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韵丨2025年8月18日

世界的日月贝

□ 龙志球

当著名建筑设计师陈可石教授站在著名的情侣路上眺望远方,思考珠海大剧院设计方案的时候,北京奥运会刚刚圆满闭幕不久。

那时,南海的清风徐徐吹来,大王椰枝叶轻轻舞动,“日出东海”、“海上生明月”、《维纳斯的诞生》,三个意象在他脑海里碰撞激荡。最终,珠江口盛产的特色贝壳——日月贝给他带来了灵感。

一年后,陈教授主创的“日月贝”方案从众多国际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七载光阴流转,两只巨大的“贝壳”在野狸岛上高高矗立,成为珠海的新地标。

记得十多年前一个傍晚,我牵着新婚妻子的手,漫步在香炉湾畔的情侣路。穿过海燕桥,来到野狸岛,我们租了辆双人自行车,逆时针绕岛骑行,慢慢悠悠,说说笑笑,感受海风拂面、海浪萦耳、蓝天白云的浪漫。

岛的正南方,是在海上亭亭玉立的渔女雕塑,她早已成为珠海的象征。再往前骑行,东南方的茫茫大海上,港珠澳大桥正在兴建。当我们绕到岛的西北侧时,看到不少工程车辆进进出出。那时我还不知这里正在建设珠海大剧院。我对妻子说起多年前,我曾在这跳下海堤去抓那些青绿外壳的螃蟹,结果螃蟹没抓着,手却被礁石上的藤壶刮破了。我们好奇地走过去,看到围栏外张贴着不同角度的珠海大剧院效果图,美得惊艳。

珠生于贝,贝生于海,一个惊世杰作正在悄然孕育。

而那时,妻子腹中也有一个新生命正在悄然萌动。

伴随着珠海大剧院的建设过程,儿子呱呱坠地,我考取了公务员,也在珠海安下了家……当千呼万唤的日月贝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我们惊叹这世界独一无二的创意:它将城市历史的脉络和海洋文明的精髓,凝练为恢弘的建筑语言,以超越想象的造型,完美诠释了珠海这座滨海城市骨子里的浪漫气质。

从那时起,只要有外地亲友过来,日月贝是必去的。有时我们先去野狸岛逛一圈,然后到大剧院下面走一走,再到海韵城里吃个地道的广东糖水。有时我们开车从拱北口岸转入情侣路,由南向北,缓缓前行,亲友们一边欣赏车外的美景,一边听我客串讲解。路过港珠澳大桥延长线,大家下车拍照;路过海滨泳场、爱情邮局、渔女雕像、城市阳台,这些都是热门打卡点。路过日月贝,往往引得亲友们最大的惊呼。有时我们晚上去,远远看到日月贝上五光十色的投影,在夜色中无比璀璨。再走近,听到隐约的歌声,那是一些搞直播的业余歌手正在忘情弹唱。我们围着“两个大贝壳”走一圈,然后找个露天酒吧坐下,吹着凉爽的风,喝点小酒、聊聊家常。远处的石景山、海滨公园的灯火点缀着墨蓝的夜空,对面情侣路的灯光蜿蜒成优美的曲线,仿佛和着海浪的节奏在一起律动。

此情此景,我总忍不住满怀自豪地向大家介绍:

——我们的日月贝,那可是中国唯一建在海岛上的大剧院。

——悉尼歌剧院知道吧?我们的日月贝比它还高,你们看那个大的,有90米高,里面一个剧场就能坐1600多人。

——大的那个是“日”,小的这个是“月”,阴阳调和,日月同辉,曹操那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写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全世界这么牛的设计,独一份!

——更牛的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就是它的邻居。还有,我们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决赛就是在这里PK的……

往往越说越激动,越说越起劲。后来才知自己理解有误,日月贝,本来是指这种贝壳的两瓣,红褐色左瓣为“日”,洁白的右瓣为“月”。然而转念一想,将这大剧院的双贝造型分别喻为“日”和“月”,不也恰如其分么?情侣路上的情侣,野狸岛的日月贝,一男一女、一阳一阴,都能成双入对,何其完美!

