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3日,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片区迎来挂牌10周年。十年来,横琴自贸片区进出口规模不断发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正加速搭建。据拱北海关统计,2015年4月至2025年3月,横琴自贸片区进出口总值达3006.5亿元人民币,其中2024年进出口值为215亿元。
“一线”零时差ד二线”全守护:
产业发展加速度
横琴大昌行物流中心-70℃的超低温冷库内,身着厚重防寒棉服的工人们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白雾,他们将冷冻猪肋排、冻牛肉等一批批民生物资,迅速转移至保温货车经横琴口岸运送至澳门。冷库门外,穿梭往来琴澳两地的货车不时停靠于此。
为实现澳门所需货物在横琴暂存、澳门销售的“前店后仓”模式,早在2019年,拱北海关就创新性提出“进境暂存中转澳门食品检验检疫监管创新”举措,简化了货物通关手续,帮助企业承接澳门物流业辐射转移,同时有效缓解澳门仓储资源紧张、仓储成本高等问题,推动琴澳物流“同城化”。据了解,项目落地以来,累计3512吨食品分批输往澳门。
“海关在便利琴澳跨境通关上作出很多新尝试,让我们很有获得感。比如一批肉类,澳门官方签发了相关证明文件,进入横琴冷库就不需要重复提交文件、无需实施检验。”横琴大昌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启光介绍,“2024年分线管理后,经横琴口岸进境的保税货物实行简化申报,叠加琴澳货物‘一次机检’通关举措,物流时效、成本进一步降低,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红利,实实在在转化成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这是横琴自贸创新的缩影,拱北海关所属横琴海关副关长欧阳曦表示,在这片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拱北海关充分发挥横琴自贸试验区与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叠加优势,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产业活力。例如丰富保税仓储、加工、租赁等新业态、推动免(保)税货物申报要素压缩幅度最高达60%、建立琴澳大型集装箱/车辆检查设备图像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实现货物“一次机检”通关、应用粤澳货物“一单两报”功能降低企业申报录入工作量和录入差错率……据统计,分线管理政策实施以来,截至今年4月22日,105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免税主体资格;今年以来免保税进出口值突破1.23亿元,增长10.6倍。
24小时硬联通×365天软迭代:
要素流动新速度
在横琴口岸,“自贸速度”无处不在。2016年12月20日,首批符合入境条件的澳门单牌车历史性地从澳门驶入横琴;2022年8月22日起,全面放开澳门非营运小客车(9座及9座以下)入出横琴配额,经横琴口岸进出境的澳门单牌车数量节节攀升,通关数量从2017年的约0.2万辆次增至2024年的约158万辆次。2025年以来,截至4月22日0时,海关监管进出境车辆约91.8万辆次,其中单牌车占65.8%。
“最早需要在两地口岸分别排队、两次下车验放,如今,琴澳通关越来越便利了。”澳门单牌车司机黄先生告诉记者,“进入口岸,只需摇下车窗进行指纹、面部等信息采集,一般几十秒左右就可以完成琴澳通关。”
2024年3月18日,全国首创的粤澳联合一站式车道正式全面启用,实行车辆“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横琴海关等粤澳5家查验单位在同一通道、同一平台上通过“一次采集、分别处置、联合验放”,真正实现车辆一次查验即可完成通关,有效简化通关手续,提升车辆通行效率。目前,海关环节平均验放时间仅需23秒。
除此之外,卫生检疫“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将粤澳2次卫生检疫流程整合为1次;小型乘用车智能机检新模式将现场查验时长缩短30%……海关着力推进横琴口岸“硬联通”、监管“软联通”,促进各类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高效。
小切口改革×大纵深创新 :
民生融合新深度
从澳门居民可以携带7大类300余种涵盖生活所需的动植物产品进入横琴,到海关打通澳门居民惯用药入区的“新通道”,横琴的“自贸温度”不仅体现在“秒通关”的贸易效率、“零时差”的货物流转,更浸润在琴澳民生融合的生活图景中。目前,已有超3800名澳门居民成功申报9710余批动植物产品顺畅通关。
“十年来,拱北海关推动试点经验和创新制度落地实施,累计复制推广各层级改革试点经验109项。”拱北海关自贸处胡涛科长介绍,“我们深入开展监管制度集成创新,落实海关总署专门出台的20项支持措施,深化关区41项业务改革,累计推出了72项自主创新举措,专案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力促琴澳产业、民生融合发展。‘五维一体’监管模式等26项次改革创新成果获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自贸试验区等各类最佳案例。”
