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芯”力量,如何托举大湾区“芯”格局?

业内人士曾这样评价,在广东集成电路产业“3+N”格局中,“珠海似乎是个特别的存在”:一边是情侣路的椰风海韵,一边是晶圆厂里的“纳米级”精密操作;一面是“浪漫之城”的自在惬意,一面是30年“砺芯成剑”的执着坚守。

数据显示,2024年,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主营收入194.95亿元,位居全省第三,近五年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在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造芯版图”中,珠海以独特的产业气质和硬核实力,稳稳占据一席之地。

这座城市的“芯”力量,究竟蕴藏在何处?

从“消费电子芯”到“硬核创新芯”:

三十年积淀的产业底气

珠海的“造芯史”,几乎与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同频共振。从MP3、MP4时代的解码芯片,到智能平板的主控芯片,再到如今蓝牙耳机的降噪芯片,每一代消费电子浪潮中,“珠海芯”都留下了深刻印记。

伴随终端迭代的长期积淀,让珠海在不知不觉中织就了一张颇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网——上百家上下游企业分布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逐步形成“设计引领、制造协同、封测配套”的特色生态。

今年3月,珠海皓泽科技有限公司首款超效能存算一体AI芯片流片成功。

2025年上半年,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同比增长16.4%,成为珠海现代产业集群中的“加速度担当”。这份活力,也根植于企业的持续突破。

纳思达的故事颇具代表性:从打印通用耗材起家,这家企业如今已成长为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其研发的打印机主控SOC芯片更打破国外垄断。如今,纳思达更是将触角延伸至未来产业新赛道,产品从通用墨盒加密芯片向汽车超声波雷达芯片创新跨越,成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一颗米粒大的芯片,要经过设计、流片、封装测试等上百道工序,珠海正加快补齐“链条完整度”。2024年底,珠海天成12英寸晶圆级TSV立体集成生产线正式投产;今年5月,珠海恒格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发布国内首台晶圆级等离子多驱解离刻蚀设备……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珠海企业正以技术突破重塑产业格局。

政策“精准滴灌”+项目“重磅落子”:

生态培育的珠海智慧

集成电路产业是典型的“长跑型”赛道,需要政策与资本的长期陪伴。珠海的做法是“既给方向,又给粮草”,以生态培育破解产业痛点。

2024年8月,《珠海市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结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对相关政策进行了优化完善,尤其是提出要加大对先进制程和车规级芯片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培育壮大珠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前不久,珠海高新区出台《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十条》,针对企业在厂房购置、车间装修、产业链协同、先进封装、产业生态、场景应用开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真金白银”赋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则是产业升级的“压舱石”。2024年底开工的奕源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总投资达100亿元,聚焦半导体产业链上游先进材料生产,主要生产具有全球领先工艺技术水平的合成石英部件、碳化硅功率模组载板等。

珠海天成产品展厅。

集成电路产业“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注定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持续灌溉。奕源项目的背后,正有着珠海新质生产力基金“无形之手”的托举。

以珠海农商银行为例,该行发展科技金融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增配专项资源全面支持专精特新、工业投资和设备更新改造等领域科技创新,积极服务“制造业当家”,推动对公贷款转型提质,近两年制造业及重点产业贷款增长超50亿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覆盖全市五分之一

珠海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加速迈向“500亿”规模。随着“云上智城”建设提速,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崛起,芯片应用场景持续扩容——这些都为珠海集成电路产业注入了“增量机遇”。

珠琴澳“芯”协同:

“双向奔赴”的破壁之道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里,澳门大学的科研团队正与珠海企业调试新研发的物联网芯片。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发挥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则是珠海和澳门同时具备差异化优势的产业板块。”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院长龚斌表示,澳门集成电路科教资源优势明显,珠海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一直位居全国前十,产业基础厚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可以成为珠澳深化合作的最佳产业结合点。

在全球产业重构的当下,珠海的“挑大梁”之道,正在于这样的清晰定位与精准落子——

从历史看,凭借消费电子的“土壤”培育出独特的设计优势;从当下看,以持续增速证明产业活力;从未来看,珠琴澳协同布局,正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对接全球的“黄金窗口”。

诚如业内专家所言:“在大湾区,广州强在制造,深圳胜在综合生态,而珠海的特色是‘设计引领+珠澳协同’,同样不可替代,三者互补形成的‘3+N’格局,正是广东冲击‘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底气所在。”

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耐心长跑”——珠海实践恰恰证明,只要守住产业规律,持续积淀技术、人才、生态,就能在中国乃至全球“芯”版图中刻下属于自己的坐标。

文字:钟夏 图片:吴长赋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莫海晖
新闻卡片
微信
朋友圈
珠海“芯”力量,如何托举大湾区“芯”格局?
珠海特区报 2025-08-14 04:24

业内人士曾这样评价,在广东集成电路产业“3+N”格局中,“珠海似乎是个特别的存在”:一边是情侣路的椰风海韵,一边是晶圆厂里的“纳米级”精密操作;一面是“浪漫之城”的自在惬意,一面是30年“砺芯成剑”的执着坚守。

数据显示,2024年,珠海市集成电路产业实现主营收入194.95亿元,位居全省第三,近五年年均增长率在20%以上。在广东乃至粤港澳大湾区“造芯版图”中,珠海以独特的产业气质和硬核实力,稳稳占据一席之地。

这座城市的“芯”力量,究竟蕴藏在何处?

