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工作途中随手拍下城市公共设施隐患、车辆乱停乱放、垃圾落地等线索,随后将图片上传至微信群,社区网格员、物业、应急部门在线联动响应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在珠海,这已成为许多外卖、快递小哥日常工作之余的常态。
作为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外卖、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具有分布广、流动性强、熟悉社区的独特优势。如何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的治理效能,已成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珠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市邮政管理局、香洲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启动党建引领快递员融入基层治理试点工作,在香洲区翠香街道紫荆社区、拱北街道桂花社区、前山街道翠珠社区、凤山街道春晖社区等4个新就业群体聚集社区开展“两随手三帮忙”志愿服务,带动1061名新就业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实现“双向奔赴”。

外卖、快递小哥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
“这里有人晕倒了,怎么都叫不醒!”
6月4日,顺丰快递小哥李金派件途中,在明珠南路发现一名男子晕倒在广告牌后面。他立马拨打报警电话,同步向“社区治理交流群”报送信息。
“收到,我们马上派员来支援!”随后,前山街道应急指挥中心立刻开展应急处置。很快,警察、卫生站、社区工作人员到达现场,经救治后该男子转危为安。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李金依然心有余悸,但语气中透着欣慰,“能救回一条生命,这种成就感无法用语言形容。”
李金是珠海“两随手三帮忙”志愿者队伍的一员。在珠海,有超过1000名外卖、快递小哥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这支“移动骑兵”是珠海城市的“治理合伙人”,他们随手拍下社情民意、随时报送风险隐患,帮忙宣传政策知识、帮忙巡查社区治安、帮忙解决群众急难,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
“急救设备24小时待机,如果周边小区有人需要抢救,3到5分钟我就能赶到现场。”6月20日,在前山街道翠珠驿站,韵达快递员朱周胜正向往来群众介绍自己的“移动救助站”,并普及救援知识。今年“五一”期间,朱周胜将自己的快递车升级为搭载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移动急救站”,化身为“AED骑士”一边派送快递,一边随时关注周围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为市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在参与基层治理过程中,外卖、快递小哥自身的急难愁盼也得到了解决。根据外卖、快递小哥反映的小区门禁严、配送绕行远、物品人力送等问题,翠珠社区通过街道应急值班室机制反馈相关社区物业公司,解决了外卖、快递小哥在财富世家、中铁诺德、招商花园城一期、环宇城等多个小区及商圈“配送难”的问题;春晖社区在11个物业小区配备了“智能快递柜”,补充了“便民小推车”和小区示意图,提高了外卖、快递小哥的投递效率。
目前,通过“两随手三帮忙”志愿服务,新就业群体累计反馈消防通道堵塞、环境卫生脏乱、市政设施损坏等各类问题4752宗,协助解决车辆乱停乱放、共享单车乱摆放、垃圾落地等问题4455宗,服务群众规模超4.2万人,实现了“小哥在路上,治理在线上”的智慧治理新模式。

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
现在,紫荆社区工会驿站成了附近外卖、快递小哥开会、休憩的好去处。记者在现场看到,桌椅、空调、饮水机、手机充电、免费wifi、药品应有尽有,外卖、快递小哥“休息有书读,渴了有水喝,天热来乘凉,天冷可取暖”成了现实。
在驿站的“积分兑换区”,整齐摆放着雨衣、花露水、防晒袖套、凉茶饮料等实用物品。外卖、快递小哥可以用志愿服务的积分,自由兑换这些物品或享受专属服务优惠。“我们还联合爱心企业,为外卖、快递小哥提供物美价廉的工作餐,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紫荆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志君介绍道。
为让学习教育成果深入人心、惠及大众,珠海针对新就业群体的共性需求和个性诉求,在全市建成了400多个红色驿站、工会驿站、暖“新”食堂等服务阵地,通过“积分兑换”机制,新就业群体既可兑换生活用品,也能享受子女托管、免费体检等贴心服务,形成了“服务换服务、服务促治理”的良性互动格局。

“‘积分兑换’的物资都很实用,大家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越来越高。”今年,美团外卖翠微站队长朱林峰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告诉记者,“希望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用点滴行动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申通快递前山站快递员袁如祥的小孩节假日无人照看,通过“积分兑换”成功申请了子女托管服务,解决了自己的一大难题。“参与基层治理既能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又能解决个人困难,让我感到特别有意义。”袁如祥感慨道。
珠海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联动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市邮政管理局在全市镇(街道)开展“两随手三帮忙”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暖心+”系列活动,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需求;建立“定期走访+动态摸排”机制,进一步解决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在工作途中随手拍下城市公共设施隐患、车辆乱停乱放、垃圾落地等线索,随后将图片上传至微信群,社区网格员、物业、应急部门在线联动响应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在珠海,这已成为许多外卖、快递小哥日常工作之余的常态。
作为城市运转的“毛细血管”,外卖、快递小哥等新就业群体具有分布广、流动性强、熟悉社区的独特优势。如何充分发挥新就业群体的治理效能,已成为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的重要突破口。
自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珠海市委社会工作部、市邮政管理局、香洲区委社会工作部联合启动党建引领快递员融入基层治理试点工作,在香洲区翠香街道紫荆社区、拱北街道桂花社区、前山街道翠珠社区、凤山街道春晖社区等4个新就业群体聚集社区开展“两随手三帮忙”志愿服务,带动1061名新就业群体加入志愿服务队伍,推动新就业群体与基层治理实现“双向奔赴”。

