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同事开着工程车在市里循环检修,路过一所高校围墙边,一阵风刮过,一股熟悉而独特的草香自鼻尖直扑胸腔。我一激灵,招呼同事靠边停车,眼与脚被那香气牵着,情不自禁前往围墙栅栏处凝望——果然,里面草坪上,绿化工人正手提那种长臂式割草机在修整草地。这是七月,临近中午,阳光强烈,那些被刀片推剪下的草茎经光一晒,曼妙的草香随风散发。
这一刻,沉淀在我心底的许多种草香突然被唤醒。作为一个在城里务工的农民,虽然离开土地、远离庄稼二三十年,但嗅过的草香早已融入血液与骨髓,一旦闻到,便能清晰辨识出它们的生长场景。譬如,此时这种香,是我在家种田那会儿,清理田边地头杂草时再熟悉不过的草香之一。如果给它的香型定义一个分类,它应属于混合醇和型,因为它的香味不止单纯的尖细叶草类,其间还掺和着诸如蒲公英、车前草、毛蒿等多种宽叶植物茎叶挥发的汁液气息。
最纯粹的草香当属插秧时节秧苗的清香。拔秧时段多在清晨,秧苗上沾有露水,秧苗丛中免不了有高出头的稗子,露水凝珠后醒目地耷拉起叶片。拔秧前,这些稗子照例会被先行剔除。于是,抬手间秧苗上的露水一同被晃落,一种清纯得不能再清纯的秧苗与稗草的嫰香便入鼻入肺,瞬间浸润心田。那会儿,村庄流传着一句形容秧苗香的打趣俚语:早上下田拔担秧,胜过脸上搽雅霜……或许是对水稻与杂草正反面感官不同,秧苗栽插活棵后往田间拔草,再闻到稗子、鸭舌条、鹅食脚、铺铜钱、水马齿苋等在手中搓揉出的草香,虽觉好闻,已少了拔秧时那份友好与怜爱。
割稻子时节,镰刀下流淌出的草香是另一种嗅觉上的盛宴。严格地说,此处的草香为单纯水稻茎秆淅出。开镰时,稻子茎秆尚处于青翠挺拔状态,每一根都支撑着一百多粒比金子还贵重的稻谷。锋利的镰刀旋过,肉眼可见稻茎里的汁液微微渗出,所以每一次弯腰直腰,都能吸进来自茎秆、带着青气的秸秆清香。割倒的稻子在田里一垄垄摆放成稻铺子,交由阳光晒去稻草内水分,很快,弥漫在阳光中的草香起了变化,变换成接近于黄澄澄稻谷的干燥灼热、粗犷成熟之香。这样的香让人心里澄净、安稳,亦让人对自然里的劳作满怀感恩并期待。我记得有一次和妻子割完一块大田的稻子,太阳已落下西山,妻子喊趴在田垄草丛玩耍的小女绰号:“小狗屎,捡起自己的小水壶准备回家啦。”小小的人儿竟撒着娇说:“妈妈,这割过稻的田里好香啊,再玩一会儿,小狗屎就成香狗屎啦。”
而彻底晒干、堆成草堆的干稻草,它的香不再那么浓烈,收敛了许多。但此时的香更能让人嗅出其中的厚重与深邃。我曾在一篇散文里写过:孩提时代,干爽的黄稻草铺在床上,成为垫被,成为温暖的代名词,成为一个少年许多美梦的催生与守护者。藉此可以感知,干稻草的香同样让人刻骨铭心、无法忘怀。干稻草在乡间,也曾被扎成锅圈,用于蒸饼、蒸米面等传统美食制作,这些蒸熟后的面、饼因稻草锅圈的熏蒸,沾染有淡淡的稻草香味,食者难忘,于是这种草香渐渐就烙上了原生态标签,成为一种乡愁载体、乡情符号,时不时在文字及视频中被人提及,煽情地挑逗味蕾。
还有一种干稻草的香,曾飘浮于村庄的天空中。农人们用稻草烧制土粪,淡淡蓝烟掠过,那种火烤过的草香谁都能辨得出,谁都感到亲切、平和,那种草香里,似乎裹有一种汗水积淀、中和出的淡淡咸香。
时光荏苒,今天的村庄日渐人稀,村上人多数进了城,为各自的生活与理想而打拼。可不可以说,在城市楼丛间,我们是一簇簇来自田野的稻子,或者稻子秸秆一样实诚的草,我们平凡,我们坚韧,我们努力;建筑工地,车间流水线,或叫卖于菜场,或奔跑于外卖,这一种嵌进城市、融入城市气息的草香你闻到了吗?

