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王晓波
荷
六月,池塘长满绿
每一片叶都托着闪亮的珍珠
风经过时,碎成满池摇晃的光
我数着新绽的红荷——
第一朵,是你欲言又止的唇
蘸着晨露,在风里洇成胭脂
半开的粉荷,更像你
低头时垂落的发
风过,蝉鸣声里
轻轻扬起,又落下
藏在叶脉间的幽香,若有若无
像一句没说完的话
萦绕叶底,等月光来照亮
那些枯了的荷呢?
茎秆依然挺立,像你走时
留在门后的伞骨
刻着旧年的雨痕
我蹲在岸边,轻折一片枯叶
竟抖落半袖清凉——
原来每片衰败的荷
都藏着一个未冷的夏
渔舟划过,惊起一群蜻蜓
它们停在最高的茎上
像极了你从前
举着荷叶当伞跑的样子
影子在水里摇晃
我伸手去捞,只触到
自己皱巴巴的掌纹
而我的指节还陷在泥里
握着半截未寄出的藕丝
它在黑暗里,悄然生长
比所有未说的话都长
比塘底的淤泥更沉默
比月光更白
夏至
蝉声,在烈日下煮沸一池寂静
流云停泊,树影纹丝不动
所有的光都凝成金箔
麦浪,在风的口袋里折叠信笺
一垄一垄的稻穗垂首低语
日规,将正午钉在白昼的圆心
我感觉到辽阔和苍茫
时光流淌,花卉雀鸟在聒噪
恬静的是你一脸微笑
和朗读。平平仄仄
令枯燥单调似流水
欢畅,夏日清泉
洗脸般凉快
洗去一脸的沧桑
某时,我会用
一屋子的宁静去聆听
你的音韵笑容
后来,我感觉到辽阔和苍茫
□ 房鉴皓
当最后一页考卷合上的声音,
是蝉翼挣开盛夏的一声脆响。
校服口袋里掉落的橡皮屑,
突然长出蒲公英的翅膀。
教学楼的倒影在雨洼中发酵,
酿成十八岁独有的酸甜气泡,
此刻连晚风都比你更早抵达远方。
图书馆窗台那盆绿萝知道,
你曾把牛顿定律抄成航海密语。
现在整个太平洋都在准考证背面,
等待你画上哥伦布式的箭头,
指向比导数曲线更陡峭的理想。
不必追问未来是否如约而至,
每个志愿代码都通往罗马。
六月正是最适合蜕变的季节,
青春在珠海扬起蔚蓝的衣角。
未来的脚步像浪花般急促而来,
情侣路用棕榈叶写满实习邀请,
你看,连港珠澳大桥的斜拉索,
都弯成迎接你的金色臂膀。

□ 黄三畅
同事老孙说,他一直忘不了那几个小生灵。
他给我讲过那件事后,我也忘不了。
那是老孙十一岁、还被长辈喊做宝伢子时所见所闻的一件事。那年,宝伢子他们那一带大旱,他们云窟大队和周边几个大队都遭了大劫,井泉、溪沟都断了流,宝伢子也背着竹筒和大人到好几里的河边提水。宝伢子的爸爸是大队书记,千方百计就近寻找水源,他听一个百岁老人说村后一座山下有个岩洞,雨水充沛的年景会流出水来,一般的年景,洞底也蓄着水,说是岩洞连着一条阴河。宝伢子的爸爸就和蹲点的公社干部邓叔叔、大队治保主任去探寻。那是暑假,宝伢子小学毕业后在等待初中录取通知书,他也要去。爸爸不准,多亏邓叔叔作保,爸爸才让他跟着去了。
他们走到那个岩洞口,只见洞口外面茅草丛生,但又看得出有一条茅草被踩倒而形成的小路。那可能是什么动物“开辟”出来的——可能有动物进出!他们很兴奋,既有动物进出,洞里面说不定有水!于是沿着那条小路走过去,进了洞,就打着手电往里走。洞里大约四十度的角度往下倾斜,走了几米,渐渐感觉到空气湿润一些了,脚下的泥土也是潮润的了。再走几米,打先锋的宝伢子的爸爸突然惊喜地说:“野物!前面有野物!”
