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万人次用餐!香洲区推动长者助餐服务向“优品质”升级

7月1日中午,中珠新村的刘奶奶和老伴步行来到家对面的小荣大胜茶餐厅,开启当天的午餐时光。

作为这家餐厅的常客,他们每月都会光顾数次,最近偶然得知餐厅被认证为“香洲区长者助餐爱心餐厅”,用餐可享专属优惠,这让他们格外惊喜。

刘奶奶和老伴在长者助餐爱心餐厅就餐。

“以前常去社区的长者饭堂吃饭,现在有了长者助餐爱心餐厅,选择更多了,花更少的钱可以享受到更多美食。”刘奶奶笑言。

珠海市餐饮协会副会长、荣胜餐饮公司总经理王光胜告诉记者,餐厅菜品较为清淡,非常适合长者口味,“看到长者来就餐,我们的服务员会主动提醒他们可以享受折扣,出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即可。”

刘奶奶和老伴在长者助餐爱心餐厅就餐。

为进一步丰富长者助餐形式、扩大服务覆盖面,一个多月前,33家餐饮企业被认证为首批“香洲区长者助餐爱心餐厅”。如今,长者在这些爱心餐厅用餐,可享受专属折扣优惠:60周岁以上的长者用餐打八折;香洲户籍的特困、低保、低保边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长者则可享六折优惠。

从政府助餐到爱心餐厅助餐,是香洲区升级长者助餐服务的生动写照。据统计,近年来香洲区大力推动长者饭堂建设,先后建成128个长者饭堂,平均每天用餐老人约3000人次,累计用餐老人约243万人次,财政累计投入就餐补贴资金约2136万元,长者饭堂数量、用餐人数、补贴经费等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但是,由于长者人口基数庞大,辖区地域广阔,仅靠政府建设的长者饭堂,运营成本高、覆盖范围有限,服务供给难以完全满足现有长者群体需求。

“如何满足更多长者用餐需求?”“如何解决长者饭堂的运营资金难题?”“如何进一步提升长者助餐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香洲区坚持搞好开门教育,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长者助餐服务,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助力+公益支持”的长者助餐服务新格局,实现从“保基本”向“优品质”的跃升,逐步打造出具有香洲特色的“长者饭堂建设运营2.0模式”

充足的经费对于长者饭堂稳定运营具有关键作用。此前,因运营经费保障困难,香洲区部分长者饭堂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不得不停止运营。为破解这一困境,香洲区创新推出“空间换服务”模式,从政府单一投入转向多元联动,引入自带经费的社会机构参与长者饭堂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

在配套公共服务基础上,允许运营方探索市场化业务,既减轻财政压力,又激活社会活力,拓展服务供给。目前,香湾、翠香、前山、狮山、梅华、凤山等街道都已采用这种模式运营辖区内部分长者饭堂,为长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餐饮选择。

为了让长者助餐服务“更上一层楼”,香洲区还积极推动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建设,全力提升长者用餐体验。过去,长者饭堂大多依赖中央厨房配餐,不仅成本高,饭菜选择也较为单一。自2024年起,香洲区创新引入社会餐饮企业和养老服务机构,由它们提供场地、人员服务和现场供餐,政府则负责长者就餐的补贴和食品安全监管。这一创新举措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让长者们有了更多美食选择,就餐环境也更舒适。

老年人在长者助餐爱心餐厅就餐可享优惠。

此外,香洲区正“乘胜追击”,进一步复制推广长者饭堂配餐模式,细化建设指引,加速替换传统中央厨房配餐模式。目前,提质增效示范点已占实际运营长者饭堂的三分之一,每天有1000位老人在此就餐,占全区总用餐人数的40%。长者饭堂的“华丽变身”,不仅让长者们品尝到了更加可口的饭菜,更为长者助餐服务的提质增效注入了新活力。

从“送餐到点”到“送餐到人”,引入送餐平台支持,则成为解决失能长者吃饭难题的有益尝试。今年上半年,香洲区民政局与“饿了么”达成合作,由“饿了么”平台指定专门骑手每天定时到长者饭堂取餐,送到长者家中,并负责送餐老人的探视探访。5月21日,“饿了么”平台长者饭堂送餐服务在拱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试点开展,运作成熟后,香洲区将在全区10个镇街逐步推广,让失能长者都可以吃上“有温度的饭菜”。

“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我们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就餐场景,在为长者提供优质助餐服务的同时,注重收集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此外,我们也持续与爱心餐厅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信息,不断优化长者助餐服务的各个环节。”香洲区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俊告诉记者,下一步,香洲区将继续扩大长者助餐服务的覆盖面,以“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及时响应长者需求,让每一位长者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文字:施展华 图片:赵梓 编辑:董帅奇 责任编辑:叶维佳
微信
朋友圈
243万人次用餐!香洲区推动长者助餐服务向“优品质”升级
珠海特区报 2025-07-07 03:03

