伶仃新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广东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理论和观点,对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理解其对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以“走在前列”的担当、“先行探路”的锐气,在制度型开放、内外循环联动、深化国际合作、统筹发展与安全等方面先行探路,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景,为全国对外开放大局贡献“广东智慧”。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广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适应全球经贸规则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当前,广东在对外开放上存在营商环境待优化、大湾区协调发展和规则标准开放对接待深化、区域开放布局不均衡等问题,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新贸易形态持续涌现等新形势。要解决这些问题和适应新形势,必须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改革和开放互促共融。通过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着力打造衔接港澳、对标国际的营商环境,将有利于广东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动通关等便利性措施扩面提质和更多民生政务事项“跨境通办”;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用好对接高标准试点政策,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政府采购等领域实施一批“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隐性壁垒,深化广州、深圳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贸易政策合规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让“湾区标准”成为国际竞争的通行证。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提升双循环枢纽功能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广东拓展国际共赢空间和国内经济纵深,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着力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是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具有成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经济优势;蕴含着巨量的市场需求,与世界市场联系广泛,具有成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空间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而是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将有助于广东发挥大规模市场的空间潜能和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支点,对内拓展经济纵深,推动“内循环”支撑“外循环”;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要抓手,对外拓展全球市场,吸引全球高端资源要素汇聚广东,实现“外循环”带动“内循环”,从而保障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立足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功能定位,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此形成对全球资源配置的强大推动力;深化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优化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布局,加大力度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水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机遇,强化区域协同,共建国际物流枢纽和跨境服务体系,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争取更大的发展主动权、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广东培育创新发展动能,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全球资本要素资源,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显得至关重要。当前,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存在产业开放创新能力不足、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全球价值链构建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破解。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有利于广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力;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开放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增值能力;促进产业政策更加透明,为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深度聚焦“开放+创新”的双轮驱动,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离岸创新基地,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合作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等领域开展更多首创性、集成式探索;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化科技创新等领域投资改革;完善绿色技术、数字贸易等新领域规则体系,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境融合,以开放生态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统筹发展与安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广东统筹发展与安全,在防范化解风险中赢得发展的战略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近年来,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思潮盛行,国际经济、科技、安全、政治等格局面临深度调整。从全球贸易格局来看,美国“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不断加剧,“滥施关税”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损害不时延宕,“碳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强。广东作为全国外贸第一大省,融入国际市场早、程度深,外贸依存度较高,受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的影响很大。从全球科技创新格局来看,国际科技竞争愈益激烈,美国对华科技限制政策不断升级,试图遏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势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虽然连续8年全国第一,但在高端半导体芯片、光刻机、工业软件、先进显示制造装备及关键原材料等领域受制于西方,面临技术断供的风险。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广东深度融入全球化,打造与各国经济产业相互依赖、互促共融的共生体,成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让“随便脱钩”成为不可能;激活外贸增长新动能,加速多元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虹吸全球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从而更好地开发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扶持新业态、打造新模式,加快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强化底线思维,完善经济风险预警机制、海外利益保障机制、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多向度聚合发力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汇聚创新资源,持续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防范“卡脖子”风险,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水平开放。