他们四个都站住了。
手电光下,只见前头两米多远的石壁下,有一个两尺见方的氹子,氹子里有几个野物趴在那里。身子横靠着石壁的,是一只较大的兔子,它的旁边是一只小兔子:应该分别是兔娘和兔崽。兔娘过去一点,身子也横靠着石壁的,是一个大得多的黑灰色动物,它的旁边也有一个小的:它俩也可能是母子。是什么动物,宝伢子不认得。
治保主任说,那是两只狗獾子,那个大的有七八斤!他可是一个资深猎人。
奇怪的是,兔子也好,狗獾子也好,都不逃跑。那兔娘长耳朵耷了耷,身子却不动,兔崽更是一动没动。那狗獾子娘也只是尾巴动了动,狗獾子崽也似乎只是移移身子靠娘近一点。
那个氹子,也许就是岩洞的底了。看得出,氹底是湿泥,小生灵们肚皮紧紧贴着湿泥。
宝伢子想,兔子和狗獾子也是渴得难耐来找水喝的,洞底没有水,只好趴在泥地上,让身体得点滋润吧。
治保主任说:“兔子敢和狗獾子待在一起,它们见了人也不逃跑,我活了四十多岁,还是第一次见!”
宝伢子对邓叔叔说:“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怪现象?”
邓叔叔说:“兔子当然知道狗獾子是自己的天敌,它们或许是这样想,洞外实在太难受,你要吃就吃吧!而面对着突然闯进的人,它们的想法应该也是,你们捉了去就捉了去吧。狗獾子不侵害兔子了,也应该是起了怜悯之心,都是因为干渴而到这里来的,何必耍强?而面对着人,它的想法和兔子一样吧。”
宝伢子点点头,认为邓叔叔讲得有道理。
邓叔叔又说:“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我们和这些小生灵是休戚与共的;它们的干渴,我们这些‘人’有某种责任,我们对不住它们。”
“那是什么话?”治保主任说。
对邓叔叔的话,宝伢子还不能理解。
宝伢子的爸爸说:“兔娘和狗獾子娘靠石壁靠得那样紧,身子那边可能有石洞。”
邓叔叔说:“对,石洞里有凉气、湿气袭出来,它们才那样靠着。”
宝伢子的爸爸说:“去看看吧。”
邓叔叔说:“我们还是到外面去待一待再来吧!”
治保主任说:“为什么啊?”
宝伢子的爸爸说:“老邓的话在理!我们走吧!”
宝伢子知道,邓叔叔为的是不要惊扰那些动物,让它们在这里待久一会。
离开前,邓叔叔把一瓶喝了一半的井水倒在氹子里。宝伢子爸爸和宝伢子也跟了样。治保主任拧开手里的瓶子猛灌了几口,也往氹子里倒,但没有倒完。
氹子里居然漾起浅浅的水。
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兔娘和狗獾子娘都只舔了舔水,然后看着兔崽和狗獾子崽喝。
邓叔叔说:“兔娘和狗獾子娘真是伟大的母亲!”
到了岩洞外,邓叔叔接到电话,村里有急事,要他和大队书记马上回去。两个人就急急走了。宝伢子也跟着走了。
治保主任并没有跟着走。
晚上,治保主任到宝伢子家里,向宝伢子的爸爸和邓叔叔做了“交代”:
他们走了之后他又进了岩洞。兔子和狗獾子还在那里。他起了歹心,想捉住它们,结果被它们逃脱了。
它们是不是又返回了岩洞?他也返回去。发现兔子和狗獾子又到了那里,仍然是原先那样趴着。
他久久地伫立着。
他良心发现,觉得自己这样“乘人之危”,远不如那些野物!他把瓶子里的水全倒在氹子里。
宝伢子(后来的老孙)也知道,那以后治保主任再没有打猎。
□ 邓 闪
夏日晨露,沿着石阶攀爬,在野狸岛山脊写下清新的诗句。海雾欲散,双贝浮在灰蓝的绸面,如同遗落素白的冠冕。环岛路静卧,任潮声将传说一遍遍淘洗。
晌午的光瀑倾泻,闪亮的千扇贝窗格,将海风筛成细碎的音符。环岛路上飘过三两骑影,人语坠入浪沫便消隐无形。那巨大的琴键正晒得微烫,咸潮在镂空的骨架上结晶,仿佛有未奏的乐章正悄然凝固。
黄昏,夕照熔金,缓缓浇铸海面。狮山倒影似巨兽俯饮,深水线被咬出紫红齿痕。忽有明珠自浪隙浮起,被野狸的暗影衔向彼岸。