接下来,海关将紧紧扭住“澳门+横琴”新定位,持续强化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进一步全面深化海关改革,全力支持和服务横琴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今年4月23日,广东自贸试验区横琴片区迎来挂牌10周年。十年来,横琴自贸片区进出口规模不断发展,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平台正加速搭建。据拱北海关统计,2015年4月至2025年3月,横琴自贸片区进出口总值达3006.5亿元人民币,其中2024年进出口值为215亿元。
“一线”零时差ד二线”全守护:
产业发展加速度
横琴大昌行物流中心-70℃的超低温冷库内,身着厚重防寒棉服的工人们呼出的白气瞬间凝成白雾,他们将冷冻猪肋排、冻牛肉等一批批民生物资,迅速转移至保温货车经横琴口岸运送至澳门。冷库门外,穿梭往来琴澳两地的货车不时停靠于此。
为实现澳门所需货物在横琴暂存、澳门销售的“前店后仓”模式,早在2019年,拱北海关就创新性提出“进境暂存中转澳门食品检验检疫监管创新”举措,简化了货物通关手续,帮助企业承接澳门物流业辐射转移,同时有效缓解澳门仓储资源紧张、仓储成本高等问题,推动琴澳物流“同城化”。据了解,项目落地以来,累计3512吨食品分批输往澳门。
“海关在便利琴澳跨境通关上作出很多新尝试,让我们很有获得感。比如一批肉类,澳门官方签发了相关证明文件,进入横琴冷库就不需要重复提交文件、无需实施检验。”横琴大昌行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阮启光介绍,“2024年分线管理后,经横琴口岸进境的保税货物实行简化申报,叠加琴澳货物‘一次机检’通关举措,物流时效、成本进一步降低,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红利,实实在在转化成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这是横琴自贸创新的缩影,拱北海关所属横琴海关副关长欧阳曦表示,在这片改革创新的“试验田”,拱北海关充分发挥横琴自贸试验区与粤澳深度合作区政策叠加优势,最大限度释放政策红利、激发产业活力。例如丰富保税仓储、加工、租赁等新业态、推动免(保)税货物申报要素压缩幅度最高达60%、建立琴澳大型集装箱/车辆检查设备图像信息共享共用机制实现货物“一次机检”通关、应用粤澳货物“一单两报”功能降低企业申报录入工作量和录入差错率……据统计,分线管理政策实施以来,截至今年4月22日,105家企事业单位获得免税主体资格;今年以来免保税进出口值突破1.23亿元,增长10.6倍。
24小时硬联通×365天软迭代:
要素流动新速度
在横琴口岸,“自贸速度”无处不在。2016年12月20日,首批符合入境条件的澳门单牌车历史性地从澳门驶入横琴;2022年8月22日起,全面放开澳门非营运小客车(9座及9座以下)入出横琴配额,经横琴口岸进出境的澳门单牌车数量节节攀升,通关数量从2017年的约0.2万辆次增至2024年的约158万辆次。2025年以来,截至4月22日0时,海关监管进出境车辆约91.8万辆次,其中单牌车占65.8%。
“最早需要在两地口岸分别排队、两次下车验放,如今,琴澳通关越来越便利了。”澳门单牌车司机黄先生告诉记者,“进入口岸,只需摇下车窗进行指纹、面部等信息采集,一般几十秒左右就可以完成琴澳通关。”
2024年3月18日,全国首创的粤澳联合一站式车道正式全面启用,实行车辆“合作查验、一次放行”通关模式,横琴海关等粤澳5家查验单位在同一通道、同一平台上通过“一次采集、分别处置、联合验放”,真正实现车辆一次查验即可完成通关,有效简化通关手续,提升车辆通行效率。目前,海关环节平均验放时间仅需23秒。
除此之外,卫生检疫“合作查验、一次放行”将粤澳2次卫生检疫流程整合为1次;小型乘用车智能机检新模式将现场查验时长缩短30%……海关着力推进横琴口岸“硬联通”、监管“软联通”,促进各类要素跨境流动更加便捷高效。
小切口改革×大纵深创新 :
民生融合新深度
从澳门居民可以携带7大类300余种涵盖生活所需的动植物产品进入横琴,到海关打通澳门居民惯用药入区的“新通道”,横琴的“自贸温度”不仅体现在“秒通关”的贸易效率、“零时差”的货物流转,更浸润在琴澳民生融合的生活图景中。目前,已有超3800名澳门居民成功申报9710余批动植物产品顺畅通关。
“十年来,拱北海关推动试点经验和创新制度落地实施,累计复制推广各层级改革试点经验109项。”拱北海关自贸处胡涛科长介绍,“我们深入开展监管制度集成创新,落实海关总署专门出台的20项支持措施,深化关区41项业务改革,累计推出了72项自主创新举措,专案服务重大项目建设,力促琴澳产业、民生融合发展。‘五维一体’监管模式等26项次改革创新成果获评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自贸试验区等各类最佳案例。”
接下来,海关将紧紧扭住“澳门+横琴”新定位,持续强化规则衔接和机制对接,进一步全面深化海关改革,全力支持和服务横琴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