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1度丨永续不变的红色传承——探寻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永葆本色铸忠诚的精神密码

4月23日下午,随着红绸徐徐揭开,由珠海市委宣传部牵头建设、以“红色前哨连”命名的红连广场正式投入使用,谱写了“一个中队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纪念一个中队”的鱼水情深佳话。

组建于1944年的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前身为冀东地区青龙县支队三连,在滦东破击战中被独立第四师授予“猛打稳守英雄连”荣誉称号,涌现出张继、尚其山等战斗英雄,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前哨连”荣誉称号,1969年移防珠海。

岁月更迭,“红色前哨连”历经23次调整转隶、移防搬迁,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荣誉得了一个又一个,但赓续红色基因的优良传统始终未变。“五一”前夕,记者走进这个英雄集体,探寻他们永葆本色铸忠诚的精神密码。

苦练打赢本领,锻造钢铁集体。

强固政治信念 永葆初心本色

晨光熹微,武警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指导员陈振炜带领官兵从拱北口岸出发,前往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施工便桥入口处的原中队“一号哨位”,这里曾是他们守护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前沿阵地。如今,哨位旁的“红色前哨”标志石,成了“红连”广场上激励官兵忠于职守的“忠诚石”“初心石”。

“我是‘红色前哨连’的一员,我宣誓:忠于党和人民,践行历史使命;拒腐蚀,永不沾,永葆红连本色……”面向“初心石”,官兵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红色前哨连’的战士,必须永葆‘红’的底色,‘清’的本色。”陈振炜告诉记者,每逢新兵下队、老兵退伍、执行重大任务等时机,中队官兵都会到“红色前哨石”宣誓,引导官兵牢记初心。

巨石如碑,铭记着中队官兵的贡献,也成为官兵的精神图腾。驻守在珠海这座开放之城、口岸之城,“红色前哨连”一茬又一茬的官兵如同那块巨石,牢牢扎根在哨位上,守护着驻地的和平与安宁,也抵挡了数不清的腐蚀和诱惑。

1952年,中队从燕赵大地进驻深圳沙头角,立下“心红眼亮骨头硬,香风臭气脚下踩”的队训,也把永葆本色铸忠诚的基因融入了官兵血脉。

中队荣誉室内,一份泛黄的档案,见证着官兵的忠诚信仰。1992年10月17日,年仅18岁的中队战士梅开春,在巡逻途中突然发现三四个鬼鬼祟祟的黑影,他立即上前盘问。刚刚实施过犯罪的几人见罪行可能败露,当即拿出一沓现金请求梅开春“网开一面”,被梅开春果断拒绝。仍不死心的几人继续抬高价码:“如果放了我们,再加10万元。”

面对巨额金钱诱惑,梅开春始终不为所动,陷入绝望的几人顿生歹心,趁他不备、开枪突袭,梅开春奋力抵抗、壮烈牺牲,把鲜血浸染到“红色前哨连”的战旗中。

还有一次,中士陈嘉兵在某哨位执勤时,一名形迹可疑的人靠近任务区,想让哨兵行个方便,被陈嘉兵严词拒绝。

这么多年,总有人会向中队官兵提出同样的疑问:“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也没有人会知道,你们是怎么抵挡住诱惑的?”

“拒腐蚀、永不沾。”官兵都会底气十足地这样回答。

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早在1969年,中队移防至珠海,支部“一班人”便制定“三条铁律”和“四个不准”,规范了官兵行为,有效降低了廉洁风险。

近些年,他们与目标单位互聘执纪监督员、制作廉政监督卡,每月定期组织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明纪;把警句箴言悬挂在醒目位置,创作廉政歌曲、话剧等文艺作品,把《忠诚铸就钢铁防线》的连歌唱响在新时代。

81年春去秋来,中队官兵身处繁华都市从未被诱惑所动摇,在伶仃洋畔树起了一面光辉旗帜。

官兵表演威风锣鼓。

苦练打赢本领 锻造钢铁集体

“谢队长的军事素质过硬,是我们‘红连’响当当的‘门面’!”提起中队长谢志雄,“红色前哨连”官兵都会竖起大拇指——3000米跑,他的成绩常年保持在11分30秒;中队的执勤战备训练,他样样亲自一把抓……担任中队长以来,谢志雄是支队各类军事比武场上的常客,各方面表现都能在大队里名列前茅。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红连”官兵都认一个理——职位越高,本领必须越高;党龄越长,能力必须越强。