月夜降临,星子垂落成银鳞,游进半启的贝壳门庭。灯火自乐池漫溢,将海平线染作流动的丝绒。哦,看见日月贝壳藏着珍珠!那温润光晕在穹顶流转,我似闻到天然的鲜味——是蒸腾的海雾裹着盐的甜腥,是千年传说渗出贝壳的微咸,是艺术灵感在海风中苏醒的气息。我坐在海边倾听,仿佛传来日月贝在吟唱……
□ 格子春秋
中国人笃信“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爱把“穷家富路”挂在嘴边。
家人出门,即使家里穷得叮当响,也要倾尽所有,多塞点盘缠,以便亲人应对路上不时之需。
进入汽车时代,家家户户有车,不管出远门还是上下班,大多以车代步。出门上路,时间充裕变得比盘缠充裕更重要。
如今,交通事故已成为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十次事故九次快,很多事故是匆忙赶路造成的。
“欲速则不达”的古训,放到开车这件事上,简直就是血泪总结。
很多人觉得踩两脚油门、抢两个黄灯能省时间,结果反而把自己困在事故现场。
据统计,时速60公里下刹车,制动距离是20米;飙到120公里,直接翻倍到40米,这还没算上人的反应时间。
路上的时间账,永远算不过意外的成本。数据显示,因超速、抢行引发的事故,平均处理时间超过三小时,要是涉及人伤,后续的治疗、理赔更是没完没了。
现在手机成了“时间小偷”,许多人被它害得慌慌张张。
有时早早起床了,看到时间充裕,便刷起短视频,开了头就停不下来,等反应过来上班要迟到,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往车库跑,一路上慌慌张张险些追尾。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成为“手机控”们最常见的日常。
有个司机邻居,等红灯时刷朋友圈,绿灯亮起一脚油门冲出去,结果撞上突然蹿出的电动车,好好的日子瞬间被按下暂停键,赔偿、打官司,折腾了大半年。
有个师弟,长得英俊帅气,好久不见,发现他的嘴唇像是做了兔唇纠正手术似的。原来是出了车祸,开车时抢红包,磕到方向盘上,而那个红包只有一分钱。
更不要说那些一边开车一边处理工作事务的人,打电话、发语音、刷微信,甚至收款转账,端的是争分夺秒,日理万机。恨不得手机变成电脑,驾驶室变成办公室,方向盘变成写字台。
据统计,开车时看一眼手机(哪怕只有3秒钟),如果正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车辆会“盲开”50米,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根本来不及反应。
方向盘握在手里,攥着的是全家的牵挂。路上多预留10分钟,既避开赶时间的焦虑,也给自己和家人吃颗“定心丸”。
正如《早点走,慢慢开》这首歌所唱“早点走慢慢开,生活要好好安排,把握安全节拍,才有优雅从容姿态。”
穷家富路,再忙不能克扣路上的时间。这“富路”留的是给自己、给家人的一份踏实和淡定。
□ 刘 群
见证癌症病人的离别,无不令见证者黯然伤神,刻骨铭心。我见证了我妈妈癌症痛苦的全过程。
此前,我妈妈因癌症引起的腿痛、背痛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或者全身的疼痛,我们都是通过为她揉、捏来干扰、转移或减轻她的痛苦的——哪怕一点点也好。
这种做法持续到妈妈生命行将结束前的第五天,这时,揉、捏对她已经失去了作用。而她自己,每天则是向右侧着身子,以双手时而抓紧、时而松开电动床扶手的痛苦挣扎,来抗拒和忍受着疼痛,并不时发出呻吟。