如果说,潘鹤先生铸就的珠海渔女,见证了珠海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在改革开放之初的蹒跚起步;那么,陈可石教授设计的珠海大剧院,则向世界展现了腾飞后的珠海经济特区那开放包容、向海图强的浪漫豪情和自信豪迈。

当新的太阳从野狸岛东边的海面冉冉升起,当夕阳的余晖再次给香炉湾的海水镀上金黄,矗立在岛上的日月贝,始终深情凝望着这座神奇浪漫的城市,凝望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这是我们的日月贝,珠海的日月贝,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日月贝。

海上日月贝      李建束 摄

山河显影

□ 王炜杰

《南京照相馆》的片头浮现时,历史教科书上的数字突然闪现——30万、6周、2000次屠杀。这些数字冰冷如碑,标记着民族的创伤。直到银幕上柳昌、毓秀们开始呼吸,直到无名警察与日寇搏斗的汗珠被特写捕捉,我才明白:历史的显影,既需宏观叙事,更需个体记忆作定影液。

影片的力量,在于表现普通人成为记忆守护者。

战火中,柳昌的照相馆成了真相的堡垒;演员毓秀蜕变为历史证人;无名警察用生命诠释文明守护者的意义。他们不是传统英雄,而是一张由平民记忆编织的抵抗之网。

《南京照相馆》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在系统性毁灭证据的暴力面前,保存记忆就是最悲壮的抵抗。每一帧偷拍的画面、每一页隐秘的日记,都是对遗忘暴行的起义。当泛黄的照片浮现时,本雅明的论述,“过去的真实图像稍纵即逝”得到具象化。这些模糊影像,是穿越时间迷雾的方舟。影片告诉我们:在极端环境中,记忆本身就从私人领域升华为公共仪式,个体的观察结晶为民族的集体记忆。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在电影中有了新维度。人们为保护一卷胶片周旋时,捍卫的不仅是地理疆界,更是记忆的领土主权;不仅是物质家园,更是精神原乡。

暗房场景是精妙的隐喻:在红色安全灯下,历史从混沌中艰难显影。这暗示现代社会的记忆困境:民族记忆需要专门的“暗房”和“化学程序”来定影,而《南京照相馆》正是这样的集体记忆暗房。

影片展现了记忆的跨时空传递。柳昌们用生命保存的影像碎片,经八十多年冲刷,汇入民族记忆长河。这过程依靠无数“记忆中介者”的接力:档案工作者整理、艺术家创作、教育者传授、电影人重构。片尾时放映厅的静默,正是记忆代际传递的证明。

在图像过剩的时代,《南京照相馆》是一剂清醒剂:有些影像不是消费品,而是需用生命保存的文明火种;有些记忆不仅是过去的化石,更是未来的种子。

这些底片等待我们在精神世界搭建暗房,让真相永不褪色。

诗二首

□ 梁健夫

赏荷

犹伞遮风雨,茎通中气藏。

扎根生藕带,出水焕容光。

俗脱绿罗漫,时逢朱夏长。

莲心几分苦,花怒一池香。

赏向日葵

花瓣彩如金,花开尤热忱。

时时迎笑脸,款款有胸襟。

缱绻盘中籽,玄黄世上琛。

一生从未改,只有向阳心。

山水行

□ 黄世豪

念思亲友绪慈堆,相约有闲身影随;心灵鸡汤相扶喝,道法自然神心归。闹也好,静无谓,春夏秋冬无限美,青山绿水千秋在,蓝天白云自在飞。

生活

甜酸苦辣长成味,豆蔻梦幻朦胧。亲朋姐弟情意浓。群聚相互帮,合力心相通。而立之年都有志,须为事业忙匆。不惑方知乾坤大。前行有分寸,万事德善中。

春来

且听春雨回,共鸣生序曲;蓬勃众生发,百鸟鸣山谷。

星星之间是文化底色的深沉力量

——评电影同名小说《点点星光》

□ 谢开来

2020年金鸡奖最佳儿童片获奖电影《点点星光》的同名小说在今年出版了。作品由真实事件改编,讲偏远乡村的小学教师带领一群生活困难的孩子齐心协力,刻苦训练,在世界跳绳比赛中夺冠的故事。这个故事深度契合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不仅回应了脱贫攻坚时期扶贫先扶志的难点痛点,也对当下“百千万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小说起头就呈现了一系列的人生困境:江海、江河双胞胎家境贫寒,甚至买不起一双新鞋;方小琴面临辍学危机,方父认为女孩读书无用;任宇翔父母离异,缺乏家庭关爱;跳绳队领队杜老师面临着留村任教做出成绩还是调回省城看顾妻儿的两难;支教新人丰老师也有难以融入新集体新生活的不适。他们的困境和命运或偶然或必然地被跳绳联系到了一起,到最后也因为跳绳而发生了美好的转变,或实现了华丽转身。作为文艺作品,这种人物关系格局蕴含着作者的巧思;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反应,这种叙事又真切地展示了文以化人、春风化雨的历程,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品味。

