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我看|心血管病不仅是老年病!当心你的身体在报警

5月是一个聚焦“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月份。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心血管疾病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正面临“血压早高、血管早老”的健康隐患。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多位专家提醒,年轻人更应从日常生活做起,重视血压与血管管理,做到早预防、早干预,为健康打好基础。

血管也会变“老”

别让生命通道悄悄堵上

血管,是我们身体的“交通网络”,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也会经历“老化”。血管老化表现为动脉壁变硬、斑块积聚,导致血管通道不畅,影响血液流通,进而影响器官的功能,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动脉血管老化的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山五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剑介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血管老化的标志之一。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加剧,动脉壁逐步形成斑块,血管变得狭窄,最终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和急性堵塞,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很多人认为血管健康问题只关乎老年人,但目前心脑血管疾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陈剑表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不良饮食习惯、久坐不动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疾病年轻化的原因。

陈剑强调,如果在运动中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或者在生活中出现四肢麻木无力、发凉等情况,可能就是血管老化的信号,应引起警惕。

想活到100岁不得冠心病?

关键就看这个指标

陈剑科普,高脂血症往往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元凶。市民如果体检查出血脂增高时,要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一指标,“它是‘坏胆固醇’之首,极可能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相关研究显示,LDL-C水平的控制对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保持低水平的LDL-C不仅能减少冠心病的风险,还能有效推迟其发生的时间。保持LDL-C水平在合理范围内,甚至可以让人活到100岁而远离冠心病。“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预防动脉硬化的关键。”陈剑表示。

避免血管添“堵”

这几点你必须做到

陈剑强调,动脉斑块的长期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进行管理,有效维护血管健康。

“市民在饮食上要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和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坚果和鱼类,避免摄入过多盐分、糖分和加工食品。”陈剑科普。运动是预防血管老化的有效手段,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运动,儿童每天至少60分钟。需保证充足的睡眠,成人每天应睡7-9小时,青少年则需更多。

此外,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保持血管健康的必要措施。“尤其是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的双重控制,需医生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高血压不再是“老年病”

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45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其中18至44岁人群患病率已达到13.3%。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过去常被认为是“老年病”,如今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为何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金莉子介绍,高血压的年轻化趋势,是生活方式变化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轻人偏爱烧烤、火锅、奶茶、油炸等食物,长期摄入过量盐分和饱和脂肪,加重血管负担。”此外,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血压升高。肥胖更是高血压的“加速器”,研究表明,约80%的肥胖者患有高血压。据了解,体重每降低1kg,收缩压即可下降约1mmHg。

年轻人降压行动指南

金莉子表示,改善生活方式,对年轻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首先要从饮食入手,养成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习惯,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调整饮食结构,蔬菜摄入不少于500克,水果摄入200至350克,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为辅的膳食模式。

体重管理同样关键,中青年人群应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至23.9之间,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金莉子建议,规律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血管功能。“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等,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同时配合进行拉伸训练和呼吸训练,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运动习惯者,应循序渐进增加运动时间。

对于已经确诊的年轻高血压患者,金莉子强调,应打破对降压药物的误解和顾虑,积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降压药不仅能稳定血压,更重要的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其益处远远超过大家担心的副作用。”

文字:陶斯祎 编辑:陈伟 董帅奇 责任编辑:董帅奇
微信
朋友圈
医我看|心血管病不仅是老年病!当心你的身体在报警
珠海特区报 2025-05-15 02:18

5月是一个聚焦“心血管健康”的重要月份。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5月18日是“全国血管健康日”。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心血管疾病早已不再是老年人的“专利”,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正面临“血压早高、血管早老”的健康隐患。近日,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多位专家提醒,年轻人更应从日常生活做起,重视血压与血管管理,做到早预防、早干预,为健康打好基础。

血管也会变“老”