我从她的面部表情、双手的抓狂,可以感受到她的痛苦程度,早已超越了她的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妈妈之所以向右侧着身子(脊椎骨弯了不能平躺),是源于2014年11月12日,她因摔跤多处骨折,左大腿置换了人工髋关节(连接人体上身和腿部的关节,即大腿根部与臀部骨盆相连接的地方)。此后,妈妈卧床,只能右侧——这种不能转换姿势的长期卧床,对于她来说,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犹如痛苦叠加。
妈妈吃不下东西,每到吃饭时间,我都会问她吃点什么?她回答道:来点白米粥吧,要开味萝卜。没有开味萝卜,她吃不下东西,每顿饭都是靠着这个毫无营养价值的小菜勉强地吃上一点。因此,我每天早上都会去永和豆浆店为妈妈买开味萝卜。
没过几天,妈妈的饭量开始减少,只能吃相当于一个鸡蛋大小的粥量加上小半个煮鸡蛋。几天后,妈妈不仅没有力气吃粥,甚至连发出呻吟的力气也没有了。
我坐在她的身边,眼睁睁地看着她在忍受着癌症的折磨,却束手无策不能为她分担半点痛苦。我的无能为力让我撕心裂肺。
2020年10月27日起,妈妈整个身体无力得就像一滩稀泥。
妈妈这时的大小便,都需要我抱着她放到坐厕椅子上。我抱她时,左手放在她双腿膝关节下面,右手放在她腰部下面,但不管怎么用力,都难以把她抱起,因为一抱,她就会像稀泥一样向下滑,每次都是我用尽全力才把她抱到坐厕椅子上。此时的她,已经说不清话语……
28日晚上10点左右,我问妈妈要不要喝水,她点了点头。我用咖啡勺舀了一勺水喂她,她微微张开嘴巴把水吸了进去,再舀一勺水喂她的时候,她对我微笑了一下。她已经没有力气微笑了,这个微笑像是向我道别,我又一次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然后,她摆摆手,表示不要喝了。
我常常在她睡着的时候走近她的床边,俯下身子,端详着她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
29日7点35分,我俯下身子,端详了妈妈一会儿,又听了一会儿她睡着时的急促呼吸声。我也没在意,而是到厨房做早餐去了。当我再次去看她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
妈妈终于摆脱了痛苦,可是,痛苦一刹那又占据了我的心窝。我站在她的床边,眼泪忍不住再一次落了下来……
□ 叶宝林
港澳朝云晚载归,伶仃过往染花菲。
风翻浪滚鸥同雪,夜破灯明月共辉。
洞下千帆红日渡,盘中百岛碧螺围。
长桥一架凌空起,御海乘龙向宇飞。
□ 孙光荣
风雨人生泪满衫,经年漂泊孝心衔。
花开花谢容颜老,云卷云舒步杖搀。
为了碎银犹自干,惟凭美德任他谗。
知天认命常怀善,跳出红尘乐此凡。

□ 王晓波
荷
六月,池塘长满绿
每一片叶都托着闪亮的珍珠
风经过时,碎成满池摇晃的光
我数着新绽的红荷——
第一朵,是你欲言又止的唇
蘸着晨露,在风里洇成胭脂
半开的粉荷,更像你
低头时垂落的发
风过,蝉鸣声里
轻轻扬起,又落下
藏在叶脉间的幽香,若有若无
像一句没说完的话
萦绕叶底,等月光来照亮
那些枯了的荷呢?
茎秆依然挺立,像你走时
留在门后的伞骨
刻着旧年的雨痕
我蹲在岸边,轻折一片枯叶
竟抖落半袖清凉——
原来每片衰败的荷
都藏着一个未冷的夏
渔舟划过,惊起一群蜻蜓
它们停在最高的茎上
像极了你从前
举着荷叶当伞跑的样子
影子在水里摇晃
我伸手去捞,只触到
自己皱巴巴的掌纹
而我的指节还陷在泥里
握着半截未寄出的藕丝
它在黑暗里,悄然生长
比所有未说的话都长
比塘底的淤泥更沉默
比月光更白
夏至
蝉声,在烈日下煮沸一池寂静
流云停泊,树影纹丝不动
所有的光都凝成金箔
麦浪,在风的口袋里折叠信笺
一垄一垄的稻穗垂首低语
日规,将正午钉在白昼的圆心
我感觉到辽阔和苍茫
时光流淌,花卉雀鸟在聒噪
恬静的是你一脸微笑
和朗读。平平仄仄
令枯燥单调似流水
欢畅,夏日清泉
洗脸般凉快
洗去一脸的沧桑
某时,我会用
一屋子的宁静去聆听
你的音韵笑容
