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届澳门艺术节的主题关乎“成长”。从少年Pi伴虎海上艰难漂流,到青年光绪跃跃欲试“维新”;从粤剧演绎尝试“青春化”,到中乐团重编戏曲经典;从舞者唤醒法多沉睡的生命力,到音乐剧重燃小魔女修行之旅——对“成长”多重寓意的探索。
这里,聊聊葡萄牙《击舞法多》和日本音乐剧《魔女宅急便》。毗邻澳门,法多音乐会听过多次,但以舞蹈作主打的“法多”,还是首度见识。舞台上,先后出现4位乐手、4位舞者,还有一位歌舞并举的歌手。乐手手中仅有吉他,而舞者以整个身躯(特别是脚步动作)作打击乐器,与吉他旋律、法多歌声一起构建和声,圆融一个戏剧世界。
这就是“踢踏法多”,失传多年的法多舞蹈,不似西班牙弗拉明戈般性感撩拂、决绝刚烈,也不如巴西桑巴明艳动人、活泼轻快,一色缁衣舞者宛若笨拙习舞的木偶或蹒跚比划的小机器人儿,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于舞台间,但每一个脚步敲击、每一段步法摆布、每一声鼓点模拟,同为击掌踏脚,却与风靡全球的踢踏舞相异,或真是传统法多的“舞”模样?
葡萄牙当代编舞家祖拿斯与兰德复兴上个世纪初即已失传的法多舞蹈,再现昔时街头巷尾、酒馆码头,人们随着歌声舞之蹈之的场面,法多的“古早”意味,因了这声声击掌踏脚而呼之欲出。当然已不可能完全忠实地再现,但如此“踢踏法多”,观众是全然接受的,舞台上下贯穿始终的热烈互动,是明证;散场后踊跃的买碟人流,也是明证。
“法多”被视为葡萄牙国乐,起源于里斯本,歌词大都述说航海的艰辛、船员对爱人的思恋、女人们操持生活的困顿不易,曲调悲戚、哀婉、悠长。法多歌后阿玛丽亚曾在20世纪中期大放异彩,将法多的世界声誉推至巅峰。
尽管早已知悉日语原版音乐剧《魔女宅急便》在澳门大受欢迎,连演4场一票难求,但开演前在剧场大厅见到人头攒动的候场观众时,还是暗自感喟“快递小姐姐”Kiki带来的魔力:各年龄段的女子都在效仿Kiki形象,大大的红蝴蝶发箍,宽宽的黑蓬裙,软软的平跟红皮鞋;还有不少小姑娘举着手机轻轻播放久石让的《看得见海的街道》……
珠玉在前啊,音乐剧何以“突围”?
日本儿童文学作家角野荣子在1985-2008年间创作小说《魔女宅急便》系列6作,被誉“饱含无法言喻的温暖与热忱,充满令人惊奇的魅力”,曾获国际安徒生奖。其中第一作,早在1989年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成动画电影,宫崎骏执导,背景设定充满欧洲风情,以小魔女Kiki的故事描绘青春期女孩希望独立时所面临的困境。久石让配乐,21首曲子中以《看得见海的街道》最为经典,用轻巧的提琴来表现Kiki的可爱,节奏轻快好似海风轻拂。两位大师功力初现端倪,影片风靡全球至今不衰。
据称澳门这轮演出,是日语原版音乐剧《魔女宅急便》首次走出日本。整场看完,感觉虽没有可以流行传唱的桥段,剧情倒也耐看,因为它在讨巧地、忠实地复原宫崎骏动画,人物造型如出一辙,欧化背景同为一框,飞行特效也在努力模拟天马行空。
该版由音乐剧制作人岸本功喜、小岛良太在2017年推出,依旧是从小魔女Kiki年满13岁后按照魔女传统独自离家一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开始讲起。带着黑猫吉吉、飞到海边小镇克里克落脚、以飞行魔力开设快递服务、因不擅交际和魔力衰退而陷入低谷、得到面包店老板娘和女画家的温暖支持、勇敢直面迷茫重拾自信——确实都是原著第一作的故事,确实都在致敬宫崎骏动画,但在音乐剧里,小魔女Kiki的成长之旅骤然提速:
原著第四作,Kiki17岁,明白了自己喜欢酷爱飞行的小男生蜻蜓,恋情徐徐展开,甜蜜又烦恼。
原著第五作,Kiki19岁,开始听不懂黑猫吉吉在说啥了,扫帚的飞天魔法忽然消失殆半,蜻蜓异地忙于课业甚少见面……
所以,忙不迭地让13岁的Kiki拥有了好几年以后的“爱情”,音乐剧是否也因此有了几分喜剧效果?Kiki娘亲在Kiki离家前穿上魔女黑袍时告诫女儿:不要对外表过分在意,心灵才是最重要的。也许真正读懂这句话,真正找到自己的“里子”,音乐剧小魔女才会飞翔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吧?