从“消费电子芯”到“硬核创新芯”:

三十年积淀的产业底气

珠海的“造芯史”,几乎与中国消费电子产业同频共振。从MP3、MP4时代的解码芯片,到智能平板的主控芯片,再到如今蓝牙耳机的降噪芯片,每一代消费电子浪潮中,“珠海芯”都留下了深刻印记。

伴随终端迭代的长期积淀,让珠海在不知不觉中织就了一张颇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网——上百家上下游企业分布在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等环节,逐步形成“设计引领、制造协同、封测配套”的特色生态。

今年3月,珠海皓泽科技有限公司首款超效能存算一体AI芯片流片成功。

2025年上半年,珠海集成电路产业同比增长16.4%,成为珠海现代产业集群中的“加速度担当”。这份活力,也根植于企业的持续突破。

纳思达的故事颇具代表性:从打印通用耗材起家,这家企业如今已成长为全球第四大激光打印机厂商,其研发的打印机主控SOC芯片更打破国外垄断。如今,纳思达更是将触角延伸至未来产业新赛道,产品从通用墨盒加密芯片向汽车超声波雷达芯片创新跨越,成为国内领先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

一颗米粒大的芯片,要经过设计、流片、封装测试等上百道工序,珠海正加快补齐“链条完整度”。2024年底,珠海天成12英寸晶圆级TSV立体集成生产线正式投产;今年5月,珠海恒格微电子装备有限公司发布国内首台晶圆级等离子多驱解离刻蚀设备……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珠海企业正以技术突破重塑产业格局。

政策“精准滴灌”+项目“重磅落子”:

生态培育的珠海智慧

集成电路产业是典型的“长跑型”赛道,需要政策与资本的长期陪伴。珠海的做法是“既给方向,又给粮草”,以生态培育破解产业痛点。

2024年8月,《珠海市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印发,结合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新形势新要求对相关政策进行了优化完善,尤其是提出要加大对先进制程和车规级芯片的支持力度,重点支持核心和关键技术攻关,不断培育壮大珠海集成电路产业集群。

前不久,珠海高新区出台《促进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措施十条》,针对企业在厂房购置、车间装修、产业链协同、先进封装、产业生态、场景应用开放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真金白银”赋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重大项目则是产业升级的“压舱石”。2024年底开工的奕源半导体材料产业基地,总投资达100亿元,聚焦半导体产业链上游先进材料生产,主要生产具有全球领先工艺技术水平的合成石英部件、碳化硅功率模组载板等。

珠海天成产品展厅。

集成电路产业“高投入、长周期”的特性,注定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持续灌溉。奕源项目的背后,正有着珠海新质生产力基金“无形之手”的托举。

以珠海农商银行为例,该行发展科技金融激发制造业创新活力,增配专项资源全面支持专精特新、工业投资和设备更新改造等领域科技创新,积极服务“制造业当家”,推动对公贷款转型提质,近两年制造业及重点产业贷款增长超50亿元,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覆盖全市五分之一

珠海市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集成电路产业加速迈向“500亿”规模。随着“云上智城”建设提速,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崛起,芯片应用场景持续扩容——这些都为珠海集成电路产业注入了“增量机遇”。

珠琴澳“芯”协同:

“双向奔赴”的破壁之道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粤澳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园里,澳门大学的科研团队正与珠海企业调试新研发的物联网芯片。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到发挥澳门-珠海强强联合的引领带动作用,加快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则是珠海和澳门同时具备差异化优势的产业板块。”珠海先进集成电路研究院院长龚斌表示,澳门集成电路科教资源优势明显,珠海的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一直位居全国前十,产业基础厚实,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发展集成电路设计产业可以成为珠澳深化合作的最佳产业结合点。

在全球产业重构的当下,珠海的“挑大梁”之道,正在于这样的清晰定位与精准落子——

从历史看,凭借消费电子的“土壤”培育出独特的设计优势;从当下看,以持续增速证明产业活力;从未来看,珠琴澳协同布局,正成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对接全球的“黄金窗口”。

诚如业内专家所言:“在大湾区,广州强在制造,深圳胜在综合生态,而珠海的特色是‘设计引领+珠澳协同’,同样不可替代,三者互补形成的‘3+N’格局,正是广东冲击‘中国集成电路第三极’的底气所在。”

集成电路产业的竞争,从来不是“百米冲刺”,而是“耐心长跑”——珠海实践恰恰证明,只要守住产业规律,持续积淀技术、人才、生态,就能在中国乃至全球“芯”版图中刻下属于自己的坐标。

文字:钟夏 图片:吴长赋 编辑:李双 责任编辑:莫海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