了从“脏乱差”到“活力园”的美丽蜕变。

在新溪社区创新打造“开心农场”共建项目。

凤山街道将闲置地转化为社区治理的新载体,在新溪社区创新打造“开心农场”共建项目。通过“认租+积分”双轨机制,引导居民加入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志愿服务换取种植权益。不仅实现了周边居民都市里的“田园梦”,又以统一管理模式有效维护社区环境整洁。这片充满生机的“都市绿洲”,正成为凝聚邻里情的文明实践新阵地。

打造金逸路特色街巷。

凤山街道红荔社区以文化浸润提升空间品质,精心打造金逸路特色街巷。沿街设置融合家风家训、环保理念的立体文化墙,绘制展现自然生态的3D主题彩绘,特别设计16组“红小荔”文明IP形象,将800平方米市政用地升级为全龄友好口袋公园,构建起“可观赏、可休憩、可教育”的街巷文化长廊。

针对绿景喜悦荟西侧荒地治理难题,凤山街道创新实践“政府主导+企业认捐+居民共建”模式。人大代表联络站牵头协调,辖区企业捐赠苗木,居民自筹资金参与,共同将3200平方米的荒地打造成多功能绿美公园。特别设置环形健康步道系统,有机串联老年健身区、儿童游乐场及休闲座椅区,3个特色活动广场满足广场舞、亲子互动等多元需求。精选非洲茉莉、簕杜鹃等特色植物,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生态景观,让昔日的“环境洼地”蜕变为家门口的“活力客厅”。

从“脏乱差”到“洁净美”,从“民生痛点”到“幸福亮点”,凤山街道用实实在在的举措诠释“百千万工程”的深刻内涵,以城市小微公共空间整治提升推动公园城市建设,一幅凤山新图景徐徐展开。

文字:康振华 图片:吴长赋 通讯员城宣 编辑:唐祺珍 责任编辑:田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