后来,我感觉到辽阔和苍茫
□ 房鉴皓
当最后一页考卷合上的声音,
是蝉翼挣开盛夏的一声脆响。
校服口袋里掉落的橡皮屑,
突然长出蒲公英的翅膀。
教学楼的倒影在雨洼中发酵,
酿成十八岁独有的酸甜气泡,
此刻连晚风都比你更早抵达远方。
图书馆窗台那盆绿萝知道,
你曾把牛顿定律抄成航海密语。
现在整个太平洋都在准考证背面,
等待你画上哥伦布式的箭头,
指向比导数曲线更陡峭的理想。
不必追问未来是否如约而至,
每个志愿代码都通往罗马。
六月正是最适合蜕变的季节,
青春在珠海扬起蔚蓝的衣角。
未来的脚步像浪花般急促而来,
情侣路用棕榈叶写满实习邀请,
你看,连港珠澳大桥的斜拉索,
都弯成迎接你的金色臂膀。

□ 黄三畅
同事老孙说,他一直忘不了那几个小生灵。
他给我讲过那件事后,我也忘不了。
那是老孙十一岁、还被长辈喊做宝伢子时所见所闻的一件事。那年,宝伢子他们那一带大旱,他们云窟大队和周边几个大队都遭了大劫,井泉、溪沟都断了流,宝伢子也背着竹筒和大人到好几里的河边提水。宝伢子的爸爸是大队书记,千方百计就近寻找水源,他听一个百岁老人说村后一座山下有个岩洞,雨水充沛的年景会流出水来,一般的年景,洞底也蓄着水,说是岩洞连着一条阴河。宝伢子的爸爸就和蹲点的公社干部邓叔叔、大队治保主任去探寻。那是暑假,宝伢子小学毕业后在等待初中录取通知书,他也要去。爸爸不准,多亏邓叔叔作保,爸爸才让他跟着去了。
他们走到那个岩洞口,只见洞口外面茅草丛生,但又看得出有一条茅草被踩倒而形成的小路。那可能是什么动物“开辟”出来的——可能有动物进出!他们很兴奋,既有动物进出,洞里面说不定有水!于是沿着那条小路走过去,进了洞,就打着手电往里走。洞里大约四十度的角度往下倾斜,走了几米,渐渐感觉到空气湿润一些了,脚下的泥土也是潮润的了。再走几米,打先锋的宝伢子的爸爸突然惊喜地说:“野物!前面有野物!”
他们四个都站住了。
手电光下,只见前头两米多远的石壁下,有一个两尺见方的氹子,氹子里有几个野物趴在那里。身子横靠着石壁的,是一只较大的兔子,它的旁边是一只小兔子:应该分别是兔娘和兔崽。兔娘过去一点,身子也横靠着石壁的,是一个大得多的黑灰色动物,它的旁边也有一个小的:它俩也可能是母子。是什么动物,宝伢子不认得。
治保主任说,那是两只狗獾子,那个大的有七八斤!他可是一个资深猎人。
奇怪的是,兔子也好,狗獾子也好,都不逃跑。那兔娘长耳朵耷了耷,身子却不动,兔崽更是一动没动。那狗獾子娘也只是尾巴动了动,狗獾子崽也似乎只是移移身子靠娘近一点。
那个氹子,也许就是岩洞的底了。看得出,氹底是湿泥,小生灵们肚皮紧紧贴着湿泥。
宝伢子想,兔子和狗獾子也是渴得难耐来找水喝的,洞底没有水,只好趴在泥地上,让身体得点滋润吧。
治保主任说:“兔子敢和狗獾子待在一起,它们见了人也不逃跑,我活了四十多岁,还是第一次见!”
宝伢子对邓叔叔说:“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怪现象?”
邓叔叔说:“兔子当然知道狗獾子是自己的天敌,它们或许是这样想,洞外实在太难受,你要吃就吃吧!而面对着突然闯进的人,它们的想法应该也是,你们捉了去就捉了去吧。狗獾子不侵害兔子了,也应该是起了怜悯之心,都是因为干渴而到这里来的,何必耍强?而面对着人,它的想法和兔子一样吧。”
宝伢子点点头,认为邓叔叔讲得有道理。
邓叔叔又说:“作为万物之灵的‘人’,我们和这些小生灵是休戚与共的;它们的干渴,我们这些‘人’有某种责任,我们对不住它们。”
“那是什么话?”治保主任说。
对邓叔叔的话,宝伢子还不能理解。
宝伢子的爸爸说:“兔娘和狗獾子娘靠石壁靠得那样紧,身子那边可能有石洞。”
邓叔叔说:“对,石洞里有凉气、湿气袭出来,它们才那样靠着。”
宝伢子的爸爸说:“去看看吧。”
邓叔叔说:“我们还是到外面去待一待再来吧!”
治保主任说:“为什么啊?”
宝伢子的爸爸说:“老邓的话在理!我们走吧!”