与同事开着工程车在市里循环检修,路过一所高校围墙边,一阵风刮过,一股熟悉而独特的草香自鼻尖直扑胸腔。我一激灵,招呼同事靠边停车,眼与脚被那香气牵着,情不自禁前往围墙栅栏处凝望——果然,里面草坪上,绿化工人正手提那种长臂式割草机在修整草地。这是七月,临近中午,阳光强烈,那些被刀片推剪下的草茎经光一晒,曼妙的草香随风散发。
这一刻,沉淀在我心底的许多种草香突然被唤醒。作为一个在城里务工的农民,虽然离开土地、远离庄稼二三十年,但嗅过的草香早已融入血液与骨髓,一旦闻到,便能清晰辨识出它们的生长场景。譬如,此时这种香,是我在家种田那会儿,清理田边地头杂草时再熟悉不过的草香之一。如果给它的香型定义一个分类,它应属于混合醇和型,因为它的香味不止单纯的尖细叶草类,其间还掺和着诸如蒲公英、车前草、毛蒿等多种宽叶植物茎叶挥发的汁液气息。
最纯粹的草香当属插秧时节秧苗的清香。拔秧时段多在清晨,秧苗上沾有露水,秧苗丛中免不了有高出头的稗子,露水凝珠后醒目地耷拉起叶片。拔秧前,这些稗子照例会被先行剔除。于是,抬手间秧苗上的露水一同被晃落,一种清纯得不能再清纯的秧苗与稗草的嫰香便入鼻入肺,瞬间浸润心田。那会儿,村庄流传着一句形容秧苗香的打趣俚语:早上下田拔担秧,胜过脸上搽雅霜……或许是对水稻与杂草正反面感官不同,秧苗栽插活棵后往田间拔草,再闻到稗子、鸭舌条、鹅食脚、铺铜钱、水马齿苋等在手中搓揉出的草香,虽觉好闻,已少了拔秧时那份友好与怜爱。
割稻子时节,镰刀下流淌出的草香是另一种嗅觉上的盛宴。严格地说,此处的草香为单纯水稻茎秆淅出。开镰时,稻子茎秆尚处于青翠挺拔状态,每一根都支撑着一百多粒比金子还贵重的稻谷。锋利的镰刀旋过,肉眼可见稻茎里的汁液微微渗出,所以每一次弯腰直腰,都能吸进来自茎秆、带着青气的秸秆清香。割倒的稻子在田里一垄垄摆放成稻铺子,交由阳光晒去稻草内水分,很快,弥漫在阳光中的草香起了变化,变换成接近于黄澄澄稻谷的干燥灼热、粗犷成熟之香。这样的香让人心里澄净、安稳,亦让人对自然里的劳作满怀感恩并期待。我记得有一次和妻子割完一块大田的稻子,太阳已落下西山,妻子喊趴在田垄草丛玩耍的小女绰号:“小狗屎,捡起自己的小水壶准备回家啦。”小小的人儿竟撒着娇说:“妈妈,这割过稻的田里好香啊,再玩一会儿,小狗屎就成香狗屎啦。”
而彻底晒干、堆成草堆的干稻草,它的香不再那么浓烈,收敛了许多。但此时的香更能让人嗅出其中的厚重与深邃。我曾在一篇散文里写过:孩提时代,干爽的黄稻草铺在床上,成为垫被,成为温暖的代名词,成为一个少年许多美梦的催生与守护者。藉此可以感知,干稻草的香同样让人刻骨铭心、无法忘怀。干稻草在乡间,也曾被扎成锅圈,用于蒸饼、蒸米面等传统美食制作,这些蒸熟后的面、饼因稻草锅圈的熏蒸,沾染有淡淡的稻草香味,食者难忘,于是这种草香渐渐就烙上了原生态标签,成为一种乡愁载体、乡情符号,时不时在文字及视频中被人提及,煽情地挑逗味蕾。
还有一种干稻草的香,曾飘浮于村庄的天空中。农人们用稻草烧制土粪,淡淡蓝烟掠过,那种火烤过的草香谁都能辨得出,谁都感到亲切、平和,那种草香里,似乎裹有一种汗水积淀、中和出的淡淡咸香。
时光荏苒,今天的村庄日渐人稀,村上人多数进了城,为各自的生活与理想而打拼。可不可以说,在城市楼丛间,我们是一簇簇来自田野的稻子,或者稻子秸秆一样实诚的草,我们平凡,我们坚韧,我们努力;建筑工地,车间流水线,或叫卖于菜场,或奔跑于外卖,这一种嵌进城市、融入城市气息的草香你闻到了吗?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