其实,在2024年调任“红色前哨连”之初,已在其他中队担任过两年半中队长的谢志雄,一度认为自身素质“已经满分”,但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闷棍”:在一次支队开展的不打招呼方案演练中,他因经验不足、手忙脚乱,多次指挥出错。

为此,他向中队党支部公开承诺“从头学、重新干”,连续3个月没请过1次假,没日没夜地扎在指挥训练室和训练场,一有空就凑到前任中队长黎京伯跟前学习请教,熄灯后主动到指挥训练室模拟情况推演、学习战备规定,并在中队牵头成立了情况处置攻坚小组,针对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战法手段,加班加点找问题、订措施,把如何快速领取装备器材,下车如何快速形成队形等都一一进行了规范,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志雄与战友们的辛苦付出也换来了喜人成果——在2024年6月7日支队组织的端午节前战备拉动演练暨评比竞赛中,该中队从接到拉动预令到完成处置用时仅为16分39秒,在支队排名第一。

“最后一圈,拼了!”在2024年的武警珠海支队大比武中,“红色前哨连”第30任“张继班”班长李渊声嘶力竭地冲过终点,最终以总分领先第二名3分的成绩获得个人全能科目第一名。“张继班”是一个多次立下赫赫战功的荣耀集体,对于“张继班”的战士们来说,“身为‘张继班’的一员,就是要为它的荣誉而奋斗。”

“作为‘红色前哨连’的一班班长,‘一班’代表的就是不断去突破极限。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在战斗训练中去突破自我!”中士黎举平说道。在一次徒手攀登训练时,他的手心被划开了一道口子,鲜血将袖口都染成了红色,当身旁的战友让他停一停时,他却说:“这点伤痛算什么,我还能继续训练!”

练兵为打赢。“红色前哨连”从战火中走来,中队荣誉室内,一面“猛打稳守英雄连”的战旗熠熠生辉,“精武强能”是这个英雄集体耀眼的金字招牌。

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部队建设才能根深叶茂。武警珠海支队政治工作部负责人感慨地说:“‘红色前哨连’之所以能本色不改,离不开党支部这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它像吸铁石一样把官兵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锻造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据了解,自“红色前哨连”授称以来,中队党员干部骨干“五先四后”的好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中队先后32次获评基层建设标兵和先进中队、收获74项省级以上荣誉,党支部56次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每次遂行任务都是党员骨干冲在前、干在先。

2018年部队调整改革后,该中队党支部根据职能任务和自身特点,要求支委认真学党务、处处讲原则、事事凭公心,以坚定的政治原则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凝聚官兵;强化党员骨干模范带头意识,教育大家以过硬素质、扎实作风、良好形象引领身边战友,形成谋建设、促发展的合力;聚焦执勤训练重难点问题集智攻关、勠力攻坚,多次完成上级赋予的重大任务,各项建设蒸蒸日上。

2024年7月10日,广东珠海,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红色前哨连”的中队官兵正在巡逻。

赓续红色血脉 勇立时代潮头

“作为新时代红色前哨连的战士,我们必须永葆‘红’的本色,永远站前哨、当尖兵。”在第100期“红连讲堂”上,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少尉排长张天瑞,以“做新时代红连传人,让红连永远红下去”为主题,和战友分享自己在“红色前哨连”的所见、所闻、所感。

“每年我都要回到这里,讲讲当年的那些故事……”采访中,“红色前哨连”第4任连长邹金凤告诉记者,如今,中队的精神面貌、战斗精神、纪律观念、营区建设都有了很大发展,官兵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心红眼亮骨头硬,香风臭气脚下踩”的队训没有变,新时代要更好地赓续猛打稳守、拒腐防变的红色血脉。

陈振炜告诉记者,“红连讲堂”最早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中队开展的“时事政治教育”,2010年正式更为现名,至今已举办130余期。每逢重大任务和重要时节,中队都会开设“红连讲堂”,让官兵上台回顾光荣队史、分享学习体会、提振军心士气,讲台虽然不大,但已经成为中队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纽带。