跳绳在中国颇具历史。《北齐书》记:“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其形貌已很像单人跳绳。明代《帝京景物略》说元宵节间,“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也提及“跳白索”,将其归在元宵杂戏中。从这些文献看,跳绳在古代大体上是一种儿童游戏,且和岁时节日民俗略有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跳绳被国家体育机关发展成为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同时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在上世纪末,尤其是国际跳绳联合会成立以后,国际跳绳赛事逐渐发展起来。这时才有了故事里所说的世界跳绳锦标赛。进入新世纪后,花样跳绳也被认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如2013年,经陕西省教育厅学生体协跳绳分会申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花样跳绳纳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跳绳得以在“体育+文化”的双重框架下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光发热。

跳绳运动成本低廉,可以在群众中迅速铺开、聚拢人气、形成组织。《点点星光》里讲七星小学因为没有篮球场地,不能按杜老师的专业组织篮球队,只好组织了跳绳队,最后参加跳绳队的学生还不少。这就表明了跳绳运动在乡村建设中的成本优势。应该注意到,我国传统体育中有大量低成本项目,除跳绳、踢毽、空竹、拔河等民间游戏之外,还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咏春拳等民间武术。它们在中国社会中流传久远,增强群众身体素质,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在小说里,这种文化中向善向上的光芒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下频频闪耀。简简单单一根跳绳,上面有杜老师改变乡村的理想,有方小琴继续读书的期盼,有任宇翔日夜苦练的汗水,还有江海、江河兄弟简单质朴的、被新鞋梦激起的奋斗心。不难发现,这种光芒在村落社会不断地晕染开来,先是感染了下乡支教的丰老师,然后是看到市级比赛成绩的校长,再然后是知道孩子们出国比赛的父母和村民们。在故事的最后,孩子们因跳绳比赛经历的成长与获得的荣誉使整个乡村社会萌发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重重困境由此悄然瓦解,乡民生活自此走向新生。文化的作用就是这样:一切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古韵雅集