宝伢子知道,邓叔叔为的是不要惊扰那些动物,让它们在这里待久一会。
离开前,邓叔叔把一瓶喝了一半的井水倒在氹子里。宝伢子爸爸和宝伢子也跟了样。治保主任拧开手里的瓶子猛灌了几口,也往氹子里倒,但没有倒完。
氹子里居然漾起浅浅的水。
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
兔娘和狗獾子娘都只舔了舔水,然后看着兔崽和狗獾子崽喝。
邓叔叔说:“兔娘和狗獾子娘真是伟大的母亲!”
到了岩洞外,邓叔叔接到电话,村里有急事,要他和大队书记马上回去。两个人就急急走了。宝伢子也跟着走了。
治保主任并没有跟着走。
晚上,治保主任到宝伢子家里,向宝伢子的爸爸和邓叔叔做了“交代”:
他们走了之后他又进了岩洞。兔子和狗獾子还在那里。他起了歹心,想捉住它们,结果被它们逃脱了。
它们是不是又返回了岩洞?他也返回去。发现兔子和狗獾子又到了那里,仍然是原先那样趴着。
他久久地伫立着。
他良心发现,觉得自己这样“乘人之危”,远不如那些野物!他把瓶子里的水全倒在氹子里。
宝伢子(后来的老孙)也知道,那以后治保主任再没有打猎。
□ 邓 闪
夏日晨露,沿着石阶攀爬,在野狸岛山脊写下清新的诗句。海雾欲散,双贝浮在灰蓝的绸面,如同遗落素白的冠冕。环岛路静卧,任潮声将传说一遍遍淘洗。
晌午的光瀑倾泻,闪亮的千扇贝窗格,将海风筛成细碎的音符。环岛路上飘过三两骑影,人语坠入浪沫便消隐无形。那巨大的琴键正晒得微烫,咸潮在镂空的骨架上结晶,仿佛有未奏的乐章正悄然凝固。
黄昏,夕照熔金,缓缓浇铸海面。狮山倒影似巨兽俯饮,深水线被咬出紫红齿痕。忽有明珠自浪隙浮起,被野狸的暗影衔向彼岸。
月夜降临,星子垂落成银鳞,游进半启的贝壳门庭。灯火自乐池漫溢,将海平线染作流动的丝绒。哦,看见日月贝壳藏着珍珠!那温润光晕在穹顶流转,我似闻到天然的鲜味——是蒸腾的海雾裹着盐的甜腥,是千年传说渗出贝壳的微咸,是艺术灵感在海风中苏醒的气息。我坐在海边倾听,仿佛传来日月贝在吟唱……
□ 格子春秋
中国人笃信“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时难”,爱把“穷家富路”挂在嘴边。
家人出门,即使家里穷得叮当响,也要倾尽所有,多塞点盘缠,以便亲人应对路上不时之需。
进入汽车时代,家家户户有车,不管出远门还是上下班,大多以车代步。出门上路,时间充裕变得比盘缠充裕更重要。
如今,交通事故已成为非正常死亡的头号杀手。十次事故九次快,很多事故是匆忙赶路造成的。
“欲速则不达”的古训,放到开车这件事上,简直就是血泪总结。
很多人觉得踩两脚油门、抢两个黄灯能省时间,结果反而把自己困在事故现场。
据统计,时速60公里下刹车,制动距离是20米;飙到120公里,直接翻倍到40米,这还没算上人的反应时间。
路上的时间账,永远算不过意外的成本。数据显示,因超速、抢行引发的事故,平均处理时间超过三小时,要是涉及人伤,后续的治疗、理赔更是没完没了。
现在手机成了“时间小偷”,许多人被它害得慌慌张张。
有时早早起床了,看到时间充裕,便刷起短视频,开了头就停不下来,等反应过来上班要迟到,早饭都没来得及吃就往车库跑,一路上慌慌张张险些追尾。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成为“手机控”们最常见的日常。
有个司机邻居,等红灯时刷朋友圈,绿灯亮起一脚油门冲出去,结果撞上突然蹿出的电动车,好好的日子瞬间被按下暂停键,赔偿、打官司,折腾了大半年。
有个师弟,长得英俊帅气,好久不见,发现他的嘴唇像是做了兔唇纠正手术似的。原来是出了车祸,开车时抢红包,磕到方向盘上,而那个红包只有一分钱。
更不要说那些一边开车一边处理工作事务的人,打电话、发语音、刷微信,甚至收款转账,端的是争分夺秒,日理万机。恨不得手机变成电脑,驾驶室变成办公室,方向盘变成写字台。