2024年10月12日,由武警广东总队举办的“同心同行·强国有我”港澳青少年进军营活动,走进武警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50余名澳门青少年受邀到中队观摩军事课目表演、武器装备展示,学习部队光荣传统、先进典型事迹,亲身体验军事训练和日常生活。“走进‘红色前哨连’,才能更加深切感悟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武警官兵的默默奉献。”澳门濠江中学学生马俊逸感慨地说。

近年来,“红色前哨连”官兵持续开展“红连精神”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把“红连精神”的火种播撒在珠海的大街小巷。与此同时,该中队官兵用实际行动践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谱写了勇救落水群众、18年持续爱心助学听障儿童群体等感人篇章。

今年年初,武警广东总队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专题集中辅导时,受领总队“四讲一读”教育模式试点任务的“红色前哨连”,用干部的生动讲解和官兵的亲历分享,展现了中队官兵勇立时代潮头、开拓创新发展的实绩。从守卫见证到亲身讲述,官兵对改革开放成绩的来之不易感触更为深刻。

如今,武警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加速推进执勤信息化建设,在全总队率先试点可视化执勤信息系统等现代化装备,还配备了无人机救生圈抛洒器等多种救援装备,确保及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中队针对可能发生的18种一般情况、14种重大情况逐个反复研究、演练、复盘,不断提高哨兵执勤应变能力,探索总结“一线执勤哨兵能应急、二线临近巡逻能增援、三线周边力量能封控”的战法在全总队推广。

听党话、跟党走,方能团结一心为强军,敢立潮头、勇挑重担,方能一往无前谋打赢。一代代“红连”人凭借坚定的党性、严正的纪律、扎实的作风,在时代的浪潮中铸就了一道“钢铁防线”。

2024年10月12日,广东珠海,武警广东总队开展港澳青少年“同心同行·强国有我”进军营活动。图为港澳青年参观装备。
文字:郑振华 图片:赵梓 编辑:何胜文 责任编辑:莫海晖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深1度丨永续不变的红色传承——探寻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永葆本色铸忠诚的精神密码
珠海特区报 2025-04-30 00:38

4月23日下午,随着红绸徐徐揭开,由珠海市委宣传部牵头建设、以“红色前哨连”命名的红连广场正式投入使用,谱写了“一个中队感动一座城市,一座城市纪念一个中队”的鱼水情深佳话。

组建于1944年的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前身为冀东地区青龙县支队三连,在滦东破击战中被独立第四师授予“猛打稳守英雄连”荣誉称号,涌现出张继、尚其山等战斗英雄,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红色前哨连”荣誉称号,1969年移防珠海。

岁月更迭,“红色前哨连”历经23次调整转隶、移防搬迁,官兵换了一茬又一茬,荣誉得了一个又一个,但赓续红色基因的优良传统始终未变。“五一”前夕,记者走进这个英雄集体,探寻他们永葆本色铸忠诚的精神密码。

苦练打赢本领,锻造钢铁集体。

强固政治信念 永葆初心本色

晨光熹微,武警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指导员陈振炜带领官兵从拱北口岸出发,前往港珠澳大桥珠澳口岸人工岛施工便桥入口处的原中队“一号哨位”,这里曾是他们守护港珠澳大桥建设的前沿阵地。如今,哨位旁的“红色前哨”标志石,成了“红连”广场上激励官兵忠于职守的“忠诚石”“初心石”。

“我是‘红色前哨连’的一员,我宣誓:忠于党和人民,践行历史使命;拒腐蚀,永不沾,永葆红连本色……”面向“初心石”,官兵们举起右拳,庄严宣誓。

“‘红色前哨连’的战士,必须永葆‘红’的底色,‘清’的本色。”陈振炜告诉记者,每逢新兵下队、老兵退伍、执行重大任务等时机,中队官兵都会到“红色前哨石”宣誓,引导官兵牢记初心。

巨石如碑,铭记着中队官兵的贡献,也成为官兵的精神图腾。驻守在珠海这座开放之城、口岸之城,“红色前哨连”一茬又一茬的官兵如同那块巨石,牢牢扎根在哨位上,守护着驻地的和平与安宁,也抵挡了数不清的腐蚀和诱惑。