珠海诗会雅集有咏

□ 若云

春深撷韵百芳天,竹下风回意悄然。

墨渖新涵三径露,芸编暗度四时烟。

云山澹澹浮青霭,珠水泠泠写素弦。

欲问归程何所忆,满襟清气是诗缘。

游圆明新园感吟

□ 刘广大

古园旧迹忆前贤,翠绕亭台映碧天。

风舞残花香满径,雨敲败竹韵成篇。

雕梁画栋遗痕在,曲水回廊雅意连。

漫步其间寻故事,时光如梦化云烟。

题珠海机场

□ 施文辉

琉璃幕映木棉红,银轨穿云向太空。

玉带驰风惊电掣,星槎枕海与帆通。

光波识客智能显,便道迎宾暖意融。

休叹天涯途路远,湾区门户蕴无穷。

题三灶大门口湿地公园

□ 萧世春

金湾湿地韵悠长,滨海风姿入景光。

栈道横波融翠影,繁花夹岸溢清香。

水涵天色云霞醉,林隐滩涂野鹜翔。

浪漫一城诗意满,流连忘返咏华章。

港珠澳大桥咏怀

□ 刘海金

碧浪衔星渚,长虹饮月明。

潮吞千载浪,桥锁一湾晴。

蜃阙浮珠影,云旌引凤鸣。

伶仃今化脉,灯火共潮生。

情侣路

□ 易玉华

浪推渔女海浮鸥,云作霞笺天际流。

携手同游情侣路,一湾清澈入伊眸。

珠海长南迳古道来仪亭

□ 陆广毅

古道已然遐迩知,青岑便引凤来仪。

檐蒙日照方嫌暂,柱绕松涛已入诗。

旷敞胸怀师邃谷,传承志抱趁清时。

栖迟片刻当前去,满目风光作厚施。

香炉湾拾趣

□ 吴斌锋

湾如新月钓云根,浪拍沙滩似叩门。

渔女捧珠光满袖,孩童拾贝笑留痕。

风筝线扯千重碧,情侣花摇万种魂。

踏碎春晖诗兴好,夕阳蘸海写乾坤。

题珠海金海大桥

□ 刘玉玲

粤海长虹气势遒,磨刀门上贯西州。

轨横中道驰星箭,车绕双途驾玉虬。

四柱钢梁擎昊宇,千条铁索过轻舟。

湾区胜景添神笔,伟业煌煌万古留。

斗门宴饮

□ 叶宝林

岁末冬寒酒暖春,拋杯小镇抖精神。

相邀墨士词应富,幸有诗囊句未贫。

陌路逢知无挚友,天时遇到有缘人。

倾壶倒尽珠江水,杵臼堪交作玉伦。

初冬再访茂名水东湾红树林栈道

初冬再访水湾东,吹面无寒杨柳风。

栈道浮波摇碧海,渔舟泛月载苍穹。

霞燃绛火黄沙上,鸥落白云绿水中。

岁景经年春未换,花红染后抹林红。

冬访斗门金台寺

火炬花红木槿朱,云居古寺意尤殊。

山前碧水湖悬镜,岭上金台日挂炉。

色色空空空复色,无无有有有还无。

观经道入菩提境,不晓何人是老夫。

心 曲

□ 彭 健

不屈

屈身受制必违仁,受制则辱心何忍。

身志不辱几德纯,率性乾坤一闲人。

比较

一樽浊醪一曲歌,且看尘世弥风波。

忧患大,是非多,纵得荣华有几何?

心路

天意昭炯路崎岖,踽踽前行何处去?

愿得此身长行医,治病救人到期颐。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
微信
朋友圈
湾韵丨2025年8月18日
珠海特区报 2025-08-18 02:05

世界的日月贝

□ 龙志球

当著名建筑设计师陈可石教授站在著名的情侣路上眺望远方,思考珠海大剧院设计方案的时候,北京奥运会刚刚圆满闭幕不久。

那时,南海的清风徐徐吹来,大王椰枝叶轻轻舞动,“日出东海”、“海上生明月”、《维纳斯的诞生》,三个意象在他脑海里碰撞激荡。最终,珠江口盛产的特色贝壳——日月贝给他带来了灵感。

一年后,陈教授主创的“日月贝”方案从众多国际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七载光阴流转,两只巨大的“贝壳”在野狸岛上高高矗立,成为珠海的新地标。

记得十多年前一个傍晚,我牵着新婚妻子的手,漫步在香炉湾畔的情侣路。穿过海燕桥,来到野狸岛,我们租了辆双人自行车,逆时针绕岛骑行,慢慢悠悠,说说笑笑,感受海风拂面、海浪萦耳、蓝天白云的浪漫。

岛的正南方,是在海上亭亭玉立的渔女雕塑,她早已成为珠海的象征。再往前骑行,东南方的茫茫大海上,港珠澳大桥正在兴建。当我们绕到岛的西北侧时,看到不少工程车辆进进出出。那时我还不知这里正在建设珠海大剧院。我对妻子说起多年前,我曾在这跳下海堤去抓那些青绿外壳的螃蟹,结果螃蟹没抓着,手却被礁石上的藤壶刮破了。我们好奇地走过去,看到围栏外张贴着不同角度的珠海大剧院效果图,美得惊艳。

珠生于贝,贝生于海,一个惊世杰作正在悄然孕育。

而那时,妻子腹中也有一个新生命正在悄然萌动。

伴随着珠海大剧院的建设过程,儿子呱呱坠地,我考取了公务员,也在珠海安下了家……当千呼万唤的日月贝终于揭开神秘面纱,我们惊叹这世界独一无二的创意:它将城市历史的脉络和海洋文明的精髓,凝练为恢弘的建筑语言,以超越想象的造型,完美诠释了珠海这座滨海城市骨子里的浪漫气质。

