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澳文旅CP,加快破局“出圈”!

这个“五一”假期(5月1日-5日),横琴各景区游客实际接待量约37.5万人次,同比增长46.87%。

近年来,凭借独特的跨境旅游产业链和一系列创新政策,琴澳文旅CP备受瞩目,实现游客数量和营收双增长。

琴澳文旅CP,正逐渐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从四大项目看琴澳战略重心

记者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相较历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访珠侧重口岸基建、产业园区等领域,岑浩辉此行考察珠海大剧院等文旅地标,释放出了以文旅破题澳琴一体化发展的强烈信号。

珠海大剧院。(资料图)吴明福/摄

岑浩辉曾在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澳门珠江西岸国际航空运输枢纽(港)、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这4个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在8至10年内完成预期目标。其中,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均涉及文旅产业,前者计划培养休闲旅游高端人才,后者则以澳门半岛与氹仔间的文化场馆群为核心,拟打造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具标志性的文化基地。

具体来看,这一转向与中央赋予澳门的“一基地”定位高度契合。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曾在解读中强调,澳门需充分借助“东亚文化之都”优势,以历史资源为切入点,深化文创合作推动大湾区文化高地建设。而横琴不断增长的人流、车流,一定程度上能为琴澳两地文旅协同提供市场支撑。

系列新政激发跨境文旅会展活力

如今,琴澳“一会展两地”等模式已成常态,琴澳跨境文旅会展正迸发出越来越多的火花。

作为第十三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一会展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举办的“探趣澳琴:2025夏季研学旅游盛会”,推动澳门科学馆、珠海长隆、横琴富华紫檀博物馆等研学机构发布一系列澳琴夏季研学产品,为琴澳文旅联动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探趣澳琴:2025夏季研学旅游盛会”为参会者推介研学产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图

以研学为纽带,琴澳持续丰富文旅业态,让一系列跨境文旅活动逐渐成为合作区的城市名片。随着“团进团出”“一签多行”等新政实施,琴澳跨境文旅消费还在持续升温。据横琴边检数据统计,相关政策自出台以来,持“琴澳旅游”和“一签多行”签注往返两地的旅客分别超12万和17万人次。

“琴澳将携手围绕‘一程多站’旅游模式,整合琴澳两地文旅资源,联合开展境内外旅游推广计划,推动琴澳跨境游成为国内游客出境游的热门选择之一。”“团进团出”政策实施一周年之际,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苏崑透露了更多琴澳文旅联动发展的新方向。

大门敞开,横琴与澳门的跨境文旅交流还在不断热络。

以内容破题琴澳文旅产业深度协同

要实现文旅破局,还须突破琴澳文化融合的深层壁垒。

“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澳门文旅的拳头产品。当下,澳门与横琴文旅产业对接具备广阔空间,但在文化内容打造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澳门大湾区文化旅游协会会长丁放看来,澳门特区政府提到“文化澳门”“活力澳门”的施政理念,为琴澳文旅产业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具体方向上,丁放建议,可充分利用横琴现有葡式建筑打造中葡文化中心。“横琴励骏庞都广场采用了葡萄牙曼努埃尔建筑风格,并融入了澳门特色。未来可围绕澳门有关葡萄牙艺术建筑、文学等内容,配合琴澳文旅景点的联游产品,丰富中西文化内涵。”丁放认为,这不仅能为横琴文旅增添新亮点,还能让游客在横琴体验到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拓展澳门文化的展示空间。

横琴励骏庞都广场。(资料图)曾遥/摄

正如岑浩辉所言:“横琴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破局’的关键所在。”从政策布局与行动路径来看,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推动琴澳产业深度协同,将成为琴澳破局“出圈”的流量密码。

当澳门丰富的文旅资源充分叠加横琴的生态资源和文旅项目,接住瞬时“流量”,转化持久“留量”,双方才能更好为粤港澳大湾区呈上一份活力四射的文旅“答卷”。

记者观察

这个“五一”,记者去到横琴各处采访,发现横琴熟悉的热闹与繁华又回来了。随着珠海各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大幅增长,长隆海洋王国门外的停车场,随处可见“北上”的港澳车辆;有不少亲子家庭到横琴的各个户外景点撒欢,在惠风和畅的煦暖假日享受亲近自然的“松弛感”。

长隆海洋王国“五一“客流爆满。朱文/摄

这份烟火气也飘到了横琴各大商圈,不少特色餐饮门店内座无虚席;循着急促而有韵律的锣鼓节奏,还能看到有不少游客用镜头定格英歌舞队伍律动的精彩瞬间;在励骏庞都的宠物生活节上,萌宠与主人们亲密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正是这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场景,赋予了琴澳“双城生活”温暖的底色。这些承载着琴澳特色的独家记忆,不仅让横琴和澳门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更让前来休假的游客能够真切感受到濠江两岸浓浓的烟火温情。

文字:伍芷莹 李灏菀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丹梅 帅云
微信
朋友圈
琴澳文旅CP,加快破局“出圈”!