1952年,中队从燕赵大地进驻深圳沙头角,立下“心红眼亮骨头硬,香风臭气脚下踩”的队训,也把永葆本色铸忠诚的基因融入了官兵血脉。

中队荣誉室内,一份泛黄的档案,见证着官兵的忠诚信仰。1992年10月17日,年仅18岁的中队战士梅开春,在巡逻途中突然发现三四个鬼鬼祟祟的黑影,他立即上前盘问。刚刚实施过犯罪的几人见罪行可能败露,当即拿出一沓现金请求梅开春“网开一面”,被梅开春果断拒绝。仍不死心的几人继续抬高价码:“如果放了我们,再加10万元。”

面对巨额金钱诱惑,梅开春始终不为所动,陷入绝望的几人顿生歹心,趁他不备、开枪突袭,梅开春奋力抵抗、壮烈牺牲,把鲜血浸染到“红色前哨连”的战旗中。

还有一次,中士陈嘉兵在某哨位执勤时,一名形迹可疑的人靠近任务区,想让哨兵行个方便,被陈嘉兵严词拒绝。

这么多年,总有人会向中队官兵提出同样的疑问:“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就行了,也没有人会知道,你们是怎么抵挡住诱惑的?”

“拒腐蚀、永不沾。”官兵都会底气十足地这样回答。

树高千尺,其根必深。早在1969年,中队移防至珠海,支部“一班人”便制定“三条铁律”和“四个不准”,规范了官兵行为,有效降低了廉洁风险。

近些年,他们与目标单位互聘执纪监督员、制作廉政监督卡,每月定期组织警示教育,以案说法、以案明纪;把警句箴言悬挂在醒目位置,创作廉政歌曲、话剧等文艺作品,把《忠诚铸就钢铁防线》的连歌唱响在新时代。

81年春去秋来,中队官兵身处繁华都市从未被诱惑所动摇,在伶仃洋畔树起了一面光辉旗帜。

官兵表演威风锣鼓。

苦练打赢本领 锻造钢铁集体

“谢队长的军事素质过硬,是我们‘红连’响当当的‘门面’!”提起中队长谢志雄,“红色前哨连”官兵都会竖起大拇指——3000米跑,他的成绩常年保持在11分30秒;中队的执勤战备训练,他样样亲自一把抓……担任中队长以来,谢志雄是支队各类军事比武场上的常客,各方面表现都能在大队里名列前茅。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干出样子。“红连”官兵都认一个理——职位越高,本领必须越高;党龄越长,能力必须越强。

其实,在2024年调任“红色前哨连”之初,已在其他中队担任过两年半中队长的谢志雄,一度认为自身素质“已经满分”,但现实却给了他一记“闷棍”:在一次支队开展的不打招呼方案演练中,他因经验不足、手忙脚乱,多次指挥出错。

为此,他向中队党支部公开承诺“从头学、重新干”,连续3个月没请过1次假,没日没夜地扎在指挥训练室和训练场,一有空就凑到前任中队长黎京伯跟前学习请教,熄灯后主动到指挥训练室模拟情况推演、学习战备规定,并在中队牵头成立了情况处置攻坚小组,针对不同情况运用不同的战法手段,加班加点找问题、订措施,把如何快速领取装备器材,下车如何快速形成队形等都一一进行了规范,逐渐成长为名副其实的“领头雁”。

功夫不负有心人。谢志雄与战友们的辛苦付出也换来了喜人成果——在2024年6月7日支队组织的端午节前战备拉动演练暨评比竞赛中,该中队从接到拉动预令到完成处置用时仅为16分39秒,在支队排名第一。

“最后一圈,拼了!”在2024年的武警珠海支队大比武中,“红色前哨连”第30任“张继班”班长李渊声嘶力竭地冲过终点,最终以总分领先第二名3分的成绩获得个人全能科目第一名。“张继班”是一个多次立下赫赫战功的荣耀集体,对于“张继班”的战士们来说,“身为‘张继班’的一员,就是要为它的荣誉而奋斗。”

“作为‘红色前哨连’的一班班长,‘一班’代表的就是不断去突破极限。要向革命先辈学习,在战斗训练中去突破自我!”中士黎举平说道。在一次徒手攀登训练时,他的手心被划开了一道口子,鲜血将袖口都染成了红色,当身旁的战友让他停一停时,他却说:“这点伤痛算什么,我还能继续训练!”