7月1日中午,中珠新村的刘奶奶和老伴步行来到家对面的小荣大胜茶餐厅,开启当天的午餐时光。

作为这家餐厅的常客,他们每月都会光顾数次,最近偶然得知餐厅被认证为“香洲区长者助餐爱心餐厅”,用餐可享专属优惠,这让他们格外惊喜。

刘奶奶和老伴在长者助餐爱心餐厅就餐。

“以前常去社区的长者饭堂吃饭,现在有了长者助餐爱心餐厅,选择更多了,花更少的钱可以享受到更多美食。”刘奶奶笑言。

珠海市餐饮协会副会长、荣胜餐饮公司总经理王光胜告诉记者,餐厅菜品较为清淡,非常适合长者口味,“看到长者来就餐,我们的服务员会主动提醒他们可以享受折扣,出示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证件即可。”

刘奶奶和老伴在长者助餐爱心餐厅就餐。

为进一步丰富长者助餐形式、扩大服务覆盖面,一个多月前,33家餐饮企业被认证为首批“香洲区长者助餐爱心餐厅”。如今,长者在这些爱心餐厅用餐,可享受专属折扣优惠:60周岁以上的长者用餐打八折;香洲户籍的特困、低保、低保边缘、计划生育特殊家庭长者则可享六折优惠。

从政府助餐到爱心餐厅助餐,是香洲区升级长者助餐服务的生动写照。据统计,近年来香洲区大力推动长者饭堂建设,先后建成128个长者饭堂,平均每天用餐老人约3000人次,累计用餐老人约243万人次,财政累计投入就餐补贴资金约2136万元,长者饭堂数量、用餐人数、补贴经费等均占全市的三分之二以上。但是,由于长者人口基数庞大,辖区地域广阔,仅靠政府建设的长者饭堂,运营成本高、覆盖范围有限,服务供给难以完全满足现有长者群体需求。

“如何满足更多长者用餐需求?”“如何解决长者饭堂的运营资金难题?”“如何进一步提升长者助餐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在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中,香洲区坚持搞好开门教育,广泛收集群众意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长者助餐服务,形成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助力+公益支持”的长者助餐服务新格局,实现从“保基本”向“优品质”的跃升,逐步打造出具有香洲特色的“长者饭堂建设运营2.0模式”

充足的经费对于长者饭堂稳定运营具有关键作用。此前,因运营经费保障困难,香洲区部分长者饭堂和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站点不得不停止运营。为破解这一困境,香洲区创新推出“空间换服务”模式,从政府单一投入转向多元联动,引入自带经费的社会机构参与长者饭堂及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

在配套公共服务基础上,允许运营方探索市场化业务,既减轻财政压力,又激活社会活力,拓展服务供给。目前,香湾、翠香、前山、狮山、梅华、凤山等街道都已采用这种模式运营辖区内部分长者饭堂,为长者提供了更加丰富多元的餐饮选择。

为了让长者助餐服务“更上一层楼”,香洲区还积极推动长者饭堂提质增效示范点建设,全力提升长者用餐体验。过去,长者饭堂大多依赖中央厨房配餐,不仅成本高,饭菜选择也较为单一。自2024年起,香洲区创新引入社会餐饮企业和养老服务机构,由它们提供场地、人员服务和现场供餐,政府则负责长者就餐的补贴和食品安全监管。这一创新举措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让长者们有了更多美食选择,就餐环境也更舒适。

老年人在长者助餐爱心餐厅就餐可享优惠。

此外,香洲区正“乘胜追击”,进一步复制推广长者饭堂配餐模式,细化建设指引,加速替换传统中央厨房配餐模式。目前,提质增效示范点已占实际运营长者饭堂的三分之一,每天有1000位老人在此就餐,占全区总用餐人数的40%。长者饭堂的“华丽变身”,不仅让长者们品尝到了更加可口的饭菜,更为长者助餐服务的提质增效注入了新活力。

从“送餐到点”到“送餐到人”,引入送餐平台支持,则成为解决失能长者吃饭难题的有益尝试。今年上半年,香洲区民政局与“饿了么”达成合作,由“饿了么”平台指定专门骑手每天定时到长者饭堂取餐,送到长者家中,并负责送餐老人的探视探访。5月21日,“饿了么”平台长者饭堂送餐服务在拱北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长者饭堂试点开展,运作成熟后,香洲区将在全区10个镇街逐步推广,让失能长者都可以吃上“有温度的饭菜”。

“开门教育要注重群众参与,接受群众监督,我们积极拓展多元化的就餐场景,在为长者提供优质助餐服务的同时,注重收集他们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此外,我们也持续与爱心餐厅保持密切沟通,及时反馈信息,不断优化长者助餐服务的各个环节。”香洲区民政局社会福利中心主任李俊告诉记者,下一步,香洲区将继续扩大长者助餐服务的覆盖面,以“民有所需,我有所应”的服务理念及时响应长者需求,让每一位长者都能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关怀,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文字:施展华 图片:赵梓 编辑:董帅奇 责任编辑:叶维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