这个“五一”假期(5月1日-5日),横琴各景区游客实际接待量约37.5万人次,同比增长46.87%。

近年来,凭借独特的跨境旅游产业链和一系列创新政策,琴澳文旅CP备受瞩目,实现游客数量和营收双增长。

琴澳文旅CP,正逐渐成为聚光灯下的焦点。

从四大项目看琴澳战略重心

记者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到,相较历任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访珠侧重口岸基建、产业园区等领域,岑浩辉此行考察珠海大剧院等文旅地标,释放出了以文旅破题澳琴一体化发展的强烈信号。

珠海大剧院。(资料图)吴明福/摄

岑浩辉曾在施政报告中明确提出,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澳门珠江西岸国际航空运输枢纽(港)、澳门科技研发产业园这4个重大项目建设争取在8至10年内完成预期目标。其中,澳琴国际教育(大学)城、澳门国际综合旅游文化区均涉及文旅产业,前者计划培养休闲旅游高端人才,后者则以澳门半岛与氹仔间的文化场馆群为核心,拟打造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具标志性的文化基地。

具体来看,这一转向与中央赋予澳门的“一基地”定位高度契合。澳门特区政府社会文化司司长柯岚曾在解读中强调,澳门需充分借助“东亚文化之都”优势,以历史资源为切入点,深化文创合作推动大湾区文化高地建设。而横琴不断增长的人流、车流,一定程度上能为琴澳两地文旅协同提供市场支撑。

系列新政激发跨境文旅会展活力

如今,琴澳“一会展两地”等模式已成常态,琴澳跨境文旅会展正迸发出越来越多的火花。

作为第十三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一会展两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近期举办的“探趣澳琴:2025夏季研学旅游盛会”,推动澳门科学馆、珠海长隆、横琴富华紫檀博物馆等研学机构发布一系列澳琴夏季研学产品,为琴澳文旅联动提供了更多元的选择。

“探趣澳琴:2025夏季研学旅游盛会”为参会者推介研学产品。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经济发展局/图

以研学为纽带,琴澳持续丰富文旅业态,让一系列跨境文旅活动逐渐成为合作区的城市名片。随着“团进团出”“一签多行”等新政实施,琴澳跨境文旅消费还在持续升温。据横琴边检数据统计,相关政策自出台以来,持“琴澳旅游”和“一签多行”签注往返两地的旅客分别超12万和17万人次。

“琴澳将携手围绕‘一程多站’旅游模式,整合琴澳两地文旅资源,联合开展境内外旅游推广计划,推动琴澳跨境游成为国内游客出境游的热门选择之一。”“团进团出”政策实施一周年之际,合作区执行委员会副主任苏崑透露了更多琴澳文旅联动发展的新方向。

大门敞开,横琴与澳门的跨境文旅交流还在不断热络。

以内容破题琴澳文旅产业深度协同

要实现文旅破局,还须突破琴澳文化融合的深层壁垒。

“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是澳门文旅的拳头产品。当下,澳门与横琴文旅产业对接具备广阔空间,但在文化内容打造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在澳门大湾区文化旅游协会会长丁放看来,澳门特区政府提到“文化澳门”“活力澳门”的施政理念,为琴澳文旅产业今后发展指明了方向。

具体方向上,丁放建议,可充分利用横琴现有葡式建筑打造中葡文化中心。“横琴励骏庞都广场采用了葡萄牙曼努埃尔建筑风格,并融入了澳门特色。未来可围绕澳门有关葡萄牙艺术建筑、文学等内容,配合琴澳文旅景点的联游产品,丰富中西文化内涵。”丁放认为,这不仅能为横琴文旅增添新亮点,还能让游客在横琴体验到澳门中西文化交融的独特魅力,拓展澳门文化的展示空间。

横琴励骏庞都广场。(资料图)曾遥/摄

正如岑浩辉所言:“横琴是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破局’的关键所在。”从政策布局与行动路径来看,以文旅融合为突破口,推动琴澳产业深度协同,将成为琴澳破局“出圈”的流量密码。

当澳门丰富的文旅资源充分叠加横琴的生态资源和文旅项目,接住瞬时“流量”,转化持久“留量”,双方才能更好为粤港澳大湾区呈上一份活力四射的文旅“答卷”。

记者观察

这个“五一”,记者去到横琴各处采访,发现横琴熟悉的热闹与繁华又回来了。随着珠海各口岸出入境客流、车流大幅增长,长隆海洋王国门外的停车场,随处可见“北上”的港澳车辆;有不少亲子家庭到横琴的各个户外景点撒欢,在惠风和畅的煦暖假日享受亲近自然的“松弛感”。

长隆海洋王国“五一“客流爆满。朱文/摄

这份烟火气也飘到了横琴各大商圈,不少特色餐饮门店内座无虚席;循着急促而有韵律的锣鼓节奏,还能看到有不少游客用镜头定格英歌舞队伍律动的精彩瞬间;在励骏庞都的宠物生活节上,萌宠与主人们亲密互动,欢声笑语此起彼伏……

正是这些充满人间烟火气的场景,赋予了琴澳“双城生活”温暖的底色。这些承载着琴澳特色的独家记忆,不仅让横琴和澳门的距离进一步拉近,更让前来休假的游客能够真切感受到濠江两岸浓浓的烟火温情。

文字:伍芷莹 李灏菀 编辑:祁文静 责任编辑:丹梅 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