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新风绘就幸福图景

 

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不久前的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中国文明网发布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表彰名单。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5个单位、家庭和个人新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此外,29个单位、家庭等通过复查保留荣誉称号。

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背后,是这座城市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领域的持续深耕。从道德模范引领向善风尚,到文明实践阵地遍布城乡,再到以“绣花功夫”推进民生改善,珠海正以多元举措让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肌理,不断构筑文化高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的活力与潜力。

 

贴近群众,创新理论宣讲

今年5月30日,珠海市“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人都是主角”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香洲举行。决赛现场,16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选手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使党的创新理论可感可知,让文明新风浸润心灵。

讲好故事,凝聚共识,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群众心中“生根开花”,是珠海市近年来理论宣讲工作的鲜明特色。珠海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百千万工程”等重大主题,精心组织宣讲活动——市领导带头赴高校讲授思政“第一课”;香洲区将宣讲与企业家座谈结合;金湾区开展“百件幸福事百场微宣讲”;市国资委打造“伶仃洋上的党史课堂”主题航班。创排快板《“百千万”绽放幸福花》、诗歌《我该如何奔向明天》等文艺宣讲作品,让政策解读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珠海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人人都是主角”理论宣讲比赛决赛颁奖环节。

我市还不断建强宣讲人才队伍,丰富宣讲载体形式,创新打造“珠海说”“珠海思享家”“让温暖被听见”等特色宣讲品牌,形成市级引领、区级特色、全域覆盖的理论宣讲新格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场馆等阵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重大主题宣讲,让“名嘴”和佳作为珠海市民群众传递好声音,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以模范为旗,聚向善之力

文明的种子,首先播撒在人心深处。在珠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如星火般点亮向善之路,构建起“文明培育”的生动图景。

快递员朱周胜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面对劫匪挺身而出、遇火情上前灭火、参与治安巡逻……这位平凡的快递员用行动诠释担当,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珠海,这样的“平民英雄”并非个例。自2021年以来,全市已推选“珠海好人”196人,其中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及广东省道德模范,6人入选“中国好人”,44人获评“广东好人”。

朱周胜获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为让“好人有好报”,珠海出台《推选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暂行办法》,通过“文明珠海美好绽放”等活动广泛传播模范故事,形成“一群人带动一座城”的示范效应。文明的接力也在青少年中延续,2021年以来,188名“新时代好少年”展现青春风采,其中5人获评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让向善力量代际传递。

从《珠海市文明行为条例》落地,到“相约文明我爱珠海”等群众活动开展,珠海正以制度保障与实践引导,让文明素养成为市民的自觉追求。

建强阵地,让文明浸润日常

文明不止于理念,更在于实践。珠海以“提质扩面”为抓手,构建覆盖广泛、贴近群众的文明实践网络,让文明融入日常点滴。

近年来,珠海以“破立并举”之姿,在城乡掀起一场移风易俗的文明变革。金湾区率先在全市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实现行政村100%覆盖并向全市推广。通过红白理事会规范婚丧简办、举办集体婚礼倡导简约仪式、以积分制激励文明行为……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互相攀比、不举债办事的效果既赢得了群众好评与认可,也让文明乡风在移风易俗中得到延续。

在岭南书院·珠海百岛书院,5000余册藏书与“岛屿读诗”雅集相映成趣,近30场主题活动让市民在书香中感受文化魅力;斗门区大赤坎村的乡村音乐汇上,乡村振兴工作者唱着“庄稼与鱼苗”,让文化种子扎根乡土……这些场景的背后,是珠海文明实践阵地的全域铺开。

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62个,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在公园、学校等场所创新打造的810个实践点(基地),让文明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362个实践阵地100%完成结对共建,开展“金税携手美美与共”等活动1800余场,让理论宣讲、便民服务更接地气。

珠海有79万余名注册志愿者。

79万余名注册志愿者(占珠海常住人口约31%)的“红马甲”身影,更成为流动的文明风景。读一本书、听一场讲座、做一次志愿服务……在珠海,文明实践正让城市愈发温润有光。

精雕细琢,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文明创建的核心,是让群众共享成果。珠海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将文明创建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绣出“幸福图景”。

井岸镇江湾西一苑的居民最近发现,小区路面平整了,健身器材焕新了——这个建于2000年建设的老旧小区,通过改造告别了“设施老化”的困扰,2400多户居民受益。这是珠海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全市333个老旧小区开工改造,门禁、电梯等设施升级,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民生微实事”更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狮山路26号2单元的楼道,曾因墙面斑驳、电线裸露让居民犯愁。社区党委牵头,以“政府奖补+居民自筹”模式撬动15万余元改造资金,不仅刷新了楼道“颜值”,更拉近了邻里情。截至目前,珠海“民生微实事”先后投入8.93亿元,完成惠民项目1.5万余项,推动群众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从70个农贸市场完成微改造,到新增14.6万余个机动车位缓解停车难,再到5个文明夜市示范点兼顾“烟火气”与“文明味”,珠海用一件件民生“小工程”,托举起群众的“大幸福”,让文明创建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构筑文化高地,探寻文明脉络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珠海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领域捷报频传:原创话剧《龙腾伶仃洋》、长篇小说《平安批》双双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无声的功勋》唱响湾区同根情;纪录片《中华白海豚》《同心》展现城市温度。