从那时起,只要有外地亲友过来,日月贝是必去的。有时我们先去野狸岛逛一圈,然后到大剧院下面走一走,再到海韵城里吃个地道的广东糖水。有时我们开车从拱北口岸转入情侣路,由南向北,缓缓前行,亲友们一边欣赏车外的美景,一边听我客串讲解。路过港珠澳大桥延长线,大家下车拍照;路过海滨泳场、爱情邮局、渔女雕像、城市阳台,这些都是热门打卡点。路过日月贝,往往引得亲友们最大的惊呼。有时我们晚上去,远远看到日月贝上五光十色的投影,在夜色中无比璀璨。再走近,听到隐约的歌声,那是一些搞直播的业余歌手正在忘情弹唱。我们围着“两个大贝壳”走一圈,然后找个露天酒吧坐下,吹着凉爽的风,喝点小酒、聊聊家常。远处的石景山、海滨公园的灯火点缀着墨蓝的夜空,对面情侣路的灯光蜿蜒成优美的曲线,仿佛和着海浪的节奏在一起律动。

此情此景,我总忍不住满怀自豪地向大家介绍:

——我们的日月贝,那可是中国唯一建在海岛上的大剧院。

——悉尼歌剧院知道吧?我们的日月贝比它还高,你们看那个大的,有90米高,里面一个剧场就能坐1600多人。

——大的那个是“日”,小的这个是“月”,阴阳调和,日月同辉,曹操那句“日月之行,若出其中”写的就是这个意思吧,全世界这么牛的设计,独一份!

——更牛的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就是它的邻居。还有,我们承办的首届粤港澳大湾区“粤菜师傅”技能大赛,决赛就是在这里PK的……

往往越说越激动,越说越起劲。后来才知自己理解有误,日月贝,本来是指这种贝壳的两瓣,红褐色左瓣为“日”,洁白的右瓣为“月”。然而转念一想,将这大剧院的双贝造型分别喻为“日”和“月”,不也恰如其分么?情侣路上的情侣,野狸岛的日月贝,一男一女、一阳一阴,都能成双入对,何其完美!

如果说,潘鹤先生铸就的珠海渔女,见证了珠海这个曾经的小渔村在改革开放之初的蹒跚起步;那么,陈可石教授设计的珠海大剧院,则向世界展现了腾飞后的珠海经济特区那开放包容、向海图强的浪漫豪情和自信豪迈。

当新的太阳从野狸岛东边的海面冉冉升起,当夕阳的余晖再次给香炉湾的海水镀上金黄,矗立在岛上的日月贝,始终深情凝望着这座神奇浪漫的城市,凝望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

这是我们的日月贝,珠海的日月贝,也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日月贝。

海上日月贝      李建束 摄

山河显影

□ 王炜杰

《南京照相馆》的片头浮现时,历史教科书上的数字突然闪现——30万、6周、2000次屠杀。这些数字冰冷如碑,标记着民族的创伤。直到银幕上柳昌、毓秀们开始呼吸,直到无名警察与日寇搏斗的汗珠被特写捕捉,我才明白:历史的显影,既需宏观叙事,更需个体记忆作定影液。

影片的力量,在于表现普通人成为记忆守护者。

战火中,柳昌的照相馆成了真相的堡垒;演员毓秀蜕变为历史证人;无名警察用生命诠释文明守护者的意义。他们不是传统英雄,而是一张由平民记忆编织的抵抗之网。

《南京照相馆》揭示了一个深刻命题:在系统性毁灭证据的暴力面前,保存记忆就是最悲壮的抵抗。每一帧偷拍的画面、每一页隐秘的日记,都是对遗忘暴行的起义。当泛黄的照片浮现时,本雅明的论述,“过去的真实图像稍纵即逝”得到具象化。这些模糊影像,是穿越时间迷雾的方舟。影片告诉我们:在极端环境中,记忆本身就从私人领域升华为公共仪式,个体的观察结晶为民族的集体记忆。

“大好河山,寸土不让”在电影中有了新维度。人们为保护一卷胶片周旋时,捍卫的不仅是地理疆界,更是记忆的领土主权;不仅是物质家园,更是精神原乡。

暗房场景是精妙的隐喻:在红色安全灯下,历史从混沌中艰难显影。这暗示现代社会的记忆困境:民族记忆需要专门的“暗房”和“化学程序”来定影,而《南京照相馆》正是这样的集体记忆暗房。

影片展现了记忆的跨时空传递。柳昌们用生命保存的影像碎片,经八十多年冲刷,汇入民族记忆长河。这过程依靠无数“记忆中介者”的接力:档案工作者整理、艺术家创作、教育者传授、电影人重构。片尾时放映厅的静默,正是记忆代际传递的证明。

