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如蝉翼的金箔,被后环社区这群孩子“拿捏”住了

7月18日,唐家湾镇后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欢声笑语不断,20双小手小心翼翼地将比蝉翼还薄的金箔贴在画纸上。随着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一幅幅金光灿灿的“柿柿如意”“鱼戏莲”渐次绽放,千年非遗技艺在孩子们的指尖焕发出全新活力。这场主题为“以箔为墨·烁金流光”的金箔画手工课,用沉浸式体验打开了辖区少年儿童非遗传承的新方式。

揭开金箔技艺的神秘面纱。

活动伊始,非遗导师以生动的故事与图文展示,为孩子们揭开金箔技艺的神秘面纱。听到从故宫金瓦的辉煌装饰到现代艺术的创新表达,从金锭历经数万次捶打化为“薄如蝉翼、轻若鸿毛”的金箔,到古建筑、工艺品中金箔的广泛应用,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叹。“原来一块金砖要捶打三万多次才能变成金箔!”通过观看金箔锻造纪录片,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匠人“一锤一韵”的艰辛,深刻体会到“薄如蝉翼”背后的匠心坚守。

后环社区青少年儿童认真制作金箔画。

接下来的金箔画实践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在导师指导下,孩子们化身“金箔魔法师”,在底板上勾勒出柿子、游鱼、祥云等传统纹样,再用特制毛刷将胶水均匀涂抹。最考验耐心的步骤当属“覆箔”——薄如蝉翼的金箔需轻轻覆于图案上,用软毛刷轻扫按压,待胶水干透后,拂去多余金箔,纸面便渐渐泛起金色涟漪。随着一件件作品诞生,现场惊呼声此起彼伏。《我的中国梦》《鱼戏莲》《祥云绕福》等作品或灵动或稚拙,却都闪耀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

后环社区青少年儿童展示作品。

“金箔画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浸润。”后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动手实践”,让辖区少年儿童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活动尾声,孩子们捧着作品合影留念,金色流光映着纯真笑脸,千年非遗与童心创意在此刻交融。

据悉,接下来,后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持续推出“非遗小匠人”系列活动,涵盖广彩、扎染、皮影等传统技艺,通过“体验+创作+展示”的模式,让更多孩子成为非遗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通讯员朱高轩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帅云
微信
朋友圈
薄如蝉翼的金箔,被后环社区这群孩子“拿捏”住了
观海融媒 2025-07-18 19:00

7月18日,唐家湾镇后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欢声笑语不断,20双小手小心翼翼地将比蝉翼还薄的金箔贴在画纸上。随着此起彼伏的惊叹声,一幅幅金光灿灿的“柿柿如意”“鱼戏莲”渐次绽放,千年非遗技艺在孩子们的指尖焕发出全新活力。这场主题为“以箔为墨·烁金流光”的金箔画手工课,用沉浸式体验打开了辖区少年儿童非遗传承的新方式。

揭开金箔技艺的神秘面纱。

活动伊始,非遗导师以生动的故事与图文展示,为孩子们揭开金箔技艺的神秘面纱。听到从故宫金瓦的辉煌装饰到现代艺术的创新表达,从金锭历经数万次捶打化为“薄如蝉翼、轻若鸿毛”的金箔,到古建筑、工艺品中金箔的广泛应用,孩子们的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惊叹。“原来一块金砖要捶打三万多次才能变成金箔!”通过观看金箔锻造纪录片,孩子们直观感受到匠人“一锤一韵”的艰辛,深刻体会到“薄如蝉翼”背后的匠心坚守。

后环社区青少年儿童认真制作金箔画。

接下来的金箔画实践环节将气氛推向高潮。在导师指导下,孩子们化身“金箔魔法师”,在底板上勾勒出柿子、游鱼、祥云等传统纹样,再用特制毛刷将胶水均匀涂抹。最考验耐心的步骤当属“覆箔”——薄如蝉翼的金箔需轻轻覆于图案上,用软毛刷轻扫按压,待胶水干透后,拂去多余金箔,纸面便渐渐泛起金色涟漪。随着一件件作品诞生,现场惊呼声此起彼伏。《我的中国梦》《鱼戏莲》《祥云绕福》等作品或灵动或稚拙,却都闪耀着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

后环社区青少年儿童展示作品。

“金箔画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文化的浸润。”后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动手实践”,让辖区少年儿童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感受非遗魅力的同时,种下文化自信的种子。活动尾声,孩子们捧着作品合影留念,金色流光映着纯真笑脸,千年非遗与童心创意在此刻交融。

据悉,接下来,后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将持续推出“非遗小匠人”系列活动,涵盖广彩、扎染、皮影等传统技艺,通过“体验+创作+展示”的模式,让更多孩子成为非遗文化的“守护者”与“传播者”,让古老技艺在新时代绽放更绚烂的光彩。

文字:宋雪梅 图片:吴长赋 通讯员朱高轩 编辑:古春婷 责任编辑:帅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