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中共珠海市金湾区委政法委员会指导下,珠海市金湾区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区妇联”)依托“小家庭·大治理”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项目,采用“前置预防+精准干预”双轨模式,为辖区25万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小候鸟”们构筑科学教育防线,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政社联动:构建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区妇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力量。“我们重点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教育痛点,设计了系统化的服务方案。特别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要让外来务工群体学得会、用得上。”区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依托专业社会组织,在三灶镇定家湾工业区、红旗镇联港工业区等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重点区域落地实施。
“智慧父母”课堂:从源头预防教育缺失

“智慧父母”家庭教育课堂走进校园。
“以前总觉得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现在明白了情感交流更重要。”参加完“智慧父母”家庭教育课堂的家长李女士深有感触。该项目已开展10场专题讲座,直接服务外来务工1500人次,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话术练习等生动形式,将法律知识、亲子沟通、情感支持等家庭教育知识技巧传递给家长。
精准帮扶:为问题家庭定制解决方案
对于已出现子女行为偏差的家庭,项目组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建立了“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我们为每个家庭建立档案,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项目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成功干预26宗案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61次,行为改善率达82%。
典型案例中,8岁的小谭曾因父母工作忙碌疏于陪伴,被诊断出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对立违抗性障碍,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在社工团队提供的专业家庭系统干预中,父母学习了重建亲子沟通、制定清晰的行为规则等科学方法。短短4个月,改变悄然发生:父母与小谭的关系改善了,他的学业进步了,身体也更棒了。“现在孩子能管好自己,老师都夸他!”爷爷写的感谢信里满是欣慰。
项目组还总结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以“全龄段覆盖、场景化指导”为核心理念,聚焦0—18岁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常见问题与教育痛点,结合家庭教育实际需求和场景,提出一些促进教育模式转化、可行且具体的方法指导。目前,手册已通过工业区工会、家长学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渠道发放1300余册,切实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构建科学育儿知识网络。
长效机制:培育在地服务力量

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
为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影响力,项目已组建20人的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参与一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如今,这支队伍不仅服务能力大幅提高,能精准回应家庭需求,还凭借专业与热情赢得了社区居民广泛认可,成为项目持续推进、服务社区家庭的有力支撑。
成效显著: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
项目精准聚焦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这一群体,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超过2000个家庭。通过专业且贴心的家庭教育指导,不仅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改善亲子关系,还成功预防多起青少年偏差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防线。项目以家庭为切入点,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有效激活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为探索多元化、精细化社会治理新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与宝贵经验。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在中共珠海市金湾区委政法委员会指导下,珠海市金湾区妇女联合会(以下简称“区妇联”)依托“小家庭·大治理”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家庭教育项目,采用“前置预防+精准干预”双轨模式,为辖区25万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小候鸟”们构筑科学教育防线,探索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径。
政社联动:构建家庭教育服务体系
区妇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专业力量。“我们重点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家庭的教育痛点,设计了系统化的服务方案。特别注重课程的实用性,要让外来务工群体学得会、用得上。”区妇联相关负责人介绍。项目依托专业社会组织,在三灶镇定家湾工业区、红旗镇联港工业区等外来务工人员集中的重点区域落地实施。
“智慧父母”课堂:从源头预防教育缺失

“智慧父母”家庭教育课堂走进校园。
“以前总觉得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现在明白了情感交流更重要。”参加完“智慧父母”家庭教育课堂的家长李女士深有感触。该项目已开展10场专题讲座,直接服务外来务工1500人次,通过情景模拟、互动游戏、话术练习等生动形式,将法律知识、亲子沟通、情感支持等家庭教育知识技巧传递给家长。
精准帮扶:为问题家庭定制解决方案
对于已出现子女行为偏差的家庭,项目组提供“一对一”专业服务,建立了“家庭—学校—社区”联动机制。“我们为每个家庭建立档案,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项目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已成功干预26宗案例,开展家庭教育指导61次,行为改善率达82%。
典型案例中,8岁的小谭曾因父母工作忙碌疏于陪伴,被诊断出患有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合并对立违抗性障碍,家庭一度陷入困境。在社工团队提供的专业家庭系统干预中,父母学习了重建亲子沟通、制定清晰的行为规则等科学方法。短短4个月,改变悄然发生:父母与小谭的关系改善了,他的学业进步了,身体也更棒了。“现在孩子能管好自己,老师都夸他!”爷爷写的感谢信里满是欣慰。
项目组还总结形成《家庭教育指导手册》,以“全龄段覆盖、场景化指导”为核心理念,聚焦0—18岁孩子成长的关键期,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身心特点、常见问题与教育痛点,结合家庭教育实际需求和场景,提出一些促进教育模式转化、可行且具体的方法指导。目前,手册已通过工业区工会、家长学校、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等渠道发放1300余册,切实帮助外来务工人员构建科学育儿知识网络。
长效机制:培育在地服务力量

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
为持续提升服务能力和影响力,项目已组建20人的家庭教育志愿服务队,参与一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组织专业培训,提升志愿者的服务能力。如今,这支队伍不仅服务能力大幅提高,能精准回应家庭需求,还凭借专业与热情赢得了社区居民广泛认可,成为项目持续推进、服务社区家庭的有力支撑。
成效显著:探索社会治理新路径
项目精准聚焦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这一群体,截至目前,已累计服务超过2000个家庭。通过专业且贴心的家庭教育指导,不仅帮助家长掌握科学育儿方法,改善亲子关系,还成功预防多起青少年偏差行为,为青少年健康成长筑牢防线。项目以家庭为切入点,将社会治理的触角延伸至基层末梢,有效激活了社区治理的“神经末梢”,为探索多元化、精细化社会治理新路径提供了鲜活样本与宝贵经验。


-我已经到底线啦-
暂时没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