文化盛事接连不断。 珠海艺术节、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珠海时尚周、珠海大学生艺术季、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一场场文化盛宴让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丰盈多彩。

第四届珠海艺术节开幕演出。

文化惠民浸润人心。市文化馆开展线上线下公益培训覆盖数十万人次;创新打造产业工人便捷服务圈,将艺术培训、交响音乐会送入园区;“乐动海韵”惠民音乐会打造“没有围墙的剧院”;新建的香山文化艺术中心集百岛书院、文化馆、图书馆于一体,成为市民一站式文化新殿堂。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珠海人触手可及的日常。

珠海文脉,源远流长,如何让历史“活”起来,让文旅“火”起来?通过打造古镇示范街区,唐家湾古镇生动呈现半部中国近代史;深挖海岛“红色文化”,万山海战南粤红绿径成功入选“广东省南粤红绿径”;建立涵盖2个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39个传统村落、6个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全要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作品化、精品化。当前,珠海正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日报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报告(2025)》,珠海进入国际传播影响力Top30城市,位列全国第12名。今年一季度,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已查验外籍旅客超12万人次,同比增长22%,再创历史新高;“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两年,经大桥口岸进出境港、澳单牌车已累计突破635万辆次;珠海航展等国际盛事吸引国际目光,“大国重器”一次次震撼世界……

这些开放的脉动与文明的底蕴交相辉映,让珠海的国际吸引力与日俱增,并成为驱动特区破浪前行的磅礴力量。站在新起点,珠海正以山海为纸,以奋斗作笔,持续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的文明新篇章!

文字:张伟宁 图片:张洲 梁冠贤 朱文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莫海晖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珠海持续深化精神文明建设,文明新风绘就幸福图景
珠海特区报 2025-07-13 02:16

 

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不久前的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中国文明网发布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的表彰名单。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5个单位、家庭和个人新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此外,29个单位、家庭等通过复查保留荣誉称号。

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背后,是这座城市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领域的持续深耕。从道德模范引领向善风尚,到文明实践阵地遍布城乡,再到以“绣花功夫”推进民生改善,珠海正以多元举措让文明基因融入城市肌理,不断构筑文化高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的活力与潜力。

 

贴近群众,创新理论宣讲

今年5月30日,珠海市“推动高质量发展 人人都是主角”理论宣讲比赛决赛在香洲举行。决赛现场,16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选手以“小切口”展现“大主题”,使党的创新理论可感可知,让文明新风浸润心灵。

讲好故事,凝聚共识,让党的创新理论在群众心中“生根开花”,是珠海市近年来理论宣讲工作的鲜明特色。珠海坚持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聚焦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百千万工程”等重大主题,精心组织宣讲活动——市领导带头赴高校讲授思政“第一课”;香洲区将宣讲与企业家座谈结合;金湾区开展“百件幸福事百场微宣讲”;市国资委打造“伶仃洋上的党史课堂”主题航班。创排快板《“百千万”绽放幸福花》、诗歌《我该如何奔向明天》等文艺宣讲作品,让政策解读接地气、冒热气、聚人气。

珠海市“推动高质量发展人人都是主角”理论宣讲比赛决赛颁奖环节。

我市还不断建强宣讲人才队伍,丰富宣讲载体形式,创新打造“珠海说”“珠海思享家”“让温暖被听见”等特色宣讲品牌,形成市级引领、区级特色、全域覆盖的理论宣讲新格局。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场馆等阵地,用心用情用力做好重大主题宣讲,让“名嘴”和佳作为珠海市民群众传递好声音,有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群众、深入人心。

以模范为旗,聚向善之力

文明的种子,首先播撒在人心深处。在珠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如星火般点亮向善之路,构建起“文明培育”的生动图景。

快递员朱周胜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面对劫匪挺身而出、遇火情上前灭火、参与治安巡逻……这位平凡的快递员用行动诠释担当,获评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在珠海,这样的“平民英雄”并非个例。自2021年以来,全市已推选“珠海好人”196人,其中1人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及广东省道德模范,6人入选“中国好人”,44人获评“广东好人”。

朱周胜获得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

为让“好人有好报”,珠海出台《推选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及身边好人暂行办法》,通过“文明珠海美好绽放”等活动广泛传播模范故事,形成“一群人带动一座城”的示范效应。文明的接力也在青少年中延续,2021年以来,188名“新时代好少年”展现青春风采,其中5人获评广东省新时代好少年,让向善力量代际传递。

