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明之光照亮特区奋进路

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不久前的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5个单位、家庭和个人新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这是属于全体珠海人的荣誉,凝聚着这座城市多年来在文明建设道路上的不懈努力与执着坚守。

在珠海,城市文明触手可及:晨曦微露,公交站前候车队伍井然有序;街巷之间,邻里问候温暖流淌;十字路口,“红马甲”引导有条不紊。这些日常图景,正是珠海“全国文明城市”背后最生动的注脚。

珠海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从2006年首次提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珠海便开启了“文明接力赛”,始终将文明创建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经济特区设立之初,拓荒者们不仅在南海之滨建起了高楼大厦,更播撒下了文明的种子,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再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精神,文明的薪火在珠海从未间断。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珠海始终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治理。多年来,珠海财政支出逾七成用于民生领域,连续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面推进“民生微实事”,投资近9亿元实施完成1.5万项惠民工程,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珠海不断提升市民素养,实现了3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全市覆盖,810个文明实践点延伸至基层末梢,构建起了“好人共生”的文明生态,自2021年以来,全市已推选“珠海好人”196人,其中44人获评“广东好人”,6人获评“中国好人”。此外,珠海还确定了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建立生态环境指数发布机制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创新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发展提速增效。

珠海连续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对珠海如何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金字招牌”提出了更高要求。珠海要继续保持文明城市的优势,就必须让文明成为城市的基因,融入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要以更高标准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让文明成为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持续加强制度设计和文明倡导,进一步完善《珠海市文明行为条例》等法规办法,让文明行为有法可依、道德实践有章可循。同时,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继续弘扬典型事迹,让更多市民以先进模范为榜样,积极践行文明行为。

要不断深化文明实践,让文明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继续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实践点,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让便民服务更贴心。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鼓励更多市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让“志愿红”成为珠海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要持续推动民生改善,让文明创建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继续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微改造等民生工程,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停车难等问题,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

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站在特区发展的新坐标,珠海肩负着为中国式现代化探路的历史使命,既要当改革闯将,更要成为文明先锋。让我们以归零心态再出发,继续保持文明创建的定力,持续强化文明城市建设力度,使文明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文明之光照亮特区新征程,用奋斗足迹续写珠海新篇章!

文字:张伟宁 图片:朱文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莫海晖
微信
朋友圈
以文明之光照亮特区奋进路
珠海特区报 2025-07-14 01:58

7月11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在广州召开。不久前的5月23日,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召开,珠海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15个单位、家庭和个人新获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荣誉称号。这是属于全体珠海人的荣誉,凝聚着这座城市多年来在文明建设道路上的不懈努力与执着坚守。

在珠海,城市文明触手可及:晨曦微露,公交站前候车队伍井然有序;街巷之间,邻里问候温暖流淌;十字路口,“红马甲”引导有条不紊。这些日常图景,正是珠海“全国文明城市”背后最生动的注脚。

珠海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绝非偶然。从2006年首次提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珠海便开启了“文明接力赛”,始终将文明创建融入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经济特区设立之初,拓荒者们不仅在南海之滨建起了高楼大厦,更播撒下了文明的种子,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再到“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志愿精神,文明的薪火在珠海从未间断。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珠海始终坚持以民生需求为导向的精细化治理。多年来,珠海财政支出逾七成用于民生领域,连续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全面推进“民生微实事”,投资近9亿元实施完成1.5万项惠民工程,切实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珠海不断提升市民素养,实现了36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全市覆盖,810个文明实践点延伸至基层末梢,构建起了“好人共生”的文明生态,自2021年以来,全市已推选“珠海好人”196人,其中44人获评“广东好人”,6人获评“中国好人”。此外,珠海还确定了生态立市、环境优先的发展战略,空气质量常年位居全国前列,率先建立生态环境指数发布机制等一系列生态治理创新举措,推动生态文明发展提速增效。

珠海连续多次入选“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

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会议的召开,对珠海如何保持“全国文明城市”这一“金字招牌”提出了更高要求。珠海要继续保持文明城市的优势,就必须让文明成为城市的基因,融入城市发展的每一个环节。

要以更高标准推进文明城市建设,让文明成为管理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持续加强制度设计和文明倡导,进一步完善《珠海市文明行为条例》等法规办法,让文明行为有法可依、道德实践有章可循。同时,要充分发挥榜样的力量,继续弘扬典型事迹,让更多市民以先进模范为榜样,积极践行文明行为。

要不断深化文明实践,让文明触角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继续建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实践点,丰富活动形式和内容,让理论宣讲更接地气,让便民服务更贴心。进一步壮大志愿者队伍,鼓励更多市民参与到志愿服务中来,让“志愿红”成为珠海城市最亮丽的风景。

要持续推动民生改善,让文明创建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市民。以“绣花功夫”推进城市治理,继续做好老旧小区改造、农贸市场微改造等民生工程,解决好群众关心的停车难等问题,让市民切实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实惠。

文明建设永远在路上。站在特区发展的新坐标,珠海肩负着为中国式现代化探路的历史使命,既要当改革闯将,更要成为文明先锋。让我们以归零心态再出发,继续保持文明创建的定力,持续强化文明城市建设力度,使文明基因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文明之光照亮特区新征程,用奋斗足迹续写珠海新篇章!

文字:张伟宁 图片:朱文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