在图像过剩的时代,《南京照相馆》是一剂清醒剂:有些影像不是消费品,而是需用生命保存的文明火种;有些记忆不仅是过去的化石,更是未来的种子。

这些底片等待我们在精神世界搭建暗房,让真相永不褪色。

诗二首

□ 梁健夫

赏荷

犹伞遮风雨,茎通中气藏。

扎根生藕带,出水焕容光。

俗脱绿罗漫,时逢朱夏长。

莲心几分苦,花怒一池香。

赏向日葵

花瓣彩如金,花开尤热忱。

时时迎笑脸,款款有胸襟。

缱绻盘中籽,玄黄世上琛。

一生从未改,只有向阳心。

山水行

□ 黄世豪

念思亲友绪慈堆,相约有闲身影随;心灵鸡汤相扶喝,道法自然神心归。闹也好,静无谓,春夏秋冬无限美,青山绿水千秋在,蓝天白云自在飞。

生活

甜酸苦辣长成味,豆蔻梦幻朦胧。亲朋姐弟情意浓。群聚相互帮,合力心相通。而立之年都有志,须为事业忙匆。不惑方知乾坤大。前行有分寸,万事德善中。

春来

且听春雨回,共鸣生序曲;蓬勃众生发,百鸟鸣山谷。

星星之间是文化底色的深沉力量

——评电影同名小说《点点星光》

□ 谢开来

2020年金鸡奖最佳儿童片获奖电影《点点星光》的同名小说在今年出版了。作品由真实事件改编,讲偏远乡村的小学教师带领一群生活困难的孩子齐心协力,刻苦训练,在世界跳绳比赛中夺冠的故事。这个故事深度契合新农村建设的大政方针,不仅回应了脱贫攻坚时期扶贫先扶志的难点痛点,也对当下“百千万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小说起头就呈现了一系列的人生困境:江海、江河双胞胎家境贫寒,甚至买不起一双新鞋;方小琴面临辍学危机,方父认为女孩读书无用;任宇翔父母离异,缺乏家庭关爱;跳绳队领队杜老师面临着留村任教做出成绩还是调回省城看顾妻儿的两难;支教新人丰老师也有难以融入新集体新生活的不适。他们的困境和命运或偶然或必然地被跳绳联系到了一起,到最后也因为跳绳而发生了美好的转变,或实现了华丽转身。作为文艺作品,这种人物关系格局蕴含着作者的巧思;作为对现实世界的反应,这种叙事又真切地展示了文以化人、春风化雨的历程,值得我们仔细思考和品味。

跳绳在中国颇具历史。《北齐书》记:“游童戏者好以两手持绳,拂地而却”,其形貌已很像单人跳绳。明代《帝京景物略》说元宵节间,“二童子引索略地如白光轮,一童子跳光中,曰跳白索。”清代《帝京岁时纪胜》中也提及“跳白索”,将其归在元宵杂戏中。从这些文献看,跳绳在古代大体上是一种儿童游戏,且和岁时节日民俗略有关系。新中国成立以后,跳绳被国家体育机关发展成为一项群众性体育活动,同时纳入中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在上世纪末,尤其是国际跳绳联合会成立以后,国际跳绳赛事逐渐发展起来。这时才有了故事里所说的世界跳绳锦标赛。进入新世纪后,花样跳绳也被认为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如2013年,经陕西省教育厅学生体协跳绳分会申报,陕西省人民政府将花样跳绳纳入陕西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跳绳得以在“体育+文化”的双重框架下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光发热。

跳绳运动成本低廉,可以在群众中迅速铺开、聚拢人气、形成组织。《点点星光》里讲七星小学因为没有篮球场地,不能按杜老师的专业组织篮球队,只好组织了跳绳队,最后参加跳绳队的学生还不少。这就表明了跳绳运动在乡村建设中的成本优势。应该注意到,我国传统体育中有大量低成本项目,除跳绳、踢毽、空竹、拔河等民间游戏之外,还包括太极拳、形意拳、咏春拳等民间武术。它们在中国社会中流传久远,增强群众身体素质,满足他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

