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走近日月贝
日月贝的夜与昼             李建束 摄

一位爱好摄影的朋友,跟我说起日月贝的光影之美,语气里满是沉醉。我被撩拨得心动,决意随他亲访这海上明珠。凌晨时分,城市还在熟睡当中,我们循嶙峋怪石攀援,登上了石景山。

清晨的风,有些清凉。我伫立屏息凝神东方海天相接处。港珠澳大桥静卧碧波之上,已然一道隐隐约约的墨线。墨线之上,忽就有了亮色,有了极淡的一丝浅紫,有了羞赧少女脸上的绯红。继而,这绯红洇染开来,不断加深、扩散,仿佛要将低垂的云絮点燃。海的尽头,遽然闪出一道金光,炫丽灼目。那是光之精魂,它奋力挣扎、跃动,摆脱海平面的束缚,以饱满庄重的仪式,以昂然崛起的姿态,将海面铺成粼粼的金色大道。绚烂的朝霞,披在日月贝银白的身躯上。那两枚巨大的贝壳,相拥着在晨曦中苏醒。漫天云锦在钛合金光滑的曲面流淌、跳动、滑跃、变幻,宛如贝壳自身喷吐的火焰与流光。人们常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眼前这非凡乐章,莫非是被朝晖赋予了瞬息万变的神采,在晨光中欣然奏响?

日月贝,即珠海大剧院,坐落在野狸岛北侧陆海相接处,是中国唯一建在海岛上的大剧院。蓝天之下,碧涛之上。一面朝山,三面向海。洁白通透,蔚为壮观。日月贝由一大一小两个贝壳形建筑组成:主剧场日贝高90米,可容纳1550人;小剧场月贝高60米,可容纳550人。朋友告诉我,日月贝以“珠生于贝,贝生于海”为核心意象,其设计灵感源自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寓意纯洁与美好。日月是最纯净的天体,贝壳是海洋中最美的存在。日月贝的形象,与大剧院的艺术属性极度吻合。这一创新性设计,凸现珠海的海洋文化特色,也融入其浪漫之城的文化特质。同时,贝壳的螺旋结构暗合“藏风聚气”的格局,双贝环抱,既有“聚财纳福”的吉祥之意,更蕴含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华灯初上,随着长长的人流,我缓缓步入这巨大贝壳的腹地。剧场内光线柔和沉静,我仿佛置身于孕育珍珠的母体之内。帷幕徐徐打开,舞台的光束骤然亮起。音乐如无形的潮水,漫溢剧场每一寸空间,触碰观众每一根神经。舞台上上演的,是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美丽的白天鹅公主,足尖轻轻点地,旋转、腾跃、舒展,令人叹为观止。剧情在演进,音乐时而激越如惊涛拍岸,时而低沉如江河呜咽,时而轻柔如月光流泻。每一位表演艺术家,伴随着动人的旋律,向观众呈现了一种极致的舞蹈之美。这贝壳孕育的艺术殿堂里,演绎着人类灵魂深处对爱与美永恒的向往。这是艺术的美,是美的艺术。在这里,艺术因恢宏的建筑有了璀璨的绽放,恢宏的建筑因艺术而有了丰蕴的内涵,有了心跳和活力。

步出剧场,夜已深,剧院外侧商业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我没有逗留,过了海燕桥,走上情侣路,悠悠海风拂过面颊。我手扶石头栏杆,隔水凝望夜色中的日月贝——白天圣洁的银白贝体,此刻通体流转着奇幻的光华。设计师在贝壳上巧妙嵌入无数光源,如繁星点点闪烁,又似星河倒注灿灿生辉,沿着贝壳流畅的曲线蜿蜒明灭。那光色如同海的呼吸一般,脉动、流转、幻化,从恬淡的月白,到温润的浅紫,再到梦幻的幽蓝……夜幕下的日月贝玲珑剔透,美轮美奂。大自然无意间的馈赠,在香炉湾畔被人类的智慧之光永恒定格。我惊奇地发现,水波不兴的海面,托起了日贝月贝流光溢彩的倒影。此刻,天上的月亮、海里的月亮、人间的月亮(日月贝),在深沉的夜色里默然相对,彼此映照。

海风低语,海浪轻漾。夜的凉意浸透衣衫,身后城市的灯火依然明亮如昼。我久久凝望日月贝,流连忘返。在涛声与风声的交响里,光与影、真与幻,在寂静中铺展。这斑斓的光之贝,其实是寄予了人们对永恒与美的无尽想象与渴求。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与日月贝之间,看似隔着这一方水面,又似乎并没有什么间隔。这巨大的双体建筑,从海平面下生长出来,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它不是孤立的,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与海岸线与香炉湾与野狸岛与石景山……融为一体,成为迷人的城市天际线;甚至,它也不是静止的,而是有生命的,有蓬勃的心跳和奔涌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汲取星月的精华,向着无垠的夜空和深沉的海洋,无声地吐故纳新。

是的,它是有生命的。我在看它,它也在看我。它在听我说话,它也在向我倾诉。不同的只是,我在岸上,它在水里。

文字:李春鹏 图片:李建束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
微信
朋友圈
湾韵丨走近日月贝
珠海特区报 2025-08-11 03:17
日月贝的夜与昼             李建束 摄