外卖、快递小哥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
“这里有人晕倒了,怎么都叫不醒!”
6月4日,顺丰快递小哥李金派件途中,在明珠南路发现一名男子晕倒在广告牌后面。他立马拨打报警电话,同步向“社区治理交流群”报送信息。
“收到,我们马上派员来支援!”随后,前山街道应急指挥中心立刻开展应急处置。很快,警察、卫生站、社区工作人员到达现场,经救治后该男子转危为安。
回想起当时的场景,李金依然心有余悸,但语气中透着欣慰,“能救回一条生命,这种成就感无法用语言形容。”
李金是珠海“两随手三帮忙”志愿者队伍的一员。在珠海,有超过1000名外卖、快递小哥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这支“移动骑兵”是珠海城市的“治理合伙人”,他们随手拍下社情民意、随时报送风险隐患,帮忙宣传政策知识、帮忙巡查社区治安、帮忙解决群众急难,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
“急救设备24小时待机,如果周边小区有人需要抢救,3到5分钟我就能赶到现场。”6月20日,在前山街道翠珠驿站,韵达快递员朱周胜正向往来群众介绍自己的“移动救助站”,并普及救援知识。今年“五一”期间,朱周胜将自己的快递车升级为搭载AED(自动体外除颤器)的“移动急救站”,化身为“AED骑士”一边派送快递,一边随时关注周围可能发生的突发情况,为市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在参与基层治理过程中,外卖、快递小哥自身的急难愁盼也得到了解决。根据外卖、快递小哥反映的小区门禁严、配送绕行远、物品人力送等问题,翠珠社区通过街道应急值班室机制反馈相关社区物业公司,解决了外卖、快递小哥在财富世家、中铁诺德、招商花园城一期、环宇城等多个小区及商圈“配送难”的问题;春晖社区在11个物业小区配备了“智能快递柜”,补充了“便民小推车”和小区示意图,提高了外卖、快递小哥的投递效率。
目前,通过“两随手三帮忙”志愿服务,新就业群体累计反馈消防通道堵塞、环境卫生脏乱、市政设施损坏等各类问题4752宗,协助解决车辆乱停乱放、共享单车乱摆放、垃圾落地等问题4455宗,服务群众规模超4.2万人,实现了“小哥在路上,治理在线上”的智慧治理新模式。

以服务换服务、以服务促治理
现在,紫荆社区工会驿站成了附近外卖、快递小哥开会、休憩的好去处。记者在现场看到,桌椅、空调、饮水机、手机充电、免费wifi、药品应有尽有,外卖、快递小哥“休息有书读,渴了有水喝,天热来乘凉,天冷可取暖”成了现实。
在驿站的“积分兑换区”,整齐摆放着雨衣、花露水、防晒袖套、凉茶饮料等实用物品。外卖、快递小哥可以用志愿服务的积分,自由兑换这些物品或享受专属服务优惠。“我们还联合爱心企业,为外卖、快递小哥提供物美价廉的工作餐,让大家感受到家的温暖。”紫荆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梁志君介绍道。
为让学习教育成果深入人心、惠及大众,珠海针对新就业群体的共性需求和个性诉求,在全市建成了400多个红色驿站、工会驿站、暖“新”食堂等服务阵地,通过“积分兑换”机制,新就业群体既可兑换生活用品,也能享受子女托管、免费体检等贴心服务,形成了“服务换服务、服务促治理”的良性互动格局。

“‘积分兑换’的物资都很实用,大家参与基层治理的热情越来越高。”今年,美团外卖翠微站队长朱林峰提交了入党申请书,他告诉记者,“希望能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用点滴行动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申通快递前山站快递员袁如祥的小孩节假日无人照看,通过“积分兑换”成功申请了子女托管服务,解决了自己的一大难题。“参与基层治理既能解决城市管理问题,又能解决个人困难,让我感到特别有意义。”袁如祥感慨道。
珠海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将继续推动学习教育走深走实,联动市交通运输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总工会、市邮政管理局在全市镇(街道)开展“两随手三帮忙”志愿服务,常态化开展“暖心+”系列活动,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需求;建立“定期走访+动态摸排”机制,进一步解决群体急难愁盼问题。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