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流程”撬动“大民生”

7月28日上午,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相互搀扶,来到珠海高新区唐家古镇管理工作专班办公室,将一面印有“排忧解难 一心为民”的锦旗交到工作人员手中。老人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之情,连连感谢工作专班人员为居民办实事,改善了唐家古镇的生活环境。(《珠海特区报》8月4日04版)

这面锦旗背后,是唐家古镇核心保护区原住民们多年的“心病”——房屋年久失修、结构老化,想修缮却卡在“手续繁杂”的门槛前。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过是一份《修缮指引》和一张《流程图》。看似简单的两份文件,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居民参与古镇保护与生活改善的通道。

基层治理的难点,往往藏在“最后一公里”的细节里。唐家古镇的问题并非个例:许多历史文化街区、老旧社区,居民既有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又因政策门槛高、流程不透明望而却步。有的地方搞“一刀切”管理,要么“不许动”导致房屋危旧,要么“随便改”破坏历史风貌;有的部门推诿扯皮,居民跑断腿也办不下来一个审批。长此以往,居民的获得感被消耗,政府的公信力也被削弱。

唐家古镇的破题思路,恰恰抓住了“流程”这个关键变量。专班没有停留在“政策宣讲”的表面功夫,而是用两个月时间调研论证,把复杂的修缮要求转化为“谁来办、怎么办、去哪办”的清晰指引;没有把居民当“管理对象”,而是化身“服务专员”,对着流程图逐条给老人解释,甚至主动跟进审批进度。这种“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交给群众”的态度,让政策从“写在纸上”变成“落在地上”。

更值得思考的是,这种“小流程”的背后,是治理理念的升级。基层治理不必追求“大动作”,关键是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摸准摸透,把政策的“堵点痛点”打通打顺。当基层治理部门愿意弯下腰倾听、沉下心服务,就能用“小流程”撬动“大民生”,让“忧居”变为“优居”,让每一次治理实践都成为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温暖注脚。

文字:吴霞 编辑:陈海阔 责任编辑:李双
微信
朋友圈
“小流程”撬动“大民生”
珠海特区报 2025-08-05 00:16

7月28日上午,两位年近八旬的老人相互搀扶,来到珠海高新区唐家古镇管理工作专班办公室,将一面印有“排忧解难 一心为民”的锦旗交到工作人员手中。老人紧紧握住工作人员的手,眼中满是感激之情,连连感谢工作专班人员为居民办实事,改善了唐家古镇的生活环境。(《珠海特区报》8月4日04版)

这面锦旗背后,是唐家古镇核心保护区原住民们多年的“心病”——房屋年久失修、结构老化,想修缮却卡在“手续繁杂”的门槛前。而解决问题的关键,不过是一份《修缮指引》和一张《流程图》。看似简单的两份文件,却像一把“钥匙”,打开了居民参与古镇保护与生活改善的通道。

基层治理的难点,往往藏在“最后一公里”的细节里。唐家古镇的问题并非个例:许多历史文化街区、老旧社区,居民既有改善居住条件的迫切需求,又因政策门槛高、流程不透明望而却步。有的地方搞“一刀切”管理,要么“不许动”导致房屋危旧,要么“随便改”破坏历史风貌;有的部门推诿扯皮,居民跑断腿也办不下来一个审批。长此以往,居民的获得感被消耗,政府的公信力也被削弱。

唐家古镇的破题思路,恰恰抓住了“流程”这个关键变量。专班没有停留在“政策宣讲”的表面功夫,而是用两个月时间调研论证,把复杂的修缮要求转化为“谁来办、怎么办、去哪办”的清晰指引;没有把居民当“管理对象”,而是化身“服务专员”,对着流程图逐条给老人解释,甚至主动跟进审批进度。这种“把麻烦留给自己,把方便交给群众”的态度,让政策从“写在纸上”变成“落在地上”。

更值得思考的是,这种“小流程”的背后,是治理理念的升级。基层治理不必追求“大动作”,关键是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摸准摸透,把政策的“堵点痛点”打通打顺。当基层治理部门愿意弯下腰倾听、沉下心服务,就能用“小流程”撬动“大民生”,让“忧居”变为“优居”,让每一次治理实践都成为增强群众获得感的温暖注脚。

文字:吴霞 编辑:陈海阔 责任编辑:李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