一位爱好摄影的朋友,跟我说起日月贝的光影之美,语气里满是沉醉。我被撩拨得心动,决意随他亲访这海上明珠。凌晨时分,城市还在熟睡当中,我们循嶙峋怪石攀援,登上了石景山。

清晨的风,有些清凉。我伫立屏息凝神东方海天相接处。港珠澳大桥静卧碧波之上,已然一道隐隐约约的墨线。墨线之上,忽就有了亮色,有了极淡的一丝浅紫,有了羞赧少女脸上的绯红。继而,这绯红洇染开来,不断加深、扩散,仿佛要将低垂的云絮点燃。海的尽头,遽然闪出一道金光,炫丽灼目。那是光之精魂,它奋力挣扎、跃动,摆脱海平面的束缚,以饱满庄重的仪式,以昂然崛起的姿态,将海面铺成粼粼的金色大道。绚烂的朝霞,披在日月贝银白的身躯上。那两枚巨大的贝壳,相拥着在晨曦中苏醒。漫天云锦在钛合金光滑的曲面流淌、跳动、滑跃、变幻,宛如贝壳自身喷吐的火焰与流光。人们常把建筑称作凝固的音乐,眼前这非凡乐章,莫非是被朝晖赋予了瞬息万变的神采,在晨光中欣然奏响?

日月贝,即珠海大剧院,坐落在野狸岛北侧陆海相接处,是中国唯一建在海岛上的大剧院。蓝天之下,碧涛之上。一面朝山,三面向海。洁白通透,蔚为壮观。日月贝由一大一小两个贝壳形建筑组成:主剧场日贝高90米,可容纳1550人;小剧场月贝高60米,可容纳550人。朋友告诉我,日月贝以“珠生于贝,贝生于海”为核心意象,其设计灵感源自意大利画家桑德罗·波提切利的名画《维纳斯的诞生》,寓意纯洁与美好。日月是最纯净的天体,贝壳是海洋中最美的存在。日月贝的形象,与大剧院的艺术属性极度吻合。这一创新性设计,凸现珠海的海洋文化特色,也融入其浪漫之城的文化特质。同时,贝壳的螺旋结构暗合“藏风聚气”的格局,双贝环抱,既有“聚财纳福”的吉祥之意,更蕴含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思想。

华灯初上,随着长长的人流,我缓缓步入这巨大贝壳的腹地。剧场内光线柔和沉静,我仿佛置身于孕育珍珠的母体之内。帷幕徐徐打开,舞台的光束骤然亮起。音乐如无形的潮水,漫溢剧场每一寸空间,触碰观众每一根神经。舞台上上演的,是经典芭蕾舞剧《天鹅湖》。美丽的白天鹅公主,足尖轻轻点地,旋转、腾跃、舒展,令人叹为观止。剧情在演进,音乐时而激越如惊涛拍岸,时而低沉如江河呜咽,时而轻柔如月光流泻。每一位表演艺术家,伴随着动人的旋律,向观众呈现了一种极致的舞蹈之美。这贝壳孕育的艺术殿堂里,演绎着人类灵魂深处对爱与美永恒的向往。这是艺术的美,是美的艺术。在这里,艺术因恢宏的建筑有了璀璨的绽放,恢宏的建筑因艺术而有了丰蕴的内涵,有了心跳和活力。

步出剧场,夜已深,剧院外侧商业区熙熙攘攘,人声鼎沸。我没有逗留,过了海燕桥,走上情侣路,悠悠海风拂过面颊。我手扶石头栏杆,隔水凝望夜色中的日月贝——白天圣洁的银白贝体,此刻通体流转着奇幻的光华。设计师在贝壳上巧妙嵌入无数光源,如繁星点点闪烁,又似星河倒注灿灿生辉,沿着贝壳流畅的曲线蜿蜒明灭。那光色如同海的呼吸一般,脉动、流转、幻化,从恬淡的月白,到温润的浅紫,再到梦幻的幽蓝……夜幕下的日月贝玲珑剔透,美轮美奂。大自然无意间的馈赠,在香炉湾畔被人类的智慧之光永恒定格。我惊奇地发现,水波不兴的海面,托起了日贝月贝流光溢彩的倒影。此刻,天上的月亮、海里的月亮、人间的月亮(日月贝),在深沉的夜色里默然相对,彼此映照。

海风低语,海浪轻漾。夜的凉意浸透衣衫,身后城市的灯火依然明亮如昼。我久久凝望日月贝,流连忘返。在涛声与风声的交响里,光与影、真与幻,在寂静中铺展。这斑斓的光之贝,其实是寄予了人们对永恒与美的无尽想象与渴求。我突然意识到,自己与日月贝之间,看似隔着这一方水面,又似乎并没有什么间隔。这巨大的双体建筑,从海平面下生长出来,巍然屹立于天地之间。它不是孤立的,从它诞生那天起,就与海岸线与香炉湾与野狸岛与石景山……融为一体,成为迷人的城市天际线;甚至,它也不是静止的,而是有生命的,有蓬勃的心跳和奔涌的血液,每时每刻都在汲取星月的精华,向着无垠的夜空和深沉的海洋,无声地吐故纳新。

是的,它是有生命的。我在看它,它也在看我。它在听我说话,它也在向我倾诉。不同的只是,我在岸上,它在水里。

文字:李春鹏 图片:李建束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