据统计,开车时看一眼手机(哪怕只有3秒钟),如果正以6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车辆会“盲开”50米,一旦遇到突发情况,根本来不及反应。
方向盘握在手里,攥着的是全家的牵挂。路上多预留10分钟,既避开赶时间的焦虑,也给自己和家人吃颗“定心丸”。
正如《早点走,慢慢开》这首歌所唱“早点走慢慢开,生活要好好安排,把握安全节拍,才有优雅从容姿态。”
穷家富路,再忙不能克扣路上的时间。这“富路”留的是给自己、给家人的一份踏实和淡定。
□ 刘 群
见证癌症病人的离别,无不令见证者黯然伤神,刻骨铭心。我见证了我妈妈癌症痛苦的全过程。
此前,我妈妈因癌症引起的腿痛、背痛以及身体其他部位或者全身的疼痛,我们都是通过为她揉、捏来干扰、转移或减轻她的痛苦的——哪怕一点点也好。
这种做法持续到妈妈生命行将结束前的第五天,这时,揉、捏对她已经失去了作用。而她自己,每天则是向右侧着身子,以双手时而抓紧、时而松开电动床扶手的痛苦挣扎,来抗拒和忍受着疼痛,并不时发出呻吟。
我从她的面部表情、双手的抓狂,可以感受到她的痛苦程度,早已超越了她的身体所能承受的极限。
妈妈之所以向右侧着身子(脊椎骨弯了不能平躺),是源于2014年11月12日,她因摔跤多处骨折,左大腿置换了人工髋关节(连接人体上身和腿部的关节,即大腿根部与臀部骨盆相连接的地方)。此后,妈妈卧床,只能右侧——这种不能转换姿势的长期卧床,对于她来说,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犹如痛苦叠加。
妈妈吃不下东西,每到吃饭时间,我都会问她吃点什么?她回答道:来点白米粥吧,要开味萝卜。没有开味萝卜,她吃不下东西,每顿饭都是靠着这个毫无营养价值的小菜勉强地吃上一点。因此,我每天早上都会去永和豆浆店为妈妈买开味萝卜。
没过几天,妈妈的饭量开始减少,只能吃相当于一个鸡蛋大小的粥量加上小半个煮鸡蛋。几天后,妈妈不仅没有力气吃粥,甚至连发出呻吟的力气也没有了。
我坐在她的身边,眼睁睁地看着她在忍受着癌症的折磨,却束手无策不能为她分担半点痛苦。我的无能为力让我撕心裂肺。
2020年10月27日起,妈妈整个身体无力得就像一滩稀泥。
妈妈这时的大小便,都需要我抱着她放到坐厕椅子上。我抱她时,左手放在她双腿膝关节下面,右手放在她腰部下面,但不管怎么用力,都难以把她抱起,因为一抱,她就会像稀泥一样向下滑,每次都是我用尽全力才把她抱到坐厕椅子上。此时的她,已经说不清话语……
28日晚上10点左右,我问妈妈要不要喝水,她点了点头。我用咖啡勺舀了一勺水喂她,她微微张开嘴巴把水吸了进去,再舀一勺水喂她的时候,她对我微笑了一下。她已经没有力气微笑了,这个微笑像是向我道别,我又一次忍不住流下了眼泪。然后,她摆摆手,表示不要喝了。
我常常在她睡着的时候走近她的床边,俯下身子,端详着她那张熟悉又陌生的脸……
29日7点35分,我俯下身子,端详了妈妈一会儿,又听了一会儿她睡着时的急促呼吸声。我也没在意,而是到厨房做早餐去了。当我再次去看她时,她已经停止了呼吸。
妈妈终于摆脱了痛苦,可是,痛苦一刹那又占据了我的心窝。我站在她的床边,眼泪忍不住再一次落了下来……
□ 叶宝林
港澳朝云晚载归,伶仃过往染花菲。
风翻浪滚鸥同雪,夜破灯明月共辉。
洞下千帆红日渡,盘中百岛碧螺围。
长桥一架凌空起,御海乘龙向宇飞。
□ 孙光荣
风雨人生泪满衫,经年漂泊孝心衔。
花开花谢容颜老,云卷云舒步杖搀。
为了碎银犹自干,惟凭美德任他谗。
知天认命常怀善,跳出红尘乐此凡。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