第35届澳门艺术节的主题关乎“成长”。从少年Pi伴虎海上艰难漂流,到青年光绪跃跃欲试“维新”;从粤剧演绎尝试“青春化”,到中乐团重编戏曲经典;从舞者唤醒法多沉睡的生命力,到音乐剧重燃小魔女修行之旅——对“成长”多重寓意的探索。
这里,聊聊葡萄牙《击舞法多》和日本音乐剧《魔女宅急便》。毗邻澳门,法多音乐会听过多次,但以舞蹈作主打的“法多”,还是首度见识。舞台上,先后出现4位乐手、4位舞者,还有一位歌舞并举的歌手。乐手手中仅有吉他,而舞者以整个身躯(特别是脚步动作)作打击乐器,与吉他旋律、法多歌声一起构建和声,圆融一个戏剧世界。
这就是“踢踏法多”,失传多年的法多舞蹈,不似西班牙弗拉明戈般性感撩拂、决绝刚烈,也不如巴西桑巴明艳动人、活泼轻快,一色缁衣舞者宛若笨拙习舞的木偶或蹒跚比划的小机器人儿,磕磕绊绊、跌跌撞撞于舞台间,但每一个脚步敲击、每一段步法摆布、每一声鼓点模拟,同为击掌踏脚,却与风靡全球的踢踏舞相异,或真是传统法多的“舞”模样?
葡萄牙当代编舞家祖拿斯与兰德复兴上个世纪初即已失传的法多舞蹈,再现昔时街头巷尾、酒馆码头,人们随着歌声舞之蹈之的场面,法多的“古早”意味,因了这声声击掌踏脚而呼之欲出。当然已不可能完全忠实地再现,但如此“踢踏法多”,观众是全然接受的,舞台上下贯穿始终的热烈互动,是明证;散场后踊跃的买碟人流,也是明证。
“法多”被视为葡萄牙国乐,起源于里斯本,歌词大都述说航海的艰辛、船员对爱人的思恋、女人们操持生活的困顿不易,曲调悲戚、哀婉、悠长。法多歌后阿玛丽亚曾在20世纪中期大放异彩,将法多的世界声誉推至巅峰。
尽管早已知悉日语原版音乐剧《魔女宅急便》在澳门大受欢迎,连演4场一票难求,但开演前在剧场大厅见到人头攒动的候场观众时,还是暗自感喟“快递小姐姐”Kiki带来的魔力:各年龄段的女子都在效仿Kiki形象,大大的红蝴蝶发箍,宽宽的黑蓬裙,软软的平跟红皮鞋;还有不少小姑娘举着手机轻轻播放久石让的《看得见海的街道》……
珠玉在前啊,音乐剧何以“突围”?
日本儿童文学作家角野荣子在1985-2008年间创作小说《魔女宅急便》系列6作,被誉“饱含无法言喻的温暖与热忱,充满令人惊奇的魅力”,曾获国际安徒生奖。其中第一作,早在1989年由吉卜力工作室制作成动画电影,宫崎骏执导,背景设定充满欧洲风情,以小魔女Kiki的故事描绘青春期女孩希望独立时所面临的困境。久石让配乐,21首曲子中以《看得见海的街道》最为经典,用轻巧的提琴来表现Kiki的可爱,节奏轻快好似海风轻拂。两位大师功力初现端倪,影片风靡全球至今不衰。
据称澳门这轮演出,是日语原版音乐剧《魔女宅急便》首次走出日本。整场看完,感觉虽没有可以流行传唱的桥段,剧情倒也耐看,因为它在讨巧地、忠实地复原宫崎骏动画,人物造型如出一辙,欧化背景同为一框,飞行特效也在努力模拟天马行空。
该版由音乐剧制作人岸本功喜、小岛良太在2017年推出,依旧是从小魔女Kiki年满13岁后按照魔女传统独自离家一年,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开始讲起。带着黑猫吉吉、飞到海边小镇克里克落脚、以飞行魔力开设快递服务、因不擅交际和魔力衰退而陷入低谷、得到面包店老板娘和女画家的温暖支持、勇敢直面迷茫重拾自信——确实都是原著第一作的故事,确实都在致敬宫崎骏动画,但在音乐剧里,小魔女Kiki的成长之旅骤然提速:
原著第四作,Kiki17岁,明白了自己喜欢酷爱飞行的小男生蜻蜓,恋情徐徐展开,甜蜜又烦恼。
原著第五作,Kiki19岁,开始听不懂黑猫吉吉在说啥了,扫帚的飞天魔法忽然消失殆半,蜻蜓异地忙于课业甚少见面……
所以,忙不迭地让13岁的Kiki拥有了好几年以后的“爱情”,音乐剧是否也因此有了几分喜剧效果?Kiki娘亲在Kiki离家前穿上魔女黑袍时告诫女儿:不要对外表过分在意,心灵才是最重要的。也许真正读懂这句话,真正找到自己的“里子”,音乐剧小魔女才会飞翔出自己的一片天空吧?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