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从珠海太空中心获悉,四辆曾承载光荣使命的陆军退役装备已现身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停放在珠海太空中心广场。“五一”假期,这些装备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参观,公众可近距离一睹其风采,学习了解国防知识。
此次展示的四辆退役装备分别是63式装甲输送车、81-1式装甲指挥车、73式坦克抢救车、59式坦克抢救车,全部是曾叱咤战场、战功卓著的明星装备。其中,63式装甲输送车堪称“战场多面手”。这款自1958年开始研制、1963年定型的装甲利器,因主要用于输送步兵协同坦克作战,被亲切地称为“战地出租车”,更有着“中国的M113”的美誉。它凭借出色的运输能力和可靠性能,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为作战部队输送了大量兵力,成为战场上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81-1式装甲指挥车则是信息化作战的“智慧中枢”。相较于前代,它在通信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电台种类从81式的“三类七部”增加至“五类七部”,大幅增强了多网通信能力。其配备的电台不仅频率范围宽、频道多、通信距离远、操作便捷,更拥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极大地扩展了指挥员的“耳目”,为战场指挥决策提供了坚实保障。
战场上,除了冲锋陷阵的作战车辆,后勤保障同样至关重要。59式坦克抢救车与73式坦克抢救车,便是装甲部队的“战地医生”。59式坦克抢救车凭借强大的牵引能力,在战场上能及时拖曳受损车辆离开危险区域,为后续维修和再次投入战斗争取宝贵时间,是装甲部队保持持续作战能力的重要支撑。73式坦克抢救车则采用经典的59式坦克底盘,巧妙调整安装绞盘、手摇式吊架和驻锄等装置,专为对战斗损伤、淤陷以及失去自行能力的装甲车辆实施抢救而设计。无论是深陷泥沼的坦克,还是战损抛锚的装甲车,在它的“妙手回春”下都能重获“新生”,重返战场。
除了免费参观的新装备,珠海太空中心馆常态化展示中国空间站T字型组合体1:1展示舱、长征系列火箭、歼-20、运-20、99A主战坦克等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的重器;公众可沉浸式体验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并登上“月球车”体验月地驾驶快感,驾驶飞机“冲上云霄”,操控“火星车”开展火星救援,戴上“VR眼镜”探索太空的奥秘。今年“五一”假期,珠海太空中心策划了一系列趣味科普活动,包括“天宫护卫犬太空巡游”“明信片星际寻宝”“DIY炫彩太空帽”等,将活动的科技感与趣味性深入融合,引导公众感受中国航空航天与国防的力量与温度。
记者从珠海太空中心获悉,四辆曾承载光荣使命的陆军退役装备已现身珠海国际航展中心,停放在珠海太空中心广场。“五一”假期,这些装备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参观,公众可近距离一睹其风采,学习了解国防知识。
此次展示的四辆退役装备分别是63式装甲输送车、81-1式装甲指挥车、73式坦克抢救车、59式坦克抢救车,全部是曾叱咤战场、战功卓著的明星装备。其中,63式装甲输送车堪称“战场多面手”。这款自1958年开始研制、1963年定型的装甲利器,因主要用于输送步兵协同坦克作战,被亲切地称为“战地出租车”,更有着“中国的M113”的美誉。它凭借出色的运输能力和可靠性能,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为作战部队输送了大量兵力,成为战场上不可或缺的“生命线”。

81-1式装甲指挥车则是信息化作战的“智慧中枢”。相较于前代,它在通信能力上实现了质的飞跃,电台种类从81式的“三类七部”增加至“五类七部”,大幅增强了多网通信能力。其配备的电台不仅频率范围宽、频道多、通信距离远、操作便捷,更拥有极强的抗干扰能力,极大地扩展了指挥员的“耳目”,为战场指挥决策提供了坚实保障。
战场上,除了冲锋陷阵的作战车辆,后勤保障同样至关重要。59式坦克抢救车与73式坦克抢救车,便是装甲部队的“战地医生”。59式坦克抢救车凭借强大的牵引能力,在战场上能及时拖曳受损车辆离开危险区域,为后续维修和再次投入战斗争取宝贵时间,是装甲部队保持持续作战能力的重要支撑。73式坦克抢救车则采用经典的59式坦克底盘,巧妙调整安装绞盘、手摇式吊架和驻锄等装置,专为对战斗损伤、淤陷以及失去自行能力的装甲车辆实施抢救而设计。无论是深陷泥沼的坦克,还是战损抛锚的装甲车,在它的“妙手回春”下都能重获“新生”,重返战场。
除了免费参观的新装备,珠海太空中心馆常态化展示中国空间站T字型组合体1:1展示舱、长征系列火箭、歼-20、运-20、99A主战坦克等我国航空航天及国防领域的重器;公众可沉浸式体验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飞机,并登上“月球车”体验月地驾驶快感,驾驶飞机“冲上云霄”,操控“火星车”开展火星救援,戴上“VR眼镜”探索太空的奥秘。今年“五一”假期,珠海太空中心策划了一系列趣味科普活动,包括“天宫护卫犬太空巡游”“明信片星际寻宝”“DIY炫彩太空帽”等,将活动的科技感与趣味性深入融合,引导公众感受中国航空航天与国防的力量与温度。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