■作者简介

陈雷刚,现为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字:陈雷刚 图片:曾遥 通讯员袁天晓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李梅容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伶仃新语|以高水平对外开放赋能广东高质量发展
珠海特区报 2025-05-27 02:21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习近平经济文选》第一卷收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市场、国际分工的理论和观点,对新时代对外开放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我们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对外开放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刻理解其对推动广东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意义,以“走在前列”的担当、“先行探路”的锐气,在制度型开放、内外循环联动、深化国际合作、统筹发展与安全等方面先行探路,将“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宏伟蓝图转化为广东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景,为全国对外开放大局贡献“广东智慧”。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广东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推动适应全球经贸规则演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改革和开放相统一,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深化外贸、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当前,广东在对外开放上存在营商环境待优化、大湾区协调发展和规则标准开放对接待深化、区域开放布局不均衡等问题,面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国际经贸规则加速重构、新贸易形态持续涌现等新形势。要解决这些问题和适应新形势,必须推动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实现改革和开放互促共融。通过发挥自贸试验区的“试验田”作用,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着力打造衔接港澳、对标国际的营商环境,将有利于广东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优势,促进要素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市场深度融合,不断为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深入实施“湾区通”工程,推动通关等便利性措施扩面提质和更多民生政务事项“跨境通办”;实施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用好对接高标准试点政策,在产权保护、产业补贴、政府采购等领域实施一批“边境后”管理制度改革;深化“放管服”改革,破除隐性壁垒,深化广州、深圳扩大服务业开放试点,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完善贸易政策合规机制,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际规则制定,让“湾区标准”成为国际竞争的通行证。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提升双循环枢纽功能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广东拓展国际共赢空间和国内经济纵深,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不是关起门来封闭运行,而是通过发挥内需潜力,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加强劲可持续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考察时强调,要着力把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支点。粤港澳大湾区是我国经济活力最强、开放程度最高的区域之一,区域内产业链供应链相对完备,是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之一,具有成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经济优势;蕴含着巨量的市场需求,与世界市场联系广泛,具有成为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空间优势。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是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而是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畅通国内大循环和联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功能,将有助于广东发挥大规模市场的空间潜能和全产业链竞争优势,以扩大内需为战略支点,对内拓展经济纵深,推动“内循环”支撑“外循环”;以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为主要抓手,对外拓展全球市场,吸引全球高端资源要素汇聚广东,实现“外循环”带动“内循环”,从而保障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立足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的功能定位,打通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以此形成对全球资源配置的强大推动力;深化与“一带一路”经贸合作,优化境外经贸合作区功能布局,加大力度建设中国企业“走出去”综合服务基地,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合作水平;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等国家重大战略的机遇,强化区域协同,共建国际物流枢纽和跨境服务体系,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争取更大的发展主动权、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广东培育创新发展动能,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东要始终坚持以制造业立省,更加重视发展实体经济,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推进,以高水平对外开放集聚全球科技创新资源、全球资本要素资源,助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显得至关重要。当前,广东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上存在产业开放创新能力不足、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空间有限、全球价值链构建水平不高等问题,亟待以高水平对外开放破解。通过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将有利于广东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深化国际科技交流合作,汇聚全球创新资源发展新质生产力,提高对全球价值链的掌控力;扩大服务业开放,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开放融合发展,提升产业增值能力;促进产业政策更加透明,为建设更具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良好的运行环境。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深度聚焦“开放+创新”的双轮驱动,扩大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科技交流合作,加快建设“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支持企业设立海外研发中心和离岸创新基地,构建与国际接轨的科技合作机制;推动自贸试验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新质生产力等领域开展更多首创性、集成式探索;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深化科技创新等领域投资改革;完善绿色技术、数字贸易等新领域规则体系,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跨境融合,以开放生态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建。

以高水平对外开放

统筹发展与安全

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广东统筹发展与安全,在防范化解风险中赢得发展的战略主动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越是开放越要重视安全,统筹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增强自身竞争能力、开放监管能力、风险防控能力。”近年来,全球化遭遇逆流,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等思潮盛行,国际经济、科技、安全、政治等格局面临深度调整。从全球贸易格局来看,美国“脱钩断链”“小院高墙”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不断加剧,“滥施关税”对多边贸易体制的损害不时延宕,“碳贸易壁垒”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日益增强。广东作为全国外贸第一大省,融入国际市场早、程度深,外贸依存度较高,受全球贸易格局重构的影响很大。从全球科技创新格局来看,国际科技竞争愈益激烈,美国对华科技限制政策不断升级,试图遏制中国在科技领域的崛起势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虽然连续8年全国第一,但在高端半导体芯片、光刻机、工业软件、先进显示制造装备及关键原材料等领域受制于西方,面临技术断供的风险。通过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广东深度融入全球化,打造与各国经济产业相互依赖、互促共融的共生体,成为全球高端要素集聚和资源配置的核心枢纽,让“随便脱钩”成为不可能;激活外贸增长新动能,加速多元市场的培育和发展,摆脱对单一市场的依赖;虹吸全球人力资本、技术资本和知识资本,从而更好地开发新技术、培育新产业、扶持新业态、打造新模式,加快塑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新时代新征程,广东要强化底线思维,完善经济风险预警机制、海外利益保障机制、贸易摩擦应对机制,多向度聚合发力赋能产业链供应链;不断汇聚创新资源,持续打造全球新品首发地、前沿技术首选地、创新服务首推地,聚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防范“卡脖子”风险,织密织牢开放安全网,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水平开放。

■作者简介

陈雷刚,现为中共广东省委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处处长、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

文字:陈雷刚 图片:曾遥 通讯员袁天晓 编辑:莫海晖 责任编辑:李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