在小说里,这种文化中向善向上的光芒在匮乏的物质条件下频频闪耀。简简单单一根跳绳,上面有杜老师改变乡村的理想,有方小琴继续读书的期盼,有任宇翔日夜苦练的汗水,还有江海、江河兄弟简单质朴的、被新鞋梦激起的奋斗心。不难发现,这种光芒在村落社会不断地晕染开来,先是感染了下乡支教的丰老师,然后是看到市级比赛成绩的校长,再然后是知道孩子们出国比赛的父母和村民们。在故事的最后,孩子们因跳绳比赛经历的成长与获得的荣誉使整个乡村社会萌发出对未来的美好期望,重重困境由此悄然瓦解,乡民生活自此走向新生。文化的作用就是这样:一切犹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古韵雅集

珠海诗会雅集有咏

□ 若云

春深撷韵百芳天,竹下风回意悄然。

墨渖新涵三径露,芸编暗度四时烟。

云山澹澹浮青霭,珠水泠泠写素弦。

欲问归程何所忆,满襟清气是诗缘。

游圆明新园感吟

□ 刘广大

古园旧迹忆前贤,翠绕亭台映碧天。

风舞残花香满径,雨敲败竹韵成篇。

雕梁画栋遗痕在,曲水回廊雅意连。

漫步其间寻故事,时光如梦化云烟。

题珠海机场

□ 施文辉

琉璃幕映木棉红,银轨穿云向太空。

玉带驰风惊电掣,星槎枕海与帆通。

光波识客智能显,便道迎宾暖意融。

休叹天涯途路远,湾区门户蕴无穷。

题三灶大门口湿地公园

□ 萧世春

金湾湿地韵悠长,滨海风姿入景光。

栈道横波融翠影,繁花夹岸溢清香。

水涵天色云霞醉,林隐滩涂野鹜翔。

浪漫一城诗意满,流连忘返咏华章。

港珠澳大桥咏怀

□ 刘海金

碧浪衔星渚,长虹饮月明。

潮吞千载浪,桥锁一湾晴。

蜃阙浮珠影,云旌引凤鸣。

伶仃今化脉,灯火共潮生。

情侣路

□ 易玉华

浪推渔女海浮鸥,云作霞笺天际流。

携手同游情侣路,一湾清澈入伊眸。

珠海长南迳古道来仪亭

□ 陆广毅

古道已然遐迩知,青岑便引凤来仪。

檐蒙日照方嫌暂,柱绕松涛已入诗。

旷敞胸怀师邃谷,传承志抱趁清时。

栖迟片刻当前去,满目风光作厚施。

香炉湾拾趣

□ 吴斌锋

湾如新月钓云根,浪拍沙滩似叩门。

渔女捧珠光满袖,孩童拾贝笑留痕。

风筝线扯千重碧,情侣花摇万种魂。

踏碎春晖诗兴好,夕阳蘸海写乾坤。

题珠海金海大桥

□ 刘玉玲

粤海长虹气势遒,磨刀门上贯西州。

轨横中道驰星箭,车绕双途驾玉虬。

四柱钢梁擎昊宇,千条铁索过轻舟。

湾区胜景添神笔,伟业煌煌万古留。

斗门宴饮

□ 叶宝林

岁末冬寒酒暖春,拋杯小镇抖精神。

相邀墨士词应富,幸有诗囊句未贫。

陌路逢知无挚友,天时遇到有缘人。

倾壶倒尽珠江水,杵臼堪交作玉伦。

初冬再访茂名水东湾红树林栈道

初冬再访水湾东,吹面无寒杨柳风。

栈道浮波摇碧海,渔舟泛月载苍穹。

霞燃绛火黄沙上,鸥落白云绿水中。

岁景经年春未换,花红染后抹林红。

冬访斗门金台寺

火炬花红木槿朱,云居古寺意尤殊。

山前碧水湖悬镜,岭上金台日挂炉。

色色空空空复色,无无有有有还无。

观经道入菩提境,不晓何人是老夫。

心 曲

□ 彭 健

不屈

屈身受制必违仁,受制则辱心何忍。

身志不辱几德纯,率性乾坤一闲人。

比较

一樽浊醪一曲歌,且看尘世弥风波。

忧患大,是非多,纵得荣华有几何?

心路

天意昭炯路崎岖,踽踽前行何处去?

愿得此身长行医,治病救人到期颐。

编辑:刘鹏凯 责任编辑:莫海晖