从《珠海市文明行为条例》落地,到“相约文明我爱珠海”等群众活动开展,珠海正以制度保障与实践引导,让文明素养成为市民的自觉追求。

建强阵地,让文明浸润日常

文明不止于理念,更在于实践。珠海以“提质扩面”为抓手,构建覆盖广泛、贴近群众的文明实践网络,让文明融入日常点滴。

近年来,珠海以“破立并举”之姿,在城乡掀起一场移风易俗的文明变革。金湾区率先在全市试点成立红白理事会,实现行政村100%覆盖并向全市推广。通过红白理事会规范婚丧简办、举办集体婚礼倡导简约仪式、以积分制激励文明行为……不讲排场、不摆阔气、不互相攀比、不举债办事的效果既赢得了群众好评与认可,也让文明乡风在移风易俗中得到延续。

在岭南书院·珠海百岛书院,5000余册藏书与“岛屿读诗”雅集相映成趣,近30场主题活动让市民在书香中感受文化魅力;斗门区大赤坎村的乡村音乐汇上,乡村振兴工作者唱着“庄稼与鱼苗”,让文化种子扎根乡土……这些场景的背后,是珠海文明实践阵地的全域铺开。

目前,全市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62个,实现区、镇(街道)、村(社区)全覆盖;在公园、学校等场所创新打造的810个实践点(基地),让文明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362个实践阵地100%完成结对共建,开展“金税携手美美与共”等活动1800余场,让理论宣讲、便民服务更接地气。

珠海有79万余名注册志愿者。

79万余名注册志愿者(占珠海常住人口约31%)的“红马甲”身影,更成为流动的文明风景。读一本书、听一场讲座、做一次志愿服务……在珠海,文明实践正让城市愈发温润有光。

精雕细琢,绘就民生幸福图景

文明创建的核心,是让群众共享成果。珠海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将文明创建与民生改善深度融合,绣出“幸福图景”。

井岸镇江湾西一苑的居民最近发现,小区路面平整了,健身器材焕新了——这个建于2000年建设的老旧小区,通过改造告别了“设施老化”的困扰,2400多户居民受益。这是珠海推进老旧小区改造的缩影:全市333个老旧小区开工改造,门禁、电梯等设施升级,让“老房子”焕发新活力。

老旧小区加装电梯。

“民生微实事”更让幸福在家门口升级。狮山路26号2单元的楼道,曾因墙面斑驳、电线裸露让居民犯愁。社区党委牵头,以“政府奖补+居民自筹”模式撬动15万余元改造资金,不仅刷新了楼道“颜值”,更拉近了邻里情。截至目前,珠海“民生微实事”先后投入8.93亿元,完成惠民项目1.5万余项,推动群众从“要我做”变为“我要做”。

从70个农贸市场完成微改造,到新增14.6万余个机动车位缓解停车难,再到5个文明夜市示范点兼顾“烟火气”与“文明味”,珠海用一件件民生“小工程”,托举起群众的“大幸福”,让文明创建成为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福祉。

构筑文化高地,探寻文明脉络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近年来,珠海全面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文艺领域捷报频传:原创话剧《龙腾伶仃洋》、长篇小说《平安批》双双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无声的功勋》唱响湾区同根情;纪录片《中华白海豚》《同心》展现城市温度。

文化盛事接连不断。 珠海艺术节、华语纪录电影大会、珠海时尚周、珠海大学生艺术季、珠海莫扎特国际青少年音乐周……一场场文化盛宴让市民精神文化生活丰盈多彩。

第四届珠海艺术节开幕演出。

文化惠民浸润人心。市文化馆开展线上线下公益培训覆盖数十万人次;创新打造产业工人便捷服务圈,将艺术培训、交响音乐会送入园区;“乐动海韵”惠民音乐会打造“没有围墙的剧院”;新建的香山文化艺术中心集百岛书院、文化馆、图书馆于一体,成为市民一站式文化新殿堂。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珠海人触手可及的日常。

珠海文脉,源远流长,如何让历史“活”起来,让文旅“火”起来?通过打造古镇示范街区,唐家湾古镇生动呈现半部中国近代史;深挖海岛“红色文化”,万山海战南粤红绿径成功入选“广东省南粤红绿径”;建立涵盖2个历史文化名镇、1个历史文化名村、39个传统村落、6个历史文化街区在内的全要素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借助互联网新媒体,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作品化、精品化。当前,珠海正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推动历史文化资源传承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

近日,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日报等权威机构联合发布《中国城市国际传播影响力报告(2025)》,珠海进入国际传播影响力Top30城市,位列全国第12名。今年一季度,港珠澳大桥边检站已查验外籍旅客超12万人次,同比增长22%,再创历史新高;“澳车北上”“港车北上”政策落地两年,经大桥口岸进出境港、澳单牌车已累计突破635万辆次;珠海航展等国际盛事吸引国际目光,“大国重器”一次次震撼世界……

这些开放的脉动与文明的底蕴交相辉映,让珠海的国际吸引力与日俱增,并成为驱动特区破浪前行的磅礴力量。站在新起点,珠海正以山海为纸,以奋斗作笔,持续书写着中国式现代化城市样板的文明新篇章!

文字:张伟宁 图片:张洲 梁冠贤 朱文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