练兵为打赢。“红色前哨连”从战火中走来,中队荣誉室内,一面“猛打稳守英雄连”的战旗熠熠生辉,“精武强能”是这个英雄集体耀眼的金字招牌。

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部队建设才能根深叶茂。武警珠海支队政治工作部负责人感慨地说:“‘红色前哨连’之所以能本色不改,离不开党支部这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它像吸铁石一样把官兵紧紧凝聚在党的旗帜下,锻造成‘一块坚硬的钢铁’。”

据了解,自“红色前哨连”授称以来,中队党员干部骨干“五先四后”的好传统一直延续至今,中队先后32次获评基层建设标兵和先进中队、收获74项省级以上荣誉,党支部56次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每次遂行任务都是党员骨干冲在前、干在先。

2018年部队调整改革后,该中队党支部根据职能任务和自身特点,要求支委认真学党务、处处讲原则、事事凭公心,以坚定的政治原则性和严格的组织纪律性团结凝聚官兵;强化党员骨干模范带头意识,教育大家以过硬素质、扎实作风、良好形象引领身边战友,形成谋建设、促发展的合力;聚焦执勤训练重难点问题集智攻关、勠力攻坚,多次完成上级赋予的重大任务,各项建设蒸蒸日上。

2024年7月10日,广东珠海,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红色前哨连”的中队官兵正在巡逻。

赓续红色血脉 勇立时代潮头

“作为新时代红色前哨连的战士,我们必须永葆‘红’的本色,永远站前哨、当尖兵。”在第100期“红连讲堂”上,武警广东总队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少尉排长张天瑞,以“做新时代红连传人,让红连永远红下去”为主题,和战友分享自己在“红色前哨连”的所见、所闻、所感。

“每年我都要回到这里,讲讲当年的那些故事……”采访中,“红色前哨连”第4任连长邹金凤告诉记者,如今,中队的精神面貌、战斗精神、纪律观念、营区建设都有了很大发展,官兵的生活也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心红眼亮骨头硬,香风臭气脚下踩”的队训没有变,新时代要更好地赓续猛打稳守、拒腐防变的红色血脉。

陈振炜告诉记者,“红连讲堂”最早源于二十世纪60年代中队开展的“时事政治教育”,2010年正式更为现名,至今已举办130余期。每逢重大任务和重要时节,中队都会开设“红连讲堂”,让官兵上台回顾光荣队史、分享学习体会、提振军心士气,讲台虽然不大,但已经成为中队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的纽带。

2024年10月12日,由武警广东总队举办的“同心同行·强国有我”港澳青少年进军营活动,走进武警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50余名澳门青少年受邀到中队观摩军事课目表演、武器装备展示,学习部队光荣传统、先进典型事迹,亲身体验军事训练和日常生活。“走进‘红色前哨连’,才能更加深切感悟到粤港澳大湾区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武警官兵的默默奉献。”澳门濠江中学学生马俊逸感慨地说。

近年来,“红色前哨连”官兵持续开展“红连精神”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把“红连精神”的火种播撒在珠海的大街小巷。与此同时,该中队官兵用实际行动践行“军爱民、民拥军,军民鱼水一家亲”的优良传统,谱写了勇救落水群众、18年持续爱心助学听障儿童群体等感人篇章。

今年年初,武警广东总队深化教育实践活动第一专题集中辅导时,受领总队“四讲一读”教育模式试点任务的“红色前哨连”,用干部的生动讲解和官兵的亲历分享,展现了中队官兵勇立时代潮头、开拓创新发展的实绩。从守卫见证到亲身讲述,官兵对改革开放成绩的来之不易感触更为深刻。

如今,武警珠海支队执勤一中队加速推进执勤信息化建设,在全总队率先试点可视化执勤信息系统等现代化装备,还配备了无人机救生圈抛洒器等多种救援装备,确保及时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同时,中队针对可能发生的18种一般情况、14种重大情况逐个反复研究、演练、复盘,不断提高哨兵执勤应变能力,探索总结“一线执勤哨兵能应急、二线临近巡逻能增援、三线周边力量能封控”的战法在全总队推广。

听党话、跟党走,方能团结一心为强军,敢立潮头、勇挑重担,方能一往无前谋打赢。一代代“红连”人凭借坚定的党性、严正的纪律、扎实的作风,在时代的浪潮中铸就了一道“钢铁防线”。

2024年10月12日,广东珠海,武警广东总队开展港澳青少年“同心同行·强国有我”进军营活动。图为港澳青年参观装备。
文字:郑振华 图片:赵梓 编辑:何胜文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