别让生命通道悄悄堵上

血管,是我们身体的“交通网络”,负责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随着年龄增长,血管也会经历“老化”。血管老化表现为动脉壁变硬、斑块积聚,导致血管通道不畅,影响血液流通,进而影响器官的功能,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动脉血管老化的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中山五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陈剑介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是血管老化的标志之一。随着动脉粥样硬化的加剧,动脉壁逐步形成斑块,血管变得狭窄,最终可能导致血管破裂和急性堵塞,进而引发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危及生命的疾病。

“很多人认为血管健康问题只关乎老年人,但目前心脑血管疾病逐渐呈现年轻化趋势。”陈剑表示,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不良饮食习惯、久坐不动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和疾病年轻化的原因。

陈剑强调,如果在运动中经常出现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症状,或者在生活中出现四肢麻木无力、发凉等情况,可能就是血管老化的信号,应引起警惕。

想活到100岁不得冠心病?

关键就看这个指标

陈剑科普,高脂血症往往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元凶。市民如果体检查出血脂增高时,要重点关注“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这一指标,“它是‘坏胆固醇’之首,极可能引起冠心病、心肌梗死、急性脑梗死等心血管疾病的发作。”

相关研究显示,LDL-C水平的控制对预防冠心病至关重要。保持低水平的LDL-C不仅能减少冠心病的风险,还能有效推迟其发生的时间。保持LDL-C水平在合理范围内,甚至可以让人活到100岁而远离冠心病。“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预防动脉硬化的关键。”陈剑表示。

避免血管添“堵”

这几点你必须做到

陈剑强调,动脉斑块的长期稳定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饮食、运动、睡眠等方面进行管理,有效维护血管健康。

“市民在饮食上要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和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蔬菜、水果、坚果和鱼类,避免摄入过多盐分、糖分和加工食品。”陈剑科普。运动是预防血管老化的有效手段,成人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运动,儿童每天至少60分钟。需保证充足的睡眠,成人每天应睡7-9小时,青少年则需更多。

此外,控制血压、血糖、血脂、体重,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都是保持血管健康的必要措施。“尤其是LDL-C和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HDL-C)的双重控制,需医生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情况进行定期评估和调整。”

高血压不再是“老年病”

5月17日是第21个“世界高血压日”,今年的主题是“精准测量,有效控制,健康长寿”。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约有2.45亿成年人患有高血压,其中18至44岁人群患病率已达到13.3%。高血压,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首要危险因素,过去常被认为是“老年病”,如今却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年轻人身上。

为何高血压越来越“年轻化”?

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金莉子介绍,高血压的年轻化趋势,是生活方式变化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年轻人偏爱烧烤、火锅、奶茶、油炸等食物,长期摄入过量盐分和饱和脂肪,加重血管负担。”此外,吸烟饮酒、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导致血压升高。肥胖更是高血压的“加速器”,研究表明,约80%的肥胖者患有高血压。据了解,体重每降低1kg,收缩压即可下降约1mmHg。

年轻人降压行动指南

金莉子表示,改善生活方式,对年轻人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至关重要。首先要从饮食入手,养成低盐低脂的清淡饮食习惯,每人每日食盐摄入量应控制在5克以内。调整饮食结构,蔬菜摄入不少于500克,水果摄入200至350克,坚持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为辅的膳食模式。

体重管理同样关键,中青年人群应将体质指数(BMI)控制在18.5至23.9之间,男性腰围不超过90厘米、女性不超过85厘米。金莉子建议,规律运动可以帮助控制体重、改善血管功能。“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骑车等,每周累计150分钟以上,同时配合进行拉伸训练和呼吸训练,能提升整体健康水平。”但值得注意的是,无运动习惯者,应循序渐进增加运动时间。

对于已经确诊的年轻高血压患者,金莉子强调,应打破对降压药物的误解和顾虑,积极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降压药不仅能稳定血压,更重要的是对心、脑、肾等靶器官具有保护作用,其益处远远超过大家担心的副作用。”

文字:陶斯祎 编辑:陈伟 董帅奇 责任编辑:董帅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